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滬上一批「狗牙梅」提前綻放,成為今年最早盛開的蠟梅,花期提前約一周。記者昨天在上海古猗園的瘦影碎月軒前看到,兩株蠟梅悄然綻放。這兩株蠟梅為狗蠅蠟梅,因花瓣形狀如狗牙,故又稱「狗牙梅」。
「狗牙梅」是半野生蠟梅的一個類型,生長勢頭旺盛,花被片狹長而尖,內輪中心花被呈紫色,有淡淡香味。上海古猗園綠化工程師劉阿梅說,一般蠟梅開放要等到大雪節氣前後,也就是一周以後。蠟梅早開,可能因為申城前幾日突降冷空氣,使得花芽分化的蠟梅提早開花,形成「花葉共賞」的景觀。不過,這只是極少數,預計12月中下旬,素心蠟梅、小花蠟梅、馨口蠟梅等多個蠟梅品種都將陸續開放。
回顧近一年,許多花卉都出現花期提前的現象。今年2月中旬,滬上多處公園的寒櫻、河津櫻等早櫻開放,花期比往年提前約一周。專家稱,今年早櫻的花期為近20年來最早。白玉蘭也於2月中旬提前綻放,以往白玉蘭的正常花期在3月上旬至中旬。3月上旬,上海植物園內的三株春柳牡丹也急匆匆開放,原本是「穀雨三朝看牡丹」,2017年的農曆穀雨要到4月20日。據上海植物園積累了30餘年的物候記錄顯示,春柳牡丹往年開花基本在4月初,提早近一個月開花,前所未有。
某些時段的氣候不按常理出牌,是花期提前的主要原因。就早櫻和白玉蘭而言,冬春交替時節持續較長時間的較高溫度和光照,導致其早早綻放。牡丹更為複雜,上海公園內栽種的牡丹多從北方移栽而來,原本適應了中原地區日照長度的牡丹到了上海後日照長度有較大變化,促使它們提早開花。
除了「催促」花卉早開,氣候變化還讓桂花和白玉蘭「暈頭轉向」搞錯花期。一部分桂花晚了1個月才開,個別白玉蘭更是在秋季開放。今年9月底10月初上海氣溫居高不下,國慶節後的天氣也沒有降溫,如10月8日到12日,上海日平均氣溫分別為21℃、18.9℃、19.3℃、20.8℃和20.8℃,均超過18℃,無法滿足桂花開花所需的較低溫度。直到此後申城受到一小波雨水影響,晨間和夜間氣溫涼爽,才讓眾多桂花開花。
上海古猗園春天開花的海棠也在秋季開花,因前期高溫,加之開花前大量雨水,一旱一澇,讓植物出現應激反應,開花是海棠的自我保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