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節目擅用臺灣女作家三毛家書,遭遺屬提告索賠

2021-01-09 騰訊網

黑龍江衛視頗獲好評的文化節目《見字如面》,主要會安排明星藝人在臺上朗讀中國古今特色書信。惟近日該節目被指侵犯著作權,未經許可使用臺灣著名作家三毛(原名陳懋平)父親寫給三毛的家書。

三毛遺屬將《見字如面》節目方起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要求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且賠償損失11萬元。案件未有當庭宣判。

據傳媒引述三毛遺屬陳氏三姊弟表示,三毛及其父母去世後,該封名為《過去.現在.未來》的家信著作財產權是由三姊弟人依法繼承,至今仍在著作權保護期內。報導又提到,節目方曾經在2016年與陳氏三姊弟商談合作,最終並未達成,如今卻未經許可使用該封家信,侵害著作財產權。

陳氏三姐弟的代理律師更稱,節目方在使用該封家書時改變原作標題,並且改動字句、段落,並且引用內容並不完整,原文有超過4000字,節目方僅節選千多字。代理律師認為,此舉使得該封家書信「從大愛修改成了小愛,傷害了原告及其家人的情感。」

節目方則反駁指家信本來就沒有固定標題,在節目中所標明的標題《你這一次的境界,是沒有回頭路可言了》亦是摘錄自家書原句。雖然節目使用該封家書時,確實有部分文字性的修改和刪節,但沒有對實際含義進行調整。此外,節目方又稱該期的節目主題是「思念」,朗讀家書後讓嘉賓點評,用以展示時代場景、人物情感和社會風物,認為應被認定是對該封家信的合理使用。另一方面,節目方指節目播出後得到媒體、觀眾的廣泛稱讚,沒有導致公眾對三毛及其親人的負面評價,認為原告主張的精神損害賠償沒有依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臺灣女作家三毛:一生不舍愛與自由
    最近在看三毛的《夢裡花落知多少》一書,然後就開始慢慢的去了解三毛這個人。其實三毛是一個爭議頗多的一個人。有人評價三毛說她是一個固執的人,存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不顧及她人。也有人說三毛愛自由,率性而為的生活大抵是讓人羨慕的。對於三毛的評價大家各有不同。
  • 臺灣女作家三毛罕見的七張照片,總有一張你沒見過
    臺灣女作家三毛罕見的七張照片,總有一張你沒見過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臺灣最受讀者喜愛的作家之一 ,她是極其平凡的女子,骨子裡卻透露著一般人沒有的品質;她是追求自由和愛情的單純寫者,無論是做人還是寫作,她筆調自然輕快,不經意間說著最在意的人與事。
  • 追憶臺灣女作家:三毛
    三毛,原名陳懋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去世,年僅四十八歲。
  • 臺灣女作家三毛少女時罕見清純照片,與荷西的一張合影讓人傷感
    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1943年3月26日生於中國四川省重慶市,一個叫黃角椏的地方。1948年,她隨父母移居臺灣。可以說,這位臺灣女作家的一生是非常傳奇的。三毛祖籍浙江省定海,據陳平家譜《陳氏永春堂宗譜》記載陳平祖上早期從河南遷往浙江。
  • 臺灣女作家三毛自殺,到底是放不下荷西,還是被王洛賓傷透了?
    臺灣女作家三毛的地位足可以和金庸、古龍這類武俠小說巨匠相提並論,現代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看完金庸瓊瑤看三毛」,可見三毛在現代中國的文學史上地位之高且影響之巨。在三毛這個流浪的女人的生命當中,我認為有兩個男人對她影響至為深刻,不管是在她青春最美好時候遇到的荷西,還是在她人生最沒落時候遇到的王洛賓。
  • 著名女作家三毛葬於臺灣,遺物焚燒於甘肅敦煌月牙泉旁
    三毛,原名「陳懋平」,後改名為「陳平」,1943年出生於重慶,祖籍浙江定海,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91年1月4日,三毛在醫院去世,年僅48歲。三毛給人們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背影》《傾城》《萬水千山走遍》等經典文學作品。
  • 三毛:一個把旅行過成詩和遠方的人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1943年3月的一天,在美麗的魔都--重慶,作家三毛出生。這位一直灑脫自由的傳奇女子,用盡半生在流浪和旅行,更用一生在追求詩和遠方。百度百科上對三毛是這樣定義的:三毛,臺灣女作家、旅行家。可見,旅行在三毛的一生中佔有多中重要的位置。
  • 臺灣「二二八」事件過去67年 家書記錄歷史
    臺灣「二二八」事件過去67年 家書記錄歷史 2014年02月28日 08:4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筆者珍藏了他在1947年3、4、5、8月給老家西安父母處所寫的多封家書,這些家書記錄了他在「二二八」事件中的所見所聞所思。  「二二八」事件自1947年2月28日從臺北開始,很快波及全臺灣。
  • 三毛給荷西做菜,說食材是春雨、魚線和魚翅。荷西:你當我是白痴
