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竹11月12日電 題:五指山下訪少帥 清泉池畔夢三毛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陳小願
一個是愛國少帥,一個是浪漫作家,沒有人會想到,一池清泉竟將張學良和三毛聯繫到一起。
在臺北西南方向百餘公裡處,有一座海拔過千米的「五指山」,山下有一小村落名曰桃山。1946年11月,已遭蔣介石軟禁近10年的張學良被秘密送至臺灣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繼續「管束」。彼時張學良夫人于鳳至已赴美治療乳腺癌,秘書趙一荻陪張赴臺,二人在「五指山」下一住就是10多年。
「張學良被遷移到臺灣幽禁的第一站就是桃山村的清泉溫泉。」五峰鄉公所文觀課講解員蔣廣生對中新社記者說,張學良在清泉的故居十分隱蔽,彼時由警衛排「少將排長」劉乙光帶領數十名荷槍實彈的士兵「保護」。直至2008年12月12日,紀念西安事變72周年之際,故居對遊客開放,少帥的「清泉歲月」才逐漸為世人所知。
圖為張學良故居內展示的張學良墨寶及瀋陽張氏帥府博物館贈送的張學良畫像。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攝
清泉故居是一棟木質結構的日式建築,門前一條上坪溪潺潺而過,需要通過「清泉橋」才能與外界相通。故居內陳列著大量張學良的照片、手稿、解密檔案和日用品,10餘幅漫畫簡要概括了他的一生。起居室掛著一幅題為「松風傲骨」的張學良畫像尤為顯眼,落款顯示為瀋陽張氏帥府博物館贈,一旁則是張學良墨寶「胸中藏宇宙,筆下走風雷」。
透過張學良侄女張閭蘅、張閭芝拍攝的500餘張照片,可一窺少帥和趙四小姐當年在此的日常生活。白天光線好時,張學良常坐在走廊的窗子旁閱讀,並寫下詩句「餘生烽火後,唯一願讀書」。日落西山之後,張學良常會拿出宋美齡贈送的收音機,聽聽「外面的世界」,而後便是「輾轉眠不得,枕上淚難幹」的漫漫長夜。
圖為張學良故居內展示的張學良日記手稿。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攝
整日守著黛瓦農舍,本以為逗貓、遛狗、餵雞、釣魚就是少帥解甲歸田後的全部寫照,卻發現屋後一塊石碑上刻著張學良晚年的手書——「不怕死,不愛錢,丈夫絕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餘生。」
故居向北200餘米處有一條山間小道,拾級而上就到了「三毛的家」。這是一幢紅磚小屋,臺灣作家三毛曾在「萬水千山走遍」後在此租住三年,並為其取名「夢屋」。三毛去世後,夢屋一度荒廢,直到2011年,臺北退休教師徐秀容將其承租下來、修葺復原,並在三毛家人及生前好友的幫助下,將夢屋改造成三毛故居和咖啡館。
圖為三毛夢屋內展示的三毛自畫像。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攝
走進夢屋,三毛的手稿、箴言、自畫像伴隨著《橄欖樹》《夢田》等歌曲,述說著她的清泉故事。徐秀容告訴記者,三毛生前非常喜歡這裡,每當住在夢屋裡,她嚴重的憂鬱和失眠問題都不見了,就像她自己說的,「在這裡,沒有悲慟,只有和平」。
「三毛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要將自己未盡的愛、真誠的愛,在清泉流傳下去。」如今租在這裡的徐秀容表示,要用三毛的這份愛來傳承這裡的泰雅人文化,像她一樣,做泰雅部落孩子的陪伴者,夢屋的全部收入也都會捐給他們,因為這裡沒有包袱,只有愛和無私。
圖為臺北退休教師徐秀容在三毛夢屋向記者展示丁松青作品《遇見三毛》。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攝
徐秀容為每一位訪客都準備了一張印有三毛「清泉時光」的明信片,許多人選擇把明信片留下,壓在咖啡桌的玻璃板底下,等待下一位遊人的發現。正如一位大陸遊客引用三毛作品中的一句話寫道,「你說的是清泉故事,不知你自己,便是一道清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