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趙娟 田芸 在一些人眼中股指期貨正是能夠預判行情的「章魚哥」。
股指期貨開盤早於股市15分鐘,收盤又晚15分鐘,國泰君安研究員曾統計,股指期貨晚收盤15分鐘的漲跌對於次日期指走勢的預測準確率達到了70%。
理論上,普通投資者可以根據股指期貨晚收盤15分鐘走勢決定在第二天股指期貨開盤後做多或者做空,收盤時平倉,或根據當日早開盤15分鐘走勢決定當日策略,以概率獲得收益。
現實中,已有機構在「15分鐘策略」基礎上設計了專門的量化模型,排除情緒等幹擾因素,以期獲得更精確的收益。漢普希爾投資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漢普希爾專門推出了「滬深300 股指 MINI指數委託管理基金」,在去年和今年疲軟股市中取得了可觀收益:從去年4月股指期貨上市到年底,A股市場的累計收益率為0.32%,而此基金累計收益率達94.51%;今年前9個月,股市累計下跌16.58%,同期該基金累計收益率為52.86%。
漢普希爾投資公司投資總監介紹,這隻基金的策略就是以市場信息是有效傳導為前提條件,在剔除幹擾因素和無效時段後,利用早晨9點15分到9點30分之間期指的行情走勢來決定這一天開倉方向。「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充分利用股指和股市之間制度上的充分漏洞最優化風險後尋求穩定收益。」他說。「假設國內、國際各種影響市場波動的消息都是有效傳導的,以前沒有股指期貨,投資者對消息的理解和對今日行情的預期就通過股票的買和賣體現出來,而股指期貨上市後,這種情緒就更早地通過期指先於股票15分鐘體現。」上述投資總監表示,「期指每天早晨獨立於股票現貨市場運行的15分鐘是一天中投資者的第一決策。」
不過股市充滿瞬息萬變的新消息,投資者的情緒也會經常轉向,想依靠「章魚哥」的判斷來盈利並不是「看多買多」這樣簡單。
漢普希爾在這第一決策上面增加實時的情緒指標,並排除了每天2點半到3點之間的行情來進行操作。他們開發出一套包含價格的波動、情緒波動等指標的量化模型,一旦當日各種條件同時觸發,程序就會自動下單,鎖定收益,並不一定每天都有交易機會。
「如果模型中情緒指標轉換到一定次數時,就要捨去當天的操作,而2點半到3點之間的行情屬於無效行情。」該總監介紹。
「這本質上不是套利交易,還是判斷趨勢獲取價差的投機交易,市場上還有許多不同時間周期的投機策略,建立模型,進行不同期限的投機。」北京一家私募期貨公司總經理稱。
實際上,在這個零和的市場中,股指期貨投機交易由於保證金槓桿風險進一步被放大,在極端行情中更有爆倉風險。
而對於股指期貨「15分鐘」的運用,更多的普通投資者則是僅參考期指早晚15分鐘走勢進行趨勢判斷。不少股市期貨交易者都有聞「15分鐘策略」,但能夠固化收益率的還是少數。
也有分析師認為,隨著近期持倉量的增加,多空雙方分歧增大,早晚15分鐘交易的明顯傾向性正在減弱。
漢普希爾投資總監也表示,這種交易模式的年化收益率目前看來依然可觀,但隨著使用類似策略的投資者增多、市場逐漸成熟,其收益率在逐年走低。漢普希爾給此產品的容量設計了上限,「市場的流動性承擔不了過大的資金量。」該投資總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