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臺灣女作家:三毛

2021-01-09 鷺島行舟

三毛,原名陳懋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去世,年僅四十八歲。

三毛,流行文學經典代表作的精靈

算來,三毛離開已經二十七年,逝者如斯夫,二十七年過去了,她,三毛這個名字依然在我們的心中縈繞。重讀三毛作品,會有一份久違的閱讀的喜悅、感動回歸。一段段親切、熟悉的文字、故事仿佛就在心底,從未稍離。一讀再讀依舊新鮮如初,一讀再讀感動依舊。三毛及其作品——流行文學蛋糕上曾經最新鮮、豔澤、耀眼的草莓,如今讀之如沐清風、如飲甘泉。

李敖說:三毛很友善,但我對她印象欠佳。三毛說她「不是個喜歡把自己落在框子裡去說話的人」,我看卻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這個框框就是她那個一再重複的愛情故事,其中有白虎星式的克夫,白雲鄉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國際路線,和白開水式的泛濫感情。如果三毛是個美人,也許她可以有不斷的風流餘韻傳世,因為這算是美人的特權。但三毛顯然不是,所以,她的「美麗的」愛情故事,是她真人不勝負荷的。

三毛,一個把情感放進血液的文化女人

她是一個內心脆弱的女人。

她從小就比較自閉,不和其他孩子玩。特別是在中學受到老師那次侮辱性的體罰後,她把自己鎖在房間從此不喜歡與外界聯繫。她也曾因此割腕自殺,幸好父母發現及時,自殺未遂。後來與德裔男子相戀在結婚前天,心臟病突發猝死在三毛的懷中。幾次愛戀都以失敗告終,她脆弱的心靈又一次被擊垮,再次選擇自殺,然而又是父母及時救了她。不過最終,荷西的離去,極度的思念與孤獨感,讓她用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從此告別人世紛擾。這些曲折的經歷讓我很同情這個脆弱的女人。

她是一個樂觀豁達的女人。

這種說法好像剛好與第一種觀點矛盾,其實不然。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人生的每個階段也表現出不同的性格特點。如果說三毛在追求愛情和夢想失敗後讓人們看到了她的脆弱,而每次她告別一段戀情再去重新追求時,又看到了她的樂觀與豁達。她曾與戲劇系的學兄舒凡熱戀卻又苦於不能結合,而受到感情上的重創。為了擺脫精神上的苦悶和感情上的失落,她去西班牙馬德裡大學留學,在此初識西班牙少年荷西。在馬德裡大學期間,她半工半讀,並主動跟人接觸,交到了很多朋友。她獨特的東方美的氣質吸引了大量異國男孩,他們都迷戀上她。而她爽快的答應每個約會,真誠的與他們交往。特別是在找到她一生最愛的人——荷西後,他們來到夢想中的撒哈拉,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她也使自己融入到這片荒漠中,苦中求樂:精心布置他們的小屋,在「拾荒」中尋找樂趣,開起了沙漠中的中國飯店。一切生活的小細節,使我們發現了這個女人怡然自得的豁達。

她是一個執著地追逐熾熱愛情的女人。

都說中國女人有一種含蓄美,而三毛在兼備這種美的同時,更知道主動追求自己的愛情。從油畫老師顧福生的暗戀,到與舒凡的苦戀,再到畫家的婚騙鬧劇,再到德裔男子猝死結局的愛戀,最後到與荷西真摯偉大的愛情,另外還有到晚年與西部歌王王洛賓的愛慕,一段段的戀情無不表現出她內心對美好情感的嚮往以及對此熱情的追求。有心理學家說過,人平均一生要談3.8次戀愛。那麼三毛便是比平常人更加多情的女子。

