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首次人工合成人類朊病毒—新聞—科學網

2020-11-30 科學網

 

新華社電 著名的狂牛症由朊病毒引起。此類朊病毒病不僅影響動物,還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報告稱,他們首次人工合成了人類朊病毒,對了解該病毒的結構和複製方式、研發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朊病毒的本質是蛋白質。人和一些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蛋白質如果發生摺疊錯誤,就會形成具有傳染性質的朊病毒。它們在大腦中與鄰近的正常蛋白質不斷結合,使腦部出現海綿狀空洞,引發腦功能退化、痴呆等症狀,最終可致死亡。

此前研究人員能從嚙齒類動物身上提取數種朊病毒,但小鼠實驗顯示,這些朊病毒對人類不具傳染性,且結構和複製方式也不同於人類朊病毒。

美國凱斯西保留地大學研究人員利用基因技術改造大腸桿菌,使其能產生人類朊病毒,最終得到一種新的、具有高度破壞性的人類朊病毒。

凱斯西保留地大學醫學院教授伊裡·薩法爾說:「這項成果代表一個分水嶺。此前我們對大腦中朊病毒的認識有限。能在試管中合成人類朊病毒,將使我們對其結構和複製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這對開發抑制劑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與朊病毒病有關的輔助因子:神經節苷脂GM1。它在細胞間信號傳遞中起調節作用,能觸發朊病毒的傳播。這一發現有助於找到抗擊朊病毒病的新方法。

