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女作家三毛少女時罕見清純照片,與荷西的一張合影讓人傷感

2021-01-09 喜歡小說的蕭蕭

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1943年3月26日生於中國四川省重慶市,一個叫黃角椏的地方。1948年,她隨父母移居臺灣。可以說,這位臺灣女作家的一生是非常傳奇的。

三毛祖籍浙江省定海,據陳平家譜《陳氏永春堂宗譜》記載陳平祖上早期從河南遷往浙江。父陳嗣慶是成功的律師、母繆進蘭,陳平1943年出生於重慶,排行第二,有一個姐姐陳田心與二個弟弟陳聖、陳杰。姐姐陳田心比三毛大3歲。抗日戰爭勝利後跟著父母搬到南京,再遷到臺北。陳平在臺北入讀中正國民小學,1954年考入臺灣省立臺北第一女子中學。小時就喜歡撿拾別人丟棄的物品把玩,自得其樂。

1967年,三毛去了西班牙學習,後來又去了德國和美國。1973年,三毛在西撒哈拉沙漠定居並與荷西結婚。三毛的親身經歷告訴人們,生命和愛似乎是現實和想像的結合。

「三毛不是美女,一個高挑著身子,披著長發,攜了書和筆漫遊世界的形象,年輕的堅強而又孤獨的三毛對於大陸年輕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像來估價都是不過分的」作家賈平凹對三毛的評價顯示了這位社會名流的人格魅力。

三毛在這一時期的作品有著純粹的文學風格的自戀,是樂觀、開朗、有趣的,她在報紙副刊中不斷的創作,在出版了《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和《哭泣的駱駝》等。在三毛的著作中,有許多關於荷西的記錄。

1979年荷西潛水事故發生後,三毛悲慟不已,沙漠承載著她對荷西的愛,她再次踏上了不尋常的路,為了追求自己心中那棵橄欖樹。此外,三毛影響了近兩代人,無數人渴望成為三毛,像她一樣四海為家浪跡天涯。1991年1月4日,三毛在醫院去世,享年48歲。

