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計劃「滅族」馴鹿群 消滅一致命病毒—新聞—科學網

2021-01-10 科學網

挪威出現感染朊病毒的鹿。圖片來源:挪威自然研究所

當這種致命且具有高傳染性的野生動物疾病在挪威出現一年後,該國採取了行動。這種被稱作慢性消耗疾病(CWD)的傳染病已經對北美地區的鹿和麋鹿造成了毀滅性打擊。CWD由名為朊病毒的蛋白質錯誤摺疊造成,已經讓狩獵經濟損失了數百萬。但挪威的馴鹿和駝鹿身上出現這種病症是整個歐洲的首例,挪威自然研究所獸醫學研究員Bjørnar Ytrehus說:「對於環境和我們的傳統習俗來說,這個情況非常嚴重。」

因在某個鹿群中發現了3隻被感染的鹿,於是,挪威農業及食品部部長近日為獵手開了綠燈,允許他們捕殺這個具有2000頭鹿的鹿群,這相當於該國野生動物數量的6%。奧斯陸市挪威食品安全局動植物健康部門主任Karen Johanne Baalsrud說:「現在我們必須要採取行動。」為了防止二次感染,這些鹿的棲息地將被隔離至少5年。但能否成功將疾病根除,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CWD在挪威出現並開始蔓延的時間。

據悉,CWD最早於1967年在美國的24個州以及加拿大的兩個省被發現,由於運輸被感染動物,這種疾病得以擴散到其他地區。在鹿科中,包括麋鹿、駝鹿以及其他幾種鹿在內的許多種類都很容易受感染上這種病毒。被感染的動物通常會出現如下症狀:體重降低、疲倦嗜睡,在感染後的2~3年內會流口水,然後在數月內死亡。在俄亥俄州,CWD已經流行了數十年,某些族群內的感染比例高達40%,並且白尾鹿也因此以每年10%的速度遞減。

CWD非常容易傳染:朊病毒可以輕易通過唾液及尿液、糞便等排洩物傳染,並且它能夠在普通環境下生存數年,這暗示那些動物飼養站與動物舐食巖鹽的鹽漬地成了感染該病毒的主要場所。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朊病毒研究者Christina Sigurdson表示,一旦這種疾病紮下了根,想要徹底整治該地區的環境汙染就非常難了。「到目前為止沒有什麼好辦法。」雖然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人類吃了被感染的鹿肉後會得什麼病,但科學家仍不建議食用(狂牛症也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人類食用感染牛肉會被傳染,迄今為止狂牛症已經造成了超過200人的喪生)。

挪威的首個CWD病例是野生動物學家在Nordfjella地區內崎嶇的山脈中工作時偶然發現的:2016年3月15日,當時他們發現了一頭生病的年幼馴鹿,當鹿死後,挪威獸醫研究所進行的檢測顯示它感染了CWD。該研究所朊病毒研究者Sylvie Benestad說:「我簡直無法相信。」但接下來,國際參考實驗室確證了她的診斷。

Benestad與同事發現,這種朊病毒與在北美洲被感染鹿身上的病毒很相似。那麼這些病毒是如何漂洋過海來到挪威的呢?目前這還是一個謎。研究人員表示,市場上販售的用於捕獲動物誘餌的瓶裝鹿尿液中可能含有該病毒,又或者該病毒隨著登山鞋、旅行靴或者狩獵工具來到了這裡。但科學家發現,隨著一個單獨的個體中蛋白質開始錯誤摺疊後,朊病毒病也有可能自己產生,Benestad預感這種自發模式才是歐洲病例最有可能的成因。

發現首例病例後,挪威官方開始尋找其他病例。2016年5月,在特隆赫姆市東南40公裡處一個名為澀布的小鎮附近,一名本地獵人發現了兩頭患有CWD的駝鹿。而在秋天的最後一個狩獵季期間,來自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獵人與志願者收集了大約8000個腦樣本,在這之中發現了兩例被感染的馴鹿腦樣本,它們來自於Nordfjella地區附近。Benestad表示,Nordfjella地區與澀布發現的案例似乎沒有什麼關聯,因為馴鹿和駝鹿的朊病毒並不是一個類型的。

隨後,挪威食品安全科學委員會召集了一個顧問小組。近日,該小組對這兩個地方的病例給出了不同的建議。他們建議在澀布周邊增加監督。這兩隻被感染的駝鹿太年老了,這就暗示了它們不太可能被感染,而是自發性疾病的案例(理由是:在自發性朊病毒病的案例中,比如羊,僅在其大腦中發現了朊病毒)。並且即便它們是被傳染的,這種動物獨居的習性依然會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

不過,該顧問組還提醒人們:CWD有可能潛伏在挪威的各個角落。挪威將會正在接下來的獵鹿季收集2萬份樣本,檢測全國各地鹿群的健康狀態,並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繼續檢測。在此之外,歐洲食品安全局也發布了一份報告,建議挪威周圍的7個國家開始為期3年的鹿群抽樣檢測項目。(唐一塵編譯)

