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奇特食蟻獸:土豚嘴巴似豬耳朵像騾子

2021-01-08 生物谷

食蟻獸外表怪異,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它們在捕食螞蟻和利用螞蟻營養方面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也因此成為動物進化的一個典範。文中介紹的10種食蟻獸將捕食螞蟻變成一種藝術,這些「螞蟻終結者」幾乎不吃其他任何食物。雖然看似「挑食」,但卻是一種理想的選擇,因為螞蟻畢竟在地球總動物生物量中佔到25%這一驚人比例。

  1.土豚


土豚


它們的嘴巴與豬類似,耳朵像騾子,皮膚呈粉紅色,上面遍布皺紋,可以說驚人地醜陋。


 土豚只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幾乎只以白蟻為食

土豚的英文名字「Aardvark」源自南非荷蘭語,這種現象較為罕見。它們的嘴巴與豬類似,耳朵像騾子,皮膚呈粉紅色,上面遍布皺紋,可以說驚人地醜陋。一些展現土豚幼仔的照片旨在改變這種印象,但實際上卻起到相反的結果。

土豚只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幾乎只以白蟻為食。偶爾,它們也會為了獲取水分攝入植物,但也僅限於所謂的「土豚黃瓜」。雖然淪為土豚的盤中餐,但對「土豚黃瓜」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能夠幫助這種在地下結果的怪異植物傳播種子。土豚的皮膚天生灰色並帶有微黃色,由於行走時皺紋叢生的皮膚濺上土壤,因此呈現出粉紅色。這是一種奇妙的偽裝,幫助它們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進而避開非洲一些可怕的大型捕食者的追蹤。

 2.袋食蟻獸


袋食蟻獸


袋食蟻獸是一種白天活動的有袋動物,以白蟻為食,在澳大利亞一度非常常見


貓、狐狸和狗的引入導致袋食蟻獸數量銳減,截至上世紀70年代,數量已不足1000隻

袋食蟻獸是一種白天活動的有袋動物,以白蟻為食,在澳大利亞一度非常常見。一些動物學家認為袋食蟻獸可能與已滅絕的袋狼或者塔斯馬尼亞虎存在血緣關係,這兩種動物的低背部和尾部均長有與眾不同的斑紋,非常容易辨認。

貓、狐狸和狗的引入導致袋食蟻獸數量銳減,截至上世紀70年代,數量已不足1000隻。在此之後,政府採取措施減少狐狸數量,幫助袋食蟻獸的數量回升到3000隻左右,但仍被列為瀕危物種。動物學家認為袋食蟻獸之所以只生活在兩個面積很小的孤立區域的原因在於,這兩個區域存在大量樹洞,便於它們躲藏。

經過長時間的進化,袋食蟻獸進化出充滿粘性的長舌頭,幫助它們捕食螞蟻,但它們的爪子在面對堅固的白蟻堆時卻也無能為力。為此,它們採取了一種有效的進攻方式,從白蟻堆周圍更為鬆軟的土壤下手,通過不斷的挖掘攻克地道,進而享用裡面的白蟻。

3.巨食蟻獸


巨食蟻獸


這種食蟻獸原產自中南美洲,體型與一隻德國牧羊犬相當


巨食蟻獸沒有牙齒,前腿長有異常鋒利的爪子,每天可吃掉大約3萬隻螞蟻

巨食蟻獸的體型實際上並不「巨大」,但也是4種主要蠕舌亞目中體型最大的。這種食蟻獸原產自中南美洲,體型與一隻德國牧羊犬相當,包括長尾在內的身長可達到7英尺(約合2.1米)。巨食蟻獸沒有牙齒,前腿長有異常鋒利的爪子,利用2英尺(約合61釐米)長充滿粘性的舌頭捕食螞蟻,每天可吃掉大約3萬隻螞蟻。它們的天敵很少,美洲獅、美洲虎和人類的卡車是它們的主要敵人。巨食蟻獸每次產一子,幼仔與成年個體外形差不多,只是體型很小。出生後的第一年,巨食蟻獸幼仔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母親背上度過,捕食母親嘴下的「漏網之蟻」。

