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現狀調查:清藏書家故居成流浪狗之家

2021-01-12 央廣網

  袁牧之故居現在成了辦公場所

  白雲莊門口枯葉滿地,一些石構件隨意堆放

  徐時棟故居裡面還有人曬著蓆子、被子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她兒時居住過的姚宅也隨之走入公眾的視野,不斷有市民前往她的故居探訪、拍照留影。姚宅引發關注的同時,名人故居保護和利用等問題也因此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名人故居是寧波這座城市的驕傲,也是城市的財富之一。據統計,寧波全市11個縣市區均有名人故居。以寧波市區為例,海曙區的數量最多,有5處,江北次之,有4處,鄞州區有3處,其餘分布在餘姚、寧海等縣市區。

  這些名人故居的保護和利用現狀如何?近日,本報記者走訪調查了寧波市區內的多座名人故居。

  記者 丹娜 攝影 記者 賈東流

  【記者調查】

  保護和開發都比較好的故居

  錢肅樂故居:

  引入公益性文化項目

  錢肅樂(1606-1648年),明崇禎十一年(1637年)進士,授官太倉知州。錢肅樂故居位於江東區潛龍巷,系明嘉靖年間建築,原為一座三進大院,現僅存第一進。1992年4月9日被公布為寧波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探訪:在波特曼大酒店的後面,黑色主體基調的錢肅樂故居在一眾街景時尚建築中特別醒目。張師傅管理故居已有七八年之久,日夜基本都吃住在故居進門口的一間小房間內。他帶著記者在錢肅樂事跡陳列室轉了轉,介紹錢肅樂的生平,「原先故居被好幾家餐館包圍,雖然被完整地保護下來,但歷史文化內涵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現在你看故居沿街有藝術交流中心,整體古建築和當代文化融合得非常好。」

  張師傅說的藝術交流中心是江東區文化主管部門與寧波一家文化企業合作開發利用的文化企業,這個公益展示機構叫「甬之美藝術交流中心」,緊挨著錢肅樂故居。因為交流中心是江南傳統的古樸建築風格,讓人遠看以為和故居是一個整體。交流中心邵娟主任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錢肅樂故居是寧波市級重點文保單位,在如何保護文化資產併合理利用的難題上,大家此前一直在想辦法,而交流中心6月開館以來,已經舉行了孔仲起、何水法、王冬齡等書畫作品展。累計接待千餘人次參觀,隨即也帶動了市民關注錢肅樂故居。邵娟認為,整合故居和沿街建築,開辦公益性藝術展示機構可以讓歷史文化產生社會效應,這是名人故居較好的「歸宿」。

  楊菊庭和孫傳哲的故居:

  變身展館效果不錯

  除了錢肅樂故居,民國時期甬上文化名流楊菊庭故居楊宅變身為月湖美術館之後效果也頗佳,今年4月向公眾免費開放之後,開館前三天就接待了1700多名參觀者。而蓮橋第的新中國第一位郵票設計家孫傳哲故居成為孫傳哲紀念館也被業內文化人士認為「名人故居利用相當到位」。

  此外,記者還走訪了位於海曙區蒼水街194號的張蒼水故居,發現該故居的保護和開發也做得不錯。

  保護不錯但開發不夠好的故居

  白雲莊:缺乏參觀導遊圖和簡介

  相比以上,也有一些名人故居保護的情況較好,但開發不夠,連寧波人本身都知之甚少。

  白雲莊地處寧波市環城西路東側白雲公園內。一水護繞,綠樹成蔭,環境清幽,是明末清初大哲學家黃宗羲(1610—1695)傳道授業的場所。白雲莊創建於明末清初,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一度文人聚集,繁盛一時,是浙江文化的象徵。

  記者探訪:記者走的時候繞了不少彎路,因為故居沒有指示牌也沒有路標,有些難找。白雲莊的陳設相對落後,記者在門口繞了一圈基本看不出白雲莊與黃宗羲的聯繫,展廳內也缺乏參觀導遊圖以及簡介。

  袁牧之故居:成了辦公場所

  袁牧之(1909-1978),電影大師。故居位於海曙區楊家橋2號,為典型的清晚期木結構建築,由主樓、東西廂房組成。2003年8月14日,被公布為寧波文物保護點。2011年前後在開闢南塘老街期間,故居被修葺一新。

