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在臺北林語堂故居「若有所思」

2021-01-09 參考消息

中新社臺北10月6日電 題:在臺北林語堂故居「若有所思」

中新社記者 徐德金 黃少華

「一人坐在陽臺上獨自乘涼,口銜菸斗,若吃煙,若不吃煙。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朧裡,下面天母燈光閃爍,清風徐來,若有所思,若無所思。不亦快哉!」

許多記載臺北陽明山林語堂故居的文字裡,都引用了故居主人的這段話。

1966年,林語堂偕夫人廖翠鳳自美抵臺,擇臺北郊外陽明山半山腰一隅築寓所一棟,以中國四合院的架構模式,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取向。從故居主人到故居客人,從過去到現在,走過迴廊,進入已闢為人文餐廳的「有不為齋」,推開木門,從陽臺望去,遠處的北投觀音山盡收眼底。

那年,林語堂已過古稀。可以想像林語堂口咬菸斗閒適地靠在椅背上「若吃煙,若不吃煙」,並且,「若有所思,若無所思」的樣子。

10月5日午後,林語堂故居主任蔡佳芳就坐在陽臺上,這位林語堂去世那年出生的娟秀女性對記者說:「作家不在山頂,也不在集市,而是在半山腰,他對社會的觀察需要距離,也需要角度。」

林語堂一生創作甚豐,《京華煙雲》《吾國吾民》《生活的藝術》《風聲鶴唳》《朱門》《蘇東坡傳》等影響甚廣。有評論認為,林語堂是二十世紀將中國文化精髓向西方引介的最重要人物。

蔡佳芳在林語堂故居已工作十多年,她說,「林語堂喜歡秋天,就是現在這個季節。」她認為林語堂是一個「外表很安靜,內心很豐富」的人。她指著周遭故居的門和窗戶說,這裡的每個窗臺都知道季節的變化,陽明山「微雨薄霧最美」。

在陽明山寓所,林語堂耗時5年,完成了一部被他視為寫作生涯的登峰之作《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

更多的時候,林語堂在他的陽明山寓所是相當閒適的,他寫《來臺後二十四快事》,用閩南語寫古詩。「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他刻意在中庭一角,種上翠竹、藤蘿等植物,平時「澆花種菜,餵幾隻家禽」。

林語堂也曾陷入人生低潮。大女兒的失去與曾經對信仰的懷疑,使自小生長在基督教家庭的林語堂內心充滿了悲涼。又是日暮晚景,從自家陽臺向西遠眺,故土山長水遠。1976年3月23日,這位文學大師在香港離世,享年81歲;4月1日,歸葬陽明山故居後園。

1985年後,林語堂故居闢為紀念圖書館,2002年易名為「林語堂故居」。用蔡佳芳的話說,故居內容的布置展示兼顧主人的文學氣息與日常生活氛圍。「林語堂也是平凡的人」,蔡說。

除了前幾年搶救性拍攝了一部20多分鐘的紀錄片,目前仍在整理掃描林語堂的幾千封主要是英文的書信外,蔡佳芳希望對林語堂故居的使用「放低一些」,舉辦講座和開展藝文活動。比如將於10月11日開幕的「生活小物展」,策劃者把它與林語堂「生活的藝術」拉上關係了。

令這位故居主任感到欣慰的是,來這裡參觀的人數都比較穩定,每個月都有1500人左右。「以前大陸遊客大約佔3成,最近有1、2成吧」。蔡佳芳曾經到林語堂的故鄉漳州參加過兩次學術活動。她說,漳州來的團隊這幾年都很多,幾乎每個月都有。上個月就來了一個團。

關於林語堂的學術研究,蔡表示以故居僅有的三個工作人員顯然顧及不到。「單是幾千封書信的整理、校對都要做好幾年,真是曠日費時。」相較於大陸對林語堂作品的研究,蔡佳芳認為「大家做不同的事,長出不同的花,放在一起很好」。

林語堂逝世十幾年後,他的太太廖翠鳳也在香港往生並安葬在那裡。從1976年至今40年,林語堂與陽明山的「微雨薄霧」相伴,似乎也並不孤單。而他家的客廳,卻再也沒有往昔至親好友的杯觥交錯、談笑風生。

