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停車難」加劇「看病難」 最後100米堵車更堵心

2020-11-29 人民日報

近年來,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停車難問題日漸突出,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區的醫院,停車更是難上加難。從醫院門口到門診、急診、住院病區,看似短短的「最後100米」,卻因停車這個小細節,給患者就醫帶來不小的困擾。

2018年10月24日,成都,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外的電信路和幾條主要街道遇到高峰期便會堵車堵成「停車場」。(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

車輛扎堆行醫院門難進

去年冬天,山西太原市民王先生帶父親到雙塔東街的一家三甲醫院就診,著實體驗了一把停車難。「父親70多歲,當時發高燒,吃了退燒藥體溫還在39攝氏度。因怕他著涼,我就開車帶他去了醫院。結果,車堵在醫院門口,光排隊進醫院就排了50分鐘。」王先生說,平時這段路步行也就10分鐘。

王先生的經歷並非個例。記者留意到,在一些城市中心城區的大醫院,停車難頻繁上演。在一些地方政府的留言板上,也有不少居民反映醫院停車難的問題。

連日來,記者趁上午時段,走訪了太原市老城區的4家醫院,發現每家醫院無一例外——門口都大排長龍。尤其是同處於五一路的山西省婦幼保健院和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兩家醫院呈垂角狀並立,直線距離不過50米,患者入院停車難的情況一直存在。

上午8點整,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門口的車輛已經排得看不到頭,一位執勤保安說,醫院有600個車位和99個立體車位,不到8點就已經「滿負荷」。車主劉俊載著孩子來到山西省婦幼保健院,但醫院內停不了車、落不了腳,路邊的停車位也已滿員,他只好開車圍著醫院繞,三圈半個多小時下來還是沒找到車位,「停車比看病都難!」

在太原市某三甲醫院做保安的李泰生告訴記者,他親眼見到過一位心梗患者被堵在車流中進不了醫院門,情況十分危急,「幸好當時有交警,幫助及時疏通才把患者送進醫院急救」。

「因地段所限,全國各地市中心的醫院大多面臨停車難題。」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靜態產業分會副會長康澤泉說,過去城市中心醫院停車配套指標是達標的,但汽車工業發展太快,現在這些中心城區醫院的停車位已遠遠不能滿足醫患需求。

醫院停車難催生系列問題

記者走訪發現,一些醫院的老院區往往地處市中心,地方小、車位少,客觀條件造成停車難,同時也催生不少新問題。

在太原市新民北街一家醫院附近,記者步行50米就遇到了3位「黃牛」,「能停車,一個車位30元。」記者跟隨其中一位來到附近一居民小區,發現本就不大的小區停車位也就只剩1個。由於車輛雜亂,不時進進出出,一些小區居民對此頗有怨言。一位住戶說:「一旦遇到火情或緊急情況,消防車或急救車輛根本進不來。」

在其他一些城市,醫院附近「黃牛」帶路高價停車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天津市某三甲醫院工作人員介紹,做這種生意的一般都是醫院附近、年齡大點的居民,對醫院周邊環境比較熟悉。

記者了解到,以太原市為例,老城區醫院佔地多在100畝、200畝,最小的僅30畝,因為地上車位有限、地下車位沒有,停車存在實際困難。

由於車位的緊缺,很多醫院職工停車都成了問題。太原市壩陵南街一家市級醫院停車位只有50多個,為了「讓位」於患者,醫院統一安排職工在附近一處寫字樓地下車庫停車。該院一位醫生告訴記者,停下車步行到醫院約需10分鐘,遇上時間緊張,就得一路小跑。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一位工作人員說,醫院也有「患者停車優先」的規定,不允許本院職工在醫院內停車。他還介紹,過去醫院後面有條巷子可以隨便停車,有的車一停一整天不動,現在改為咪錶計費,車輛停著不動的情況有所好轉,「但也只能緩解一部分停車壓力」。

近年來,太原市老城區的幾家大醫院紛紛建了分院,新院多充分考慮了停車位的問題,停車不再困難。但由於新院大多地處偏遠,又引發了新的就醫難題。比如,山西某三甲醫院新院區需從市內換乘兩至三趟公交,途經40多站,耗時約需兩個半小時。另外一家三甲醫院新院址則橫跨兩市,距離太原市區有30多公裡。因不清楚老院、新院科室劃分,一些外地患者入錯院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此外,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耿曄強認為,對於人流高度集中的醫院,停車場的容量僅佔進出醫院車輛總量的20%到30%,由於沒有足夠的停車位,大量就診車輛在醫院周圍道路聚集,造成了很大的交通隱患。並且,機動車在醫院的出入及無序停放會產生大量噪聲、粉塵汙染,打破了醫院內應有的寧靜和諧氣氛。

