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臺北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感知大師愛石如痴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訪臺北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感知大師愛石如痴

張大千臺北故居「摩耶精舍」大畫室內的大師蠟像。 黃少華 攝

大師骨灰安放在「摩耶精舍」中的巨石「梅丘」之下。 黃少華 攝

  中新網臺北8月1日電 (記者 黃少華)記者1日在臺北參訪國畫大師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見院內屋中奇石處處,回味留在內江的大千先生早年手書對聯「與奇石作兄弟,好鳥作朋友;以白云為藩籬,碧山為屏風」,感知大師愛石如痴。

  當天,在張大千逝世30周年之際,其巴西故居「八德園」手書刻字的三方巨石「五湖亭」、「己亥槃阿」、「潮音埗」,正式捐歸臺北故宮。

  張大千祖籍廣東番禺,1899年(光緒25年己亥)5月10日出生於四川內江,本名張正權,後改名張爰、張猿,小名季,號季爰,別署大千居士、下裡巴人、齋名大風堂。其二哥張正蘭即中外有名的畫虎大師張善子。大千先生自幼即隨母、姊、兄習畫,後又拜當時著名書法家曾農髯、李瑞清為師,學石濤、八大山人、石溪畫法,掌握文人水墨畫精髓,很早就書畫俱佳;26歲時在上海辦個人畫展,所展出的100幅畫全部售出,一舉成名;繼而遊歷名山大川,潛心詩畫,臨摹敦煌莫高窟壁畫。

  因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畬齊名,大千先生被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20多歲就蓄得的一把大鬍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誌。

  1949年後他先後居住臺北、印度大吉嶺和南美阿根廷,1953年遷居巴西聖保羅,開始購地建中國式庭園宅邸「八德園」,挖湖築亭,收羅玲瓏怪石,遍植奇花異林。但後來因居住地被徵收興建水庫,1969年大千先生移居美國舊金山;1976年,他回臺灣定居,兩年後在臺北市郊外雙溪畔的新居建成,定名為「摩耶精舍」。1983年1月,他用時一年半的巨幅國畫《廬山圖》完成。1983年4月2日,大千先生去世,骨灰安放在「摩耶精舍」中的巨石「梅丘」之下。

  此次三方巨石正式捐贈,又值大千先生逝世30周年,可謂機緣巧合。而未來三石將安置在「摩耶精舍」管理者臺北故宮位於嘉義的南院「大千石庭」內。

  隨後,記者參訪「摩耶精舍」,見院內屋中奇石處處,回味留在內江的大千先生早年手書對聯「與奇石作兄弟,好鳥作朋友;以白云為藩籬,碧山為屏風」,感知大師愛石如痴。(完)