林語堂作品為大眾生活平添幾分樂趣、情趣、雅趣。他的精神遺產比文學作品要多。蔡佳芳感嘆道,故居「是林語堂的故事,也是房子的故事」。

來來去去,換成一批又一批天涯遊客,就坐在「有不為齋」,或者推窗出去,在陽臺喝很濃的咖啡。「清風徐來,若有所思,若無所思。不亦快哉!」(完)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林語堂陽明山故居行
    林語堂臺北故居 林語堂臺北故居臥室一角   林語堂臺北故居   林語堂臺北故居臥室一角   1966年,從美國回到臺灣定居的林語堂親手設計了位於陽明山的住所,   古稀之年定居臺灣   與胡適、梁實秋等知識分子不同,林語堂並不是從大陸去臺灣的,他1936年出國後在美國居住,太平洋將他與中國遍地戰火遙遙隔開了。留美期間,林語堂用英語完成了系列著作,如《京華煙雲》、《風聲鶴唳》、《吾土吾民》,這些作品由其友人賽珍珠代理出版,暢銷美國,林語堂在海外的聲名鵲起,比國內辦《論語》、《人世間》的時候還要風光。
  • 漳州林語堂臺北故居仿建工程開工建設 助力特色小鎮建設
    原標題:林語堂臺北故居仿建工程開工建設臺海網8月4日訊(通訊員 張溢亮 周小琳 王文緣 李崢 記者 張韓豐)「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這句話是林語堂先生對自己在臺北陽明山居所的感嘆。
  • 走進臺灣陽明山 探訪真實的林語堂
    走進臺灣陽明山,探尋真實的林語堂。串場1: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屋子裡安裝著美國的水電煤氣等管子,有一個中國廚子,娶個日本太太,再找個法國情人。」發表此說的就是作家林語堂。
  • 生活家林語堂在陽明山的歲月
    上世紀六十年代,臺灣發起中國文化復興運動,呼籲海外著名文化學者到臺灣定居,延續厚積中華文明成果。林語堂自然接到了蔣氏的橄欖枝,他終於下定決心離開旅居了三十年的美國,定居臺北。據他的二女兒林太乙說,臺灣的歲月是林氏最愜意的時光。
  • 臺灣旅遊攻略——臺北市旅遊景點大全
    臺灣是我國著名的旅遊聖地,這裡景色很美,美食很多,生活節奏很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走進臺灣省的省會——臺北市去看看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景點吧~北投圖書館這是一座被評選為世界最美20大圖書館之一的綠建築圖書館,
  • 臺灣寫真:臺北「母親河」流光耀今昔
    臺灣寫真:臺北「母親河」流光耀今昔   中新社淡水10月10日電 題:臺北「母親河」流光耀今昔  中新社記者 楊傑 陳立宇  臺北是一座因水而興的城市,數千年的淡水河流淌,孕育了臺北的絕代風華。
  • 臺灣自助遊—臺北篇
    它位於臺灣桃園縣大園鄉,與臺北市相距約40公裡,約40分鐘能到市區。臺北國際機場,又稱臺北機場,主要經營島內各城市之間的航線。它位於臺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末端。高鐵臺灣高鐵從臺北到高雄,期間連接板橋、桃園、新竹、臺中、嘉義、臺南等縣市。
  • 訪臺北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感知大師愛石如痴
    訪臺北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感知大師愛石如痴 張大千臺北故居「摩耶精舍黃少華 攝   中新網臺北8月1日電 (記者 黃少華)記者1日在臺北參訪國畫大師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見院內屋中奇石處處,回味留在內江的大千先生早年手書對聯「與奇石作兄弟,好鳥作朋友;以白云為藩籬,碧山為屏風」,感知大師愛石如痴。
  • 鼓浪嶼廖家別墅:走出了個林語堂的「老情人」
    列印   1966 年,漂泊了大半輩子的林語堂定居臺灣,把生命中最後一個家安在了臺北陽明山仰德大道二段141號。這一天,是林語堂廖翠鳳夫婦結婚50周年紀念日。林語堂送給廖翠鳳一個勳章,上鑄「金玉緣」三字,並刻有詹姆斯·惠特坎·李萊的名詩《老情人》。林語堂將其譯成中文五言詩:「同心相牽掛,一縷情依依;歲月如梭逝,銀絲鬢已稀;幽冥倘異路,仙府應悽悽;若欲開口笑,除非相見時。」林語堂74歲的「老情人」廖翠鳳忍不住淚水漣漣。  廖翠鳳的家在鼓浪嶼。
  • 要去臺北的朋友們注意了!你要的攻略來了!
    臺北地方雖小,但可玩的地方真不少!小編特此為你準備臺北遊玩全攻略,讓美食美景來得更猛烈些吧!陽明山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是臺灣地區最早的國家公園之一,前身為日本侵略時期成立的"大屯國立公園"。包括龍鳳谷硫磺谷遊憩區、陽明書屋、林語堂故居眾多景區。
  • 臺灣青年寫真:「無殼蝸牛」的煩惱