她是一個有靈性的女孩。

談到靈性,不只是她天生對文字、繪畫較高的造詣,還是她擁有的那種預知未來的幻境。在三毛的傳記裡,不止一次提到她曾經腦海中產生的幻境包括夢境,都在之後成為了現實。比如她有段時間一直夢到去一個海島,後來眼前總出現身穿中國風的紅裙子的女孩,她卻怎麼也想不起這女孩是誰。結果後來由於荷西工作上的原因,她隨荷西到了那個小島,當看到那裡的景象時,驚奇的發現和夢中的一模一樣,原來這就是夢中來過的地方。也就是在那裡,荷西出海不幸遇難。而後,她輾轉到了西班牙,安葬好荷西,這時她大學時的好朋友來看她,穿的便是曾幾次出現在腦海中的那件紅裙子。原來這一切都是註定了的。另外,在荷西死之前,她一直有不詳的預感,但沒想到悲劇來的這麼突然。這種靈性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上帝眷顧了這個女子,使她從開始就與眾不同。

讓風說給你聽吧,

醒來的純潔已不再這個世界;

讓雲說給你聽吧,

執著的候鳥尋找回來的

是無意義的徘徊。

讓心說給你聽吧,

你離開的那一天,

我將會化為一縷幽幽的風,

環繞成無盡的鎖鏈,將夜延長

三毛不曾遠去

三毛的出現,三毛的文字和三毛的流浪,給了我對寂寞的一種全新的詮釋,那就是:生命註定是孤獨的,生命註定是要流浪的。是的,孤獨的流浪。流浪中的風景,流浪中的相遇,流浪中的愛情,充實了我們從生到死的空間,使我們在寂寞中擺脫寂寞,在心靈的寂寞中追求寂寞的完美。

帶著這種心情,度過了十幾個春秋。世象百態經歷了無數,敏感的情感早已被世俗鍍上了厚厚的盔甲,靈魂的考問不再是每日的夜課。早已學會將寂寞化入可以令人眩暈的美酒咖啡,融進說著熱鬧卻毫無意義的話語歌聲,亦或就是機械的步子和茫然的目光。

三毛是心中最深的痛,也是最好的回憶。

二十七年後,當我們打開塵封的書架,相信還能見到一個寂寞的、寂寞成美麗的三毛,兩條長辮,微笑著向我走來。

三毛的語言,熱烈如初

1、人情冷暖正如花開花謝,不如將這種現象,想成一種必然的季節。

2、人,不經過長夜的痛哭,是不能了解人生的,我們將這些苦痛當作一種功課和學習,直到有一日真正的感覺成長了時,甚而會感謝這種苦痛給我們的教導。

3、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4、人生一世,也不過是一個又一個二十四小時的疊加,在這樣寶貴的光陰裡,我必須明白自己的選擇。

5、給自己時間,不要焦急,一步一步來,一日一日過,請相信生命的韌性是驚人的,跟自己向上的心去合作,不要放棄對自己的愛護。

6、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是愛人的能力,而不是被愛。我們不懂得愛人又如何能被人所愛。

7、偶爾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種情感的宣洩,也無不可,但習慣性的抱怨而不謀求改變,便是不聰明的人了。

8、當我們面對一個害怕的人,一樁恐懼的事,一份使人不安的心境時,唯一克服這種感覺的態度,便是面對它。

9、成長是一種蛻變,失去了舊的,必然因為又來了新的,這就是公平。

10、人類往往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歡將別人的成就與自己相比較,因而覺得受挫,好不容易活到老年仍是一個沒有成長的笨孩子。我們一直粗糙的活著,而人的一生,便也這樣過去了。

