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三位大師的互「補」往事

2020-12-03 網易新聞

齊白石、張大千合作《荷蝦圖》。徐悲鴻博物館供圖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陶冶)11月2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三位大師的互「補」往事》的報導。

近日,中國近現代影響力最大的三位美術大師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47幅真跡作品在徐悲鴻(重慶)美術館展出。

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三位大師在中國畫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樣的三個人在同一個時代出現、相遇,本是一場盛事,可他們動如參商,只留下短暫的交集。譬如齊白石跟張大千這兩位大師之間究竟有過什麼故事,通過流傳的一些零零散散的碎片已經很難說清楚了。只有他們合作過的幾幅畫,留給人們無盡的遐想。

歷經了半個世紀,如今三位大師的作品迎來首次聯展。在展覽中,不僅有他們的個人作品,還可以看到幾幅大師們合作而成的畫:《蜀葵蛙》《蜀葵蝦》《鬥雞》。

這些畫的背後藏著大師們的友誼往事。

1928年,徐悲鴻剛認識齊白石。那年徐悲鴻30多歲,齊白石60多歲,兩人差32歲,一個正當而立,一個已經算老人家。

徐悲鴻雖然年輕,但他受過高等教育、留過洋,已經做了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而齊白石一把年紀,沒有受過系統教育,有些名氣,但非議也不少,前一年才破格在藝術學院做了老師,教中國畫。

這兩位無論是年齡、名氣、職位各方面對比,差異都不是一般的大。兩個人對中國畫的理解、追求和探索方向也存在極大差異。正常來說,這樣的兩個人是玩不到一起的。

但讓人奇怪的是,這兩個人偏偏一見如故。他們聊老本行,聊畫畫,聊篆刻,聊詩文,越聊越投機,徐悲鴻對齊白石發出邀請,請他來學校就職。

對齊白石來說,這個場景很熟悉,國立北平藝專的前一位校長林風眠也曾這麼邀請過自己。徐悲鴻更加鄭重,不僅三次邀請他就職,為了寬他的心,還說:不會教也沒事,去畫給大家看就行了。

入職當天,徐悲鴻乘馬車親自來接齊白石,上課的時候,不僅親自為齊白石站臺,就連考試評分,徐悲鴻都找齊白石一起商量:齊白石覺得某個畫好,徐悲鴻就給學生評「甲」;齊白石覺得還行,徐悲鴻就給個「乙」。

種種細節上的尊重,齊白石記在心裡,徐悲鴻之於他,不僅有知遇之恩,更是人生第二個知己。

好景不長,當時保守派反對徐悲鴻的聲音不少,徐悲鴻不得不辭職南下,而齊白石也隨之結束了他的任教生涯。

離別之際,齊白石作了一張《月下尋舊圖》送徐悲鴻,這是齊白石少有的自畫像。畫中,一位身穿長袍的老人拄拐杖行去,留下一個背影。齊白石還附詩表明心意,不忘當初徐悲鴻三顧邀約的恩情:「草廬三顧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海上清風明月滿,杖藤扶夢訪徐熙。」

沒想到,兩人從此一別就是十幾年。那段日子裡,他們保持聯繫的唯一途徑就是書信。

徐悲鴻是真的把齊白石當好朋友,也是真的欣賞這位朋友。

就算他不做校長了,就算他滿世界到處飄,心裡還總想著這位老朋友。逢人就推薦,給他打廣告,幫他出作品集,並親自為這事跑前跑後。給齊白石寫序、說好話:齊白石的畫真的好啊,特別有性格,自成一家,畫的動物都很精微。

他還找到中華書局的負責人舒新城,版式怎麼排,攝影怎麼調整,都親自盯著,生怕編輯不把這事放在心上。

一切都定了還不夠,徐悲鴻不斷給書局寫信,敦促出版,比自己出書還緊張。

當時,徐悲鴻是中德展覽會的委員,正好要負責歐洲藝術展覽。徐悲鴻推薦了很多藝術界的好朋友參加中德展覽,像張大千、呂鳳子……齊白石也在他的名單上。徐悲鴻寫信給齊白石,讓他準備「大作一二十幅」參展,推薦齊白石的作品走向世界。

