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代藝術大師的朋友圈:真實的齊白石是什麼樣的?

2021-01-19 新京報

記者 | 何安安

從布衣木匠到繪畫大師,齊白石的一生堪稱藝術傳奇。但當齊白石的研究越做越細緻時,人們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問:真實的齊白石究竟是什麼樣的?正如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所說:「我們是否因為離得太近,太關心考據中的細節或『只緣身在此山中』,而越發看不清這位藝術巨匠」?

近期,「知己有恩——《齊白石師友六記》新書分享會」在北京佳作書局(798店)舉辦。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華天雪,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呂曉,北京畫院理論研究部研究員奇潔,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張濤以及自由撰稿人民國後生,一同聚焦齊白石的朋友圈,講述了與齊白石藝術歷程息息相關的六位關鍵人物的交友往事,以期還原他者視角中的真實齊白石。

「知己有恩——《齊白石師友六記》新書分享會」現場。

齊白石自己最得意的是山水畫

一直以來,由齊白石口述、張次溪記錄的《白石老人自述》被視為是研究齊白石生平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那麼,真實的齊白石果真如此嗎?齊白石一生交友甚廣,或因藝術結緣,或由社會聯誼,或屬親友過從,環繞周圍的師友對白石藝術形象的形塑產生巨大影響。《齊白石師友六記》一書,不同於慣常從齊白石作品出發的解讀角度,選擇了與齊白石藝術歷程息息相關的六位關鍵人物:胡沁園、王闓運、陳師曾、釋瑞光、梅蘭芳、徐悲鴻作為切入點,從他者視角聚焦齊白石,從史料中解讀和推演出齊白石鮮為人知的側面,以呈現一個更加鮮活、明確的齊白石形象。

《齊白石師友六記》,北京畫院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年11月版。

這六人中,胡沁園和王闓運是齊白石的老師,陳師曾和徐悲鴻是對齊白石影響很深的朋友,梅蘭芳和釋瑞光是齊白石的學生。華天雪將齊白石跟徐悲鴻的交往分為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相識,齊白石有一句話叫「草廬三請不容辭」,說的是徐悲鴻當年請齊白石到國立藝專當教授,多次請他,態度非常誠懇,齊白石才答應他。第二部分,叫忘年之交,說的是他們生活上的交往。第三部分,關於徐悲鴻對齊白石作品的收藏與推介。基於對齊白石作品的認可和熱愛,徐悲鴻一生不斷買賣齊白石的作品,至今還留在徐悲鴻紀念館的有一百件。第四部分,講的是他們是藝術上的知己。

齊白石《殘荷》。徐悲鴻紀念館藏。

釋瑞光是誰呢?在齊白石的弟子之中,很多人並不知道釋瑞光。活動現場,呂曉說,在研究中,發現了不少與他有關的作品,既有齊白石給釋瑞光畫的,也有釋瑞光給齊白石畫的,同時,齊白石在自己的詩稿和日記中也經常提到他。那麼,大家對釋瑞光有什麼印象嗎?實際上,釋瑞光就是《西城三怪》裡那個側面而立的僧人。

釋瑞光有什麼故事嗎?1932年,齊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裡說,正月五日,弟子瑞光和尚死了,他到瑞光做主持的寺廟裡哭奠了一場。因為弟子死了,非常悲傷,就畫了一幅《息肩圖》,覺得自己太辛苦了,要歇一歇。釋瑞光長什麼樣子呢?呂曉曾在《藝林旬刊》上看到一則報導,其中有一張經幢的照片,經幢下面刻有一個小小的人坐著,「當時就有一個念頭——這個人會不會是瑞光?」呂曉說,後來看說明文字,發現果然說的是「席地而坐者瑞光也」。這讓呂曉感到很新奇。

瑞光《借山問道圖》,1924年。北京畫院藏。

幾年前,呂曉在拍賣會上遇到釋瑞光的遺物,其中有他的照片,經過對比,和報刊中發現的照片很像,這激發了呂曉繼續追尋的動力。在民國時期,有許多報刊上都發表有釋瑞光的作品,其中還有釋瑞光去世五天後,于非闇寫過的一篇文章。就這樣,隨著資料收集的深入,釋瑞光的樣貌、生活狀態、藝術,以及他與齊白石的交往都逐漸明晰。

