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出現感染朊病毒的鹿。圖片來源:挪威自然研究所
當這種致命且具有高傳染性的野生動物疾病在挪威出現一年後,該國採取了行動。這種被稱作慢性消耗疾病(CWD)的傳染病已經對北美地區的鹿和麋鹿造成了毀滅性打擊。CWD由名為朊病毒的蛋白質錯誤摺疊造成,已經讓狩獵經濟損失了數百萬。但挪威的馴鹿和駝鹿身上出現這種病症是整個歐洲的首例,挪威自然研究所獸醫學研究員Bjørnar Ytrehus說:「對於環境和我們的傳統習俗來說,這個情況非常嚴重。」
因在某個鹿群中發現了3隻被感染的鹿,於是,挪威農業及食品部部長近日為獵手開了綠燈,允許他們捕殺這個具有2000頭鹿的鹿群,這相當於該國野生動物數量的6%。奧斯陸市挪威食品安全局動植物健康部門主任Karen Johanne Baalsrud說:「現在我們必須要採取行動。」為了防止二次感染,這些鹿的棲息地將被隔離至少5年。但能否成功將疾病根除,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CWD在挪威出現並開始蔓延的時間。
據悉,CWD最早於1967年在美國的24個州以及加拿大的兩個省被發現,由於運輸被感染動物,這種疾病得以擴散到其他地區。在鹿科中,包括麋鹿、駝鹿以及其他幾種鹿在內的許多種類都很容易受感染上這種病毒。被感染的動物通常會出現如下症狀:體重降低、疲倦嗜睡,在感染後的2~3年內會流口水,然後在數月內死亡。在俄亥俄州,CWD已經流行了數十年,某些族群內的感染比例高達40%,並且白尾鹿也因此以每年10%的速度遞減。
CWD非常容易傳染:朊病毒可以輕易通過唾液及尿液、糞便等排洩物傳染,並且它能夠在普通環境下生存數年,這暗示那些動物飼養站與動物舐食巖鹽的鹽漬地成了感染該病毒的主要場所。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朊病毒研究者Christina Sigurdson表示,一旦這種疾病紮下了根,想要徹底整治該地區的環境汙染就非常難了。「到目前為止沒有什麼好辦法。」雖然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人類吃了被感染的鹿肉後會得什麼病,但科學家仍不建議食用(狂牛症也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人類食用感染牛肉會被傳染,迄今為止狂牛症已經造成了超過200人的喪生)。
挪威的首個CWD病例是野生動物學家在Nordfjella地區內崎嶇的山脈中工作時偶然發現的:2016年3月15日,當時他們發現了一頭生病的年幼馴鹿,當鹿死後,挪威獸醫研究所進行的檢測顯示它感染了CWD。該研究所朊病毒研究者Sylvie Benestad說:「我簡直無法相信。」但接下來,國際參考實驗室確證了她的診斷。
Benestad與同事發現,這種朊病毒與在北美洲被感染鹿身上的病毒很相似。那麼這些病毒是如何漂洋過海來到挪威的呢?目前這還是一個謎。研究人員表示,市場上販售的用於捕獲動物誘餌的瓶裝鹿尿液中可能含有該病毒,又或者該病毒隨著登山鞋、旅行靴或者狩獵工具來到了這裡。但科學家發現,隨著一個單獨的個體中蛋白質開始錯誤摺疊後,朊病毒病也有可能自己產生,Benestad預感這種自發模式才是歐洲病例最有可能的成因。
發現首例病例後,挪威官方開始尋找其他病例。2016年5月,在特隆赫姆市東南40公裡處一個名為澀布的小鎮附近,一名本地獵人發現了兩頭患有CWD的駝鹿。而在秋天的最後一個狩獵季期間,來自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獵人與志願者收集了大約8000個腦樣本,在這之中發現了兩例被感染的馴鹿腦樣本,它們來自於Nordfjella地區附近。Benestad表示,Nordfjella地區與澀布發現的案例似乎沒有什麼關聯,因為馴鹿和駝鹿的朊病毒並不是一個類型的。
隨後,挪威食品安全科學委員會召集了一個顧問小組。近日,該小組對這兩個地方的病例給出了不同的建議。他們建議在澀布周邊增加監督。這兩隻被感染的駝鹿太年老了,這就暗示了它們不太可能被感染,而是自發性疾病的案例(理由是:在自發性朊病毒病的案例中,比如羊,僅在其大腦中發現了朊病毒)。並且即便它們是被傳染的,這種動物獨居的習性依然會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
不過,該顧問組還提醒人們:CWD有可能潛伏在挪威的各個角落。挪威將會正在接下來的獵鹿季收集2萬份樣本,檢測全國各地鹿群的健康狀態,並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繼續檢測。在此之外,歐洲食品安全局也發布了一份報告,建議挪威周圍的7個國家開始為期3年的鹿群抽樣檢測項目。(唐一塵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