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星人佔據了萌寵的半壁江山。人類更是甘願為奴僕,伺候自家的「主子」,而跟人類忠實的朋友——狗狗們,人們則自稱「鏟屎官」。偏心程度,可見一斑。但國人對於貓的態度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的,喜歡的人誇貓可愛、漂亮,連貓冷淡的態度都是一種別樣的可愛——傲嬌屬性。不喜歡的人則認為貓自私自利、冷漠無情,是養不熟的動物。關於貓的諺語「貓哭耗子假慈悲」、「狗叼來的肉貓吃了——坐享其成」也大多帶著貶義。而在日本,貓的地位甚高,受到極高的推崇。已經形成極具特色的「貓文化」。
貓還能形成文化?乍一聽是不是不敢相信,但是事實卻是如此。
在繩文、飛鳥時代日本沒有確切的關於貓的記錄。奈良、平安時代為了防治鼠害和保護衣食日本從中國引進了貓。甚至在《沈草子》中記載,天皇定子非常喜歡貓,並授予愛貓五位以上的女官。到了鎌倉、室町時代據名篇《幸若舞》記載京都隨處可見貓的身影。安土桃山時代,貓被看為貴重的寵物。江戶、明治時代,貓由於繁殖能力下降,一時之間物以稀為貴,但又因明治時代,由於藝妓使用的三味線是用貓皮製作的,所以很多人把藝妓稱作貓。語言學家則認為:藝妓同貓一樣,好色,用嗲嗲的聲音騙男士,基於這點才把藝妓稱作貓的。這一時期對貓的看法褒貶不一,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廣為流傳後,對於貓的看法又有了改觀。
現在,日本人對貓的關注從未停止過。據不完全統計,日本現在大約有800萬隻貓。除少數被拋棄的流浪貓外,日本的貓都會受到很好的待遇。例如,有貓的專門醫院、專屬賓館及專屬溫泉等。「美貓大賽」幾乎一個月舉行一次。可見,貓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日本還有貓節,是在2月22日。日本的貓節是1987年開始實行委員會指定的紀念日,為慶祝貓節會舉行很多趣味活動和競選運動。之所以會被選這一天為節日,主要是和日本數字的發音有關。日語中數字2和貓的叫聲非常相似,所以日本就將每年的2月22日定為貓節。9月29日是日本的招財貓節,在伊勢市·保護街巷和瀨戶市、島原市都將開展招財貓活動。
語言是人類傳遞信息的手段,是表達人類心境及想法的重要工具。日語中與動物相關的語言眾多,其中關於貓的諺語居首位,可見「貓文化」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比喻事情變化多端,由貓的眼睛明亮且可以變換大小而來
也有很多動物具有這樣的特性,但是由於愛貓,用貓形容反而更加貼切心切了。還有與貓性格有關的諺語,也都很好的體現了貓本身的性格。諺語不但反映了「貓文化」對語言的折射現象,也是語言與文化高度融合的產物。
客觀因素:
過去,日本是個稻作程度發達的國家,水稻的大量種植,釀成了鼠害災禍。貓的出現,解決了長期困擾日本人的大難題。於是,各家各戶把貓當作神靈一樣供養,全國各地開始建造貓神社,日本人對貓這種崇拜的感情延續至今。
主觀因素:
本文化形成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日本為單一民族。單一民族容易在心理上達成共識,保持高度一致性,對外來文化的吸收有利 。因此,貓從一開始傳到日本,被賦予了幾乎統一的民族感情。此外,貓的悠然自得、孤傲狡猾、可愛冷酷、安靜敏感的性格與日本人的性格如出一轍。尤其是貓本性不外露的性格與日本人極為相似,因此被日本人喜愛。
貓咪就像是遺落人間的小精靈,它們的存在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安慰和快樂,所以這些小傢伙是我們永遠的朋友。
你見過最特別的寵物是什麼?
下面留言區告訴大家
👇🏻👇🏻👇🏻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你已經足夠獨特,只要你願意,就能照亮很多人。
匯聚眾多「有識之士」,幫助更多的人「有識、知事」。在這裡,每個人都樂於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行業經驗、新鮮見識分享給大家,彼此學習,相互交融,再毫無保留地普及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