相關焦點

  • 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
    一處文化庭院:張大千摩耶精舍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342巷2號臺灣同胞對國畫大師張大千敬重有加,稱他為「五百年間一大千」,意即中國五百年只出過一個張大千。他的故居——「摩耶精舍」位於臺北市外雙溪,這裡被指定為古蹟,原因有二:故居深具人文、歷史、文化價值,庭園內各處居所環境都是張大千先生的美學實踐,紀念館整體建築為這位國畫大師親自設計。大千先生精於山水、人物、花鳥、走獸以及書法,在藝術上的造詣與成就深受國際的肯定。晚年變法創作的潑彩青綠山水,大氣磅礴,在蘇富比拍賣中創下過每件數百萬、上千萬的高價紀錄。
  • 臺北張大千先生紀念館,座落在外雙溪畔,故居原名為「摩耶精舍」
    外雙溪除了有臺北故宮博物院,不遠處還有張大千先生紀念館,設在張大千先生的故居,原名為「摩耶精舍」,在這裡,可以了解到張大千先生的晚年生活。張大千生於1899年,原名張正權,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張大千出生於四川內江,50歲之前生活在大陸。
  • 餘德耀美術館 | 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
    餘德耀美術館 | 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 2020-11-21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在上海品讀摩耶精舍,攝影裡的「張大千園林」
    澎湃新聞獲悉,2020年11月11日至2021年4月11日,上海餘德耀美術館將舉辦展覽「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The Abode of Illusions: The Garden of Zhang Daqian),展出一組由胡崇賢攝影、張大千題識,兩位藝術家共同創作的作品。
  • 書畫大家與攝影名家的碰撞,快來一睹張大千摩耶精舍的園林風貌!
    11月11日,「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展覽在餘德耀美術館開展。臺北市士林外雙溪,是他的居所,也是張大千生平設計的最後一座園林。他為它取名「摩耶精舍」。摩耶精舍富園林造景之勝,由張大千精心營造,其中一花一草一木的構想、擺設,均凝結張大千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 摩耶精舍憶大千(名人尋蹤)(圖)
    張大千故居一景。  丙戌歲末的一個上午,朋友開車帶我們去參觀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  美髯飄拂  摩耶精舍位於臺北市外雙溪。車沿至善路折入一小巷,前行不遠,眼前出現一雅致的門樓,懸掛著一木製匾額,古樸厚重,上書「摩耶精舍」四字。
  • 看張大千當年捐出了哪些書畫與自用印,臺北故宮將辦紀念大展
    張大千不僅是一代書畫大家,也是收藏大家,其藏品及大量張大千作品在他身後,由家人整理好,全部列成目錄,捐獻臺北故宮博物院。
  • 「品鑑」張大千與方印藝術
    由於張大千生前在藝壇的尊崇地位,很多人都偽造其書畫作品。張大千為了防止偽作,每隔數年就重刻一批印章,並將原來部分印章銷毀,而這也是張大千的印章顯得彌足珍貴的原因之一。下面是張大千創作的部分方印:大千大千張大千大千阿爰爰皤丙辰丙辰丙辰不負古人告後人藏之大千大風堂大千大千大千大千大千大千長壽
  • 寒假遊學丨地瓜群島帶你見識不一樣的文化臺北
    本次依然由大家非常熟悉的楊小儉老師帶領在臺北開展歷史文化的深度遊學——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中央研究院、胡適傅斯年張大千等大師紀念館......,通過專業的解讀深度了解臺灣的歷史文化。不過呢,光學習也不行,饒河街觀光夜市、寧夏夜市走一遍,山城九份的咖啡甜品逛吃逛吃也不能少。
  • 「三張一王」,張大千晚年在臺灣的朋友圈
    1949年,張大千離開了故土,開啟了周遊列國、雲遊四海的人生。其足跡遍及四大洲,不僅在世界各地尋訪名山勝景,更透過舉辦畫展將中國繪畫藝術推廣至全世界,使其從中國的張大千躍身成為世界的張大千。大半生的海外歲月,張大千輾轉客居過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其為人豪爽、出手大方、重情重義、古道熱腸的個性,令其得以在世界各地所到之處皆能廣交朋友。
  • 【嘉德香港‧秋拍】習古法跡 臨古為己——張大千的大千世界
    張大千與徐伯郊(右一)等友人在摩耶精舍六十五年中秋,張大千爰,寫於臺北雲河小榭。題款中所題「雲河小榭」是大千在臺北的暫居之處。1976年初,大千偕夫人由美飛臺,正式申請移居臺灣,暫居臺北仁愛路雲和大廈,並將居所命名為「雲河小榭」。大千一生遊歷,在每一處定居,都會給居所取一個十分文雅的齋號,如在巴西的「八德園」;在美國的「環蓽庵」,以及最終在臺北居住的「摩耶精舍」,然而此「雲河小榭」因居住時間極短,故很少見到大千提及。
  • 張大千有一碗鄉思雞湯,其中包括堪稱世界上最貴的食單……
    摘要:美食,不僅是張大千外在的舌尖上的物化標籤,更是他內在的心靈上的鄉思雞湯 張大千先生不僅是一位享譽國際的中國畫大師,還是一位頂級美食家。他曾頗為自負地講:「以藝事而論,我善烹調,更在畫藝之上。」飲食,不僅是維繫生命的必需,而且是文化、知識、風俗等的一種凝聚。張大千一生鍾情美食,精於廚藝。
  • 臺灣寫真:在臺北林語堂故居「若有所思」
    中新社臺北10月6日電 題:在臺北林語堂故居「若有所思」中新社記者 徐德金 黃少華「一人坐在陽臺上獨自乘涼,口銜菸斗,若吃煙,若不吃煙。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朧裡,下面天母燈光閃爍,清風徐來,若有所思,若無所思。不亦快哉!」許多記載臺北陽明山林語堂故居的文字裡,都引用了故居主人的這段話。
  • 碧藍航線重巡摩耶bug是什麼 摩耶隱藏技能
    導 讀 碧藍航線重巡摩耶bug是什麼 摩耶隱藏技能,碧藍航線這次第八章更新推出了新金皮重巡摩耶,摩耶和高雄
  • 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三位大師的互「補」往事
    齊白石、張大千合作《荷蝦圖》。徐悲鴻博物館供圖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陶冶)11月2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三位大師的互「補」往事》的報導。
  • 《碧藍航線》犮的真名 摩耶的原型和立繪介紹
    摩耶立繪圖鑑 犮在遊戲中的真名是什麼 犮就是重櫻陣營的重巡艦摩耶 摩耶的歷... 碧藍航線中很多人不知道犮的真名是什麼,其實在遊戲中犮的真名就是摩耶,摩耶的歷史給大家介紹一下,一起來看看碧藍航線 摩耶立繪圖鑑
  • 漳州林語堂臺北故居仿建工程開工建設 助力特色小鎮建設
    原標題:林語堂臺北故居仿建工程開工建設臺海網8月4日訊(通訊員 張溢亮 周小琳 王文緣 李崢 記者 張韓豐)「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這句話是林語堂先生對自己在臺北陽明山居所的感嘆。
  • 《碧藍航線》摩耶在哪打撈 摩耶打撈位置介紹
    導 讀 碧藍航線摩耶是第八章新增金皮艦娘,高雄級的摩耶是很多玩家想要打撈獲得的對象,那麼碧藍航線摩耶在哪打撈
  • 碧藍航線摩耶怎麼樣 犮好用麼
    導 讀 碧藍航線摩耶怎麼樣 犮好用麼,碧藍航線在更新中又推出了高雄級的艦娘摩耶,也就是犮,作為高雄和愛宕的妹妹
  • 為搞笑而生,近代書畫大師張大千逗逼的人生經歷
    但張大千其人搞笑且逗逼的人生經歷,小編卻有太多話想說,下面小編就從他傳奇一生中擷取二三事,帶大家一窺大師的非(dou)凡(bi)之處。張大千生活照1.被土匪綁票,卻因寫得一手好字被強拉入夥張大千,原名正權,1899年生於四川內江的一個書香世家。張大千自幼便對書畫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過人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