  4.侏食蟻獸


侏食蟻獸


侏食蟻獸也被稱之為「姬食蟻獸」,同樣生活在中南美洲,茂密的森林地區是它們的棲息地,


這種兩趾食蟻獸長有可盤卷的尾巴,可以纏在樹枝上,允許它們立起身體,呈一種垂直的防禦姿勢

侏食蟻獸也被稱之為「姬食蟻獸」,同樣生活在中南美洲,茂密的森林地區是它們的棲息地,這一點與巨食蟻獸不同。與巨食蟻獸相比,它們體型更小,體重不到1磅(約合453克),身長只有17.7英寸(約合450毫米)。夜間活動的侏食蟻獸非常罕見,動物學家並不將其視為一種有威脅的動物。但隨著亞馬遜上遊變得更孤立和更難以進入或者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事情可能發生改變。

最後一幅照片看上去有些怪異,因為它是一張人工上色的幻燈片,歷史可追溯到1928年,當時研究人員對巴拿馬群島的森林和沿岸地區進行科學考察。這種兩趾食蟻獸長有可盤卷的尾巴,可以纏在樹枝上,允許它們立起身體,呈一種垂直的防禦姿勢。

5.北方小食蟻獸


北方小食蟻獸


它們沒有牙齒,舌頭很長並充滿粘性,尾巴很禿,可以盤卷


毛髮從白色到淺黃色,身上有一大片深黑色區域,好似穿著一件背心

北方小食蟻獸分布在從墨西哥南部到厄瓜多和秘魯太平洋沿岸森林的區域。它們沒有牙齒,舌頭很長並充滿粘性,尾巴很禿,可以盤卷,最適於生活在螞蟻和其他昆蟲食物豐富的叢林和森林地區。北方小食蟻獸包括尾巴在內的身長可達到50英寸(約合130釐米),毛髮從白色到淺黃色,身上有一大片深黑色區域,好似穿著一件背心。

 6.南方小食蟻獸


南方小食蟻獸


南方小食蟻獸偶爾也捕食蜜蜂,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與其他絕大多數食蟻獸一樣,它們也沒有牙齒,長有鋒利的爪子,用於摧毀在雨林嗅到的蟻巢

南方小食蟻獸也被稱之為「頸食蟻獸」或者「小食蟻獸」,生活在包括整個巴西在內的南美洲大部分地區。與其他絕大多數食蟻獸一樣,它們也沒有牙齒,長有鋒利的爪子,用於摧毀在雨林嗅到的蟻巢,而後飽餐一頓。南方小食蟻獸偶爾也捕食蜜蜂,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不久之後,類似南方小食蟻獸這樣的食蟻獸可能成為尋求奇異寵物的人的目標。然而,他們可能不知道南方小食蟻獸的肛腺會噴射一種極為難聞的霧狀物,實在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寵物。

7.巨犰狳


巨犰狳


巨犰狳可能不是純粹而典型的食蟻獸,它們主要以螞蟻和幼蟲為食

巨犰狳可能不是純粹而典型的食蟻獸,它們主要以螞蟻和幼蟲為食。白蟻是它們的最愛,會利用鋒利的爪子深挖白蟻穴,而後美美飽餐一頓。巨犰狳的體重可達到70磅(約合31公斤),是犰狳家族體型最大的成員。它們生活在南美洲大部分地區,是一種易受傷害的物種。

哥倫比亞比亞維森西奧的羅斯-奧卡羅斯動物園公園是巨犰狳的家園,對於那些致力於保護奇異動物的人們來說,這裡是一個十分難得的教育資源中心。巨犰狳沒有天敵,所懼者只有人類。雖然它們主要以昆蟲為食,但農場主還是將它們視為一種「害蟲」。

  8.倭犰狳


倭犰狳


倭犰狳的長相與常見的犰狳不同。它們是犰狳家族體型最小的成員


倭犰狳是犰狳家族的一個另類,長有背甲,從頭部一直延伸到尾部,並不依附在骨骼上

倭犰狳的長相與常見的犰狳不同。它們是犰狳家族體型最小的成員,身長只有3.5到4.5英寸(約合90到115釐米),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地下度過,穿行於鬆散的沙土中。倭犰狳是犰狳家族的一個另類,長有背甲,從頭部一直延伸到尾部,並不依附在骨骼上。這種奇怪的動物尾部同樣長有甲板,充當一個「塞子」。在遇到危險時,它們立即一頭鑽進洞裡。