  記者探訪:袁牧之故居主樓部分如今是南塘老街項目管理公司工作人員的辦公場所,門口張貼有「服務中心,遊人止步」的告示。記者探訪時剛巧碰上來南塘老街旅遊的天津人朱女士,她是看到袁牧之故居的文物招牌後想進門參觀的。看到門口的告示,她猶豫了一下,但按捺不住對名人故居的好奇隨後走了進去,「如果不是故居門口有一塊文物牌子還真看不出來原來這是一座名人故居。我隨手拍了幾張照片,感覺就是一棟普通的老房子,除了廊下掛放了十多幅電影劇照,沒有可以讓人值得參觀的物件。」

  有待保護和開發的故居

  徐時棟故居:成流浪狗之家

  徐時棟(1814-1873),字定宇,同叔,號柳泉,鄞縣人(現寧波鄞州區),是清代浙東著名的學者、方志學家和藏書家。徐時棟故居位於海曙區共青路79號。故居的部分現在成為月湖街道—就業項目經理人服務中心。另一部分因為拆遷,居住的居民剛剛搬走而空置。

  記者探訪:如今,故居部分牆面和角落都已經長出雜草,看上去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清掃和打理過。

  服務中心一位姓汪的工作人員介紹,因為故居地處拆遷地塊,牽涉到居住其中的居民,因此徐時棟故居目前處在等待保護和維修的階段。工作人員給了記者一把鑰匙,可以打開故居另一部分。因為空置了一段時間,一打開門,黴味就撲面而來,一些被居民廢棄的生活用品散落在出口。工作人員建議記者別走進去,「裡面成了流浪狗的家,會被咬的。」

  【專家這樣說】

  產權和經費困擾故居「變身」

  海曙區文保所學者周東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相比其他城市,寧波市的文化名人故居保存和開發利用取得的成績不小,但這其中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問題。不可否認的是,在名人故居保護修繕的同時,「空有名字、沒有展示」的尷尬仍存在。如何挖掘名人故居的文化內涵,讓其散發出歷史和時代氣息,是個大課題。他認為,有些名人故居涉及到產權問題,「因為歷史遺留,很多名人故居是私房,有些或許根本不希望被修繕。而這些問題給文化部門開展保護工作帶來了難點。」比如徐時棟故居,屬月湖街道管理,此前都有市民居住,「人都還沒搬出來,怎麼保護和修繕呢?」

  另一方面,故居日常管理和修繕保護經費也會對名人故居保護和利用造成壓力,「故居的陳列改造要經過專家論證,最終選出最合適這個名人故居的方案,並不是想弄就弄,可以隨便陳列的。」而請專家、設計陳列都涉及到經費問題,再加上故居要請管理人員、清潔人員,常年的經費支出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另外,故居的開發還存在誰維修誰利用的行業規則,造成開發商與文保部門權責不清。這當中最大的例子是袁牧之故居,至今主要是開發商在管理,文保部門想插手也難。

  徐時棟故居有望全新亮相

  相比較袁牧之故居的尷尬,記者走訪的其他兩處名人故居在不久的將來會以一個全新的面貌亮相。寧波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徐炯明接受記者採訪時就透露,作為寧波最大的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項目,投資7億元的月湖西區一期改造項目目前進展順利,屆時會對徐時棟故居、翁文灝故居、戴傳曾故居等名人故居進行保護修繕。此外,白雲莊目前已經開始重新布置陳列,擁有萬氏故居、作為「浙東學派」發源地的白雲莊會重新煥發新的風採,為後人景仰。

  一些文保人士認為,對於文物和歷史建築,他們堅持保護與合理利用並重,在不背離公共文化屬性的基礎上,適度引入一些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文化項目,努力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從目前寧波市區的幾處名人故居來看,錢肅樂故居、楊菊庭故居、孫傳哲故居在這一方面做得不錯,經驗值得借鑑。

