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明娟
河南省「我的書屋·我的夢」部分優秀徵文作品。
河南省委宣傳部版權和印刷發行處 供圖
「親愛的媽媽,你和爸爸去東莞打工,走了已經八個月了……今天我要告訴你村裡發生的一件新鮮事——村裡的小書屋開放啦……奶奶再也不用擔心我們放學後亂跑了。」在作文《給媽媽的一封信》中,10歲的劉若彤這樣寫道。劉若彤是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六村鄉第六小學(以下簡稱六小)五年級的學生。《給媽媽的一封信》是她參加「我的書屋·我的夢」農村少年兒童閱讀實踐的參賽作品。
據河南省委宣傳部版權和印刷發行處處長張萬勇介紹,今年7月,國家新聞出版署、教育部組織開展2020年「我的書屋·我的夢」農村少年兒童閱讀實踐活動,在此基礎上,河南省面向全省農村少年兒童徵集優秀作品參與評選,作品涵蓋徵文、硬筆書法、軟筆書法、繪畫、手抄報五大類九組別,全面拓展農村少年兒童參與方式,並首次進行省級推選表彰。以農家書屋為依託,以此次推選表彰為平臺,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正在受益。
專家專業評議推選
一張雪白的宣紙上,方正的楷體書寫著「振興中華」四個大字,通過軟筆書法小學組這一信息,似乎可以看到少年志氣背後那雙稚嫩的手;一張八開紙上,寥寥幾筆畫著一個正在書屋旁讀書的短頭髮男孩兒,畫面一角的一隻簡筆畫小貓,展現著孩子獨有的童趣;在另一張繪畫紙上,通過油彩展現的戰「疫」英雄形象,給人帶來一種視覺衝擊力;而在一篇作文中,一個從小沒有讀書條件的孩子,講述了農家書屋建成後,自己內心的喜悅……
10月29日,河南省檔案局一間百餘平方米的會議室中,鋪滿了繪畫、書法、徵文等不同作品,這是經過兩個多月的徵集,經過層層推選,最終進入省級評議的628件農村少年兒童作品。這些作品正由河南省直書法家協會、河南美術出版社、中學生學習報社相關專家組成的評議團進行評議推選。
劉若彤的作品也在其中。劉若彤是六村鄉千口村一名普通的農村孩子,6年前,劉若彤4歲時,父母便雙雙外出打工,把她留給了爺爺奶奶。由於爺爺奶奶不識字,幾年來,劉若彤常常是在緊靠床尾的縫紉機上,獨自完成作業。
去年年底,六小與千口村農家書屋合作開辦課餘公益輔導班,終於給了劉若彤一個學習和閱讀的好去處。因此,在參加「我的書屋·我的夢」活動時,劉若彤把作文題目定為《給媽媽的一封信》,把自己在農家書屋學習的事情告訴媽媽,讓媽媽放心。這封信記錄了一個農村留守兒童對母親的思念,也反映出農家書屋建設的一景,更讓徵文組評審專家,感到了真情流露。
「『我的書屋·我的夢』這一主題,從大的方面講,也是中國夢。但對於每一個農村少年兒童來說,他們也各自有自己的夢,可能是擁有一間書屋,可能是讀一本書,可能是畫一幅畫,他們就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來呈現他們心中的理想之夢。」河南省直文聯主席、省直書協副主席殷江林說。
惠及更多農村娃
這次參賽,是劉若彤入學以來,離省級榮譽最近的一次。
劉若彤所在的六小,是一所面向千口村的五年制農村小學,目前在校學生僅100名。信息匱乏,參與各類比賽的機會少,是六小和所有農村學校面臨的普遍困境。
劉若彤徵文的指導教師韓社紅,已在六小從教20年。在她的記憶中,即便對於農村學生來說,徵文競賽參與門檻最低,但也仍以縣級比賽為主,且很少以展現農村學生生活為主題,此次活動是六小參與的唯一一個面向農村少年兒童的國家級活動。
而在往年,河南省「我的書屋·我的夢」優秀作品將直接遞交國家,參與全國推選。考慮到目前的農村教育狀況,以及國家級優秀作品競爭壓力大和各省入選名額有限,今年是河南省開展「我的書屋·我的夢」農村少年兒童閱讀實踐活動的第七年,河南省委宣傳部首次在將優秀作品報送國家推選前,組織進行省級推選,並授予省級優秀作品榮譽稱號。也就是說,不論國家級優秀作品入選結果如何,628件市級選送作品中,將有100件左右優秀作品,獲得省級榮譽。
如此一來,包含劉若彤在內的所有進入省級推選環節的農村少年兒童,獲獎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我們主要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給更多的農村少年兒童一種激勵,以便在他們的閱讀習慣養成及興趣愛好培養方面,起到激勵引導作用。」張萬勇表示。
根據活動安排,此次推選出的省級優秀作品,還將首次被印製成冊,向鄉鎮免費發放、擴大影響。
書屋築夢育人才
「我的書屋·我的夢」活動背後,是國家自2007年起實施的「農家書屋」工程,以及遍布河南省的46972個(2019年數據)農家書屋。全省數萬個農家書屋的建成,面臨的下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因此,讓書屋建設提質增效,也是此次河南省在「我的書屋·我的夢」活動中,首次增加省級優秀作品推選的初衷之一。
張萬勇表示,未來,河南省「我的書屋·我的夢」活動還將以全省農家書屋為依託點,通過組織邀請書法、繪畫、朗讀等方面專家到鄉鎮、村落提供現場指導等,進一步廣泛開展農村少年兒童閱讀激勵引導活動。對此,各位評審專家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紛紛表示為農村孩子們的成長助力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而在其他參賽選手的作品和個人故事中,也展現出了農家書屋更多的可能性。一方面,農家書屋書籍品類繁多,拓展了孩子讀書的種類。南陽市二十三中的楊佳穎提交了以《立志報國,不負青春,不負韶華》為名的作文。這篇涉及對國家發展認識的作文,最初的靈感來自楊佳穎在農家書屋讀到的一本政治類圖書。另一方面,農家書屋也正成為鄉鎮學生返鄉時的重要閱讀場所。新鄭市實驗小學五年級的馬蔚涵,一直居住在新鄭市,平時常去新華書店、圖書館讀書,每當寒暑假回村時,讀書就成了問題。近幾年農家書屋的建設,讓馬蔚涵寒暑假期間返村時有了新去處,假期變得豐富起來,她也因此結交到了新朋友。
夏邑縣胡橋鄉程莊的農家書屋,近四五年來,成為商丘工學院附屬學校八十一班的範力文在周末和節假日返鄉時,繼續保持閱讀的重要場所。誠如範力文在徵文中所寫:「村裡那座樸實無華的農家書屋是我一刻也不想離開的地方……在這匆匆光陰中,書屋伴我從懵懂少年到熱血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