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7月4日電 題:臺灣寫真:「神奇動物」在哪裡
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劉舒凌
畫面中央,一條暗金四爪的龍盤踞在烏雲密布的空中,探頭望向左下角的海中蛟龍。宋人《霖雨圖》畫中奇景引來眾男生圍觀,「這龍好酷!阿姨可不可以給我們講一下它的故事」。
資料圖: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新社記者 徐冬冬 攝
「龍的形象具有多重含意,它不但代表了帝王和皇室,也是祥瑞的象徵。在古代的典籍裡,龍曾經是水神的坐騎,後來又升格為掌控雨水與海水的神。《西遊記》裡的龍王,就居住在深海龍宮,掌管著海中的一切。」講解員說道。
這裡是臺北故宮博物院,一場以動物園為主題的特展4日下午開幕。此次特展為小學童專門策劃,展出臺北故宮所藏動物相關繪畫,同時展示各式標本、獸皮和布偶。
現場由「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帶來精彩的開場表演,3.5米高、造形吸睛的長頸鹿遊行大偶搶先亮相,吸引現場大小朋友互動同樂,帶動全場氣氛熱絡。
然後來到了小學童的「遊園時間」。進入特展區域,解說機傳來親切的口吻:「這裡展覽的每一幅畫,大都是古代人觀察自然動物以後畫出來的,跟我們到動物園寫生差不多,只是他們畫得特別棒而已。」
古代神獸狻猊人氣高漲,只見清代劉九德的一幅畫作裡,這頭龐然大物正行走在溪邊,壯碩的體型幾乎佔滿整個畫面,展現出雄壯威武的氣勢。
從講解員那裡得知,「狻猊就是獅子」後,一位小女生被逗得呵呵笑,「好古怪,古代獅子都是長的這樣卡通嗎?」
「古代人沒有像你們現在一樣幸福啦,畢竟沒有動物園,很少看到獅子,所以添加了很多想像力,變成這種既幽默又好玩的模樣。」
「十二生肖」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小學童聽到了這樣的故事——玉帝為了解決人類不知道自己歲數的煩惱,特地舉辦「十二生肖」競賽,依照成績來紀年。老鼠、貓和牛都是故事的主角,老鼠因為叫不醒貓咪,只好跟牛一起先出發,但在最後一刻,老鼠跳下牛背贏得優勝,卻也因此與貓變成死對頭。
臺北故宮博物院介紹稱,本次展覽精選十二種生肖動物,加上活潑可愛的貓咪,形式有水墨畫,也有彩繪,從古代一直延伸到近代。
「水族館」也同時登場,一幅幅傳世畫作中的魚、蝦、烏龜形態各異,也是通過簡易文字搭配童趣設計展現。在學童眼中,有些好逼真,也有些被誇張、變形,充滿了趣味感。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說,這是首次從小學童的視角策展,期待透過平易可親的展覽內容,讓大小朋友都能輕鬆愉快逛博物院,就像到動物園走走般簡單有趣。
「這些收藏品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其實與民眾的距離並不遙遠。」吳密察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以後也會根據不同觀眾群需要,設置不同的題材,做類似的策展活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