可以說,齊白石的成就跟他的藝術造詣固然分不開,也同樣得益於這樣一個好朋友在背後幫他不遺餘力地造勢鋪路。

二人再會面,已經是17年後。

徐悲鴻回到北平,還是校長,齊白石還是出任教授。兩個大師經常往來串門,每到過年,還會相約到徐悲鴻家裡。

除了如過去那樣聊畫聊詩,他們還多出一項愛好——合作畫畫,這是過去17年不曾有過的機會。

通常,徐悲鴻負責畫動物,齊白石負責補靜景。如果徐悲鴻畫雞,齊白石就補一塊石頭;徐悲鴻畫蜻蜓,齊白石就補花草;徐悲鴻畫鷹,齊白石就補一棵松。

他們不僅自己畫,有時候還會請來別的好朋友一起畫,比如張大千。

一次,徐悲鴻夫婦設宴邀請齊白石和張大千到家中小聚。飯後,齊白石興致很好,打算作畫一幅,以答謝款待,張大千同樣躍躍欲試,二人索性共同創作,一人畫荷、一人畫蝦,合力完成了兩件《荷蝦圖》。

三位大師的會面成就了一段佳話。

1947年除夕,一個叫劉金濤的人,請徐悲鴻畫一幅《金雞圖》。

這位劉金濤不是一般人,是徐悲鴻、齊白石的專用裝裱師,當時北平文化名人的字畫都找他幫忙裝裱,求畫自然好說,徐悲鴻痛快答應了。

鋪開筆墨,兩隻雄雞很快躍然紙上。這幅《金雞圖》已經完成了一半,只差配景,結果除夕夜停電了,屋子裡黑燈瞎火沒法畫。徐悲鴻只得草草結束,答應改天再畫一幅作為補償。

至於這幅半成品該怎麼辦?他信手落款:為劉金濤君糊窗——這幅畫作廢不要了。

然而,世間最怕的事就是下次再說。一年又一年,請徐悲鴻作畫的事一直沒找到機會,就這樣被擱下。直到1953年9月,徐悲鴻腦溢血復發逝世。劉金濤終於沒能等到徐悲鴻的「改天再畫」。