呂曉從「幸有瑞光尊敬意」談起,釋瑞光跟齊白石交往,在1917年,當時齊白石第二次到北平,他的繪畫學八大山人,生意很差,賣不出去,經常只是幫人刻印,甚至於給人畫一些畫箋,生活很困頓。但釋瑞光卻拜他為師,跟隨他學習山水畫。通常在我們的印象中,齊白石是一位大寫意的花鳥畫家,但齊白石自己最得意的卻是山水畫。因此,呂曉認為,釋瑞光跟隨齊白石學習山水畫,對齊白石而言,是很大的心理慰藉。

呂曉用「翁似高僧僧似翁」來形容齊白石與釋瑞光二人在藝術上的相互影響,相互借鑑。釋瑞光的很多畫作學習了齊白石,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而比如釋瑞光自創的「仿宋刻絲山水」,齊白石也有臨摹。此外,釋瑞光所畫的《大滌子作畫圖》《鍾馗圖》,齊白石也曾將之改造之後進行創作。

左圖:瑞光《臨白石畫佛》,1925年。北京畫院藏。右圖:齊白石《拈花微笑》,無年款。北京畫院藏。

「為什麼叫『翁似高僧僧似翁』?就是說他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影響,教學相長的這種師生情誼,在這裡體現出來。」而在呂曉看來,這也正是齊白石之所以成為大師的重要學習方法。

王闓運是齊白石人生的助推器

作為一位「鄉下老農」,齊白石是如何成為人民藝術家的呢?奇潔認為,除了齊白石自身非常努力外,還有一些細節是值得去探究的。奇潔指出,在這個塑造的過程中,王闓運對齊白石的人生實際上產生了很大的作用。王闓運,世稱湘綺先生,他是晚清到北洋時期非常著名的經學家、文學家,家學富厚,在教育上有很大的造詣,一生可能有學生兩三千之多。在這麼多學生之中,齊白石是如何進入「王門三匠」之列的呢?

王闓運《南昌館七夕連句》,1914年。北京畫院藏。

在這裡,奇潔進行了解釋,所謂「王門三匠」,就是齊白石齊木匠、張正暘張鐵匠、曾昭吉曾銅匠。這樣三個人,為什麼可以成為了王闓運這樣一個經學大家的學生呢?奇潔說,這實際上反映了在晚清到北洋時期有一個重要的現象,1905年,中國科舉制徹底崩塌,平凡子弟想要入仕必須通過拜師,且要拜名師,而王闓運正是晚清到北洋時期非常重要的名師之一。

在《白石老人自述》中,齊白石自陳怕別人誤認定他與其他想攀附王門的勢利小人相仿佛,遲遲不願回復,直到王闓運發話:「一個同縣的木匠,也是非常好學的,卻始終不肯做我的門生」,才不好繼續固執,正式拜師,但總覺學識淺薄,不願將王門弟子的名號到處張揚。師徒二人雖謀面不多,但齊白石一生著意收藏老師的手書墨寶,在一生五出五歸中也時常見到王門關係網的身影。

為什麼王闓運會成為齊白石的老師,齊白石獲益的又是什麼呢?奇潔表示,這種獲益的價值,並非藝術上的價值,而是身份背景上的價值,「有一塊銘牌牢牢地貼在了齊白石的身上,那就是『湘綺弟子』」。奇潔說,這個銘牌讓齊白石在「北漂」之時,得以確立自己在北京的身份。奇潔非常認可齊白石的勤奮和天賦,但她同時指出,齊白石最終的成功,也脫不開經營。

王闓運致齊白石信札。北京畫院藏。

在《齊白石師友六記》中,一共談到了齊白石的六位師友。奇潔認為,除了王闓運,其餘的五位在藝術上都和齊白石產生過交集和互動關係,而唯有王闓運在藝術本體上和齊白石的交集最少,但帶給齊白石的朋友圈、京城的活動圈,以及人脈是最大的,讓齊白石在後來能夠在這樣一個廣闊的天地有一個立足之地,王闓運是他人生最大的助推器。

「幸有梅郎識姓名」背後是什麼故事?

