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浙江的「南北中心點,海陸交界處」的台州市坐落著一座享譽中華十大名山之一的天台山, 歷史悠久的台州以「佛、山、海、城、洞」五景最具特色。這裡的水鄉風韻不亞於蘇杭,頗有「走遍蘇杭、不如溫黃」之說。台州素以佛宗道源享譽海內外,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發祥地。自古以來有著「海上名山」的著稱,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台山、長嶼硐天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臨海。
台州得名於天台山,天台山可謂是浙江山水的典範,逢山必有水,有水必有瀑,山中古觀廟庵精舍洞。早在唐代三百年間唐朝文人一路從長安出發,沿長江順流而下,從京杭大運河進入浙東錢塘江,經過現在的蕭山、紹興、上虞、嵊州、新昌,沿剡溪溯流而上,一路行遊吟詠,沿途留下一條旖旎的「詩路」,這就是著名的 「浙東唐詩之路」,其目的地就是浙江天台山。赤城、華頂、石樑、瓊臺、國清、桃源、寒山……神秀天台處處留心詩人們或豪邁,或悠閒的足跡。奔向天台山的詩人們,或訪仙修真,或禮佛禪修,或赴任訪友,或隱居探幽……這方神奇的山水,成為詩人們得意壯遊,失意治癒的理想地,成為眾多唐朝文人魂牽夢繞的詩與遠方。
國清寺
中國是個多宗教的國家,不同的宗教也會留下不同的建築與特色。這些藝術瑰寶也見證著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嵩山少林寺、河南白馬寺、北京白雲觀、樂山大佛等這些大有名氣的寺廟每逢節假日或是看景或是燒香拜佛祈福都擁堵不堪。名氣大了 一些寺廟也會跟隨爾之把門票價格上漲,而一些寺廟不僅會把門票價格往上長還會向遊客收取各種各樣的香火錢,但在天台山的國清寺,這座千年古剎取消了景點門票,有著5A景區的排面,卻沒5A景區的價格,堪稱「旅遊界的一股清流」。既然來到了天台山,那必須得來看看中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發源地國清寺。
國清寺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了,它是依據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親手所畫的樣式而建的,並與齊州靈巖寺、潤州棲霞寺以及荊州玉泉寺合稱為「天下四絕」。起初名為天台寺,後因智者師曾說的「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國清寺雖然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也曾多次被毀,現在的寺廟是後期重新修建的。雖然他的名氣可能沒有少林寺、靈隱寺這些寺廟的名氣大。但是它在宗教裡的地位絕對是非常高的,寺廟裡還曾駐錫過不少的高僧,例如唐一行法師、寒山、拾得等等,雖然提起濟公大家會想到靈隱寺,但是濟公和尚的出家寺廟其實就是國清寺只是後來去了靈隱寺。
走上這座古樸的豐幹石橋,對面就是國清寺的照壁,大門就在「隋代古剎」的「隋」字側面。 國清寺廟門外牆壁上刻有「隋代古剎」四個大字的照壁,寺前的古樹參天,流水潺潺。在古樹的籠罩之下厚重的文化氣息更顯它悠久滄桑的歷史感。
進入國清寺,最先看到的是高高聳立的隋塔,這座巍巍古塔是國清寺的標誌之一。隋塔建於1300年前的隋朝,由隋煬帝遣司馬王弘為智者大師所建,唐武宗會昌法難時嚴重受損,南宋建炎二年重新修葺。外壁塔磚雕有三尊佛像,造型生動傳神。塔身內壁鑲嵌有《法華經》石刻碑和線刻佛像石碑。隋塔又名「報恩塔」,塔身黃褐色,高近60米;隋塔建造十分别致,磚壁上雕刻的佛像栩栩如生,特別精美,造型生動,神態逼真。遺憾的是,由於時代久遠,此塔早已沒了塔頭。寺內還有一株形似千年古藤1300多歲的隋梅,也是國內現存最早的梅樹之一。雖已年邁,也曾瀕臨枯死,如今在每年新春之際,卻仍然花滿枝頭,馨香四溢。
在寺廟一圈逛下來,匆匆入眼的不僅是寺廟內的風景,還有忙碌著的僧人。因為寺廟中人都是自己種菜的,經常可以也可以在其中看到僧人走過,雖然沉默寡言,但是也絲毫沒有架子。因為僧人自己種菜的緣故,所以得到原材料的方式都是從地裡採摘,這樣可以保證齋飯食材新鮮和便宜的價格。
