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貓爸,紅白臉的教育已成過去式,情境教育比強迫教育更好

2021-01-09 筆尖書藝

同事孩子下半年要上幼兒園,最近總是在考慮孩子該上什麼學前啟蒙班,因為他要提早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在頭疼選什麼早教班好。現在的孩子早熟,她又要上班,對待孩子的問題總是沒有耐心,因為她不懂得教育。

其實,3-6歲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期,這個階段的記憶力都很好,應該要帶孩子認識這個世界。而學前早教班做的,家長也可以做到,這本《四季時光》可以帶孩子感知四季,感知一切有趣的事情,增加親子間的互動。

一、情景認知到底是什麼,家長又該如何配合

情景認知:情境認知強調學習、知識和智慧的情境性,認為知識是不可能脫離活動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學習應該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理論聯繫實際,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所以,孩子才需要進入幼兒園學習, 幼兒園雖然不教知識,但可以讓孩子儘早體驗團體生活,感知真實的生活場景和實踐。當然還包括:學前啟蒙、生活認知、視覺發現、圖像閱讀、邏輯推理等。

《四季時光》這套書分為很多個系列,有無字書,還有繪本系列,幫助孩子全方位感知學習,幫助孩子建立興趣,學習真的不難,只是要找對方法。

看書枯燥?不存在!因為這本書中有無字繪本,孩子看得開心,我們寓教於樂。數學好難?不存在!只要掌握書中的數學思維,掌握技巧,就沒有什麼難事,孩子看到數學也不再頭疼。還有遊戲書,用孩子最喜歡的事物去影響孩子。這是一本家庭必備書籍,值得細品和研究。

二、虎媽貓爸,都不如陪孩子共同成長

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虎媽貓爸》,是由趙薇、佟大為、李佳等聯決主演。趙薇飾演的畢勝男是個虎媽,對自己的女兒茜茜要求十分嚴格,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拼命工作換房子。

佟大為飾演貓爸,對孩子比較包容,孩子可以上國際學校,可以上重點小學,他是可以退而求其次的。

媽媽勝男就不行,她和自己的父親都認為孩子要上就要上好的學校。認為名校教育就是以後的資源和能力體現,上了名校才能有好的未來。她為了孩子能夠上名校,可以撒潑吵鬧,可以去低頭求人。

可是,孩子有孩子的性格,茜茜偏偏是嬌生慣養的孩子,被爺爺奶奶從小寵壞的孩子,任性、驕縱。甚至為了幫助孩子,丈夫羅素也會和孩子一起騙媽媽,比如做作業的時候,會幫著孩子一起做。

到了畢勝男這裡就是不行,當然這位媽媽的性格在外也是雷厲風行。她從生活飲食、學習習慣、擇校都嚴格要求孩子,這讓孩子很有壓力,經常哭訴。並且因為她的說一不二,最終夫妻關係緊張,孩子也更加厭惡學習。

所以,因為畢勝男的性格和她的教育方式讓整個家庭陷入了緊張的狀態,當然畢勝男最後有所轉變,羅素也回歸的家庭,一家人又和睦相處在一起。

但是,這個電視劇也給予我們思考,給予我們對教育,對家庭關係的反思。也就是說,合適孩子,適當管教,陪孩子一起成長,比強迫孩子長大要好很多。最後,女兒茜茜經過一系列的事情感化,也成長了。

三、帶孩子感知四季,感知慢時光,從書本裡提前預知生活

《四季時光》集想像力、創造力、情境認知於一體的書,在國外暢銷數年,是國外的家庭必備書籍。「四季時光系列」還於2004年獲得世界最美圖書獎,是國際安徒生獎的獲得者所創作。

「四季時光系列」的畫面裡隱藏著許許多多的角色和故事,更厲害的是,書中的每個人物、動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孩子可以任意選擇感興趣的角色,跟上ta 的腳步,去認識ta 以及與ta 相關的角色和場景,接著再去認識另一個角色,散文詩般的故事就會鋪陳開來。

體味平凡生活中的暖意,觸摸生活的細密質地,對日常生活和普通人懷有耐心、敬意和愛,我們缺的是這樣的「平凡教育」,而這些正是讓我們幸福的能力!