「曖昧」一詞,是張濤對齊白石和陳師曾二人關系所作的描述。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在張濤看來,陳師曾跟其他幾位與齊白石的關係都不一樣,其他幾位裡面有純粹的老師,也有純粹的弟子,但只有陳師曾與齊白石,是亦師亦友的關係。

陳師曾對於齊白石的發展,某種程度上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1903年、1917年、1919年,齊白石三上北京,臨近花甲成為一個老「北漂」,但一直到1922年,他才算將將(勉強)把日子過開。那麼,齊白石是如何在北京立足的呢?張濤說,正是因為陳師曾把他的畫帶到日本去,才獲得大賣。

齊白石《庚申雜記並雜作》第9頁,1920年。北京畫院藏。

在很多對齊白石的追溯文章之中,人們想當然地將陳師曾說成是齊白石的貴人,在齊白石自己的詩文和繪畫題跋之中,也將二人塑造成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子期般的友誼,「君無我不進,我無君則退」。張濤說,包括現在很多的藝術史的寫作裡,都是這種敘事,好像都是一種很和睦的景象。那麼,果真如此嗎?在閱讀了很多材料、圖像和文獻後,張濤體味出其中的微妙關係,「發現不是這個樣子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齊白石會這樣去表述?張濤說,齊白石表示陳師曾很提攜他,幫助他,但是他在分析他們的交往關係時,發現齊白石也有很多不開心和幽怨。比如齊白石特別看重自己在1910年畫的一套《借山圖》,原開數他自己說記不清,一說42開,一說52開,或者54開,是他十年之間五出五歸的壯遊所繪,但後來被陳師曾借去,「借觀少十餘圖」,現在只剩了22開藏在北京畫院。張濤認為,這背後很有意思,可以探究到齊白石和陳師曾交往之間人心的張力所在。

齊白石與陳師曾各自的身份背景不一樣,交往圈不一樣,在齊白石和那個時代,在那樣一個狀況之中,齊白石為什麼後天去塑造成一個和和美美的景象?在這裡,張濤又舉了一個例證,「陳師曾去世後,有人把陳師曾的畫作呈給齊白石看,齊白石在上面幽幽地題了一段詩,意思是姚華和陳師曾這兩人都不在了,我們以為一轉折就應該表達一種悲傷的、哀傷的情緒,像葉恭綽他們對於陳師曾的追溯,但是齊白石不,齊白石說了句什麼話呢?叫『我輩莫愁須飲酒,死生常事且開顏』。」張濤說,齊白石跟陳師曾比起,或者跟其他人比起來,最重要的是他活得明白,活得通透。兩人的友情究竟如何呢?張濤借用了一位作者的話,「友情哪有那麼容易」作為回答。

近年來,民國後生一直在做梅蘭芳研究,齊白石正是他研究梅蘭芳交友圈裡的一位人物。在民國後生看來,大家現在把齊白石描寫得太完美了,但是真實的齊白石不是那樣子的。民國後生說,梅蘭芳和齊白石都具有人物的典型性,兩個人被後來的學者稱為「齊梅之交」,最著名的話是「幸有梅郎識姓名」。這句詩背後是什麼故事呢?

齊白石《墨梅》,1919年。梅蘭芳紀念館藏。

齊白石和梅蘭芳初次認識於1920年,這一年某一天,有一個叫姚玉芙的京劇名伶邀請齊白石參加婚禮。在婚宴之上,並沒有太多人認識齊白石,這令他有點尷尬。當時已經大紅大紫的梅蘭芳,看到齊白石說:「哎喲,齊先生,您來了!」許多人問這是誰,梅蘭芳就提高嗓音招呼說:「這是我的老師齊白石先生。」對於這個故事,民國後生說,其實當時二人根本不熟,梅蘭芳也沒有拜過師,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梅蘭芳很會做人。在這種情況下,齊白石和梅蘭芳相識,關係日漸密切。到1925年,梅蘭芳拜齊白石為師,但也沒有太多的記載說他倆之間有師生之實。

