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宜家在中國越來越火?

2021-01-10 第一財經

現在時值一年一度宜家冬季的大減價,黃色標牌上的促銷字樣鮮豔,有些物品的折扣力度驚人。這些「便宜貨」為宜家吸引來不少人,(當然,即使不是打折季,宜家店內的人流也是可觀)。

一對年輕夫婦站在一個貨架前。妻子想要四件套的小型玻璃調味罐,理由是「只要7.9元!」而那個戴眼鏡的丈夫則不屑,「這有什麼好買的,家裡不是已經有好多個了麼?」

最終,他們把四件套放進手推車裡。

在宜家內部,這種小商品被稱為讓消費者「打開錢包」。那些「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總是會讓人上鉤。早前,宜家經常用夜燈這樣的小東西來吸引顧客。當年搭電梯進入賣場時,人們通常會看到裝滿夜燈的12個箱子。箱子裡只能放那些會讓顧客主動掏錢購買的商品。一般來說,就是價格便宜到會讓顧客想都不用想的那些東西。

宜家在歐洲靠著低價做大做強,它的價格不僅僅是比別家的低,而且還要比別人低很多。其中的原因是這家公司除了與OEM供應商合作外,也鼓勵各供應商之間進行競爭。宜家傾向於把訂單授予那些總體上衡量起來價格較低的廠商。為了進一步降低價格,宜家在全球範圍內調整其供應鏈布局,根據各地不同產品的銷量不斷變化,宜家也就不斷調整其生產訂單在全球的分布。

但在製造大國中國,所謂的價格便宜其實不太成立,實體店裡的東西便宜,但精明的中國人總能在其它地方找到類似的、甚至一樣卻更加便宜的東西。

所以在中國,要想跟同行以低價策略來競爭不太可行。「不光是低價,而是性價比。3塊、5塊不是現在的策略。」宜家中國區零售經理朱昌來在去年上半年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

宜家的營銷人員實在太懂得逛商場的顧客心理。他們常常在一個售價7.9元的食品儲蓄罐旁放上一包標價18.9元的小豆蔻卷餅或者在一堆200元以上用來煮意面的鍋子當中擺幾瓶18.9元的番茄醬。對比之下,也許顧客會順手捎上一個。

宜家從來也不願意放棄這些打開消費者錢包的小東西。在中國宜家店鋪裡的幾處牆面上寫著買滿11個小物件,就可以免費得到一個宜家的藍色購物袋的字樣。

顧客在偌大的商場裡面可以逛上半天后累了渴了餓了累了,還有餐廳可以吃飯歇腳,最後結帳帶走那些或者需要或者不需要的東西。宜家放棄了傳統的銷售員貼身顧客的銷售方式,而是採取銷售員諮詢、店內展示的自助式服務。這家店裡沒有太多的服務人員,卻總是提醒顧客「多看一眼標籤」:所有關於產品的信息都在價格標籤上。比如看到紅色意味著你可直接取貨或至家具自提區及家居用品區取貨,而黃色則是需要你諮詢銷售人員打訂單預定。

正如那句知名的「宜家就是你家」的廣告語,這家公司的成功之處在營造了一種家的感覺與氛圍,讓人進門就看到的各式各樣風格的樣板間,而其中總有一款能打動你。

已經有預算的人直接選購家具,如果你暫時買不起那套沙發,你可以買一個夜燈回去,權當是慰藉。顧客回去以後,每每看到夜燈總會考慮想要按照宜家樣板間的樣子來布置客廳。

回過頭來看,宜家在中國雖不如其在北美、歐洲一樣有巨大的價格優勢,但相對於其他的傳統品牌家居商,價格依舊偏低。而那些討厭銷售員總在身邊推銷中國年輕人顯然更偏愛宜家的模式,另外在日益高漲的房價下,他們沒有太多餘錢在家居上消費。

於是,相對於其它實體店的冷清,這家瑞典家居巨頭的火爆也不難理解了。

當然,這家公司也有短板。因為消費習慣不同,中國消費者對服務要求更高,他們不喜歡自己動手。這與宜家的期望背道而馳,這家公司的官方教條是希望顧客可以當天就把貨拿回家,一套廚房家具也好一個檯燈也罷(如此可以為門店節省出30%的倉庫空間)。不過對於貨品配送,宜家有一套複雜的運費計算標準:運送商品越多,顧客支付的費用越高。爭議做法與常見的生意買賣相反。

但目前還不妨礙宜家在中國的擴張。作為宜家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之一,在過去的2015財年,宜家中國市場實現創紀錄的105億人民幣銷售額,銷售增長超過18%。宜家的開店計劃已經排到了2025年。