11、生活是好的,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前面總會有另一番不同的風光。

相關焦點

  • 臺灣女作家三毛:一生不舍愛與自由
    最近在看三毛的《夢裡花落知多少》一書,然後就開始慢慢的去了解三毛這個人。其實三毛是一個爭議頗多的一個人。有人評價三毛說她是一個固執的人,存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不顧及她人。也有人說三毛愛自由,率性而為的生活大抵是讓人羨慕的。對於三毛的評價大家各有不同。
  • 臺灣女作家三毛罕見的七張照片,總有一張你沒見過
    臺灣女作家三毛罕見的七張照片,總有一張你沒見過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臺灣最受讀者喜愛的作家之一 ,她是極其平凡的女子,骨子裡卻透露著一般人沒有的品質;她是追求自由和愛情的單純寫者,無論是做人還是寫作,她筆調自然輕快,不經意間說著最在意的人與事。
  • 臺灣女作家三毛少女時罕見清純照片,與荷西的一張合影讓人傷感
    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1943年3月26日生於中國四川省重慶市,一個叫黃角椏的地方。1948年,她隨父母移居臺灣。可以說,這位臺灣女作家的一生是非常傳奇的。三毛祖籍浙江省定海,據陳平家譜《陳氏永春堂宗譜》記載陳平祖上早期從河南遷往浙江。
  • 臺灣女作家三毛自殺,到底是放不下荷西,還是被王洛賓傷透了?
    臺灣女作家三毛的地位足可以和金庸、古龍這類武俠小說巨匠相提並論,現代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看完金庸瓊瑤看三毛」,可見三毛在現代中國的文學史上地位之高且影響之巨。在三毛這個流浪的女人的生命當中,我認為有兩個男人對她影響至為深刻,不管是在她青春最美好時候遇到的荷西,還是在她人生最沒落時候遇到的王洛賓。
  • 著名女作家三毛葬於臺灣,遺物焚燒於甘肅敦煌月牙泉旁
    三毛,原名「陳懋平」,後改名為「陳平」,1943年出生於重慶,祖籍浙江定海,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91年1月4日,三毛在醫院去世,年僅48歲。三毛給人們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背影》《傾城》《萬水千山走遍》等經典文學作品。
  • 黑龍江節目擅用臺灣女作家三毛家書,遭遺屬提告索賠
    惟近日該節目被指侵犯著作權,未經許可使用臺灣著名作家三毛(原名陳懋平)父親寫給三毛的家書。三毛遺屬將《見字如面》節目方起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要求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且賠償損失11萬元。案件未有當庭宣判。據傳媒引述三毛遺屬陳氏三姊弟表示,三毛及其父母去世後,該封名為《過去.現在.未來》的家信著作財產權是由三姊弟人依法繼承,至今仍在著作權保護期內。
  • 三毛姐弟首度回應三毛死亡之謎:「未婚夫」猝死是沉重打擊
    核心提要:《魯豫有約》到訪臺灣,追尋一代傳奇女作家三毛的足跡,三毛家人首次接受電視專訪,公開生前珍貴手稿。
  • 一個用生命去流浪的女作家,三毛站成一棵樹,再沒有悲歡的姿態!
    一個用生命去流浪的女作家,三毛站成一棵樹,再沒有悲歡的姿態!作家三毛曾經說過:「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 三毛:感謝你,但我不歡迎你
    三毛與荷西《在風裡飄揚的影子》寫的是西沙第一次去加納利群島拜訪三毛的情景。這哀愁是因為三毛沒有像他希望的那樣,對他頗費周折、遠道而來的拜訪表示驚喜、由衷的感謝或者熱情,三毛始終不冷不熱。雖然三毛並沒有冷淡地把他拒之門外,但是很明顯地,三毛並不喜歡別人的「慕名而來」,特別是專為尋找「女作家三毛」。她的生活已經被「女作家三毛」這個頭銜侵擾太久。她只是禮貌地對西沙伸出手:「我姓陳」。
  • 三毛:一個把旅行過成詩和遠方的人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1943年3月的一天,在美麗的魔都--重慶,作家三毛出生。這位一直灑脫自由的傳奇女子,用盡半生在流浪和旅行,更用一生在追求詩和遠方。百度百科上對三毛是這樣定義的:三毛,臺灣女作家、旅行家。可見,旅行在三毛的一生中佔有多中重要的位置。
  • 三毛離開快30年了,她到底是什麼樣子?
    這是陳天慈對她的姑姑、作家三毛的印象。  在新書《我的姑姑三毛》中,她寫下了很多有關姑姑三毛的回憶。有人評價,剝離開以往刻板的印象,這本書讓讀者看到了三毛最真實的一面。這句話曾讓很多人想起了三毛。她原名陳懋平,與丈夫荷西的感情也被不少人視作「曠世之戀」。  在荷西意外離世後,她回到臺灣定居。在短短四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中,三毛到各處旅行,著有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等十餘種。1991年,三毛離開人世。  提到三毛,讀者看到了三毛到各處旅行的隨性和勇氣,林青霞則說三毛是一個敏感而心思細膩的人。