破解醫院停車難各方都要「動」起來

受訪人士表示,解決醫院停車難問題不僅醫院要「動」起來,地方政府也要有所行動,引入大數據,通過交管、城管等部門的通力合作,實現對停車的精細化管理。

耿曄強呼籲,可進一步宣傳引導醫院周圍更多居民區停車位向社會開放。同時,拓展周邊空間,將醫院周邊一些附屬設施改建為停車場,比如可以協調醫院周邊的生活小區共建停車場,白天醫院使用,夜晚小區居民使用,通過錯時停車滿足各自需求。同時,對於新建的醫院,在公共運輸建設和宣傳引導方面要多下功夫,避免患者就醫跑「冤枉路」。

目前,在一些地方,有關部門已開始嘗試利用智能政務和大數據云服務來解決實際問題。比如上海打造了「市級公共停車信息平臺」,已有89萬個車位接入,三甲醫院周邊的街面道路和停車位信息是其中重點。康澤泉認為,這些辦法值得借鑑。「還有的地方通過信息手段,通過簡訊和二維碼等方式,讓市民能及時獲取停車指導,都是不錯的嘗試。」

山西白求恩醫院急診室主任閆新明則建議,「多措並舉」才能解決好醫院停車難問題。「比如引導輕症患者儘量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就診。同時醫院要把院內通道建設好,有的醫院採取單循環的方式對停放車輛進行管理,一個進口,一個出口,也能緩解進出擁堵加劇停車難的問題。醫院門口需要交警適當維持秩序,還可在醫院內部和附近投建地下、立體車庫。」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看病動輒幾千元?寵物界的"看病難看病貴"也須引起重視
    記者近期走訪發現,以寵物血常規檢查為例,有的小型醫院收費為30元,一些大型醫院則為100元,但檢查內容都一樣。山東省畜牧協會寵物分會秘書長蘇平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寵物醫療行業還沒有專門的定價標準,行業自身的指導性標準也尚未出臺,這導致一些寵物醫院「亂定價」現象頻出。
  • @鏟屎官:主子看病又難又燒錢?報銷!
    @鏟屎官:主子看病又難又燒錢?報銷!更難的是,這一職業在我國還屬於稀缺人才職業,可謂是千金難覓良才。監管標準待完善目前我國寵物行業還沒有指定統一的標準,監管亟待完善,部分寵物醫院的醫生專業背景和技術並不過硬,鏟屎官們花了錢,也難以為貓狗主子們尋得良好的治療方案。
  • 四川新添一醫院,床位2000張,停車位3200個,緩解「看病難」困擾
    它就是樂山市新區醫院,這座醫院現在順利建設中,地址在樂山市高新區的碧水路以西,據了解,樂山市新區醫院預計在2022年年底的時候建設完成,將圍繞三甲醫院打造而成,同時,這座醫院的建設對樂山市來說有著極大的醫院
  • 湖南或增一醫院,三甲等級規劃1000張床位,將解決「看病難」問題
    湖南或增一醫院,三甲等級規劃1000張床位,將解決「看病難」問題湖南長沙新增一康復型醫院,佔地71畝,將有40萬居民將會直接受益湖南省,特別愛吃辣,湘菜是國內八大菜系之一。湖南省還是我國歷史上出名人最多的省份。
  • 年齡大了看病難,別急!省會醫院推出老年人看病便民舉措
    老年人不知道用智慧型手機,到醫院看病怎麼辦?到了醫院找不到繳費、列印發票的地方,該問誰啊……老年人年齡大了,感覺看病有點難。別急,不難!針對老年人看病難問題,省內各大醫院近期推出了很多便民舉措。記者今天收集了省會部分醫院為方便老年人看病推出的系列「便老」舉措。
  • 福州新建一醫院,耗資46.7億為三甲醫院,將解決百姓看病難
    醫療絕對是民生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聽到醫院這個詞語的時候,都不是非常開心,因為醫院是每個人都不想去到的一個地方。但不可否認的是,醫院現如今也已經成為了一個城市內部非常重要的大型場所,並且一個地區的醫院數量也是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經濟實力。現在很多地區都將醫院的建設放在了首要位置。福州是福建省的省會城市,很多人對它都不陌生。
  • 河南又一「三甲醫院」新建,耗資13億,解決當地「看病難」的問題
    河南又一「三甲醫院」新建,耗資13億,解決當地「看病難」的問題隨著現在社會的進程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重視自己的基礎設施建設對醫院和高鐵特別重要。醫院的建設可以保障我們每個人的健康,也可以使每個人有基本的診斷治療,當人們生病的時候,醫院有多重要,白衣醫生也能感覺到保護著我們每個人的健康。今天我們提到的是河南省,河南省相信大家都知道。 其人口密度非常大,作為許多人喜歡旅行的省份,其國內含有很多美麗的景觀。 比如少林寺和龍門石窟等當地的美食會讓很多人忘記。
  • 整頓停車難:共享停車正骨感 智慧停車相對豐滿
    當前,「停車難」已成為城市通病,影響著每一位車主的正常出行。在大城市尖峰時段,「開車十分鐘,停車半小時」不再是笑談。   面對日漸嚴峻的停車難問題,今年以來,全國多地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治理措施,例如加大停車場建設,發展共享車位、立體車位,普及智慧停車,推廣停車機器人等
  • 停車這麼難 我想停高處
    深圳商報記者 張惠屏 深圳小汽車保有量已超過300萬輛,停車難已經成為困擾深圳城市管理的突出難題。停車這麼難,深圳還有緩解妙招嗎?出席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的市政協委員、深圳交委決策諮詢專家、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雪,專門就推進深圳停車立體化智能化建設問題撰寫提案,強烈呼籲:請給立體車庫一個明確身份!
