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張一王」,張大千晚年在臺灣的朋友圈

2021-01-17 正廣文化

1949年,張大千離開了故土,開啟了周遊列國、雲遊四海的人生。

其足跡遍及四大洲,不僅在世界各地尋訪名山勝景,更透過舉辦畫展將中國繪畫藝術推廣至全世界,使其從中國的張大千躍身成為世界的張大千。

大半生的海外歲月,張大千輾轉客居過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地,其為人豪爽、出手大方、重情重義、古道熱腸的個性,令其得以在世界各地所到之處皆能廣交朋友。

無論是親朋好友、文武官員、社會賢達、各方名流,還是護士、醫生、廚師、裱工、花匠,乃至於生活困頓的畫家、文人,都能得到他的關懷與照顧。

張大千晚年深受糖尿病與眼疾困擾,對於家鄉與朋友的思念之情也越來越濃。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臺灣的經濟發展以及藝術收藏風氣的盛行吸引了張大千的目光。

因此,有著眾多老朋友和醫療照護條件的臺北逐成為他的心靈故鄉。在醫療所需以及老朋友們的溫馨呼喚之下,臺灣成為了張大千落葉歸根之所。

1980年5月,張大千偕同夫人徐雯波女士與王新衡伉儷、沈葦窗及何應欽一同觀賞京劇名伶郭小莊主演之《焚香記》,演畢後一行人與郭小莊合影並題字留念

張大千晚年在臺灣的生活,或許是他這一生中最為精彩輝煌的一段日子。由於臺灣社會經濟富裕及對藝術的追尋,慕名而來的海內外訪客絡繹不絕,也使得張大千的畫作在市場上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而為人慷慨大方的張大千也都有求必應。

這段日子,張大千參與了許多宴席,也在家宴請賓客,生活可謂是多採多姿,而累積多年並經過千錘百鍊的藝術創作能量也在此時達到了巔峰。

1981年12月,王新衡與藝術界好友們張大千、高陽、郎靜山、江兆申等人相聚於王新衡寓所

在臺灣有著許多張大千的舊識與至交好友,其中由張大千、張群、張學良以及王新衡所組成俗稱三張一王的「轉轉會」最負盛名,四位愛好藝術及美食的老朋友,相約每個月偕同夫人聚餐一次,四人輪流作東,享用美食的同時,話舊天南地北、擺擺龍門陣。

「轉轉會」合照,左起王新衡、張群、張大千、張學良

張群和張學良為張大千在大陸時期便已熟識的老朋友,而王新衡則是1951年張大千短暫旅臺舉辦畫展時才相識。

王新衡十分欣賞張大千的藝術才華,不僅選購多幅作品,更親自登門拜訪張大千,熱情邀請他至其臺北寓所用餐,並介紹旅臺名家與大千相識。

大千旅居海外期間,王新衡不僅曾協助張大千辦展,亦對張大千的健康極為關懷。

張大千(左)與王新衡(右)及張大千心愛的長臂猿

本幅作品《東湖瑞翠》為張大千1981年在臺北摩耶精舍創作,為祝賀至交好友王新衡之妻壽幼蘭女士的生日賀禮。

「東湖」即為東錢湖,為浙江寧波最大也最美麗的湖泊,而王新衡和壽幼蘭皆為浙江寧波人。從《東湖瑞翠》的選題與創作技法來看,不僅可以看出大千為王夫人別出心裁的賀壽之意,更見證了張大千晚年少見的抽象青綠潑彩山水作品。

張大千《東湖瑞翠》1981年作,66.5×136

《東湖瑞翠》在構圖與細節上展現了大千晚年創作趨向簡率蒼渾的特色。

大千將觀者的視角置於高處俯瞰東錢湖,畫面留白處皆為湖面,一座蒼鬱並飄蕩浮嵐的湖心島由畫面左上方至右下方貫穿湖面,創造出奇特的構圖。大面積的墨、彩色塊在畫面中流動、沉漬、暈開,展現了畫面的動勢與整體性,並破除了山水物象的輪廓分界,僅以湖水與湖心島的虛實對比,配以粗筆寫意的點景,創造出奇幻迷離、可遊可居的東湖景致。