這是我們擁有的最好的兒童讀物。它能提供無窮無盡的樂趣。每個頁面上提示你要找的東西只是冰山一角。你可以跟隨四季變化,觀察城市的變化和所有人物、動物的生活。每次讀,總會有一些新的發現,你讀得越多發現就越多。我三歲的兒子超級喜歡。——美國亞馬遜讀者

相關焦點

  • 劉璇教育方式頻上熱搜,「虎媽貓爸式」教育,已成中國教育的潮流
    但是大多數父母的教育方式還是比較理智的。與"寵溺"相對的教育方式便是"虎媽貓爸式"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主要是指媽媽對孩子教育比較嚴格,爸爸對孩子的教育比較溫柔。這種一剛一柔的教育方式便是"虎媽貓爸式"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在中國很典型。許多明星都會採用這種教育方式。
  • 虎媽貓爸式教育,是最常見的,也是最糟糕的家庭教育!
    這貌似是很多父母都比較同意的觀點,在家庭教育中,這種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虎媽貓爸式教育越來越流行。過年回老家,小侄子不愛寫作業,哥哥說了好了好幾遍,小侄子就是不聽,過了一會兒,哥哥說:你媽馬上回來了,你還不寫作業,當心挨削!
  • 虎媽貓爸:教育沒有所謂的絕對性
    >虎媽貓爸:教育沒有所謂的絕對性2015-06-01 09:40:0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由趙薇佟大為等聯袂主演的《虎媽貓爸》今晚已經落下帷幕,但該劇以犀利視角聚焦「幼升小」等社會熱點,直擊現今教育中的觀念衝突與矛盾,引發家長對自身教育方式的反思:這個虎媽的做法對不對,我們贊不贊同?
  • 虎媽貓爸式教育觀念,孩子睡著後,妻子怒罵:不寫作業就走人
    一段婚姻的美好和順利,許多外人是看不到的,自己婚姻中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而結婚時間久了,不僅僅是兩個人之間和兩個家庭的摩擦,慢慢的孩子從出生到長大,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會有不同的意見,稍有不慎,就會導致自己的婚姻走上萬劫不復。思思和丈夫家結婚已經18年了,他們的兒子現在15歲,正在上高中,兩人之間經常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有不同的矛盾。
  • 【推薦】虎媽貓爸 | 那些發人深省的經典教育臺詞,你知道嗎?
    《虎媽貓爸》講述了都市白領的親子教育觀念以及幼升小、擇校、興趣班、早教、隔代疼等社會熱點問題。劇中虎媽趙薇的犀利臺詞也被很多都市白領奉為名言。<imgsrc="http://images.china.cn/news/attachement/gif/site3/20150526/266325086681282231.gif"alt="【推薦】虎媽貓爸 <wbr>|
  • 高壓之下,「虎媽貓爸」式教育何去何從?
    [摘要]11月17日下午,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專家希米·康來為復旦大學師生帶來《不做虎媽貓爸,和孩子一起傾聽生命原初的法則》一書。近期一則《15歲少年寫作業到半夜,第二天猝死課堂》的新聞引起人們對高壓教育體制的熱議。那麼在高壓之下,如何與孩子愉快的共處呢?是做嚴苛的「老虎型」父母還是妥協溺愛的「海蜇型」父母呢?11月17日下午,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專家希米·康來為復旦大學師生帶來《不做虎媽貓爸,和孩子一起傾聽生命原初的法則》一書。
  • 《虎媽貓爸》戳痛了親子教育的神經
    劇照由新麗傳媒製作出品,趙薇、佟大為、董潔領銜主演的《虎媽貓爸》於昨晚(5月25日)在東方衛視、天津衛視黃金檔一輪圓滿收官,播出期間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共鳴與熱議,並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親子教育反思熱潮。(5月26日 中國青年網)這個5月,電視劇《虎媽貓爸》熱播,為身邊人熱議、談論,筆者也被裹挾其中。在每日的追劇中,和多數人一樣,也曾為劇中人物命運的變化而流淚、嬉笑,也在和同事談論中剖析教育問題、分享自己的思考。沒有過多的煽情,製作人黃瀾、編劇申捷等人在查看教育書籍、走進小學學校座談、關注華裔母親蔡美兒中積累、思考、創作,真實可感的劇情讓我「沉陷」,也戳痛了家長們的神經。