 

相關焦點

  • 北美最大馴鹿群面臨生存威脅—新聞—科學網
    因為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是該馴鹿群的主要棲息地。 11月中旬,參議院能源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已經投票通過,批准開放在阿拉斯加保護區內進行石油鑽探,這為美國開發北極圈地區油氣資源進一步提供了支持。當時,該委員會以13比10的票數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求聯邦土地管理局在未來7年裡在63.5萬公頃的沿海地區進行兩項重大石油租賃銷售拍賣。
  • 挪威野生馴鹿中心 建築師斯諾赫塔
    挪威野生馴鹿中心位於Dovrefjell國家公園郊區的Hjerkinn,俯瞰Snhetta山。這座90 m 2的建築物向公眾開放,是野生馴鹿基金會教育計劃的觀察館。一條1.5公裡的遠足徑將帶領遊客到達這個俯瞰Dovrefjell山脈的壯觀景點。
  • 300多頭野生馴鹿在挪威遭雷擊死亡
    新華社奧斯陸8月29日電(記者梁有昶 張淑惠)據挪威媒體29日報導,共有323頭野生馴鹿近日在挪威南部的哈當厄高原地區遭雷擊死亡。  據報導,一名挪威狩獵監督員26日晚在哈當厄高原巡查時,發現在半徑為50米至60米的一個區域內有大批野生馴鹿的屍體。
  • 馴鹿穿越挪威瑞典邊界引發兩國激烈衝突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9月10日報導,挪威國家廣播公司稱,瑞典境內成群馴鹿穿越挪威和瑞典之間的國境線,並在挪威境內牧場吃草引起挪威農業部不滿,造成兩國激烈的衝突。挪威農業部部長兼進步黨(Progress Party)代表約恩•耶奧格•達勒(Jon Georg Dale),憤怒地暫停了與挪威當局就鹿群跨境達成的協議。他正著手開展限制穿越國境線動物數量的工作。「目前的問題是挪威境內牧場上來自瑞典的馴鹿數目仍在增長,我們必須控制馴鹿的活動,因為挪威的牧草地資源並不充足。」
  • 狗能聞到新冠病毒嗎?—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 Fatemeh Bahrami/Anadolu Agency/Getty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訓練犬類來檢測新冠病毒感染的跡象。狗訓練師聲稱,他們取得了非凡的結果:在某些情況下,狗能夠準確地檢測出病毒。參與這項工作的科學家表示,犬類可以幫助控制疫情,因為它們可以在繁忙的地方(如機場或體育場),每小時對數百人進行篩查,而且比核酸檢測等常規檢測方法成本更低。
  • 挪威雪域現罕見白色馴鹿 被視為幸運象徵
    近日,當來自挪威奧斯陸的攝影師Mads Nordsveen在挪威山區的一片雪域拍照時,一隻罕見的白色馴鹿闖了進來,並大大方方地靠近相機近距離拍照,十分可愛。Nordsveen當時正和山區的一些朋友一起徒步旅行,當這只可愛的馴鹿冒出來的候,他正在拍攝美麗的雪景。
  • 挪威逾300頭野生馴鹿遭雷擊死亡橫屍遍野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9日報導,當地時間8月28日,挪威國家公園中323隻野生馴鹿被暴風雨後的一道閃電擊中後集體暴斃,橫屍遍野。挪威哈當厄高原一名獵場看守人發現了包括70頭年輕馴鹿在內的323頭野生馴鹿的屍體。據悉,每年有大約1萬頭野生馴鹿遷徙路過此處。
  • 挪威的白色馴鹿,猶如冰雪精靈,網友:夢中的聖誕節場景
    想起聖誕節,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下雪,聖誕老人,還有馴鹿。大家都知道,馴鹿是棕色的。不過就在近日,在挪威發現了一隻白色馴鹿。   據了解,在挪威北部附近,有人發現了一隻純白色的馴鹿,與茫茫白雪混為一體,這樣的場景讓人覺得夢幻。
  • 挪威323頭野生馴鹿慘被雷劈死,陳屍荒野數年白骨遍地蔚為奇觀
    據英國《衛報》7月8日報導,挪威荒原之外的自然公園有323頭馴鹿慘遭雷擊而死亡,陳屍在荒野之外,園方並未做特別的處理,而是讓它們在自然環境中完成「魂歸大地」的過程,蔚為奇觀,被稱為「恐懼之景」。
  • 挪威323頭野生馴鹿慘被雷劈死,陳屍荒野數年白骨遍地蔚為奇觀
    據英國《衛報》7月8日報導,挪威荒原之外的自然公園有323頭馴鹿慘遭雷擊而死亡,陳屍在荒野之外,園方並未做特別的處理,而是讓它們在自然環境中完成「魂歸大地」的過程,蔚為奇觀,被稱為「恐懼之景」。,公園裡的野生苔原上有323頭馴鹿因為一場雷擊而集體倒斃,不過園方並沒有清理這些屍體,而是決定讓它們留在原地完成自然分解的過程,也給了科學家一次寶貴的觀察鹿群腐敗,以及研究其如何改變北極苔原生態系統的過程。
