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原名「陳懋平」,後改名為「陳平」,1943年出生於重慶,祖籍浙江定海,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91年1月4日,三毛在醫院去世,年僅48歲。
三毛給人們留下了《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背影》《傾城》《萬水千山走遍》等經典文學作品。她的骨灰安置在臺灣新北市金寶山墓園的寶塔裡,她的遺物在甘肅敦煌鳴沙山的月牙泉邊焚燒。
1972年,三毛因情感問題再度遠走西班牙。與六年前遇到的西班牙人荷西·馬利安·葛羅重逢。
1974年,三毛與荷西在非洲沙漠小鎮——西屬撒哈拉的阿尤恩結婚。荷西送給三毛的結婚禮物是一副完整的駱駝頭骨。三毛非常喜歡這份禮物,一直保存。
此後,她充滿異國風情的作品源源不斷在《聯合報副刊》刊出,後集結出版《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和《哭泣的駱駝》等書。
這一系列的書籍大受全世界華人歡迎,歷久不衰。
三毛散文取材廣泛,不少散文充滿異國情調,文筆樸素浪漫而又獨具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人類、熱愛生命、熱愛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懷。
其記遊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萬水千山走遍》融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為一體,具有較高的文化審美價值。
1981年11月,由臺北《聯合報》贊助三毛前往中、南美洲十二國旅行半年,撰寫所見所聞。1982年5月,她飛返臺北,主講「遠方的故事」,出版《萬水千山走遍》。
1984年,三毛前往美國接受割治子宮癌手術,以寫作、演講維生。1985年一度喪失記憶,神經錯亂。
三毛還編劇由林青霞、秦漢、張曼玉合演的電影《滾滾紅塵》。
1990年12月15日,三毛出席第二十七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滾滾紅塵》獲十二項提名,奪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八個獎項。遺憾的是,三毛與角逐的最佳編劇獎,失之交臂。
《滾滾紅塵》首映舊照
1991年1月4日,因子宮內膜增生症住院治療的三毛被發現在臺北榮總病房內逝世。她去世前半個月,還曾告訴母親,她想做修女。
三毛葬禮超凡脫俗,在民間樂人的歌聲中,三毛靜靜地躺在玻璃棺裡面,她身穿自己最喜歡的綴有黃玫瑰的衣服,旁邊放著她最喜歡看的書,送葬的人們手拿蠟燭和圓仔花,默默祈禱。
金寶山墓園寶塔
三毛在生前曾說過,死後她希望骨灰一半葬在臺北縣,一半就留到浙江鄉下的油菜田邊,但自她那年她回大陸時到過了西北,希望能葬在甘肅敦煌前的鳴沙山上。
賈平凹在《佛事》中寫道:三毛在生前曾說過,死後希望能葬在敦煌前的鳴沙山上,她說她把地點方位都選好了。鳴沙山,多麼神奇的山,全然淨沙堆成。那山的腳下,有清澄幽靜月牙湖。鳴沙山,月牙湖,連同莫高窟構成了藝術最奇豔的風光,三毛要把自己的一半永遠安住在那裡,她懂得美的,她懂得佛。
三毛去世後,她的骨灰安置在今天的新北市金山區金山鄉金寶山墓園,骨灰盒擺在寶塔的三樓。
三毛友人原本在甘肅敦煌鳴沙山為她建一座衣冠冢,把她生前一直戴著的一頂太陽帽,一條紅色的髮帶,一件裙子,一瓶在沙漠上護膚的香水,一包美國香菸等遺物葬在這裡。
但是友人又放棄了這個想法。他們把三毛的遺物放到鳴沙山的月牙泉邊焚燒,月牙泉,就像一位古樓蘭的美女,迎風而立。那嫵媚的姿態,傾國傾城。
友人認為,鳴沙山做她的墓還不夠有氣勢嗎?月牙泉做她的碑還不夠神聖嗎?一生一世活在廣袤的天地之中,活在純淨愛情裡的三毛,還不夠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