  • 虎媽貓爸家庭養不出好孩子,「唱紅白臉」不可取,教育應統一戰線
    去年的一部國產電視劇《虎媽貓爸》,一經播出,便在80後的家長圈裡引起了深深的共鳴。在看完這部劇之後,很多家長都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好?而且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也因為是要"虎媽"還是"貓爸"站成了許多派。
  • 虎媽貓爸,這種中國特有的教育方式,你贊同嗎?
    佟大為和趙薇有一部電視劇叫《虎媽貓爸》,裡面的虎媽趙薇就像所有中國傳統的媽媽一樣,望子成龍,一味的給孩子壓力。但是貓爸佟大為一直主張給孩子快樂,營造一個輕鬆的學習氛圍,希望孩子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在中國的傳統教育裡,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早已深入人心,自己就認為只有嚴厲的教育才能克制孩子貪玩的天性讓他成才。但是在如今的21世紀,這種教育方法受到很多人的質疑,不禁要畫個問號。控制是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不能像納粹把猶太人壓迫到集中營裡一樣去教育孩子,不能讓孩子僅僅按照自己的要求成長,按家長的意志辦事,沒有自我,完全成為附屬品。
  • 虎媽貓爸:我認識的美國精英沒有一個對孩子實行"快樂教育"
    隨著電視劇《虎媽貓爸》的熱播,對孩子培養教育方式的討論也進入了白熱化。下面看看在美華人是怎麼評價《虎媽貓爸》的,也許能給家長們一些啟示。  感激國內教育的「狠」  幾乎所有人,都對自己父母的「虎」和中國教育的「狠」 持有感激,雖然對具體一些方式方法有所不認同,認為有可改善,可以更巧的餘地,但是無一例外地反對所謂「快樂教育」。
  • 從《虎媽貓爸》談教育缺失,怎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這就算家庭教育中最常見的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解數; 也即若咱們常說的「虎媽貓爸」式的施教,它形似是腳下大部分老人家都正如認可的春風化雨模式。反思一:虎媽貓爸式教育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影響?近幾年來,《小歡喜》與《虎媽貓爸》等家庭教育劇的熱播,讓「虎媽貓爸」式的耳提面命模式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之中。
  • 《虎媽貓爸》熱播成了恐怖片? 孩子教育太難!
    原標題:孩子教育如此艱難 《虎媽貓爸》成了恐怖片?  趙薇、佟大為的新劇《虎媽貓爸》正在天津衛視和東方衛視熱播,該劇一開篇就殘忍地拋出了孩子的教育以及幼升小等現實問題:為了讀好學校,小孩被家長逼著上各種文化補習班、興趣班、積累詞彙量;一開場,兩個家庭的孩子就進行了舞蹈、詩歌、歷史、數學、唱歌、彈琴等全方位的比拼。
  • 《虎媽貓爸》:被遮蔽的美國教育真相 南風窗精選
    儘管《虎媽貓爸》引發的是兒童教育問題的大討論,但嚴格來說,正如劇的英文名所表明的,Tiger Mom,這是一部《虎媽傳》。它講述的是「虎媽」畢勝男在職場、家庭、情場等不同情境中如何不屈不撓、不依不饒直至完全主宰自己的命運,並且成功地將家裡家外關係理順,帶領全家走上「和諧」之路的故事。
  • 美國虎爸虎媽vs放養式家長:那些我們常常迴避的教育問題
    在美國爆火的油管頻道Jubliee專注於不同人群、不同觀點的對談分享,致力於呼籲人們擁抱共情,談話內容包含方方面面的社會話題,至今已收穫了超過500萬關注人數。這次他們請來了三位「放養式」家長的代表與三位虎爸虎媽討論那些教育中最常「避而不談」的問題:· 孩子能自己做主嗎?· 孩子是否擁有絕對的隱私?
