《我是貓》:有文化又深諳人性的日本貓,會解讀出怎樣的人類社會

2020-12-03 楓小凌的空間

1907年,夏目漱石在日本文壇已是一顆冉冉上升的明星。因為他太有名了,房東故意提高了房價,他一氣之下便搬離了這所東京大學附近的房子。

此時留學日本的魯迅,也恰好從仙臺返回東京,棄醫從文了。機緣巧合之下,魯迅兄弟和幾個朋友搬進了這所夏目的舊居。

兩位文學巨匠在冥冥之中就這樣有了聯繫。

魯迅先生非常欣賞夏目漱石的作品:「夏目的著作以想像豐富,文詞精美見稱。早年所作,登在徘諧雜誌《子規》上的《哥兒》,《我是貓》諸篇,輕快灑脫,富於機智,是明治文壇上的新江戶藝術的主流,當世無與匹者。」

那麼這部被魯迅先生大加讚賞的《我是貓》究竟寫了個怎樣的故事呢?

這部小說最特別的地方,莫過於其別具一格的貓的視角。這隻寄養在教師苦沙彌家的公貓,學識淵博,高冷孤傲,但對人類社會有著極其敏銳的洞察力。

小說情節簡單,沒有什麼引人入勝的戲劇衝突,有的只是貓貓的所思所感,以及主人一家和他幾個朋友的生活群像。但夏目的文字妙語連珠,吐槽犀利,幽默中流露出批判與悲憫,讓人讀來忍俊不禁的同時,又會陷入沉思。

胸無大志、嬉笑怒罵的背後,藏著鬱郁不得志的苦悶

貓貓的主人苦沙彌是一個中學英文老師,和妻子及三個女兒生活在一所破房子裡。這房子有多破呢?小說裡的資本家金田先生曾這樣諷刺道:「那麼骯髒的人家這條街上找不到第二家。」

苦沙彌內心是清高的,覺得自己空有一身才學,但無處施展。他向妻子誇誇其談,卻嫌棄妻子不通文墨。他明明有胃病,卻完全不忌口,我行我素對著年糕大快朵頤,還不按時吃藥,衝著苦口婆心的妻子大呼小叫。

作為一個貧寒的教師,苦沙彌是鬱悶的,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他的才華有誰會在意呢,連他的妻子都不會在意。他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感,恐怕只能來源於食物和生活瑣事。

當一個人的內心有了巨大的空洞,他只好找別的東西來填補,這東西不是怨氣,就是怒氣。

苦沙彌家和他就職的學校離得不遠,孩子們體育課打棒球時,不小心把球打到他的院子裡。他們不敢驚動老師,只好偷偷摸摸翻過籬笆來撿球。

他發現後暴跳如雷,大聲嚷嚷著讓女僕去找校長、找教導主任。最後來了個倫理老師,好聲好氣解釋了一番,苦沙彌也就認慫了,客氣地送走了老師。

正如貓貓形容的那樣,苦沙彌就是一個像牡蠣一樣的人,外表強硬,內心軟弱。他只敢把自己的執拗表現給讓自己安全感的家人面前,而面對外人,他就成了一棵搖擺的草。

明明對老梅的文字愛不釋手,可當朋友說老梅是瘋子,他便也把這個人全盤否定,仿佛自己倒成了那個被騙又無能的受害者。

因為常年的鬱郁不得志,苦沙彌是缺乏自信的,他懷疑自己的審美,不願意堅持自己的主張,悲觀地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刻壞的木雕,即便被付之一炬,也毫不足惜。

貓貓對主人是看不上的,可同時又是同情的。這些知識分子看似胸無大志、無所事事,只能聚在一起編造無聊的口水故事,諷刺有錢有勢的土財主。

但在這樣世俗的社會環境裡,他們又能有什麼途徑來發洩內心的空虛和憤懣呢?