老邁渾成的墨筆暗皴隱匿於流溢的綠彩之後,搭配藍寶石般深邃華麗的耀眼嵐彩,帶領觀者進入神秘、深沉又充滿生命力的人文意境之中。

1981年《廬山圖》開筆之日,張大千邀請二張一王與壽幼蘭女士一同觀賞

相關焦點

  • 張大千逃難,獲得三張機票:只帶新歡與女兒
    國畫大師張大千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張大千的虎,這三位國畫大師風格不同,擅長之物不同,但是在繪畫界地位名聲都很高。對於喜愛山水畫的人來說,張大千一定不會陌生,他所畫的《瑞士雪山圖》以將近2億的價格被拍下,他的繪畫風格很受藝術界追捧。張大千祖籍廣東番禺,1899年出生在四川內江的一戶書香世家,家裡兄弟姐妹10多個,他排行第八,頗受寵愛。
  • 張大千要喊姐,徐悲鴻是同學,潘玉良的朋友圈太強了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用這句詩來形容藝術家潘玉良的朋友圈,極為貼切。在成都博物館12月11日即將展出的「玉汝於成——潘玉良藝術人生」展覽上,多幅作品在邊角有不少密密麻麻的題跋,如果你仔細看去,就會發現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陳獨秀、張大千、王濟遠……這些大咖,竟然都在潘玉良的「朋友圈」!
  • 看張大千當年捐出了哪些書畫與自用印,臺北故宮將辦紀念大展
    《大千居士乞食圖》(局部),張大千,1975年展覽分為「大千師友」、「大千摹古」、「大千與敦煌」、「大千自運」、「大千巨作」、「大千自畫像」、「大千與臺灣」、「大千自用印」等單元。張大千自幼跟隨母親習畫,後於上海拜曾熙(1861-1930)、李瑞清(1867-1920)為師,學習詩文書畫,在其藝術起步階段亦深受其二哥張善孖的影響,在「大千師友」部分將展出曾熙、李瑞清、張善孖等人的書畫作品。
  • 申音| 張大千如何對待假畫?聽李順華談張伯伯秘聞
    1954年遵父命由香港赴巴西,師從一代宗師張大千先生學習書畫、鑑定與傳統文化,「隨侍杖履」達數十年。李順華、陳雪梅夫婦先後收藏張大千書畫百餘件(套),並印行出版有《文源齋大風堂墨緣》(三輯)、《大風妙象》、《李順華畫集》等,是當代研究張大千先生生平與藝術的權威人士。▲李順華在當代中國畫壇,張大千無疑是永恆的傳奇。
  • 張大千故居——摩耶精舍
    一處文化庭院:張大千摩耶精舍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342巷2號臺灣同胞對國畫大師張大千敬重有加,稱他為「五百年間一大千」,意即中國五百年只出過一個張大千。他的故居——「摩耶精舍」位於臺北市外雙溪,這裡被指定為古蹟,原因有二:故居深具人文、歷史、文化價值,庭園內各處居所環境都是張大千先生的美學實踐,紀念館整體建築為這位國畫大師親自設計。大千先生精於山水、人物、花鳥、走獸以及書法,在藝術上的造詣與成就深受國際的肯定。晚年變法創作的潑彩青綠山水,大氣磅礴,在蘇富比拍賣中創下過每件數百萬、上千萬的高價紀錄。
  • 在上海品讀摩耶精舍,攝影裡的「張大千園林」
    「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展覽海報 餘德耀美術館畫家張大千晚年定居中國臺灣,在臺北市士林外雙溪營造其居所,也是其生平親自設計的最後一座園林,取名「摩耶精舍」(Māyā’s Abode或Abode of Illusions
  • 餘德耀美術館 | 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
    展覽 | 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展期:2020年11月11日至2021年4月11日地址:上海市徐匯區豐谷路35號2020年11月11日至2021年4月11日,餘德耀美術館將舉辦展覽「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The Abode
  • 書畫大家與攝影名家的碰撞,快來一睹張大千摩耶精舍的園林風貌!
    海報展覽展出一組由胡崇賢攝影、張大千題識,兩位藝術家共同創作的作品。這也是此組作品在海外消失沈埋近40年後首次回到中國併集中呈現。國畫大師張大千晚年定居中國臺灣。臺北市士林外雙溪,是他的居所,也是張大千生平設計的最後一座園林。他為它取名「摩耶精舍」。摩耶精舍富園林造景之勝,由張大千精心營造,其中一花一草一木的構想、擺設,均凝結張大千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 張大千:千裡迢迢去敦煌
    1939年4月,張善孖又到美國,先後在紐芝加哥、費城、波士頓、舊金山等大城市舉辦巡迴展。張善孖將當場作畫及門票、講演等所以收入共計10多萬美元,一分不留全部寄給國內的抗日賑災組織,以救濟災民,支援抗戰。受到張善孖宣傳和畫展的影響,華僑和外國人民共捐助了1百多萬。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同情中國人抗日,宣布廢除《美日通商條約》。張善孖當即繪《老虎圖》回贈。羅斯福收到禮物後非常高興,將張善孖請到白宮作客。
  • 畫家張大千定居臺灣,多次拒絕大陸邀請,背後的原因讓人扎心