  • 聚焦網際網路教育,常青藤爸爸創始人常爸(黃任)出席半月談「教育改革...
    ——常爸(黃任)聚焦網際網路教育,展望未來教育發展,9月15日,半月談聯合瞭望東方、瞭望智庫舉辦的「教育改革對話會——『十四五』規劃視野下的網際網路教育」在北京舉行。常青藤爸爸創始人常爸(黃任)受邀出席會議,與半月談雜誌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孫愛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北京市委教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教育部科學技術司教育信息化與網絡安全處處長舒華、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莉萍、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竇桂梅等來自政府教育部門、教育研究機構、從事中小學一線教育和網際網路教育的專業人士一起參與了研討,並對疫情後時代,網際網路教育行業的發展發表了看法
  • 《虎媽貓爸》,隔代教育和幼升小,教育觀念的差異爆發家庭的衝突
    導語:歡迎來到深夜星扒團,《虎媽貓爸》,隔代教育和幼升小,教育觀念的差異爆發家庭的衝突。《虎媽貓爸》專注於「幼兒園升小學的選擇」和「隔代教育」等社會熱點,體現了「虎媽」和「貓爸」等家庭成員教育觀念的差異以及爆發的衝突。
  • 《虎媽貓爸》電視劇劇情介紹(1-45全集)大結局:虎媽貓爸第1集
    原標題:虎媽貓爸電視劇劇情介紹(1-45全集)大結局:虎媽貓爸第1集   虎媽貓爸電視劇劇情介紹(1-45全集)大結局:虎媽貓爸第1集:《虎媽貓爸》是由導演姚曉峰執導,趙薇、佟大為等主演的新劇。趙薇則和佟大為搭檔飾演「虎媽」和「貓爸」。
  • 嚴格虎爸和虎媽,孩子通通成才!這種教育到底好不好
    虎爸虎媽這兩個人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因為自己格外嚴苛的教育理念,這兩個人在家長中名聲頗大。而且他們分別把自己的孩子統統送上了哈佛和清華,都是自己所在國家排名第一的學校。虎爸和虎媽的教育方式直接對大家進行了衝擊,有的人認為讓孩子嚴於律己,從每點小事上進行研課的要求是孩子成才的必要條件,也有的人認為這樣打壓了孩子的天性,很可能投機不成蝕把米,讓孩子的心裡狀況出現很大的問題。因為教育成功,而且頗具聲譽開創了這一系列嚴格教育先河的虎媽更是出版了專屬於自己個人的教育書籍。
  • 營地教育——體驗式學習,助力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據教育學觀點來看,一個人的成長學習分為三部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在7-18歲期間,孩子的教育方式基本上處於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兩類模式之下,尤其是現在一家一個孩子,接觸社會教育的機會非常少。營地教育是介於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結合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是孩子們的「快樂大本營」。
  • 虎媽貓爸,與教育相比陪伴才更重要,與孩子做朋友其實不難
    於是事業上春風得意的女強人終於意識到:女兒的教育以及她的未來,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當然,電視劇最具現實意義的一點便是聚焦了當下的教育問題,以及親子關係問題。劇中的茜茜屬於一種類型:被家長尤其是老一輩寵壞的;而別人家的孩子們代表另一種典型類型:從小上各種培訓班補習班特長班,拿著大大小小的各種獎狀,卻少了一份屬於孩子的天真與活潑。羅茜茜從小被爺爺奶奶寵得不成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