相關焦點

  • 臺灣女作家三毛罕見的七張照片,總有一張你沒見過
    臺灣女作家三毛罕見的七張照片,總有一張你沒見過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臺灣最受讀者喜愛的作家之一 ,她是極其平凡的女子,骨子裡卻透露著一般人沒有的品質;她是追求自由和愛情的單純寫者,無論是做人還是寫作,她筆調自然輕快,不經意間說著最在意的人與事。
  • 臺灣女作家三毛自殺,到底是放不下荷西,還是被王洛賓傷透了?
    臺灣女作家三毛的地位足可以和金庸、古龍這類武俠小說巨匠相提並論,現代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看完金庸瓊瑤看三毛」,可見三毛在現代中國的文學史上地位之高且影響之巨。在三毛這個流浪的女人的生命當中,我認為有兩個男人對她影響至為深刻,不管是在她青春最美好時候遇到的荷西,還是在她人生最沒落時候遇到的王洛賓。
  • 臺灣女作家三毛:一生不舍愛與自由
    最近在看三毛的《夢裡花落知多少》一書,然後就開始慢慢的去了解三毛這個人。其實三毛是一個爭議頗多的一個人。有人評價三毛說她是一個固執的人,存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不顧及她人。也有人說三毛愛自由,率性而為的生活大抵是讓人羨慕的。對於三毛的評價大家各有不同。
  •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多少人讚頌?一旦愛上了便是一生!
    三毛是一位早時期很知名優秀的女作家,據記載,她的情感經歷很是豐富,一生中遇到過很多同樣優秀喜歡自己的男人,三毛叫陳平,看三毛的照片,小編想像三毛一定是一個很優秀很漂亮的女孩子,在上學的期間,有三個富豪啊外交官等很多很有身份的人表示了,對於三毛的喜愛,可見三毛的女人魅力所在啊!
  • 追憶臺灣女作家:三毛
    三毛,原名陳懋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去世,年僅四十八歲。
  • 三毛給荷西做菜,說食材是春雨、魚線和魚翅。荷西:你當我是白痴
    三毛說:在這個人為了愛情,去沙漠裡受苦時,我心裡已經決定,要跟著他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三毛口中的這個人,就是她的丈夫荷西。高中時看到三毛的文,驚為天人,無 比豔羨。一群情竇初開的小女生,從題海裡抬抬頭,喘口氣,嚮往著三毛筆下的撒哈拉。也嚮往著她與荷西的美好愛情。
  • 三毛與荷西結婚6年,膝下無兒女,為何在生命彌留時說看到孩子?
    三毛是中國臺灣著名女作家和旅遊家,荷西是她的丈夫。荷西不是第一個追三毛的男人,也不是第一個和三毛談戀愛的人,但卻是真正和三毛結婚的人。儘管三毛和荷西相遇得晚,但他們轟轟烈烈的愛情卻讓世人都知道了三毛和荷西的相愛。荷西苦追三毛六年才得以和三毛牽手,最後結婚,三毛和相愛的丈夫結婚六年,但意想不到的是荷西意外亡故,而三毛也一生無兒女,孤獨的自殺在醫院。
  • 攝影師肖全為三毛拍最後一組照片,拍照後這詭異事預示了她的結局
    對許多人來說,和丈夫一起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女作家三毛,似乎是許多人無法抹去的記憶。在每個人的印象中,三毛似乎一直是生活在我們記憶中的女神,在惡劣的沙漠環境中和丈夫一起歡笑,獨自修補天花板上的玻璃。在人們的印象中,這樣的人似乎充滿光彩,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變得狂野。
  •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真如她筆下那般甜蜜?鄰居:其實是她一廂情願
    三毛與荷西  三毛自小隨父母從內地遷往臺灣,幼年時便喜歡讀書,飽讀名著,她的童年卻是蜷縮在一個黑暗的角落裡,一直飽受自閉症困擾。讀書對於她而言就是讓自己躲進一個安全的世界。此後讓人熟知的,便是遠赴他國,開始了流浪之旅。而她的流浪生涯,也使許多崇拜她的人心生嚮往,她死後,不斷有人在世界上追隨著她的足跡。  三毛在書中寫道,自己是在西班牙的馬德裡大學進修時遇到荷西的,荷西比她小八歲,那時還是個高中生。在一次派對上,荷西對三毛一見鍾情。之後為了見三毛,這個帶著法國帽的男生常常逃課。
  • 文周周丨三毛與荷西:撒哈拉沙漠的愛情
    從年少時經歷看來,三毛是個骨子裡倔強孤獨,內心卻又極致浪漫灑脫的人,這樣鮮明自我的個性也讓她在感情路上磕磕絆絆。後來,她在文化學院哲學系進修,在那裡遇到了初戀,梁光明。她在《雨季不再來》中寫道:「21歲的我,卻對婚姻有著莫名的執念,它不是柴米油鹽,而是心裡落實的安全感。」
  • 三毛離開快30年了,她到底是什麼樣子?