記者丨何安安

編輯丨王青

校對丨劉軍

相關焦點

  • 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誰的藝術價值更高?
    齊白石後來在一次畫展上,就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的徐悲鴻,一眼就看出了齊畫的藝術價值:格調清新,妙法自然。於是率先把「徐悲鴻定」的字條掛在齊白石畫下。此後,他為齊白石編畫集、寫序,送到上海出版,又聘請他為教授,這才將齊白石拉出窮困潦倒之地。徐悲鴻對學生說:「齊白石可以和歷史上任何一位丹青妙手媲美,他不僅可以做你們的老師,也可以做我的老師。」他高調地將齊白石推上了藝術的高臺。齊白石在給徐悲鴻的一首詩中,感激地說:「我法何辭萬口罵,江南獨傾瞻徐君。」在給他的一封信裡更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感念至深,發自肺腑。
  • 齊白石珍貴老照片:畫作隨意掛在牆上,狹小的畫室裡蹲著一隻貓
    齊白石是我們的國畫大師,如今他任何一張繪畫作品都是價值過千萬。很多人對得齊白石的作品其實是有爭論的,焦點也是在於他自成一派的繪畫風格上面。齊派畫法在書法繪畫界是被公認的,但如果光從齊白石的作品上來講,卻又有一些人聲稱他的大寫意繪畫風格不過關,甚至聲稱他的作品根本就是野路子。但不管輿論的聲音多大,不可否認的就是他的作品非常了得,老爺子仍舊還是一個真正的國畫藝術大師。
  • 別人畫中的齊白石,宛如一個「老頑童」,讓人樂不可支
    別人畫中的齊白石,宛如一個「老頑童」,讓人樂不可支 文/文涓 他是最著名的繪畫大師之一,他出身貧寒卻生性樂觀,他是木匠出生,卻終成一代國畫大師,這個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齊白石。
  • 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三位大師的互「補」往事
    近日,中國近現代影響力最大的三位美術大師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47幅真跡作品在徐悲鴻(重慶)美術館展出。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三位大師在中國畫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樣的三個人在同一個時代出現、相遇,本是一場盛事,可他們動如參商,只留下短暫的交集。譬如齊白石跟張大千這兩位大師之間究竟有過什麼故事,通過流傳的一些零零散散的碎片已經很難說清楚了。
  • 齊白石畫老鼠真實,比黃永玉的更有味,卻比不過劉繼卣的聰明
    但真要拿這些名家繪畫大師的作品出來對比,其實我們會發現,很多細節的東西,在鼠年更值得一聊。 國畫大師齊白石最擅長的就是畫花鳥魚蟲這類小動物們,其實他畫鼠也是蠻有意思的。齊白石畫鼠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也是屬於齊派畫法之中的精神所在,那就是把動物與植物帶入到繪畫的情節之中。
  • 國禮大師姚美珍再現齊白石3680萬《紅鶴圖》
    2014年在中國嘉德春拍會上,齊白石傳世名畫《紅鶴圖》以3680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躍身成為千萬元級別的齊氏書畫珍品,震撼刷新其當時「鶴」題材的藝術作品紀錄。該畫作是齊白石1933年特為摯友金松岑創作,以此作贈予對方作為兩人千裡神交濃厚友誼的美好紀念及見證。畫作中,齊白石一改以往畫鶴的風格,在以強勁的黑白筆線和墨塊刻畫形體的同時,還以紅色為主調進行創作。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論齊白石弟子王雪濤書畫藝術
    1922 年考入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後轉讀國畫系,受教於陳師曾、蕭謙中、湯定之、王夢白等諸位前輩,尤受王夢白影響最大。齊白石弟子-王雪濤的書畫作品《喜上眉梢》 收錄於:齊白石老人自述《齊白石老人自述》記載了就在1924年拜齊白石為師,奉師命改名雪濤。1926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講師。抗日戰爭期間,北平淪陷,辭去教職,專事繪畫創作,賣畫為生。
  • 齊白石大師筆下活靈活現的蝦究竟是哪種美味的蝦
    提起國畫大師齊白石,相信有不少人最先想到的是他筆下那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蝦。看著那一隻只可愛的蝦,吃貨們禁不住要想了,齊大師筆下的蝦是什麼品種?是哪裡產的?吃起來味道鮮美不鮮美?有一天,我就這麼好奇地想了。首先不會是海蝦。這一點我敢確定。
  • 流浪的繪畫大師,雪地裡修補自行車,卻自信在繪畫上超過齊白石!
    能被稱為「大師」的人,在我們的印象中應該都是談吐不凡,衣著整潔,從事著某項藝術研究等這樣的形象。但不是所有的大師都是如此,之前在網上特別火的「流浪大師沈巍」就因為書法和國學出名,衣著犀利,算不上整潔和乾淨,但是卻一樣被人稱為大師,隨手作品都被搶著收藏。
