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大為和趙薇有一部電視劇叫《虎媽貓爸》,裡面的虎媽趙薇就像所有中國傳統的媽媽一樣,望子成龍,一味的給孩子壓力。但是貓爸佟大為一直主張給孩子快樂,營造一個輕鬆的學習氛圍,希望孩子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裡,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早已深入人心,自己就認為只有嚴厲的教育才能克制孩子貪玩的天性讓他成才。但是在如今的21世紀,這種教育方法受到很多人的質疑,不禁要畫個問號。控制是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不能像納粹把猶太人壓迫到集中營裡一樣去教育孩子,不能讓孩子僅僅按照自己的要求成長,按家長的意志辦事,沒有自我,完全成為附屬品。
而孩子在生活中是否過得開心,並不是家長關心的,他們更多的把孩子當成攀比的工具,讓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揚眉吐氣,這類家長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強行加給子女,利用他們的時間去圓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如果子女唯唯諾諾,隨波逐流,那麼最終只會成為家長的傀儡。但是如果不甘於現狀,想活出自我,與家長之間只剩下爭吵和怨恨。
在劇中,虎媽和貓爸對待孩子教育方式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壓力。所有的教育問題其實都不能脫離了社會問題去談,這部劇中國教育的現實和很多中國家庭的現狀。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已經漸漸的從嚴父慈母變成了虎媽貓爸這種形式。但是在一個家庭角色中,媽媽太過強勢而父親毫無尊嚴,這真的好嗎?佟大為扮演的羅素在妻子面前毫無尊嚴,在孩子面前毫無威信,在家庭裡毫無地位,只會一味的和稀泥,這是非常可憐的。在一個家庭中,男人就應該扮演起頂天立地,遮風擋雨的角色,正確教育和引導會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力量感,也會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在我心中,真正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應該是90%的勝男加上10%的羅素,在沉重的學習壓力下進行適當合理的娛樂休息,進行勞逸結合。在中國大多數父母不是土豪,不能孩子想要什麼就買什麼,讓孩子學習高爾夫滑雪,長大後送到國外留學。中國80%的家庭父母只想要下一代能夠在成功的條件下獲得儘可能多的快樂,並不是讓他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只是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中生存,有能力養活自己。
電視劇是把生活裡可以提煉出來的事情更加誇張化戲劇化,使得矛盾雙方更加對立更加具有衝突性。而我們在生活中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孩子相處,既不嚴厲到壓抑,也不溺愛到放縱,其實我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的,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