寒月與金田小姐的婚姻鬧劇,暗合了對資產階級的揭露與批判

苦沙彌的朋友寒月是一個研究物理的學生,為了拿到博士頭銜孜孜不倦地埋頭科研。因為博士這個特殊的身份,他被富甲一方的實業家金田看中了,想要招來做女婿。

為了打聽寒月的人品,金田夫人讓下人去苦沙彌家窗下偷聽他們朋友間的玩笑話,然後到處宣揚寒月對自家閨女很上心,這嘴臉真是強買強賣又趾高氣昂。

有錢有勢的人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習慣了不擇手段來達成目的,這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是他們手中的籌碼。明明是仗勢欺人,卻還冠冕堂皇,想要佔盡輿論好處,不愧是「缺義理、缺人情、缺廉恥」的大資本家。

金田夫人在苦沙彌家碰了釘子,不僅沒打探到消息,反倒被慢怠。她非常鄙夷,認為苦沙彌作為教師,更不應該擁有喜怒哀樂,最好像個大聖人一樣乖乖受辱。

為了給妻子出氣,今田先生竟差遣自家的車夫廚子等,跑去苦沙彌家附近臭罵他一頓,幹擾他讀書,卻不讓他看到是誰。這麼個缺德的辦法,果然讓迂腐的苦沙彌非常生氣。金田先生仍不解氣,繼續買通學校的孩子們搞惡作劇,讓苦沙彌不勝其擾。

作為資產階級的代表,金田夫婦的醜惡行徑令貓貓不齒。他們表面看起來呼風喚雨,可以用金錢與權勢擺平一切。可他們搞這麼多小動作,只不過是為了抹去自己的意難平,為了維護自己那點可憐的尊嚴,也是可笑至極。

若不是怕別人說三道四,看不起他們財大氣粗,又何苦招一個有知識的女婿來裝點門面。這些資本家,骨子裡卻還是自卑的。

小說的結尾,寒月和家裡介紹的溫良女子成婚,也不打算繼續攻讀這博士了。這婚事,從頭到尾皆是金田家一廂情願的一樁鬧劇。

近代的日本,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大資本家掌握著社會的話語權,而金錢則成了人們競相追逐的對象。別說普通人,即便是有文化的知識分子,也只能在夾縫中艱難地生存。

沒有人是真正的贏家。

正如老舍在《駱駝祥子》裡所說:雨下給富人,也下給窮人,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的人;其實,雨並不公道,因為下落在一個沒有公道的世界上。

從不屑一顧到深入人心,貓貓也體會到了人性的複雜和處世哲學

貓貓第一次的智慧火花,來源於吃年糕。

看主人吃得如此津津有味,它也很好奇,當主人離開,一切似乎是最好的時機。直覺上這件事不妥,它甚至希望趕快來個人阻止自己的行動。可它還是沒忍住,咬下了第一口——結果就粘了牙。

不管怎麼晃動身體,甚至直立跳舞,它都擺脫不了。女主人和女僕歡樂地看著貓貓被年糕折騰得翩翩起舞,最終還是主人不忍心,怕它憋死,才催促女人們幫它把年糕弄下來。

有時候我們碰到某些機緣,以為錯過了就不再有機會,但實際上並沒有對其中的利害關係進行過深入的理性思考。並不是所有的嘗試都有必要,當你猶豫了,也許就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直覺在保護你呢。

和人類呆在一起久了,貓貓也逐漸脫了貓性,變成了一隻庸俗的貓。它害怕人類把自己宰了吃,為了顯示自己是有用的,它拼命嘗試起捉老鼠。它身上癢,為了能在人類身上舒服地蹭蹭,便故意發出一些可愛親暱的叫聲。