  • Read一周丨30年過去,今天讀三毛還有意義嗎?
    這首歌由齊豫演唱,作詞是三毛。1991年1月4日,三毛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今天是30周年。多年以後,浙江舟山的三毛散文獎,每屆都是三毛迷的狂歡,三毛的書也一版再版。2020年11月,果麥文化推出了三毛侄女陳天慈的《我的姑姑三毛》,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為什麼愛三毛?為什麼三毛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受到那麼多人喜歡?
  •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多少人讚頌?一旦愛上了便是一生!
    三毛是一位早時期很知名優秀的女作家,據記載,她的情感經歷很是豐富,一生中遇到過很多同樣優秀喜歡自己的男人,三毛叫陳平,看三毛的照片,小編想像三毛一定是一個很優秀很漂亮的女孩子,在上學的期間,有三個富豪啊外交官等很多很有身份的人表示了,對於三毛的喜愛,可見三毛的女人魅力所在啊!
  • 臺灣寫真:五指山下訪少帥 清泉池畔夢三毛
    1946年11月,已遭蔣介石軟禁近10年的張學良被秘密送至臺灣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繼續「管束」。彼時張學良夫人于鳳至已赴美治療乳腺癌,秘書趙一荻陪張赴臺,二人在「五指山」下一住就是10多年。  「張學良被遷移到臺灣幽禁的第一站就是桃山村的清泉溫泉。」五峰鄉公所文觀課講解員蔣廣生對中新社記者說,張學良在清泉的故居十分隱蔽,彼時由警衛排「少將排長」劉乙光帶領數十名荷槍實彈的士兵「保護」。
  • 求婚被拒,2任丈夫死亡,生前最後一段錄音,這是你不知道的三毛
    說起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她與荷西的愛情故事一直是令人們深有感觸的一段愛情佳話。三毛籍貫浙江舟山定海,生於重慶市南岸區黃桷埡正街。幼年時期的三毛就喜歡讀書,初中時期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
  • 臺灣作家三毛真的漂亮嗎?看完這組老照片,你就明白了
    臺灣作家三毛真的漂亮嗎?看完這組老照片,你就明白了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1943年3月26日出生於中國四川重慶市一個名叫黃角椏的地方,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可以說,這位臺灣作家一生極具傳奇色彩,她是一個性情灑脫的女子,生性爛漫而敏感。
  • 29年前,三毛在醫院上吊,王洛賓得知後連喝八瓶烈酒最終病倒
    當今現存的女作家已經為數不多了,而三毛無疑是一位開明的作家,她的一生曲折坎坷,有很多的可以值得借鑑和茶餘飯後探討的事情。她的愛情也好,文學創作也好都是值得讀者獲得讀者們的贊同的,於此出名的,還有她和丈夫荷西的愛情。可是難的是,荷西並不是她唯一的愛人,在荷西離世後,三毛這位孤獨的流浪作家愛上了王洛賓。
  • 1991年1月4日,一生追逐自由浪漫的流浪作家三毛,瀟灑離世
    三毛,1943年3月26日出生於重慶市南岸區黃桷埡,本名陳平,祖籍浙江舟山市定海區。是中國臺灣當代女作家、旅行家。30年前的今天(1991年1月4日),她在臺北榮總病房內逝世,時年還未滿四十八歲。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大陸也有很多的讀者。
  • 三毛: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
    在臺灣時的三毛這是我買的一系列三毛書的第一頁的介紹,起初看到這個介紹時,覺得這個女作家好有個性,很有趣。讀了這本書之後,果不其然就像她的介紹一樣,改名,逃學,讀書,旅行,婚姻和人生結局,評價她浪漫,真性情,勇敢灑脫。
  • 三毛與王洛賓究竟是黃昏戀還是忘年交?三毛曾揚言「我要殺了你」
    三毛曾對王洛賓說:我要殺了你    被譽為二十世紀「情歌王」與「民歌王子」的王洛賓,憑藉《在那遙遠的地方》、《掀起你的蓋頭來》、《達坂城的姑娘》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歌曲俘獲了萬千少女的心,這其中就包括三毛。不過,那是在三毛的青春時代。  荷西不幸罹難後,心如死灰的三毛回到了臺北生活,可她無意之中讀到的一份關於王洛賓的傳記文章,卻再次點燃了她心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