科學家對倭犰狳的生活方式、繁殖速度和種群數量知之甚少。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已經放棄精確其生存狀態,寧願將其歸入「數據缺乏」之列。這種動物只生活在阿根廷中部的一小片區域。由於人類的開發導致棲息地減少,它們的未來令人擔憂。

9.針鼴


針鼴


針鼴(Echidna)是一種單孔類動物,與鴨嘴獸一樣,它們也是通過產蛋而不是分娩的方式繁殖下一代


  在流行文化世界,針鼴也佔有一席之地。1994年,在視頻遊戲系列《音速小子索尼克》的《針鼴納克魯斯》中,針鼴成為索尼克的對手。

針鼴(Echidna)是一種單孔類動物,與鴨嘴獸一樣,它們也是通過產蛋而不是分娩的方式繁殖下一代。哺乳動物中,只有它們採用這種方式。這種動物原產自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Echidna」這個名字來源於古希臘神話,具體指半人半蛇女怪厄喀德那,被描述成「所有妖怪之母」。如果見過厄喀德那的圖片,你一定會認同這一點。

在流行文化世界,針鼴也佔有一席之地。1994年,在視頻遊戲系列《音速小子索尼克》的《針鼴納克魯斯》中,針鼴成為索尼克的對手。納克魯斯的外形雖與真正的針鼴存在差異,但仍舊不失為最棒的針鼴形象之一。針鼴家族共有4個種群,其中的短吻針鼴只以螞蟻為食。在遭到捕食者的攻擊時,它們會蜷縮成一個球並亮出尖刺。雄性針鼴的陰莖長有4個頭。

  10.穿山甲


穿山甲


穿山甲是一種長相怪異的哺乳動物,身上布滿鱗片,


由於對穿山甲肉和用於傳統醫學的旺盛需求,此前數量眾多的穿山甲已呈銳減趨勢。

穿山甲是一種長相怪異的哺乳動物,身上布滿鱗片,生活在從東南亞西部到非洲太平洋沿岸的區域,共有7個種群。從統計學的角度上說,穿山甲並非一種瀕危物種,但IUCN指出,由於對穿山甲肉和用於傳統醫學的旺盛需求,此前數量眾多的穿山甲已呈銳減趨勢。

穿山甲的身長可達到40英寸(約合100釐米),前爪很長,可利用指關節行走。它們沒有牙齒,舌頭長達16英寸(約合40釐米),寬度只有0.25英寸(約合0.5釐米)。它們用爪子扒開蟻穴和白蟻堆,而後利用長舌頭捕食螞蟻。與頭髮和指甲一樣,穿山甲的鱗片也由角蛋白構成,邊緣非常鋒利,讓捕食者望而生畏。