「縱使是貓,也是社會性的動物。既然是社會動物,不論多麼自命清高,也要在某種程度上與社會協調著活下去。」

貓貓不再以嘲諷的口吻看待主人和他的朋友們,反而深切理解了人類社會的複雜與無奈。

人類會傷害弱小一方的貓,貓貓也會傷害比他更弱小的動物,比如蟬。

小說裡多次運用對比,模糊了貓與人的界限。

表面是貓眼看世界,更多的卻是人類對自我的反思。

《我是貓》於1905年開始連載,當時正好是日本的明治初期,由於「文明開化」,民眾盲目且狂熱地學習西洋文化,不管適不適合自己,一股腦全都照搬過來。他們學西方人,把洗海鹽水浴當作時髦的運動;爭相恐後學習外語,卻不注重實用性。

西方文明是積極進取的,但日本文明本身並不通過改變外界事物來求得滿足。正如苦沙彌的朋友獨仙所說:日本文明是在「不許從根本改變周圍環境」這一前提下發展起來的。

日本人不會像西洋人一樣,因為對某種關係不滿而進行改變,以求安寧,而是在維護關係的前提下探求安心之策。

這世界上哪有什麼萬事如意,我們能做的,只有保持自己內心的平和。如果鬥爭並不能解決當下的困境,那還不如認清自我,接納現狀。

《我是貓》這本書,除了對拜金主義的憤懣和對世態炎涼的抨擊,還有許多對人生的思考和妙理。

小說的結尾,貓貓因為喝醉了酒,掉到了水缸裡。它最終沒能死裡逃生,而是選擇了順其自然,去另一個世界獲得太平。

或許下一輩子,貓貓真的可以投胎為人,感受人世間的水深火熱。

萬物可愛,人間值得。

相關焦點

  • 夏目漱石《我是貓》:一隻貓的眼中人類是怎樣神奇的物種(一)
    夏目漱石被稱之為日本的「國民大作家」,出生於1867年,但是寫作生涯總共才十年,創作的作品卻影響深遠。他的代表作《我是貓》,讓我們得以從一隻貓的視覺來觀察人類。那在一隻貓的視角裡人類又是怎樣的一種神奇物種呢?
  • 以《生死疲勞》和《我是貓》為例,淺談用動物視角批判當下社會
    同樣,夏目漱石小說《我是貓》通過貓的視角對日本明治維新時期進行了鞭辟入裡的諷刺和批判,揭示了明治維新後日本社會的弊端,給明治時期的日本文壇注入活力。插畫二、《我是貓》中動物視角下的社會諷刺和批判《我是貓》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在這部長篇小說中,夏目漱石通過被人收養的一隻野貓的視角,描寫了貓在主人家的見聞,同時,還通過這隻貓的視角對日本近代的文明開化進行非常辛辣的諷刺,對明治維新文明開化的不徹底性進行了深刻揭露。
  • 《我是貓》:我是貓,我能看懂人的世界,人類卻看不懂我的心
    在貓的視線裡,荒唐與孤寂充斥著人生,人類除了虛偽和自私,幾乎一無所有。《我是貓》通過「我」主人家發生的事情的描述,表達了對社會炎涼的諷刺,透露出批判現實主義的本質特點。從小說表達的意義來看,作者意在諷刺資本家狡詐陰險的嘴臉,批判了知識分子的懦弱和迂腐,小市民趨炎附勢的常態,這一切都影射了日本明治時期,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大量滲入日本的傳統文化中,對日本本土文化價值帶來一定的衝擊。
  • 日本的貓文化:日本人為何痴迷愛貓,帶你走進神秘的日本貓世界
    日本的貓文化十分有名,日本人也非常喜歡貓。在日本,有貓咖啡館、貓神社和貓旅遊業,甚至還有一個貓火車站長、貓日(2月22日)和貓島。為什麼島國人民對貓這樣情有獨鍾?在日本,貓與人同居於一個屋簷下,得到日本人各種細緻的呵護和照顧,各種愛貓產品、愛貓服務層出不窮,成為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成員。
  • 《我是貓》思辨會:寫貓,就是寫你自己