    這句話曾讓很多人想起了三毛。她原名陳懋平,與丈夫荷西的感情也被不少人視作「曠世之戀」。  在荷西意外離世後,她回到臺灣定居。在短短四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中,三毛到各處旅行,著有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等十餘種。1991年,三毛離開人世。  提到三毛,讀者看到了三毛到各處旅行的隨性和勇氣,林青霞則說三毛是一個敏感而心思細膩的人。
  • 重遇三毛與荷西:一生陪你盡瘋狂
    這一生能否有幸,像三毛一樣遇到一個願意一生陪你盡瘋狂的人。 1 1967年,三毛初戀失敗,赴西班牙馬德裡康普頓斯大學哲學院留學。偶遇少年荷西。 1973年,三毛再赴西班牙馬德裡。
  • 三毛: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
    翻來翻去突然看到了《撒哈拉的故事》,因為之前就知道這本書是三毛寫的,但只知道她是個奇女子,好像死在了沙漠這樣的傳聞,所以由於我的好奇心,我買下了三毛的第一本書。本命陳懋平,因學不會寫」懋「字,自己改名為陳平,十三歲就獨自離家去小琉球玩 ,初中時經常逃學去墳墓堆讀閒書。她看到一張沙哈拉沙漠的照片,感應到前世的鄉愁,於是決定搬去那裡,苦練她的荷西也二話不說跟著去了。
  • 都說三毛與荷西的美好愛情故事是假的,一切都是三毛自己臆想的?
    相信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但也有人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就是: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故事都是假的。當年三毛自殺的消息在整個學界都鬧得沸沸揚揚,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解開三毛自縊之謎。荷西不是什麼潛水工程師,只是個初中文化的工人。他們的關係也並沒有那麼恩愛,結婚都是因為三毛的逼迫。作家馬中欣在走遍三毛生前到過的地方,從臺灣、西班牙、德國再到撒哈拉沙漠,在書中毫不客氣地寫道,三毛描寫的愛情就是一場騙局。而幸福的婚姻生活也都是三毛自己想想出來的。
  • 三毛去世四個月前的照片,眼中儘是厭世倔強
    三毛在成都街頭拍攝了一組經典的照片,那是1990年9月,是她去世4個月前的照片,這組照片當中三毛和平常人一樣,在路邊和路人交談,去茶館聽老人談話,和孩子們一起玩耍……,她的行為不像一個厭世的人,反倒像一個充滿陽光的孩童,但是眼神是不會騙人的,在這組照片當中,三毛的眼神當中有著藏不住的哀傷,倔強和厭世。
  • 著名女作家三毛葬於臺灣,遺物焚燒於甘肅敦煌月牙泉旁
    三毛,原名「陳懋平」,後改名為「陳平」,1943年出生於重慶,祖籍浙江定海,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91年1月4日,三毛在醫院去世,年僅48歲。三毛給人們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背影》《傾城》《萬水千山走遍》等經典文學作品。
  • 馬中欣重走三毛之路後說:她和荷西是假的
    中國現代知名女作家三毛憑藉著她描寫的自己在撒哈拉沙漠中的絕美愛情故事,斬獲了全世界眾多對於愛情有著美好期望的男女讀者。她用那文藝精美的文筆,記錄下平凡瑣碎的婚姻生活,讓不少人對美好的愛情依然保留著憧憬和嚮往。三毛原名陳懋平,出生於1943年,是浙江定海人,她五歲那年,就跟隨父母移居臺灣,父母都是很有文化修養的知識分子,所以幼年的三毛受父母影響,很喜歡讀書。
  • 三毛&荷西:你是我跨越萬水千山唯一的等待
    三毛&荷西:你是我跨越萬水千山唯一的等待。荷西問三毛:「你想嫁個什麼樣的人?」三毛說:「看的順眼,千萬富翁也嫁。看的不順眼,億萬富翁也嫁。」荷西就說:那說來說去你還是想嫁個有錢的。by三毛《結婚記》第一次與三毛紙上相逢是在讀《雨季不再來》時,我羨慕像三毛這樣灑脫隨性的女子,我羨慕她的人生經歷,我渴望如她一樣浪跡天涯,我最喜歡《傾城》那一篇小文章,她在柏林圍牆的經歷,是我心心念念想要去旅行的原因之一。
  • 26歲相愛,48歲自殺,三毛與荷西的姐弟戀,真像她書中那樣幸福
    與荷西結婚前,三毛突發奇想要去撒哈拉。從小,她就對沙漠有一種近乎「鄉愁」般的神往。 她試探了荷西的想法,一向脾氣溫和的荷西顯然有些不高興。 過了新年後,荷西不知所蹤。三毛正憂心不已時,卻收到了一封來自撒哈拉的信。
  • 三毛:感謝你,但我不歡迎你
    這哀愁是因為三毛沒有像他希望的那樣,對他頗費周折、遠道而來的拜訪表示驚喜、由衷的感謝或者熱情,三毛始終不冷不熱。雖然三毛並沒有冷淡地把他拒之門外,但是很明顯地,三毛並不喜歡別人的「慕名而來」,特別是專為尋找「女作家三毛」。她的生活已經被「女作家三毛」這個頭銜侵擾太久。她只是禮貌地對西沙伸出手:「我姓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