相關焦點

  • 十大奇特食蟻獸:土豚嘴巴似豬耳朵像騾子(圖)
    土豚  它們的嘴巴與豬類似,耳朵像騾子,皮膚呈粉紅色,上面遍布皺紋,可以說驚人地醜陋。它們的嘴巴與豬類似,耳朵像騾子,皮膚呈粉紅色,上面遍布皺紋,可以說驚人地醜陋。一些展現土豚幼仔的照片旨在改變這種印象,但實際上卻起到相反的結果。  土豚只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幾乎只以白蟻為食。偶爾,它們也會為了獲取水分攝入植物,但也僅限於所謂的「土豚黃瓜」。雖然淪為土豚的盤中餐,但對「土豚黃瓜」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能夠幫助這種在地下結果的怪異植物傳播種子。
  • 十大奇特食蟻獸:土豚嘴巴似豬耳朵像騾子 - 旅遊焦點 - 新聞資訊...
    1.土豚土豚它們的嘴巴與豬類似,耳朵像騾子,皮膚呈粉紅色,上面遍布皺紋,可以說驚人地醜陋。它們的嘴巴與豬類似,耳朵像騾子,皮膚呈粉紅色,上面遍布皺紋,可以說驚人地醜陋。一些展現土豚幼仔的照片旨在改變這種印象,但實際上卻起到相反的結果。土豚只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幾乎只以白蟻為食。偶爾,它們也會為了獲取水分攝入植物,但也僅限於所謂的「土豚黃瓜」。雖然淪為土豚的盤中餐,但對「土豚黃瓜」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能夠幫助這種在地下結果的怪異植物傳播種子。
  • 十大奇特食蟻獸(圖)
    第1頁:土豚 第2頁:袋食蟻獸 第3頁:巨食蟻獸 第4頁:侏食蟻獸 第5頁:北方小食蟻獸 第6頁:南方小食蟻獸 第7頁:巨犰狳 第8頁:倭犰狳 第9頁:針鼴 第10頁:穿山甲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7日消息,食蟻獸外表怪異,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它們在捕食螞蟻和利用螞蟻營養方面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也因此成為動物進化的一個典範
  • 土豚:乍看起來像小豬,其實我是食蟻獸
    奇怪圖鑑No.60名稱:土豚拉丁學名:Orycteropus afer科屬:土豚科分布區域: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東非至南非特徵:愛吃白蟻、擅長掘洞挖土、夜間活動土豚在非洲語中意思是土豬,又叫非洲食蟻獸,體型類似大袋鼠
  • 非洲食蟻獸記性太差找不到家,一天卻要吃5萬隻螞蟻!
    《山海經·南山經》對狸力的描述是這樣的:「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體型像豬,有爪,擅掘土,非洲食蟻獸就很符合這一形象。食蟻獸主要分布在非洲,它們有著矮胖的拱形身體,和短短的脖子,尾巴長而強壯,耳朵又長又尖。非洲食蟻獸體長約為2米,尾巴佔體長的三分之一,體重最大可達100公斤。
  • 長著豬豬臉的食蟻獸登場
    如果你去過野生動物園,那麼你對小食蟻獸一定不陌生,但是你見過長著豬豬臉的食蟻獸嗎?今天小博要帶你見一見食蟻獸界的「豬豬俠」。土豚又名非洲食蟻獸,是管齒目土豚科唯一的現存物種,而食蟻獸則屬於披毛目食蟻獸科,二者無論在形象還是習性上都有很大不同。
  • 豬鼻子、驢耳朵,擅長挖洞,還是活化石,這個動物有點特別
    話說最近的豬肉價格依舊很美麗,更別提買鄉下的土豬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土豬,還是非洲的土豬,不過此豬非彼豬,雖然名字一樣,但卻是兩個物種。長相獨特土豚的身軀像是長胖了的小袋鼠,有著豬一樣的鼻子,頭長得又窄又長,但耳朵則又大又薄,很像驢的耳朵。
  • 非洲的食蟻獸土豚
    土豚,又稱非洲食蟻獸土豚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之一是,它們一頓飯可以吃掉土豚看起來像是多種動物的奇妙組合。它有一個像豬一樣有彈性的鼻子,一個兔子的耳朵,食蟻獸又長又粘的舌頭,還有一條像負鼠一樣裸露的尾巴。然而,土豚與這些動物並沒有真正的親緣關係。即使是食蟻獸。事實上,土豚有它自己的目、科和種類,在動物分類的樹中,它是單獨的一個分支。
  • 耳朵似馬 身體似豬 鼻子似象 腿似犀牛 尾巴似牛,動物園來了新...