相關焦點

  • 探秘宜家中國供應鏈
    宜家中國2018財年(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的零售額為155億人民幣,這家企業,正在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並持續加大投資。盛諾集團董事長林志凡對記者稱,在和宜家合作的過程中,碰到過很多的困難,畢竟和宜家這樣的世界級頂尖企業合作,其要求的是世界級東西,「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董事局內部存在很大的爭議,爭議的點在於,究竟要不要和宜家合作,因為相對利潤很低,通過合作能得到什麼?」
  • 把門店開進市中心,宜家想離消費者越來越近
    一時間,宜家靜安店吸引了附近的白領和居民排隊進店,迅速成了「網紅店」。宜家中國品牌團隊對鈦媒體表示,布局靜安寺商圈,就是希望方便接觸更多消費者。雖然靜安寺周邊商務樓居多,但工作於此的消費者很多也是宜家的粉絲,城市店可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的購物、休閒需求。
  • 中國企業應該像宜家、ZARA、星巴克學習什麼?
    因此,我們要時刻盤問自己,究竟給用戶創造了什麼價值?商業模式不是坐而論道得來的,而是在用戶需求引導下,不斷地打磨、不斷探索出來的。今天我們將為你分享三個從用戶角度思考商業模式的案例,分別是以宜家為代表的用戶自助模式、ZARA為代表的用戶C2B模式和以星巴克為代表的用戶體驗模式。
  • 宜家這隻鯊魚怎麼就火了?
    最近,宜家有一件毛絨玩具突然莫名火了!就是這隻名叫布羅艾的毛絨鯊魚……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一覺醒來,就發現布羅艾成功捕獲了超多網紅小哥哥小姐姐——宜家你犯規!這是小情詩,根本就不是商品描述啊喂!問題來了,這隻鯊魚為啥突然這麼火?網絡潮流永遠來無影去無蹤,要追根溯源實在太難,不過最近紅遍全球的洗腦歌曲《Baby Shark》確實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18年9月,美國的當紅脫口秀主持人Ellen DeGeneres在節目上發布了一個《Baby Shark》舞蹈視頻。
  • 宜家寵物用品在中國開賣,外觀設計有點平庸
    記者 | 楊秋月現在逛宜家,鏟屎官們也可以為主子們挑選家居和玩具了。近日,宜家官方微博正式宣布在中國市場推出寵物系列「LURVIG 樂維格」。在中國大陸市場,宜家並沒有帶來該系列的全部產品。根據官方的介紹,大陸上市的「LURVIG 樂維格」系列包括貓抓板、貓屋、窩床、貓砂盆、狗繩、寵物食盆在內的20餘款寵物用品,定價在3.9元到399元不等,主要滿足寵物起居、玩樂、用餐、外出旅行等場景。
  • 「消費降級」的生意火了!宜家在路邊開啟了」十元「雜貨鋪
    宜家中國在2016年達到頂峰後,銷售額便一直放緩。數據顯示,2018財年宜家中國預計銷售額超14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9.3%,而2016年和2017年同比增速分別為19.4%和14%。可以看出,雖然每年的營業額還是在增加,但增速已放緩,而線上短板很有可能就是宜家增速放緩的根本原因。
  • 宜家發行在中國10年的《家居指南》 有12個秘密
    多數時候,《家居指南》和會員是綁定在一起的,去年宜家在中國的會員數增長 42%,達到了 1350萬人。在上海這樣的地方,你可以在同一幢公寓樓裡看到幾乎每家的信箱都塞滿這本冊子,正如我們題圖顯示的那樣。通過《家居指南》來觀察宜家和消費者的溝通方式,它對「家」的看法,以及它在中國市場的定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 宜家出租家具,可中國市場買帳嗎?
    看好國內住房租房市場的北歐家居零售巨人宜家,準備押寶家具租賃。宜家近日宣布試點家具租賃業務的30個市場中就包括中國。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宜家轉型業務源於業績增長乏力,但家具租賃模式能否給宜家的業績帶來改變,有待市場檢驗。
  • 宜家為何把「第一次」給了中國,給了天貓?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導全球領先的家具及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IKEA)日前宣布正式入駐天貓,這也是宜家在全球範圍內首次在第三方平臺上開設線上官方旗艦店。77歲的宜家把「第一次」給了中國,給了天貓,這無疑意味著宜家正在加快腳步,全面布局中國的線上市場。
  • 探秘宜家中國供應鏈:一張床墊從生產到銷售的旅程
    宜家中國2018財年(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的零售額為155億人民幣,這家企業,正在越來越重視中國市場,並持續加大投資。供應商與宜家盛諾集團是一家2018年總營收近38億元的港股上市公司,集團主要從事製造及銷售家居產品、聚氨酯泡沫等業務。
