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觀察館的設計非常的獨特,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去看看歐洲挪威的野生馴鹿家園:野生馴鹿中心,看看那裡的建築。
Milstein Hall at Cornell University / OMA
挪威野生馴鹿中心觀察館位於多夫勒山國家公園外圍地區的Hjerkinn,俯瞰著Snhetta山體。該建築佔地90平方米,對公眾開放,作為野生馴鹿基礎教育課程的觀察亭。一條1.5公裡長的自然路線將遊客引領至此,這裡海拔1200米,地勢獨特。
多夫勒山脈是分隔挪威南部和北部的天然屏障。這是歐洲最後一群野生馴鹿的家園,也是許多珍稀動植物的自然棲息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旅行者來來往往,狩獵的傳統、採礦、軍事活動也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各種印記。除了自然和文化景觀,多夫勒山脈也在挪威人的意識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民族傳說、神話、詩歌(易卜生)和音樂(格裡格)都讚美了這片神秘而又永恆的土地。挪威憲法的創立者「之無私與忠誠,除非多夫勒山夷為平地,才會變化!」
這種如神話一般獨一無二的自然、文化景觀形成了建築設計思想的基礎。建築設計以一層堅硬的外殼和有機的內核為基礎。朝南的外牆和內部空間營造出一個安全而溫暖的聚集場所,與此同時還為遊客保留了壯觀的全景視野。
為抵禦嚴酷的氣候,相當大一部分設計重點都被放在了材料的質量和耐久性上。由原料鋼製成的矩形框架與在當地的基巖中發現的鐵礦類似。簡潔的外形和對自然材料的利用也沿襲了當地的建築傳統。然而,在設計和製造過程中也利用了先進的技術。挪威哈當厄爾峽灣的造船業主利用數字三維模型來驅動銑床,利用10英寸長的松木方梁創造出一種有機的建築造型。隨後將這些木頭以傳統方法組裝,僅使用木楔作為緊固件。外牆用松焦油塗刷,而室內的木材早已經過浸油處理。這個觀察館不斷堅固,而且設計得細緻入微,給遊客們帶來了反思這片廣袤而富饒景觀的良機。
目前APP佔據了四個風格不同,但結構相似的獨立大樓,米爾斯坦大廳並非單獨存在,而是一個附屬,將APP的大樓們統一成為一個整體。有了它,相互連續的空間室內和室外各層渾然成一個整體。此外還提供了47000平方英尺的工作空間,畫廊空間,交流空間,和一個253做的禮堂。這為學院帶來了巨大改變。樓板被提升到與APP第二層的西布力大廳和蘭德大廳相連,並創造出25000平方英尺的工作室空間,從這裡還可以看到周圍景觀全景。巨大的落地窗加上綠色屋頂上面的41個天窗,這個懸挑建築外探50英尺,與APP的第三個建築Foundry相連。混合桁架結構讓內部空間開闊無阻,激發了互動性並可以在不同時期靈活運用。暴露的混合桁架結構造就了大尺度開放空間。天花上的燈光設計採用冷光束,經過精心設計,同時配置定製的高效日光感應器,以保證人造光與日光共同作用達到恆定的光水平。
通過地緣冷卻減少空調使用,採用地板式輻射加熱,外幕牆使用高性能中空LOW-E玻璃。高效的機械繫統和充足的自然採光在這裡得到體現。建築有望獲得LEED銀牌認證,甚至是金牌認證。
本文是由放下心中的掛礙原創,請關注我,每天更新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