那幅半成品的《金雞圖》,劉金濤也沒捨得真拿去糊窗,就這麼成為徐悲鴻留下的一個未完成的念想。

很多年後,齊白石見劉金濤時正好看到那幅《金雞圖》,圖上空留兩隻雄雞,卻沒有景物。熟悉的筆調加上落款,他一目了然,這是老朋友未完成的作品。

那一刻,93歲的齊白石拿起了畫筆,他要為老朋友完成這幅作品。就像他們歷來合作的那樣,徐悲鴻負責畫動物,他負責補全風景。只不過,這是最後一次了。

空白的畫面上,多了一顆石頭、多出了蘭花,與兩隻雄雞相映成趣——這幅作品終於完整了。徐悲鴻與齊白石,用這種方式完成了他們合作的絕響。這幅畫,名字叫《鬥雞》。

就像多年以前,徐悲鴻一次次幫助齊白石,用自己的方式成就他;而這次,輪到齊白石,為老朋友補上一個缺失的遺憾。在畫中,映照著這段忘年的友誼。(實習生黃宸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張大千 齊白石 吳彬 徐悲鴻|著名拍賣公司成交記錄
    張大千(國畫大家)張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裡港人,齋名大風堂。1938年作 青山綠水 鏡心 設色絹本成交價:RMB  36,960,000介紹:此幅青綠山水是1938年初張大千送與梅蘭芳的1970年作 春山暮雪 鏡心 設色紙本張大千《春山暮雪圖》賞析齊白石(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
  • 張大千畫了一隻雞,徐悲鴻畫了兩隻雞,都比不上他畫的炸毛雞!
    筆者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講的是黃奎和齊白石各自畫了一群雞,竟都輸給了徐悲鴻畫的一隻雞。然而,江湖就是江湖,你站在高處,就會面臨PK和被PK,所謂的常勝將軍是不存在的。這不,張大千畫了一隻雞,徐悲鴻畫了兩隻雞,竟都輸給了劉海粟畫的兩隻炸毛雞。
  • 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誰的藝術價值更高?
    徐悲鴻和齊白石都是中國現代赫赫有名的繪畫大師,徐悲鴻擅長畫馬,齊白石擅長畫蝦。而且這兩人還頗有淵源,齊白石初來北京時,困頓不堪,租不起房子,住在法源寺,畫價低得可憐。在《白石老人自述》中,他說:「我的潤格,一個扇面定價銀幣兩元,比平時一般畫家的價碼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問津。生涯落寞得很。」
  • 畫老虎,張大千不敢畫,齊白石不會畫,畫了兩幅像「病貓」
    張大千傳統美術史上的畫虎大家層出不窮,但近現代繪畫的頂級大家中卻罕有以畫虎聞名的大師,人人皆知的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這一批名家都沒有一個是以畫虎著稱的,而且,甚至在當代流傳一個關於畫老虎的順口溜:張大千不敢畫齊白石不會畫。
  • 鄭板橋一幅古畫,被徐悲鴻添加6筆後,身價暴漲,一舉拍賣3500萬
    所謂揚州八怪,指的不是八個怪物,而是清朝時期的八位畫家,這八位畫家的畫風相近,但是卻與一般人有很大的區別。他們的「怪」,就「怪」在他們的繪畫風格和書法風格上。這八怪在歷史上頗有爭論,因為這樣「怪」的人不僅僅只有8位。後來這一種風格就在揚州自成一派,成為了揚州畫派。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書畫被後人贊為「三絕」。
  • 中國首位享譽世界的「P圖大神」:為齊白石、張大千留影的郎靜山
    若是非要與如今的網絡P圖高手們PK一番,上世紀「集錦攝影」之父郎靜山至少有三個方面,讓後人望塵莫及。壹 為齊白石留影的郎靜山去年寫齊白石系列文章時,曾用過一幅齊白石的照片,當時便覺訝異,覺得這應是為齊老留下最為傳神的影像。
  • 現當代藝術大師徐悲鴻的貓
    從徐悲鴻到張大千,從豐子愷到季羨林,畫家、文人愛貓、養貓者甚眾。貓,作為他們生活與創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頻頻出現在他們筆下。從貓身上,他們思考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圍繞著貓與人,生發出很多雋永故事,折射出時代變遷。
  • 徐悲鴻的貓43萬,他的被女人抱著700萬
    徐悲鴻的貓43萬,他的被女人抱著700萬貓是一種非常可愛靈性的動物,其好奇的性格更凸顯它的可愛,可膽小又是其非常致命的缺點,在世界各地的家庭裡分布極其廣泛,近現代很多國畫大師也很喜歡貓,比如徐悲鴻尤其喜歡畫貓,齊白石也是對貓頗為喜愛,還有很多對貓喜愛的大師,這裡就不一 一列舉,請看。
  • 張大千逃難,獲得三張機票:只帶新歡與女兒
    我們常說真正的大師在於才華與人品的雙重優秀,可是民國時期卻是一個例外,那個時期有很多大師,不管是文學方面還是藝術方面,他們的造詣確實很高,可是對待感情未免就過於"隨意"。例如畫家張大千,當年也是因為愛與妻子結婚,可是他的愛太過於短暫,轉眼就喜歡了別人,"世人皆知山齡喜,無人知曉盧氏悲",昔日親密的愛人已如昨日黃花。
  • 打開一代藝術大師的朋友圈:真實的齊白石是什麼樣的?