相關焦點

  • 名人故居現狀調查:清代藏書家故居成流浪狗之家
    姚宅引發關注的同時,名人故居保護和利用等問題也因此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作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名人故居是寧波這座城市的驕傲,也是城市的財富之一。據統計,寧波全市11個縣市區均有名人故居。以寧波市區為例,海曙區的數量最多,有5處,江北次之,有4處,鄞州區有3處,其餘分布在餘姚、寧海等縣市區。這些名人故居的保護和利用現狀如何?近日,本報記者走訪調查了寧波市區內的多座名人故居。
  • 走近廣東留存的21處名人故居,感悟南粵大地敢為人先的文化基因
    廣東,一直是一個人傑地靈、名人薈萃的熱土,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許許多多璀璨奪目的風流人物,其中影響深遠的有近200人。中國佛教禪宗創始人惠能,唐朝著名詩人張九齡,中國最早具有維新思想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鄭觀應,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中國第一個農村蘇維埃政權建立者彭湃,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中國航空之父馮如,中國物理學之父吳大猷,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等等。他們推動了中國歷史的車輪,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
  • 名人舊跡丨唐群英故居:「是吾家」,何時山鳥喚晴來
    而在唐星照去投軍之前,家裡還有一棟唐群英的祖父唐安亨於清鹹豐三年所建的二進三開間、白粉牆、磚木結構的小瓦房,這棟小瓦房則成為「三吉堂」的書屋「是吾家」。關於「是吾家」的最初建築年代,這是見證過唐群英故居修復的原文物處處長郭建衡說過的,我們覺得可信。 唐安亨祖上六代,走的是學而優則仕的路,到了他兒子唐星照兄弟,六個有五個有軍功,人稱」一門三將軍、兩千總、一奉政大夫」。
  • 故居造句和解釋_故居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故居(gù jū)。近義詞有:故宅,舊居,故園。反義詞有:新居,新址。 [徐遲《井岡山記》:「在故居之前,草坪之上,留下了一塊石頭。」] 故居參考例句: 1、他懷著景慕的心情參觀了魯迅故居。 2、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
  • 我國最破舊的名人故居,僅20平方米破爛不堪,遊客看了忍不住心酸
    其實這是著名的中國民族音樂家阿炳的故居。名人故居是很多愛好歷史人文的遊客喜歡遊覽的景點,但是全國那麼多的歷史名人故居,大概是找不到像阿炳故居這樣破爛不堪的了。這幢小房子只有20平方米,外面現在經過修繕還像點樣子,屋中的陳設不能更改,還是這位音樂家曾經生活的樣子。
  • 汕頭有座名人故居,建了半個世紀,號稱嶺南第一僑宅!
    汕頭還有很多名人故居,這些建築中有一些表現出潮汕建築的特點,今天著名的故居是中西建築的結合,是陳慈黌故居,位于澄海龍都鎮千美村,距汕頭市區約20公裡,還有從汕頭到陳慈黌故居的103路公交車,方便快捷。陳慈黌故居建於清代宣彤二年,歷時近半個世紀,匯集了陳家幾代人的心血。
  • 徒步北京——紀曉嵐故居,芥子園舊址,小鳳仙故居,八大胡同……
    分經、史、子、集四部,凡3503種,79337卷,是集中國歷史文化之大成的一部千古巨製,對於搜集、整理、繼承和發揚我國歷史文化遺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外,紀曉嵐還一手刪定潤色而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凡200卷。並奉命創編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20卷,成為研究我國古籍最方便的工具書。
  • 文在寅故居被拖拉機堵門 房主:遊客太多狗被嚇死
    文在寅故居入口被拖拉機堵住  海外網9月13日電 自從今年5月文在寅當選韓國總統後,他位於慶尚南道巨濟市南汀村的故居就迎來了絡繹不絕的訪客。不過,近日這所熱門故居的入口卻被人用拖拉機堵住,讓不少遊客悻悻而歸。房主稱,堵門是因為「私生活遭到遊客嚴重侵犯並蒙受財產損失」。他說,自家養的狗由於壓力太大被嚇死,圍牆也因遊客隨意抽走石塊而發生倒塌。
  • 林語堂陽明山故居行
    林語堂臺北故居 林語堂臺北故居臥室一角   林語堂臺北故居   林語堂臺北故居臥室一角   1966年,從美國回到臺灣定居的林語堂親手設計了位於陽明山的住所,有時候,他出門到陽明山和農人談天,回到家連說高興,有時候在家接待訪客,哪怕對方是名人或大官,當他累了乏了,也會直截了當地說:「現在我想睡了,請你回去吧。」這就是林語堂。