    《我是貓》是日本國民作家夏目漱石的成名作,他以貓的視角審視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的社會變革,對日本中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思想和生活發出犀利但詼諧的批判,直面人性、內容深刻。這本日本近代文學經典之作,甚至對魯迅的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 日本的貓文化,島國人民愛貓,竟有如此有趣的傳統
    在日本,有貓咖啡館、貓神社和貓旅遊業,甚至還有有一個貓火車站長、貓日(2月22日)和貓島。甚至很多隻網紅貓也來自日本。為什麼島國人民對貓這樣情有獨鍾?關於日本的貓文化還有什麼有趣的事實呢?快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日本對貓的喜愛可以說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強烈,而且他們也有這種文化很久了。
  • 日本人到底有多愛貓?走近日本的貓文化
    日本雖以柴犬、秋田犬等可愛狗狗聞名,但其實日本人對貓的熱愛一點也不少。貓對於日本來說,絕不僅僅是寵物,更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接下來,西諾君就給大家講講:日本人到底有多愛貓?
  • 無所不在的貓咪——帶你領略日本的貓文化
    昨晚我在遊戲裡激戰正酣,媳婦兒突然奔奔跳跳的跑過來,興奮的對我講:「我剛才發現一個了不得的秘密,你這輩子註定就要養貓呢!」「切,你這神棍的潛質又表現出來了,養貓就養貓,哪有什麼註定不註定」,我不屑的給了媳婦兒一個白眼。面對我懷疑的眼神,媳婦不服氣的撅起嘴,「才不是呢,你的生日是2月22日,而日本一年一度的「貓之日」正好也是2月22日,所以才說你跟貓咪有緣呢」。
  • 夏目漱石代表作《我是貓》:未被馴化的貓,用一雙眼窺探了人性
    縱觀人類,也不至於永遠蒸蒸日上,也罷,耐著性子靜等貓時代到來好了!——夏目漱石林少華曾在《我是貓》中說過,為了翻譯這本《我是貓》,他專門買了一隻貓回來觀察。貓,屬於貓科動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
  • 從日本貓文化扒一扒神秘的貓妖
    提到貓很多人馬上便會想到一種毛茸茸的小可愛形象,然而不為人知的人,貓最開始卻是代表著邪惡,尤其更代表著黑暗巫師這一群體。不過由於後來許多文化漸漸把貓當成一種「神獸」來膜拜,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貓形象往往都是正面的,而其中日本就是如今為數不多仍保留著貓崇拜的一個國家。
  • 我是貓,以貓的視角觀察人類
    《我是貓》,還是初次讀到以貓的視角觀察人類活動軌跡的作品,雖然主角是只貓,但是運用了人的心理活動,向人們描述著主人家的雞毛蒜皮,還算有點意思。 尤其是貓偷吃東西的時候,爪子被黏住,又以貓的視角感受經歷著的一切,以及主人與朋友訪客之間的對話。 文中有幾段有意思的故事,那便是貓主人與學生們之間的「鬥爭」,因為主人的家和學校之間只有一牆籬笆的距離,所以總是被學生們打擾,但是最終還是和解了。
  • 愛貓書單,那些帶著溫度與思考的文字
    也因此,才有了這些被後世廣為流傳的作品。1. 《我是貓》 作者:夏目漱石日本的作家愛貓成風,夏目漱石堪稱這一風氣的引領者。這位芥川龍之介的老師不僅以《我是貓》奠定了日本文壇的地位,更深刻影響了彼時正在日本留學的魯迅。
  • 日本人為什麼那麼喜歡貓?淺談日本貓文化
    相傳貓是在我國唐朝時期,一位遣唐使帶回日本,所以貓首先是在日本宮廷中養育,能夠養貓的人都是貴族。直到江戶時代,貓才開始在一般百姓家出現。 但是貓卻在不同的神社中都有供奉,可以說貓在諸神之間擁有非同凡響的地位。
  • 海那邊的「萌物歷史」——日本的貓文化