    而蔣介石落敗之後,帶著自己的侍從和軍隊跑到了臺灣這個地方,依靠著西方國家的力量在臺灣建立起自己的政權。而小編今天要談論的可不是什麼蔣介石這樣的大人物,這個人物的名字叫做張大千。張大千隨著自己的妻子在1941年前往臺灣定居,期間曾遊歷過不少的國家,但是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張大千都沒有回到大陸看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他的學生劉力上說出了張大千先生為何不回大陸的原因!
  • 在國家博物館看張大千的集古大成與鑑定收藏
    張大千先生是20世紀中國畫壇的一代巨匠,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採。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後與黃君璧、溥心畲被稱為「渡海三家」。
  • 張大千有一碗鄉思雞湯,其中包括堪稱世界上最貴的食單……
    20世紀90年代初,我進行海派書畫家研究時,謝稚柳先生對我說:「張大千最重要的暮年變法,是在美國加州的十七裡灣,但在張大千的研究及傳記中,大都沒有提及,有的也僅是一筆帶過。你應當到那裡去看看,考察一下。」並首次給我出示了那張後來流傳甚廣的張大千在海灣邊持杖依松的照片。夕陽西下了,落霞為「可以居」抹上了一層如包漿般的玫瑰紅,洋溢出一種溫馨的滄桑感,似等著故人的歸來。
  • 為搞笑而生,近代書畫大師張大千逗逼的人生經歷
    但張大千其人搞笑且逗逼的人生經歷,小編卻有太多話想說,下面小編就從他傳奇一生中擷取二三事,帶大家一窺大師的非(dou)凡(bi)之處。這時的張大千雖然年輕,但卻不是沒頭腦的愣頭青,他識時務地分清了自己所處的形勢。大筆一揮,片刻間就寫出了一封給家裡人的求救信。
  • 把8個孩子留給妻子撫養,自己卻和小妾遠走高飛,晚年悔之晚矣
    但是私下的張大千卻不是什么正人君子,私生活令人不齒談論,他把自己的八個孩子扔給原配妻子去撫養,從此斷絕聯繫,而自己拋妻棄子和小妾遠走高飛,到了晚年的張大千孤苦一人,膝下無兒無女,心中有種種悲傷卻無法挽回。 「天使」的一面: 張大千是我國二十世紀中國婦孺皆知的畫家,被西方畫壇譽為最能代表東方神韻的畫家。
  • 「粵語歌神、三王一後、譚張爭霸、四大天王」分別指什麼時代?
    「粵語歌神、三王一後、譚張爭霸、四大天王」分別指什麼時代?三王一後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梅豔芳:三王一後主要是指80年代的香港樂壇格局,在粵語歌神許冠傑逐漸隱退歌壇之後,這四人的出現再次將香港流行樂推進至全盛而輝煌的時期。四人也是基本上壟斷了香港樂壇大大小小的音樂獎項。
  • 一年考取10張證 臺灣大學男生被封「金融證照王」
    中新網3月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南華大學財金系大四學生陳德中,讀三年級時,在一年內考取10張金融專業相關證照,榮登該系年度「金融證照王」,目前已考取14張金融專業證照。他今年立下目標,期許能在畢業前取得17張金融專業證照,為未來投入職場做好準備,也為南華大學財金系創下最多證照紀錄。陳德中目前已考取14張金融專業相關證照,榮登該系年度「金融證照王」。
  • 「品鑑」張大千與方印藝術
    由於張大千生前在藝壇的尊崇地位,很多人都偽造其書畫作品。張大千為了防止偽作,每隔數年就重刻一批印章,並將原來部分印章銷毀,而這也是張大千的印章顯得彌足珍貴的原因之一。下面是張大千創作的部分方印:大千大千張大千大千阿爰爰皤丙辰丙辰丙辰不負古人告後人藏之大千大風堂大千大千大千大千大千大千長壽
  • 張大千:潑墨潑彩不但融匯他創作的成果,也匯通東西方差異的特質
    摘要:張大千晚年的潑墨潑彩畫風使用了豐富的東方性色彩顏料,將其潑灑渲染於墨色打底的山水之上,層次豐厚而又清麗妍雅,不但表達出山水自然之遠近晴雨的物理空間,也表現了色彩質感本身的層次空間。其後的追隨仿效者,則往往很難達到其水墨與色彩相融的璀璨炫麗境地,由是可知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絕非隨興而無章法節制的率性之作,而有其特殊的設色程序與方法。
  • 張大千《觀音大士》亮相保利香港 估價580萬
    保利香港將於2013年10月2日至6日,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行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名家精品齊聚一堂,如張大千自敦煌行歸來之後,所作仕女人物從原本追隨瘦削淡雅的形象風格,轉而上追魏晉以穠麗鮮明色彩來強調人物健美體態活力之畫風,立下跨越時代的典範。此次一件其寫贈藝壇好友黃君璧,後歸海外華人雕塑家暨收藏家陳哲敬的《觀音大士》即屬其一。
  • 臺北張大千先生紀念館,座落在外雙溪畔,故居原名為「摩耶精舍」
    外雙溪除了有臺北故宮博物院,不遠處還有張大千先生紀念館,設在張大千先生的故居,原名為「摩耶精舍」,在這裡,可以了解到張大千先生的晚年生活。張大千生於1899年,原名張正權,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張大千出生於四川內江,50歲之前生活在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