  • 齊白石書畫作品是俗是雅,似乎從未有定論,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在書畫界,關於齊白石書畫作品是俗是雅的爭議,似乎從未停歇過,不過卻一直未有定論,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稱道的事情。畢竟作為一門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書畫創作向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應而很難被人說的明白,看得透徹。尤其是在最近幾年的時間當中,越是俗氣的繪畫作品,反而越能引起觀者的共鳴,實在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 齊白石藝術研究院-湯發周趣談:工筆畫各種技法畫法步驟講解!
    齊白石藝術研究院、、齊白石書畫社社長、齊白石再傳弟子-湯發周先生覺得一個好的繪畫作品是應該有感情的有靈魂的,手繪最是,手繪中工筆畫很是喜歡,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好好學一下,所以不經意間就有了這些教程的收藏……來此與你分享【曇花畫法】: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真是晚年才成名嗎
    通俗文學中的齊白石基本遵循如下藝術道路:二十七歲之前是個木匠,二十七歲到五十歲期間,由木匠轉為畫家,期間詩書畫印逐一研習,可惜不受當時畫壇認可。五十五歲定居北京後,在陳師曾的建議下「衰年變法」,畫風大變,終成一代大師。按照這樣的故事走向,我們可以推論說,齊白石果然大器晚成,不是所有藝術家都是少年英才。
  • 齊白石把草蟲畫成了照片,把畫面放大20倍,看螳螂的這個小動作!
    齊白石不僅是一位大寫意畫家,他在工筆畫上的造詣也非一般畫家所能相比的,筆下工筆草蟲形象真實堪比照片。齊白石在寫實畫上並不是一味地求像,而是追求畫面的生動和意趣,我們從上一幅畫中可以看出,畫面上方一隻蟬,下方一隻螳螂,然後又以寥寥數筆勾勒出花葉。
  • 老舍考驗齊白石:畫《美人圖》不能出現美人,他輕鬆畫出絕世佳作
    齊白石,相信大家更不陌生,都知道齊白石畫的《墨蝦》,栩栩如生,在美術界,他的地位同樣無可撼動,是一代繪畫大師。而兩位藝術大師的碰撞,又能激起怎樣的火花呢?今天就帶大家看看他們之間的藝術情緣。老舍,出生於1899年,齊白石出生於1864年,兩位年齡相差三十幾歲,卻成了惺惺相惜的好朋友。
  • 大師畫大白菜,財運滾滾來!
    齊白石生於「糠菜半年糧」的窮人世家,獨以白菜為菜之王,念念不忘「先人三代咬其根」,認為「菜根香處最相思」。 齊白石老曾經畫過一幅大寫意白菜圖,畫面上點綴著鮮紅的辣椒,他題句道:「牡丹為花中之王,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蔬之王,何也?」。
  • 齊白石把老虎畫成病貓,為何能賣出千萬?專家稱關鍵在尾巴
    寫作如此,如果沒有細緻入微的觀察,就無法勾勒出最真實的場景。繪畫同樣如此,如果沒有認真仔細的探尋,也照樣無法描繪出最滿意的景象。一. 關於齊白石畫作的爭議然而,不管是繪畫還是寫作,想要到達一個真正的大師級別的水平,還是非常困難的。這樣一個歷程,定然是充滿了艱辛和曲折。
  • 鞏大川畫老虎,畫出了威猛感,卻不如齊白石可愛老虎,賣3200萬!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談到中國的繪畫藝術時,每一位網友都非常的感興趣吧,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也是有很多著名的畫家,今天小七就給大家介紹一位畫虎的大師,他就是著名的畫家鞏大川。
  • 北鴻與李苦禪大師鷹的藝術特色比較研究
    北鴻與李苦禪大師鷹的藝術特色比較研究李苦禪在20世紀的中國畫壇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他的作品以勢和奇取勝,大氣魄的作品均來自他虛懷若谷又壯志凌雲的精神狀態,受世人的歡迎。他是齊白石的高足,被白石老人稱讚為「眾皆學吾手,英也奪我心」、「苦禪學吾不似吾」。
  • 早年以木工為生,後成為繪畫大師的齊白石,是如何成功的
    早年以木工為生,後成為繪畫大師的齊白石,是如何成功的早年曾以木工為生的他,後來竟成為了中國著名的繪畫大師,文化名人,這個人就是齊白石大師。齊白石大師並非出於書畫世家,而是後天形成。1870年,齊白石跟著外祖父開始習字,學帳簿作畫。
  • 八大山人的鳥,齊白石的鳥,畢卡索的鳥:八大真是能頂八個大師
    「我沿那路程,從混亂到藝術。欲望為馬,抑鬱為車。我像天鵝航行,我像石頭下沉。而時光遠去,不理我的笑柄。我的紙太白,我的墨太淡。白晝不肯寫下,夜用鉛筆塗鴉。」齊白石的小鳥。1919年,為了躲避戰亂,57歲的齊白石離開湖南老家湘潭定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