  • 南京河西兒童醫院旁建地下車庫 深挖68米可停車百輛
    如何解決南京主城區停車難的問題?在南京河西兒童醫院附近的保東路,僅300餘平方米的場地中,記者看到兩個內徑12米、深68米的地下停車場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預計今年8月正式完工,為國內首座。建成後,可停放200輛車。本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 停車費按需浮動,德國正在用區塊鏈解決市中心停車難
    為了解決市中心停車難的問題,德國慕尼黑於近日啟動了一項智慧停車試點項目,在一座大樓的地下停車場,用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幫助司機減少尋找停車位的時間,此外,還能減少擁堵和汙染。——比如你願意接受的步行距離,以及你願意承受的停車價格等等,它會與醫院附近幾個最符合你習慣的停車位代理人進行談判,找到最優惠的價格,並為你鎖定保留停車位,直到你到達為止。
  • 遼陽: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紓解「看病難」
    到大醫院看病掛號、檢查排長隊,到小醫院看病又擔心醫療服務水平不夠,怎樣解決群眾看病就醫的這些煩心事?年初以來,遼陽市不斷深化醫療體制改革,著力方便群眾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提高群眾健康水平。  把推進智慧衛生項目作為解決「看病難」的新途徑。
  • 停車難 收費貴 動物園周圍黑心停車場坐地起價
    停車難 收費貴 動物園周圍黑心停車場坐地起價    「約好了朋友一起去動物園,停車場滿了。附近的停車場竟然收費30元,找了半天,花20元停了車,實在是太黑了。」石市市民張女士昨日說。    昨日11時許,鹿泉市向陽南大街上,通往石家莊市動物園的車輛排成長隊,行駛緩慢。
  • 北京耗資46億新建三甲醫院,佔地462畝,或將解決百姓看病難
    在這些問題中,最明顯的就是資源的緊張,而醫院作為一個區域的主要建築,其緊張程度也是最明顯的。儘管許多人聽了「醫院」這個詞會皺眉,但是不得不承認,醫院是許多地區內必不可少的,極其重要的大型場所。即便如此,醫院也體現了一個地區內部的經濟實力。
  • 求解看病難 問診看病貴(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⑤)
    許叢軍攝(人民視覺)「十三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將深化醫改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統籌推進,在解決群眾反映突出的看病難、看病貴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84%縣級醫院已達二級以上醫院水平據國家衛健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於學軍介紹,在解決看病難方面,大力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均衡配置。
  • 「提檔升級」緩解住院難|邵東市人民醫院醫技綜合樓順利完成搬遷
    大眾衛生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8日訊(通訊員 申秀梅)1月7日,邵陽邵東市人民醫院新醫技綜合樓順利完成搬遷工作,正式投入使用!這是該院為改善患者就醫環境、滿足群眾就診看病需求、提升群眾獲得感所做的一件大事。
  • 南京宜家停車收費 居民蹭車位顧客難停車
    新華網2013年12月30日報導 從2014年1月起,市民到位於卡子門的南京宜家家居店停車要開始收費了。記者獲悉,南京宜家宣布不再執行已經實施5年多的免費停車政策,其可容納1400輛車的停車場將進行收費管理。對此,宜家稱放棄這個「傳統」是迫於無奈。
  • 廣西「抱上大腿」,又一醫院擴建,當地市民看病「不再難」!
    廣西又一家醫院「抱上大腿」,當地居民看病「不再難」!廣西省歷史悠久,是清朝初期設立的一個省,1958年新中國成立後,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是我國華南地區唯一的沿海自治區。
  • 萌寵也陷看病難、看病貴!「鏟屎官」請收好這份寵物醫療險購買指南
    原標題:萌寵也陷看病難、看病貴!「鏟屎官」請收好這份寵物醫療險購買指南 摘要 【萌寵也陷看病難、看病貴!
  • 安徽有「好事了」,投11.8億新建三甲醫院,將解決當地人看病難!
    安徽有「好事了」,投11.8億新建三甲醫院,將解決當地人看病難!這樣的城市是不能吸引人的,每年來這裡的人都非常多,去年年末,這裡有818.9常住人口,這是非常大的人口基數,原來如此,這樣的人口是她的地區內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幫助,對境內的各種發展具有非常巨大的推進。但是這樣的人口也會帶來一定的壓力,比如各種基礎服務設施的壓力不少,其中人們最關心的是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