作為中國佛教,開宗立派最早的一脈,起源於南北朝時期的「天台宗」歷史悠久。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乾漆夾薴技術」也是天台的特色,是與佛像製作密切相關的製品外表裝飾和保護的獨特漢族傳統工藝。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天台山佛道音樂」依託於中國佛教道教的深厚文化底蘊,糅合了中國古典民樂的儒雅氣質,成為走向世界的獨特天籟。隨著對外文化交往的深入,每年來國清寺朝拜祖庭的日、韓僧人達數千人次之眾,成為我國對外文化交往的一個窗口。一座名聲顯赫的寺廟能都千百年初心不變,哪怕在如今的大環境下依舊能做到遠離塵世,認真修心,保持佛門該有的清淨更為可貴。
濟公故居
如果天台山是一尊大佛,那這大佛腳下又不知道有多少尊佛,名的癲僧濟公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淨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從而在杭州靈隱寺得了道成了佛。從國清寺出來,便來到了「活佛濟公」的故居。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沒有人應該沒聽過這首歌,不管是90後記憶中85版的濟公,還是00後陳浩民的濟公,以至於周星馳扮演的濟公,一直以為濟公瘋瘋癲癲,懸壺濟世,衣著破破爛爛,影視中給人的感覺,好像是一個家境貧寒之人。直到看到李府大宅,才知道,原來李家也是世代為官,德高望重,大戶人家。之後濟公除暴安良,蕩盡世間不平事,成為令後人敬仰之人。
濟公原名李修緣,號湖隱,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也是濟公的出生地,是南宋高僧,先是入國清寺做了沙彌,後去靈隱寺受俱足戒,法名「道濟」,後人尊稱為「活佛濟公」。濟公故居位於浙江天台古城北門外永寧村石牆頭,浙江歷史文化名城景點。濟公故居是後來重建的,天台人民為了紀念他在他的故居永寧村石牆頭地方建祠禮拜,已有數百年了,由於縣城規劃建設,早年的濟公院在文革中受毀。修復後的濟公故居,向世人展現了充滿南宋時代氣息、蘊含濃重的浙東民間建築風格,又有官宦之家建築的威嚴穩重。主體建築包含李府、隴西園和觀霞閣三部分,既有民居又有園林,景色雅致。
踏入故居一座古色古香氣息的建築呈現在面前,門頭正中掛著上書李府二字的牌扁,門前柱子上鑲嵌著一幅描金的對聯,"參濟民道天理人情悟假真,入如是居清風明月貫古今」。內部擺設陳列的古家具、畫像、圖片以及有關濟公的生平、研究資料,再現了南宋時濟公李府的生活形態,使人們加深對歷史上真實濟公的了解。當年的李府是富甲一方的朝庭顯貴,又是飽讀詩書的書香門第。
故居裡的每一副對聯都充滿了哲理和智慧。天井裡種植著幾株樹木,頗有講究。種著白玉蘭、海棠花、金木瓜、桂花樹,寓意「玉,堂,金,貴。」象徵金玉滿堂。往後便是濟公故居的後花園,隴西園。因為其祖上來自於隴西郡,因此取名隴西園。地方不大,卻融入了皇家園林的建築風格和江南園林的造園手法。隴西園內石子路、桂花香、流水飛瀑、荷池、釣月亭是大園林的縮影,這是濟公特色的文化區,各種建築相應結合。永寧村由觀霞閣、兩座牌樓及南宋古街坊建築組成,重現了古村風貌。一條赭溪自北向南穿村而過,是少年濟公生活的「搖籃」。
影視讓億萬眾人知道似瘋非瘋,似顛非顛,形態滑稽而又可愛的濟公。遊戲人間、不拘小節、性格率真任性且正直善良。「似顛非顛應是形顛神未顛,說道非道每從無道行有道」正是證明濟公無我利他的大慈大悲精神,在生活裡悟道,在自然中生活,道法自然。濟公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濟公同時也是一個人,一尊佛。除暴安良,懸壺救世,解人急難,這就是人們心中的慈悲之佛。
當然在浙東南地區可遠不止台州的國清寺和濟公故居這兩個人文景觀,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打卡的人文景觀,比如我們還可以選擇去走進魯迅故裡紹興打卡沈園、黃酒博物館、書聖故裡;如果時間充足的話還是轉到去寧波打卡天一閣、寧波幫博物館、南塘老街等等,在這裡感受寧波不一樣的文化特色;最後還有我們不可錯過的溫州的江心嶼、南塘、五馬街,小眾的人文景觀也能夠了解溫州深厚的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