    記者 | 何安安從布衣木匠到繪畫大師,齊白石的一生堪稱藝術傳奇。但當齊白石的研究越做越細緻時,人們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問:真實的齊白石究竟是什麼樣的?正如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所說:「我們是否因為離得太近,太關心考據中的細節或『只緣身在此山中』,而越發看不清這位藝術巨匠」?
  • 張大千要喊姐,徐悲鴻是同學,潘玉良的朋友圈太強了
    中央大學藝術系師生合照,徐悲鴻、潘玉良均在列陳獨秀為她證婚是「伯樂」也是「鐵粉」陳獨秀,新文化運動的主要發起者之一,近代歷史教科書開篇的領頭人物,真·家喻戶曉的大人物。陳獨秀是潘玉良的丈夫潘贊化的好友,也是他倆的證婚人。在潘玉良剛學繪畫之際,陳獨秀就發現了她的潛質,力勸她去上海美專讀書,可謂潘玉良走上藝術道路的「伯樂」。
  • 國畫大師徐悲鴻愛徒,著名畫家吳作人,金魚國畫作品欣賞!
    吳作人是我國現代著名寫意國畫大師,師從近代國畫十大人物之首國畫奠基人,國畫大師徐悲鴻先生,多年跟徐悲鴻大師學習多年,學習到了徐大師的精髓,創作出自己的風格和藝術,以擅長畫金魚,熊貓最出名,其中畫金魚是一絕,畫壇說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吳作人的小金魚最值錢,是徐悲鴻之後中國美術界有一個大人物。
  • 大師畫大白菜,財運滾滾來!
    齊白石: 在齊白石眾多的繪畫題材中白菜作品是最能觸及老人思鄉情結的一種齊白石生於「糠菜半年糧」的窮人世家,獨以白菜為菜之王,念念不忘「先人三代咬其根」,認為「菜根香處最相思」。 齊白石老曾經畫過一幅大寫意白菜圖,畫面上點綴著鮮紅的辣椒,他題句道:「牡丹為花中之王,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蔬之王,何也?」。
  • 藝術公開課|聽策展人講述徐悲鴻畫馬背後的故事
    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林風眠、傅抱石、李可染,南京博物院《仰之彌高——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特展集中了20世紀中國畫藝壇最閃耀的8位巨星。  新華日報社、南京博物院與交匯點APP聯合推出8集「藝術公開課」,請南博藝術研究所副所長、《仰之彌高》大展策展人龐鷗帶大家連續8天雲遊展廳,走進20世紀8位頂級中國畫名家的藝術世界。
  • 我們可能誤讀了張大千
    張大千作品張大千擁有的兩個驚世評價,是否客觀?我們或許誤會了張大千。張大千先生作為當代的中國藝術大師,其自身取得的藝術成就和擁有的盛名,都是不容質疑的。但對張大千先生的兩大評價,思來想去,仍然不知所云。一、對「東方之筆」的疑問。西方藝壇盛讚張大千為東方之筆。東方之筆是什麼意思?如何定義東方之筆?東方之筆的具體指向是什麼?
  • 從木匠、「北漂」到藝壇泰鬥,沒有這些知己就沒有齊白石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國畫大師齊白石的一生堪稱傳奇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木匠到被眾人排擠的北漂畫家最後「衰年變法」成為藝壇泰鬥離不開多位知己的幫助:恩師胡沁園、王闓運,摯友徐悲鴻……最近,北京畫院從「友情」的角度出發,專門策劃推出「知己有恩——齊白石的師友情緣」特展
  • 訪臺北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感知大師愛石如痴
    訪臺北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感知大師愛石如痴 張大千臺北故居「摩耶精舍」大畫室內的大師蠟像。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保利拍賣8大專場1月底開槌!
    本次專場以傅抱石、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黃胄作品領銜,推出近現代及當代書畫近40件拍品。傅抱石(1904-1965) 高士行吟設色紙本 鏡心28×39cm說明:羅時慧題。藏家得自畫家家屬。其中,傅抱石《高士行吟》, 僅為1平尺,寫松雲險壑,高士策杖前行。尺幅雖小,氣勢宏大。
  • 為搞笑而生,近代書畫大師張大千逗逼的人生經歷
    他是中國近代的書畫大家,繪畫、書法、篆刻、詩詞無所不通,無所不精,被徐悲鴻贊為「五百年來第一人」。他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遊歷世界,憑藉一支畫筆蜚聲海外,被西方藝壇譽為「東方之筆」。但張大千其人搞笑且逗逼的人生經歷,小編卻有太多話想說,下面小編就從他傳奇一生中擷取二三事,帶大家一窺大師的非(dou)凡(bi)之處。
  • 現當代國畫界的三位大師,畫的貓毫不妖媚,都有骨鯁之氣!
    一、徐悲鴻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