  • 歐洲野生馴鹿家園:挪威野生馴鹿中心觀察館
    野生動物觀察館的設計非常的獨特,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去看看歐洲挪威的野生馴鹿家園:野生馴鹿中心,看看那裡的建築。Milstein Hall at Cornell University / OMA挪威野生馴鹿中心觀察館位於多夫勒山國家公園外圍地區的Hjerkinn,俯瞰著Snhetta山體。該建築佔地90平方米,對公眾開放,作為野生馴鹿基礎教育課程的觀察亭。一條1.5公裡長的自然路線將遊客引領至此,這裡海拔1200米,地勢獨特。
  • 法院下令撲殺馴鹿:挪威最高法院以保護牧場土地為由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12月22日電 據外媒報導,挪威最高法院21日以保護牧場土地為由,下令撲殺數十頭馴鹿。&nbsp&nbsp&nbsp&nbsp真正意義上的馴鹿為北歐拉普蘭人和中國北方鄂溫克人馴養的馴鹿,但在中國已經不會有野生的馴鹿了,在北方廣闊的森林中,再也不會響起鄂溫克人召喚馴鹿時敲響樺皮桶的聲音了
  • 氣候變暖或喚醒極地凍土裡的致命病毒
    1月7日一篇發表在bioRxiv的論文則顯示,美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冰核樣本中發現了古老病毒存在的證據,其中包含28種新病毒。 極地冰原就像來自遙遠過去的時間膠囊,讓人類有機會得以一窺被困在那裡的生物體。但隨著地球穩步進入更溫暖的未來,極地的冰川凍土正面臨著更大的融化風險,某些潛伏在冰層中的致命病菌,也許正伺機而動,待時機成熟時殺人類一個「回馬槍」。
  • 攝影師在挪威山裡偶遇純白色馴鹿,不僅不怕人,還擺姿勢讓拍照
    而提到聖誕節,就不得不說到聖誕老人和馴鹿了。聖誕老人源於歐洲的民間傳說,他擁有12隻馴鹿,每到聖誕節前夕,他就會做著馴鹿們拉的裝滿了禮物的雪橇去給孩子們送禮物,而且會從煙囪爬進屋裡將禮物送給孩子們哦。是的,聰明的你可能已經猜到了,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圍繞著馴鹿來展開的。說到馴鹿,其實大多數的馴鹿都是深棕褐色的。
  • 挪威發現罕見純白色馴鹿 全身潔白宛如精靈
    日前一名來自挪威的攝影師Mads Nordsveen,在與朋友們的一次徒步旅行中發現了一隻純白色的馴鹿。從圖片中可以看到,這隻神奇的小動物渾身潔白無暇,在雪地的襯託下幾乎不像是真的,像是從童話世界裡跑出來的精靈一般。
  • 美洲駝微型抗體可對抗新冠病毒—新聞—科學網
    美洲駝 圖片來源:ginton / stock.adobe.com 12月22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員在《科學報告》發表研究稱,他們從一隻名叫Cormac的美洲駝身上分離出了一組有希望對抗新冠病毒的微型抗體
  • 豬沙門氏菌或源自人類—新聞—科學網
  • 英國唯一野生馴鹿群 巡迴表演為各地聖誕添彩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本文導航第1頁:英國唯一野生馴鹿群 巡迴表演 第2頁:英國唯一野生馴鹿群 巡迴表演第3頁:英國唯一野生馴鹿群 巡迴表演 第4頁:英國唯一野生馴鹿群 巡迴表演
  • 蝙蝠帶有大量病毒,把它們全部消滅了,會有什麼後果?
    以前,「蝙蝠」這一詞語通常出現在網頁或書籍報刊上。如今,不僅是各大網站或書籍報刊,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軟體上也頻頻出現這一詞語。出現這一詞語的語境很簡單,多包含對蝙蝠以及對食用蝙蝠的人的控訴。重啟2020年顯然是不現實的,就目前研究情況來看,主流觀點認為時間具有高度單向性,它宛如一支離弦的箭,一去便無法回頭。那麼,在當今情況下我們能做什麼呢?筆者認為,一是珍視現在,二是積極找出病毒爆發的原因並積極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對於新型冠狀病毒出現的原因,雖然官方還未有定論,但多數民眾將原因歸結於有人食用了野生蝙蝠。
  • 每年致使3億人患病的生物,為什麼不消滅它?科學家這樣解釋
    恐怕世界上沒有人會喜歡蚊子,蚊子不只是令人厭煩,還傳播各種致命的傳染病,說蚊子是地球上殺人最多的動物是有依據的。據統計,因為蚊子傳播的瘧疾每年就導致近3億人患病,當中70多萬人因此死亡,造成高達過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既然如此,為什麼人類不找到消滅所有蚊子的方法呢?現在,保護物種多樣性是最重要的,沒有人敢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