    人類更是甘願為奴僕,伺候自家的「主子」,而跟人類忠實的朋友——狗狗們,人們則自稱「鏟屎官」。偏心程度,可見一斑。但國人對於貓的態度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的,喜歡的人誇貓可愛、漂亮,連貓冷淡的態度都是一種別樣的可愛——傲嬌屬性。不喜歡的人則認為貓自私自利、冷漠無情,是養不熟的動物。關於貓的諺語「貓哭耗子假慈悲」、「狗叼來的肉貓吃了——坐享其成」也大多帶著貶義。而在日本,貓的地位甚高,受到極高的推崇。
  • 貓爪杯遭瘋搶,一隻貓救活日本一個縣的經濟,咱們聊聊貓咪經濟學
    不得不說,以星巴克和漫威為代表的市場主體都已深諳 「貓咪經濟學」之道,這個詞兒源於數年前的日本,指不管經濟如何,大眾對貓及相關產品的熱情永遠高漲,只要商家用對貓咪,就能吸引關注從中獲益,並帶來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
  • 喵星人為何稱霸日本:從「貓貓經濟學」到「貓型社會」
    而喵星人又有潔癖,生活習慣上相對比較乾淨,比較省心,這一點也眷顧了不少懶人飼主。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很多人會將寵物貓的得勢歸結於日本社會如今「老齡少子化」的狀況,但這種解釋實際仍未追根溯源。貓和狗最截然不同的特徵是前者獨來獨往,驕縱孤高,沒有等級觀念,後者喜好群聚,忠誠順從,懂得階級之分,而這兩種特徵在人類社會中都有所映射。
  • 薛丁格的貓與人性
    這隻貓有點兒像《愛麗絲漫遊奇境記》裡那隻「柴郡貓」,不知在什麼時候就會顯露出那張惡作劇的貓臉,咧嘴嘲笑人類的智力。就算你認為「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觀察主體的意志並不能隨意改變客觀世界的運行法則,你的表象還是要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你的表象還是要遵守客觀世界的規矩。那麼該怎樣理解「觀察」或「觀測」會影響甚至決定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呢?
  • 《我是貓》|淺析夏目漱石為什麼用一隻「貓」的視角敘事?
    日本「國民作家」夏目漱石最著名的小說《我是貓》,以獨特的貓之視角,冷眼窺視日本社會眾生相。這隻貓有見識、富才學、善思索、講正義、知風趣,但始終沒有恪守貓之捕鼠本分,卻貓眼觀世相,擅長「坐而論道」。還居然擺出一副頗有卓識的神態,未免滑稽可笑。」第一層的諷刺是夏目漱石本文中顯而易見的「貓」對「主人」的諷刺,苦沙彌在「人」背後的種種斑斑劣跡,表裡不一,卑微懦弱盡顯人性之薄弱。
  • 《我是貓》:一本經典之作帶來衍生品熱潮
    日本國民作家夏目漱石的成名作《我是貓》最近由西西弗推石文化合作與上海文藝出版社聯合出版,該書從書封到內頁插畫皆是對文本內容深入淺出的藝術呈現之外,西西弗還特別定製了隨書附贈的限量日式和風酒具,同時有《我是貓》簡單小包(SimpleBag),日式典雅簡潔;以及《我是貓》系列金屬磁鐵徽章、《我是貓》系列書燈等,這些爆款周邊可選,在讀者中掀起了「買家秀」熱潮。
  • 日本為什麼這麼愛貓?貓娘、招財貓等,日本特有的貓咪文化!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日本貓咪的幸福生活!初次出現在國民面前的日本貓就擁有著顯赫的地位,這跟中國貓剛開始被定義為捕鼠、家畜大不相同。古時候的日本貓,是只有皇親國戚才能賞玩的寶物,被載入日本史冊,是從平安時代開始的。當時的文學作品裡把貓稱之為唐貓,同時期中國正是唐朝,日本會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當時為了引進佛教經書,但是又怕經書被老鼠咬壞,所以就乾脆把貓一起也引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