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中國科學報》 (2018-06-12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首次人工合成人類朊病毒---中國科學院
    研究人員首次人工合成人類朊病毒 2018-06-12 新華網 【字體:大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報告稱,他們首次人工合成了人類朊病毒,對了解該病毒的結構和複製方式、研發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朊病毒的本質是蛋白質。人和一些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蛋白質如果發生摺疊錯誤,就會形成具有傳染性質的朊病毒。它們在大腦中與鄰近的正常蛋白質不斷結合,使腦部出現海綿狀空洞,引發腦功能退化、痴呆等症狀,最終可致死亡。
  •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朊病毒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朊病毒疾病主要是通過引入編碼朊病毒蛋白且攜帶致病突變的基因在小鼠機體中進行模擬的,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員並沒有直接在人類朊病毒蛋白基因上進行致病突變的研究,而是將等效的基因引入到小鼠的朊病毒蛋白基因中,這種併發症就會導致一種錯誤摺疊蛋白的形成和傳播,而這是在人類疾病中並未發現的,從而就限制了科學家們對人類朊病毒疾病的理解。
  • 科學網—吃草也可感染朊病毒
    近日,位於美國休斯敦的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草類植物可以結合、吸收和輸送具有傳染性的朊病毒。
  • 「新冠病毒源於人工合成」「某研究人員因病毒洩露死亡」……武漢...
    每天3分鐘,速覽全國法治新聞2月20日星期四,農曆一月廿七封面新聞「新冠病毒源於人工合成」「某研究人員因病毒洩露死亡」……武漢病毒所回應謠言:問心無愧!19日晚,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發布《致全所職工和研究生的一封信》,稱近期網絡流傳涉及該研究所的謠言有很多,例如:「新冠病毒源於人工合成」「病毒是從P4洩露的」「某研究生是『零號病人』」等,對該所科研人員造成極大傷害,但「過去一個多月的艱辛付出,我們問心無愧」。
  • Cell Rep:草本植物也會運輸感染性的朊病毒
    ,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草本植物也可以結合、吸收並且運輸感染性的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種引發傳染性海綿狀腦病的以蛋白質為基礎的傳染原,其引發的傳染性海綿狀腦病包括牛海綿狀腦病、綿羊瘋癢病、人類的克雅氏病及鹿的慢性消耗性疾病(CWD),所有的致死性腦部疾病都會在機體潛伏數年。
  • 無敵的終極病毒——朊病毒
    1985年4月,醫學家們在英國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疾病,專家們對這一世界始發病例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研究發現多數病牛中樞神經系統出現變化,行為反常,煩躁不安,對聲音和觸摸,尤其是對頭部觸摸過分敏感,步態不穩,經常亂踢以至摔倒、抽搐。
  • 相比病毒,人類應該重視更可怕的「絕命殺手」朊蛋白
    藉助小鼠實驗通過核酸酶和蛋白酶發現導致羊腦感染而運動失衡的病原體是一種蛋白質,其分子量約50000道爾頓,他將這種蛋白質治病因子首次命名為「朊病毒」朊是蛋白質的舊稱。並在狂牛症的研究中發現狂牛症的傳染完全是朊病毒(又稱朊蛋白),一種奇特的無核酸的蛋白侵染顆粒的作用,而沒有其他基於RNA或DNA的作用。
  • 打破外國壟斷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藏在病毒中的朊病毒
    另外,許曉東在LEF-10上發現的現象和朊病毒其他一些特徵也能夠對應上,比如:朊病毒聚合體大多都不均一,分子量會呈現為倍數關係;一般朊病毒的形成需要某些特定的因素,因此僅會在少數細胞中變成聚合體。這麼一來,許曉東的研究前景變得豁然開朗。當時,科學界僅在哺乳動物和真菌中發現過朊病毒,還沒有人報導過病毒中的朊病毒。
  • 狗能聞到新冠病毒嗎?—新聞—科學網
    世界各地的研究小組都在測試狗是否能通過嗅覺檢測新冠病毒致力於傳統病毒測試的研究人員認為,犬類研究小組的初步研究結果是有趣的,並顯示出很大希望。但也有人質疑這一過程是否能產生有實際意義的結果。 11月3日,與這些動物一起工作的「國際K9小組」團隊在網上研討會上分享了實驗初步結果,並一起協商了如何改進研究。 德國漢諾瓦獸醫大學獸醫神經學家Holger Volk表示:「沒有人說它們可以取代PCR機器,但它們可能非常有希望。」
  • 吃草也可感染朊病毒
    原標題:吃草也可感染朊病毒   近日,位於美國休斯敦的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草類植物可以結合、吸收和輸送具有傳染性的朊病毒。本研究在線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細胞報告》(Cell Reports)上。   朊病毒是一種基於朊蛋白的傳染性病原體。
  • 關於朊病毒的簡介
    朊病毒又稱為朊粒、蛋白質侵染因子、毒朊或感染性蛋白質,是一類能侵染動物並在宿主細胞內複製的小分子無免疫性疏水蛋白質。朊病毒與常規病毒一樣,有著可濾過性、傳染性、致病性、對宿主範圍的特異性,但它比已知的最小的常規病毒還小得多(約30~50nm);電子顯微鏡下觀察不到病毒粒子的結構,而且不呈現免疫效應,不誘發乾擾素產生,也不受幹擾作用。
  • Nature子刊:研究揭示治療朊病毒感染機制
    2020年5月8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自然科學學院院長,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授Tricia Serio發表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雜誌上的新論文中,報導了朊病毒抵抗治療的內在機制。 「晶核」是當病毒彼此附著並改變形狀時形成的分子簇。
  • 挪威計劃「滅族」馴鹿群 消滅一致命病毒—新聞—科學網
    CWD非常容易傳染:朊病毒可以輕易通過唾液及尿液、糞便等排洩物傳染,並且它能夠在普通環境下生存數年,這暗示那些動物飼養站與動物舐食巖鹽的鹽漬地成了感染該病毒的主要場所。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朊病毒研究者Christina Sigurdson表示,一旦這種疾病紮下了根,想要徹底整治該地區的環境汙染就非常難了。「到目前為止沒有什麼好辦法。」
  • 豬沙門氏菌或源自人類—新聞—科學網
    古DNA揭示早期農耕生活為人類帶來沙門氏菌
  • 美洲駝微型抗體可對抗新冠病毒—新聞—科學網
    Brody表示:「多年來,Esparza和我一直在測試如何使用納米抗體來改善大腦成像,我們希望這些抗新冠病毒的納米抗體,在抗擊新冠病毒大流行方面具有高效性和通用性。」 納米抗體是由駱駝科動物的免疫系統自然產生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抗體,平均而言,這些蛋白質抗體的重量約為大多數人類抗體的1/10。
  • 人類卵子對某些精子情有獨鍾—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Alexey Kotelnikov/Alamy 《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類卵子可能會通過釋放化學物質來吸引具有某種特質的精子,從而影響其與某個特定伴侶受孕的可能性。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John Fitzpatrick說:「這是首次在人類或其他體內受精的物種中發現這種現象。」
  • J Virol:朊病毒通過腸道擴散到大腦,怎麼做到的?
    2015年8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感染性蛋白如何引發疾病擴散到大腦,這或可幫助對致死性大腦疾病的患者進行診斷,相關研究發表於國際雜誌Journal of Virology
  • 朊病毒基因揭秘北京猿人可能是早期食人族(圖)
    第1頁:2003年非洲朊病毒DNA揭秘全球不同種族都有抗食人基因2003年非洲朊病毒DNA揭秘全球不同種族都有抗食人基因 2003年,美英等國科學家組成的科林奇小組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發現了人類大腦中的一種朊病毒——當代食人族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庫魯病患者攜帶著它,直到上世紀50年代中期,那裡才終止了食人惡習,而人肉宴的主力軍婦女兒童最易感染庫魯病
  • 社會老齡化可能打開恐怖的朊病毒「魔盒」 一種罕見致命疾病發病率...
    社會老齡化可能打開恐怖的朊病毒「魔盒」 一種罕見致命疾病發病率開始上升  黃琨 • 2020-10-23 17:09:39
  • 基因禁忌:原始部落中朊病毒肆虐,原來是因為他們有這個習慣
    為了研究庫魯病,科學家們將病人屍體解剖,發現庫魯病人的腦中會出現奇怪的蛋白斑塊,還有神經元的大量死亡,把腦組織搞得像海綿一樣有很多孔洞。後來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庫魯病人是被一種「病毒」感染的,而他們之所以會得這樣的病,是因為他們部落中有一個駭人聽聞的習俗——食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