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原名陳懋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去世,年僅四十八歲。
三毛,流行文學經典代表作的精靈
算來,三毛離開已經二十七年,逝者如斯夫,二十七年過去了,她,三毛這個名字依然在我們的心中縈繞。重讀三毛作品,會有一份久違的閱讀的喜悅、感動回歸。一段段親切、熟悉的文字、故事仿佛就在心底,從未稍離。一讀再讀依舊新鮮如初,一讀再讀感動依舊。三毛及其作品——流行文學蛋糕上曾經最新鮮、豔澤、耀眼的草莓,如今讀之如沐清風、如飲甘泉。
李敖說:三毛很友善,但我對她印象欠佳。三毛說她「不是個喜歡把自己落在框子裡去說話的人」,我看卻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這個框框就是她那個一再重複的愛情故事,其中有白虎星式的克夫,白雲鄉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國際路線,和白開水式的泛濫感情。如果三毛是個美人,也許她可以有不斷的風流餘韻傳世,因為這算是美人的特權。但三毛顯然不是,所以,她的「美麗的」愛情故事,是她真人不勝負荷的。
三毛,一個把情感放進血液的文化女人
她是一個內心脆弱的女人。
她從小就比較自閉,不和其他孩子玩。特別是在中學受到老師那次侮辱性的體罰後,她把自己鎖在房間從此不喜歡與外界聯繫。她也曾因此割腕自殺,幸好父母發現及時,自殺未遂。後來與德裔男子相戀在結婚前天,心臟病突發猝死在三毛的懷中。幾次愛戀都以失敗告終,她脆弱的心靈又一次被擊垮,再次選擇自殺,然而又是父母及時救了她。不過最終,荷西的離去,極度的思念與孤獨感,讓她用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從此告別人世紛擾。這些曲折的經歷讓我很同情這個脆弱的女人。
她是一個樂觀豁達的女人。
這種說法好像剛好與第一種觀點矛盾,其實不然。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人生的每個階段也表現出不同的性格特點。如果說三毛在追求愛情和夢想失敗後讓人們看到了她的脆弱,而每次她告別一段戀情再去重新追求時,又看到了她的樂觀與豁達。她曾與戲劇系的學兄舒凡熱戀卻又苦於不能結合,而受到感情上的重創。為了擺脫精神上的苦悶和感情上的失落,她去西班牙馬德裡大學留學,在此初識西班牙少年荷西。在馬德裡大學期間,她半工半讀,並主動跟人接觸,交到了很多朋友。她獨特的東方美的氣質吸引了大量異國男孩,他們都迷戀上她。而她爽快的答應每個約會,真誠的與他們交往。特別是在找到她一生最愛的人——荷西後,他們來到夢想中的撒哈拉,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她也使自己融入到這片荒漠中,苦中求樂:精心布置他們的小屋,在「拾荒」中尋找樂趣,開起了沙漠中的中國飯店。一切生活的小細節,使我們發現了這個女人怡然自得的豁達。
她是一個執著地追逐熾熱愛情的女人。
都說中國女人有一種含蓄美,而三毛在兼備這種美的同時,更知道主動追求自己的愛情。從油畫老師顧福生的暗戀,到與舒凡的苦戀,再到畫家的婚騙鬧劇,再到德裔男子猝死結局的愛戀,最後到與荷西真摯偉大的愛情,另外還有到晚年與西部歌王王洛賓的愛慕,一段段的戀情無不表現出她內心對美好情感的嚮往以及對此熱情的追求。有心理學家說過,人平均一生要談3.8次戀愛。那麼三毛便是比平常人更加多情的女子。
她是一個有靈性的女孩。
談到靈性,不只是她天生對文字、繪畫較高的造詣,還是她擁有的那種預知未來的幻境。在三毛的傳記裡,不止一次提到她曾經腦海中產生的幻境包括夢境,都在之後成為了現實。比如她有段時間一直夢到去一個海島,後來眼前總出現身穿中國風的紅裙子的女孩,她卻怎麼也想不起這女孩是誰。結果後來由於荷西工作上的原因,她隨荷西到了那個小島,當看到那裡的景象時,驚奇的發現和夢中的一模一樣,原來這就是夢中來過的地方。也就是在那裡,荷西出海不幸遇難。而後,她輾轉到了西班牙,安葬好荷西,這時她大學時的好朋友來看她,穿的便是曾幾次出現在腦海中的那件紅裙子。原來這一切都是註定了的。另外,在荷西死之前,她一直有不詳的預感,但沒想到悲劇來的這麼突然。這種靈性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上帝眷顧了這個女子,使她從開始就與眾不同。
讓風說給你聽吧,
醒來的純潔已不再這個世界;
讓雲說給你聽吧,
執著的候鳥尋找回來的
是無意義的徘徊。
讓心說給你聽吧,
你離開的那一天,
我將會化為一縷幽幽的風,
環繞成無盡的鎖鏈,將夜延長
三毛不曾遠去
三毛的出現,三毛的文字和三毛的流浪,給了我對寂寞的一種全新的詮釋,那就是:生命註定是孤獨的,生命註定是要流浪的。是的,孤獨的流浪。流浪中的風景,流浪中的相遇,流浪中的愛情,充實了我們從生到死的空間,使我們在寂寞中擺脫寂寞,在心靈的寂寞中追求寂寞的完美。
帶著這種心情,度過了十幾個春秋。世象百態經歷了無數,敏感的情感早已被世俗鍍上了厚厚的盔甲,靈魂的考問不再是每日的夜課。早已學會將寂寞化入可以令人眩暈的美酒咖啡,融進說著熱鬧卻毫無意義的話語歌聲,亦或就是機械的步子和茫然的目光。
三毛是心中最深的痛,也是最好的回憶。
二十七年後,當我們打開塵封的書架,相信還能見到一個寂寞的、寂寞成美麗的三毛,兩條長辮,微笑著向我走來。
三毛的語言,熱烈如初
1、人情冷暖正如花開花謝,不如將這種現象,想成一種必然的季節。
2、人,不經過長夜的痛哭,是不能了解人生的,我們將這些苦痛當作一種功課和學習,直到有一日真正的感覺成長了時,甚而會感謝這種苦痛給我們的教導。
3、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4、人生一世,也不過是一個又一個二十四小時的疊加,在這樣寶貴的光陰裡,我必須明白自己的選擇。
5、給自己時間,不要焦急,一步一步來,一日一日過,請相信生命的韌性是驚人的,跟自己向上的心去合作,不要放棄對自己的愛護。
6、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是愛人的能力,而不是被愛。我們不懂得愛人又如何能被人所愛。
7、偶爾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種情感的宣洩,也無不可,但習慣性的抱怨而不謀求改變,便是不聰明的人了。
8、當我們面對一個害怕的人,一樁恐懼的事,一份使人不安的心境時,唯一克服這種感覺的態度,便是面對它。
9、成長是一種蛻變,失去了舊的,必然因為又來了新的,這就是公平。
10、人類往往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歡將別人的成就與自己相比較,因而覺得受挫,好不容易活到老年仍是一個沒有成長的笨孩子。我們一直粗糙的活著,而人的一生,便也這樣過去了。
11、生活是好的,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前面總會有另一番不同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