  • 從家居零售商轉做購物中心,宜家在中國市場似乎不大順利
    宜家購物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幾年前拿下這個地塊,準備建造包括購物中心在內的幾棟大樓。購物中心原定 2019 年開業,但因為「古墓」的出現,宜家又得把時間推遲到 2020 年。對這家從家居零售起家的公司來說,2009 年進入中國市場後,這不是他們第一次把中國市場的購物中心計劃推後。項目推進得緩慢,以至於,大多數人對這個新近的購物中心品牌沒什麼印象。
  • 宜家火了一隻小鯊魚,整個賣場都變成了海洋,偷看洗澡怎麼回事?
    去過一家的小姑娘們都會被裡面一隻萌萌噠的小鯊魚所吸引看起來軟萌軟萌的造型,無論是那個女孩都會為之所動萬萬沒想到網絡上爆火了一隻名叫Blhaj(Blaha)>的小鯊魚仔細一看竟然是宜家這隻,萌萌噠卻帶有一點炫酷的即視感甚至還會彈電吉他,喝著啤酒享受著搖滾的人生一時間這隻鯊魚在網絡上掀起了風浪,很多人都去宜家裡尋找這隻萌呆呆的小鯊魚更有人直接去宜家開啟了cos模式,讓小鯊魚在宜家購物會館裡充當起各種角色
  • 宜家為什麼能在中國立足:64名中國員工瑞典「洗腦」記
    一直覺得來自瑞典的宜家家居,在中國的立足有自己的特別之處。       比如,別的跨國公司都強調要本土化發展,那些退出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巨頭,美國的百思買、德國的萬得城等,無一不被指責為源於本土化的失敗。       而宜家卻是越瑞典化,中國人越喜歡。
  • 山東首座宜家商場開業 宜家中國每年新開3-5家商場
    (贏商網報導)2017年7月6日,中國最北的宜家商場-宜家哈爾濱商場開業。相隔僅1個多月(8月21日),試業2天(8月18-19日)的宜家濟南商場迎來正式開業,標誌著山東第一座宜家、中國第24家宜家商場正式落成。   據宜家方面統計,8月18日試業當天,宜家濟南商場進場客流高達3萬人次。
  • 青島宜家家居地址 宜家中國5.8億拿下嶗山區深圳路東地塊
    10月13日,備受矚目的嶗山區宜家商場意向地塊進行網上拍賣,最終不出意外的被宜家(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總價58358.436萬元拿下,成交單價6920元/平方米。此次宜家中國在青拿地,也意味著宜家正式落地青島!
  • 寵物新鮮事:這個宜家裡好多流浪狗
    有沒有人和小編一樣,放假特別喜歡逛宜家,上了一周的班,在宜家裡逛逛,就算什麼都不買也會很快樂,因為宜家一直在大家眼裡都是溫暖,居家的感覺。但是你知道嗎?義大利這家宜家最近火了,因為它這裡隨處可見的流浪狗,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今年宜家全球新增19家店 2019年中國將有6家新商場開業
    在2016年宜家中國真正開啟電商試點之前,宜家的市場正被淘寶、京東、亞馬遜等線上零售商不斷瓜分,另一邊,宜家還要在維持定價的基礎上應對原材料上升對利潤空間的擠壓。   對於宜家來說,是時候把錢用在刀刃上了。為了更好的布局多渠道零售,宜家計劃2019年在中國市場注資160億元,而這也是宜家進駐中國20年以來,投資數目最高的一年。
  • 宜家終究拗不過數位化浪潮
    消費者的注意力越來越多地集中到手機屏幕上,紙質出版物的式微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哪怕是流行了70年的宜家《家居指南》,也未能逃脫一步步失去存在感的宿命。只是當「濃眉大眼」的宜家都開始「背叛」的時候,無疑在向外界宣示家居行業的數位化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01、宜家的「後手」對於為何要停發《家居指南》,宜家官方給出的說法是:令人傷感但理智的決定。
  • 在中國這麼「坑」?宜家「自爆」玻璃杯為何仍在銷售
    圖片截自宜家中國官網來自瑞典的宜家家居,產品設計富有現代風格,鼓勵人們發揮創意,性價比也頗高,因而廣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逛宜家」成為大城市年輕人一種時髦的生活方式,北歐特色「宜家風」也影響著市場審美。
  • 在中國、印度、韓國和美國,宜家是如何入鄉隨俗的?
    為了照顧到這些差異,宜家會往世界各地派代表,到當地人的家裡去觀察他們的家具和布置習慣,與當地人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他們的購買預算和他們喜歡的購物方式。過去5年來,宜家慢慢在亞洲市場擴張。在繼續銷售濃濃「宜家風」的產品,營造特色購物體驗的同時,「入鄉隨俗」也成了宜家在亞洲的重要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