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衛報》7月8日報導,挪威荒原之外的自然公園有323頭馴鹿慘遭雷擊而死亡,陳屍在荒野之外,園方並未做特別的處理,而是讓它們在自然環境中完成「魂歸大地」的過程,蔚為奇觀,被稱為「恐懼之景」。
2016年8月,在挪威荒僻的哈丁格高原有一座自然公園,公園裡的野生苔原上有323頭馴鹿因為一場雷擊而集體倒斃,不過園方並沒有清理這些屍體,而是決定讓它們留在原地完成自然分解的過程,也給了科學家一次寶貴的觀察鹿群腐敗,以及研究其如何改變北極苔原生態系統的過程。
經過數年觀察從屍體膨脹、被蒼蠅寄生侵蝕乃至最後變成一具具白骨,今年6月刊登在英國《皇家學會》期刊上的報告描述了自然生物腐敗降解的「恐懼之景。
這份報告的最後的結論是:「『恐懼之景』項目讓我們更好的理解了動物界在食物和安全之間的權衡策略,掠食者間的關係,以及營養水平的結構是如何組成的。」
根據歐洲多國的法律,在大多數情況下,大量的動物屍體必須被清理乾淨,多數人永遠都不會見到這種大型的動物陳屍和腐爛場面。但是獲悉當地自然公園決定讓這群馴鹿的屍體自然腐爛時,科學家們就帶著攝像機趕到了現場,觀察海拔有1220米的苔原上,馴鹿屍體群腐敗的全過程,這裡距離最近的市鎮也有三個半小時的徒步距離。
2017年,有大批的烏鴉和老鷹這些食腐的鳥類光顧了這片屍群,到2018年幾乎吃完之後就很少出現了,反之開始出現各種鼠類,從旅鼠、根鼠、岸鼠到田鼠,2017年它們還很少來,科學家們相信是因為很多食腐的鳥類也是它們的天敵,到2018年就到處都是了。科學家打了個比方,這就像一場自助餐,有很多飢腸轆轆的人來吃飯,但是他們彼此之間可能並不太喜歡對方。
另一個發現是非食腐的鳥類,像草地鷚、北方麥翁、蘆鵐、藍喉歌鴝和拉普蘭白頰鳥,都是以寄生於大型動物屍體上的昆蟲,比如綠頭蒼蠅,以及節肢動物為食的。其中草地鷚最為常見,有一次能同時出現80隻之多。
腐爛的動物屍體還能改變植物群落,在這批馴鹿屍體成為了巖高蘭漿果生根發芽的溫床,這是一種北極凍原的關鍵植物,它們大概是被食腐動物在此地覓食和排洩時帶來的,據2018年的《生物學報》上刊發的一份研究顯示,在當地採集的24份烏鴉糞便樣品中,有21份包含了清晰可辨的巖高蘭漿果種子。
現在已經被廣泛接受的是,森林中保留腐朽的樹木可以造福很多物種,但是動物屍體則一度被認為是禁忌,因為被擔心會傳播疾病,歷史上也很少有研究涉及動物屍體如何滋養生態系統。而這份研究填補了相應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