  • 拼音文字之父盧戇章 同安故居殘破不堪(圖)
    在鼓浪嶼有一條拼音路,拼音路的一端有一座塑像,那是有「現代漢語拼音文字之父」之稱的盧戇章。盧戇章有兩處故居,一處在鼓浪嶼,另一處在他的出生地同安古莊村,在鼓浪嶼的故居很多人知道,但他在古莊村的故居卻鮮為人知。偌大的故居由於年久失修,日益殘破。  記者昨日實地走訪。
  • 「陽明故居」原先是啥樣?紹興文史專家來還原
    「王陽明家一直是紹興的望族,其祖上在紹興住了千餘年。王陽明雖出生在餘姚,但王陽明在10歲時,其父王華『常思山陰山水佳麗,又為先世故居,復自姚徙越城之光相坊居之。』這是《王陽陽全集》中最早記載其在紹興居住處的描述。」張炎興教授介紹說。
  • 靠一首曲聞名世界的阿炳,如今故居卻因殘破影響市容,或將被拆除
    從南禪寺地鐵站坐到三陽廣場地鐵站,就一站地,來看看崇安寺步行街和阿炳故居。和別人的故居不同,阿炳故居的環境明顯會稍微差一點,不知道是因為想要營造出那種破舊的感覺還是真的沒人打掃的原因,周邊有雜草叢生,內部也有牆皮脫落,有很多地方沒有經過太好的修繕。
  • 雲遊揚州朱自清故居:文學夢的起點
    朱自清故居主任韓豐現場對朱自清故居進行了導覽7月12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回到文學現場,雲遊大家故居」系列活動的第十站去往揚州的朱自清故居。直播中,朱自清故居主任韓豐現場對朱自清故居進行了導覽,他詳細介紹了朱自清故居的地理位置及陳設,還原了朱自清一家人在揚州生活的點滴。
  • 臺灣寫真:在臺北林語堂故居「若有所思」
    中新社臺北10月6日電 題:在臺北林語堂故居「若有所思」中新社記者 徐德金 黃少華「一人坐在陽臺上獨自乘涼,口銜菸斗,若吃煙,若不吃煙。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朧裡,下面天母燈光閃爍,清風徐來,若有所思,若無所思。不亦快哉!」許多記載臺北陽明山林語堂故居的文字裡,都引用了故居主人的這段話。
  • 李叔同故居的「小貓居士」
    津日博學【李叔同故居的「小貓居士」們】沒貓的小津選擇到李叔同故居紀念館來擼貓啦,你知道這個紀念館有個喵星人專門供職的貓部咩?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河南魯山:心意拳大師買壯圖故居揭碑
    新華網鄭州12月29日電 12月29日上午,魯山縣歷史文化名人買壯圖的故居正式揭碑。來自省內外的心意拳愛好者及相關學者齊聚一堂,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買壯圖「心意六合拳」的傳承和發展等話題進行了研討。
  • 北京田漢故居已成大雜院 庭院幾乎被臨建擠沒(圖)
    臨時建築將田漢故居的院子變成了一條窄窄的過道。  東城區細管胡同,地如其名,由東向西越走越窄,俯瞰胡同形狀大約像個嗩吶。田漢故居就在細管胡同9號,靠近「喇叭口」的地方。  「剛搬來那會兒,雖然每天在胡同裡都得走上幾遍,但不知道那家大門裡住的就是田漢。」吉秀琴說,她年輕時要帶幾個孩子,一天從早忙到晚,也很少有時間打聽街坊鄰居的事。直到1968年前後,「文化大革命」愈演愈烈,她開始在廣播裡留意到田漢這個名字。她注意到,在田漢名字前,還被加上了「叛徒」兩個刺耳的字眼。
  • 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
    他的故居——「摩耶精舍」位於臺北市外雙溪,這裡被指定為古蹟,原因有二:故居深具人文、歷史、文化價值,庭園內各處居所環境都是張大千先生的美學實踐,紀念館整體建築為這位國畫大師親自設計。大千先生精於山水、人物、花鳥、走獸以及書法,在藝術上的造詣與成就深受國際的肯定。晚年變法創作的潑彩青綠山水,大氣磅礴,在蘇富比拍賣中創下過每件數百萬、上千萬的高價紀錄。
  • 國清寺中修禪心,濟公故居悟道義
    起初名為天台寺,後因智者師曾說的「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國清寺雖然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也曾多次被毀,現在的寺廟是後期重新修建的。雖然他的名氣可能沒有少林寺、靈隱寺這些寺廟的名氣大。但是它在宗教裡的地位絕對是非常高的,寺廟裡還曾駐錫過不少的高僧,例如唐一行法師、寒山、拾得等等,雖然提起濟公大家會想到靈隱寺,但是濟公和尚的出家寺廟其實就是國清寺只是後來去了靈隱寺。
  • 合肥市包河區淝河鎮衛鄉村,衛立煌將軍故居
    衛立煌將軍故居1 劉玉超 攝 2020年11月04日衛立煌將軍故居2 劉玉超 攝 2020年11月04日衛立煌將軍故居3 劉玉超 攝 2020年11月04日衛立煌將軍故居4 劉玉超 攝 2020年11月04日衛立煌將軍故居5 劉玉超 攝 2020年11月04日衛立煌將軍故居6 劉玉超 攝 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