    原標題:臺灣青年寫真:「無殼蝸牛」的煩惱   房價高漲不落,是許多都市年輕族群揮之不去的煩惱,臺北也不例外,「無殼蝸牛」的生活令青年倍感壓力。  高中教師:我想有個家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
  • 臺灣寫真:五指山下訪少帥 清泉池畔夢三毛
    在臺北西南方向百餘公裡處,有一座海拔過千米的「五指山」,山下有一小村落名曰桃山。1946年11月,已遭蔣介石軟禁近10年的張學良被秘密送至臺灣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繼續「管束」。彼時張學良夫人于鳳至已赴美治療乳腺癌,秘書趙一荻陪張赴臺,二人在「五指山」下一住就是10多年。  「張學良被遷移到臺灣幽禁的第一站就是桃山村的清泉溫泉。」
  • 中國嘉德2020春季的拍賣會上的林語堂日記九本及重要手跡近三十頁
    1958年4月8日胡適從美國回到臺灣,兩天後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也印證了這一年林語堂與胡適同在臺灣相遇。林語堂應前《中央日報》社長馬星野之邀,偕同夫人,首次抵臺訪問,停留二周。這與日記中記載的時間一致。據日記所載:(一九五八年十月十四日星期二)林語堂於9:00A.M抵達香港,11:00抵達臺北。
  • 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
    一處文化庭院:張大千摩耶精舍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342巷2號臺灣同胞對國畫大師張大千敬重有加,稱他為「五百年間一大千」,意即中國五百年只出過一個張大千。他的故居——「摩耶精舍」位於臺北市外雙溪,這裡被指定為古蹟,原因有二:故居深具人文、歷史、文化價值,庭園內各處居所環境都是張大千先生的美學實踐,紀念館整體建築為這位國畫大師親自設計。大千先生精於山水、人物、花鳥、走獸以及書法,在藝術上的造詣與成就深受國際的肯定。晚年變法創作的潑彩青綠山水,大氣磅礴,在蘇富比拍賣中創下過每件數百萬、上千萬的高價紀錄。
  • 臺灣寫真:臺北龍山寺開點光明燈
    中新社臺北1月11日電 題:臺北龍山寺開點光明燈  中新社記者 邢利宇 路梅  11日清晨6時,天色微明中的臺北艋胛龍山寺已是香菸繚繞。信眾三三兩兩走進寺廟,點燭、上香、誦讀佛經。  兩鬢花白的洪阿嫲昨晚10點多就來了。她沒有進廟,停下摩託車,直接走進了旁邊西昌街一處空地。
  • 臺灣寫真:以「鄉下」為傲的宜蘭人
    臺灣寫真:以「鄉下」為傲的宜蘭人 2015-12-08 16:56:2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記者 賈靖峰 攝   中新社宜蘭12月8日電 題:以「鄉下」為傲的宜蘭人  中新社記者 賈靖峰 陳小願  「莊腳來到啊……噯唷臺北市,看著燈光啊……閃仔閃熾,頭生疏啊,無地去……」  林秋芳饒有興致地唱起民歌《丟丟銅仔》,這首頗具鄉土氣息的「宜蘭調」在當地家喻戶曉,唱的是深山中的宜蘭人從前要去一趟
  • 臺灣寫真:「神奇動物」在哪裡
    中新社臺北7月4日電 題:臺灣寫真:「神奇動物」在哪裡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劉舒凌畫面中央,一條暗金四爪的龍盤踞在烏雲密布的空中,探頭望向左下角的海中蛟龍。宋人《霖雨圖》畫中奇景引來眾男生圍觀,「這龍好酷!阿姨可不可以給我們講一下它的故事」。
  • 若有所思,若有所想(續寫)
    心中若有所思,若有所想。雨再大也有停的時候,風再猛也有順的時候,那我就靜待雨過天晴後的彩虹吧!彩虹,它雖然很短暫但很美,雖然很夢幻但也是一種信念!想了想,還是算了吧,就算錄取不上,那也能把 自己的心情釋放一下,加油( _)可以更好的ヾ ^_^! 版權聲明
  • 若開戰臺灣哪裡安全?臺網友:臺積電或者臺北故宮博物院
    @銳看臺灣報導 近年來兩岸關係緊繃,大陸軍機頻繞臺,網民熱議「爆發戰爭臺灣哪裡安全?」  今天在網路「八卦板」發文指出,一旦臺灣發生戰爭,感覺軍事要塞會被狂轟爛炸一輪,包括機場、高速公路、發電廠、變電站…也是難逃一劫,臺灣「五都」到時候會變都市叢林大戰,讓他不禁好奇,「哪裡最安全啊?基隆、屏東、嘉義、雲林、臺東、花蓮?有無八卦?」
  • 遊中山故居覽浦江夜景 潘家森:滬臺友誼長存
    圖片說明:潘家森一行參觀孫中山故居文物館藏品。攝影:曹子琛 攝影:曹子琛   東方網記者毛麗君、曹子琛9月15日報導:就在舉國同慶中秋之際,上海香山路7號今天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以中國國民黨臺北市委會主任委員潘家森為首的訪問團一行24人,以參觀孫中山故居作為本次政黨交流活動的開始。  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就在香山路7號的住所裡,孫中山先生完成了他一生中重大的轉折,他的革命思想在這裡發展到了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