    三毛說:在這個人為了愛情,去沙漠裡受苦時,我心裡已經決定,要跟著他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三毛口中的這個人,就是她的丈夫荷西。高中時看到三毛的文,驚為天人,無 比豔羨。一群情竇初開的小女生,從題海裡抬抬頭,喘口氣,嚮往著三毛筆下的撒哈拉。也嚮往著她與荷西的美好愛情。
  • 三毛姐弟首度回應三毛死亡之謎:「未婚夫」猝死是沉重打擊
    核心提要:《魯豫有約》到訪臺灣,追尋一代傳奇女作家三毛的足跡,三毛家人首次接受電視專訪,公開生前珍貴手稿。
  • 臺灣寫真:五指山下訪少帥 清泉池畔夢三毛
    1946年11月,已遭蔣介石軟禁近10年的張學良被秘密送至臺灣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繼續「管束」。彼時張學良夫人于鳳至已赴美治療乳腺癌,秘書趙一荻陪張赴臺,二人在「五指山」下一住就是10多年。  「張學良被遷移到臺灣幽禁的第一站就是桃山村的清泉溫泉。」五峰鄉公所文觀課講解員蔣廣生對中新社記者說,張學良在清泉的故居十分隱蔽,彼時由警衛排「少將排長」劉乙光帶領數十名荷槍實彈的士兵「保護」。
  • 一個用生命去流浪的女作家,三毛站成一棵樹,再沒有悲歡的姿態!
    一個用生命去流浪的女作家,三毛站成一棵樹,再沒有悲歡的姿態!作家三毛曾經說過:「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 遭韓海警槍擊身亡中國漁民將接受屍檢 遺屬到場
    中新網10月17日電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木浦海洋警署17日表示,位於首爾的韓國法醫機構—國立科學搜查研究院將於當天下午對遭韓國海警槍擊身亡的中國漁船船長進行屍檢,屆時遺屬也將到場。17日上午,遺屬到木浦海警辦公室聽取了海警方面對中國船長身亡事件進行的說明。  韓國海警方面表示,鑑於遺屬和船主一起到訪,有關中國漁船「繳納保證金」、「韓方向中方移送無施暴嫌疑的其他船員」等問題不久將得到解決。  目前,韓國海警以涉嫌「暴力抗法和違反專屬經濟區(EEZ)」相關法律為由逮捕了6名中國船員,正在接受調查的船員共有13人。
  • 林志穎ps照被廈門攝影師告上法庭 索賠110萬元
    林志穎ps照被廈門攝影師告上法庭,索賠110萬元,朱慶福接受導報專訪表示,無法接受民族氣節作品被娛樂化,索賠110萬不是為了錢。林志穎微博聲明:PS照系轉發,承認錯誤,期望得到諒解。那就是臺灣明星林志穎因為4年前發布的一張PS圖片,被圖片的原創作者——廈門攝影師朱慶福告上法庭,索賠110萬元。  去年年底,朱慶福將訴訟材料遞交至法院。經過數月訴前調解,目前已正式立案,但尚未安排開庭時間。  上周四,林志穎在新浪微博發布了案件聲明。昨日在接受導報記者專訪時,朱慶福直言,「該聲明看起來更像是一場危機公關」。
  • 三毛:感謝你,但我不歡迎你
    三毛與荷西《在風裡飄揚的影子》寫的是西沙第一次去加納利群島拜訪三毛的情景。這哀愁是因為三毛沒有像他希望的那樣,對他頗費周折、遠道而來的拜訪表示驚喜、由衷的感謝或者熱情,三毛始終不冷不熱。雖然三毛並沒有冷淡地把他拒之門外,但是很明顯地,三毛並不喜歡別人的「慕名而來」,特別是專為尋找「女作家三毛」。她的生活已經被「女作家三毛」這個頭銜侵擾太久。她只是禮貌地對西沙伸出手:「我姓陳」。
  • 三毛: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
    在臺灣時的三毛這是我買的一系列三毛書的第一頁的介紹,起初看到這個介紹時,覺得這個女作家好有個性,很有趣。讀了這本書之後,果不其然就像她的介紹一樣,改名,逃學,讀書,旅行,婚姻和人生結局,評價她浪漫,真性情,勇敢灑脫。
  • 三毛與王洛賓究竟是黃昏戀還是忘年交?三毛曾揚言「我要殺了你」
    三毛曾對王洛賓說:我要殺了你    ——王洛賓  1991年1月5日,三毛在臺北醫院自縊,聽聞噩耗的王洛賓如遭驚天霹靂,頓時淚如雨下,已近耄耋之年的他開始用酒精麻醉自己,然後在虛無縹緲的幻境之中寫下了這首《等待》,即寄給死者的戀歌。  這是王洛賓人生中寫下的最後一首情歌,送給一個再也無法聽到的人。
  • 美國遭黑猩猩襲擊「無臉人」索賠2億美元(圖)
    遭黑猩猩襲擊成「無臉人」  她的眼睛、鼻子、嘴唇全沒了,家人索賠2億美元  據美國媒體13日報導,美國56歲女子查拉·納什今年2月慘遭一頭200磅重的黑猩猩兇猛襲擊,她的整張臉都被黑猩猩撕得稀爛,雙手手指也被黑猩猩生生啃掉
  • 三毛離開快30年了,她到底是什麼樣子?
    這是陳天慈對她的姑姑、作家三毛的印象。  在新書《我的姑姑三毛》中,她寫下了很多有關姑姑三毛的回憶。有人評價,剝離開以往刻板的印象,這本書讓讀者看到了三毛最真實的一面。這句話曾讓很多人想起了三毛。她原名陳懋平,與丈夫荷西的感情也被不少人視作「曠世之戀」。  在荷西意外離世後,她回到臺灣定居。在短短四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中,三毛到各處旅行,著有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等十餘種。1991年,三毛離開人世。  提到三毛,讀者看到了三毛到各處旅行的隨性和勇氣,林青霞則說三毛是一個敏感而心思細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