    見過「四不像」可你見過「五不像」嗎? 昨天市動物園新來的動物剛一露面就吸引了不少遊客有說像大象的,有說像豬的,還有說像馬的其實大家都說對了一部分如此另類的「五不像」到底是啥?「五不像」的神獸都像誰「來了,來了!」馬來貘的家被安排在了大象館旁。昨天中午12點多,隨著由北京動物園專程運送兩隻馬來貘的車輛駛入園內,工作人員從車上抬下兩隻鐵籠對準館舍門前,兩隻貘很順利地從籠子出來走入獸舍,傳說中的「五不像」出現在面前,立即讓圍觀者睜大了雙眼。工作人員介紹著,「你看它鼻似象,耳似馬,軀似豬,腿似犀,尾似牛。」
  • 像熊像犀牛像豬似象似馬,用鼻子聞氣味識別敵情
    在神奇的動物界裡,有充滿仙氣的「四不像」麋鹿,也有遍體金毛的「六不像」羚牛,都是長相奇特,顏值爆表的野生動物。那麼,動物界有沒有「五不像」呢?答案是有的。,頭像豬,後腿像犀牛,身軀像熊,卻又不全像,江湖人稱「五不像」。
  • 像熊像犀牛像豬似象似馬,用鼻子聞氣味識別敵情
    在神奇的動物界裡,有充滿仙氣的「四不像」麋鹿,也有遍體金毛的「六不像」羚牛,都是長相奇特,顏值爆表的野生動物。那麼,動物界有沒有「五不像」呢?答案是有的。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裡,生活著一種叫馬來貘【mò】的野生動物,鼻子似象,耳朵似馬,頭像豬,後腿像犀牛,身軀像熊,卻又不全像,江湖人稱「五不像」。
  • 非洲女孩撿到「無毛豬」,養了幾個月越長越怪,連忙打電話報警
    ▲狸力塑像 「豚」就是豬在古時候的稱呼之一,根據書中記載,狸力生活在一個叫做櫃山的地方,它長得像豬,但是腿上卻長著像雞爪一樣的腳趾。
  • 外國女孩撿到「無毛豬」,幾個月之後發現不對,哭訴:這絕不是豬
    "無毛豬"在長了一個多月之後,完全沒有普通的豬的憨厚老實的樣子,它的長相和普通的豬不同,生活習性也多有不同,"無毛豬"十分喜歡刨土,而且刨土能力很強,將女子家的院子刨的慘不忍睹,到處都是土。  看到這樣的"無毛豬",女子十分的擔心害怕,只能抱著它去找自己的朋友哭訴,還哭著告訴自己的朋友,這絕對不是豬,女子的朋友看見一個月後的"無毛豬"也驚呆了,因為"無毛豬"的耳朵很大,像極了兔子的耳朵,還長了一個袋鼠的長尾巴,除了鼻子像一隻正常的豬以外其它地方怎麼看都不像一隻普通的豬。
  • 洞穴常被蜜獾霸佔的動物,長得像豬,因肉不好吃免遭滅絕危險
    土豚是一種長得像豬的哺乳動物,生活在非洲,嘴很長,愛吃白蟻和螞蟻,一夜能吃幾萬隻,所以也被稱為非洲食蟻獸。土豚長著鋒利的爪子,善於挖掘洞穴,而且挖掘速度很快。土豚的洞穴可達幾米甚至十幾米長,多個土豚的窩連在一起的情景十分壯觀。
  • 小動物幼兒園開園、南美洲大食蟻獸入駐……
    今年春節,淹城野生動物世界特別為市民遊客策劃了「萬獸歡騰 豬事順」新春活動。其間,園區小動物幼兒園將正式開園,小白虎、小獅子、小東北虎等一眾小可愛,將萌化你的心;來自南美洲的神秘新朋友——大食蟻獸也將與大家正式見面,這可是大食蟻獸在常州的首次亮相。
  • 被稱「五不像」!似象非象,似熊非熊,似豬非豬!
    被稱「五不像」!似象非象,似熊非熊,似豬非豬!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很多動物我們都沒有見到過。說到四不像,六不像大家都知道點,但要說到五不像就很少有人知道了。真的有五不像這種動物嗎?有的,就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馬來貘,也就是學名亞洲貘。這種動物很奇怪,長相奇特,喜歡吃竹子、樹枝,膽子還特別小,遇到事情就躲在水裡,露出鼻子來呼吸。被很多網友看到後,都被吸引了。
  • 七大奇特食蟻獸,你都知道誰?
    七大奇特食蟻獸,你都知道誰?食蟻獸外表怪異,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它們在捕食螞蟻和利用螞蟻營養方面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也因此成為動物進化的一個典範。土豚皮膚呈粉紅色土豚是南非和非洲中部哺乳動物。長1~1.5米。耳長,吻如豬,舌長而粘。
  • 膽小的大型食蟻獸:它是一種稀少的奇特動物,善於挖土速度快!
    膽小的大型食蟻獸:它是一種稀少的奇特動物,善於挖土速度快!食蟻獸是哺乳綱管齒目土豚科的一種。大型食蟻獸體型類似大袋鼠,但很肥壯,體長150~180釐米,體重50~60千克;全身黃褐色,體毛稀疏;頭部窄而長,吻部前突呈管狀;舌細長,富黏液,能延伸;耳長大而薄,類似驢耳;四肢粗壯,趾端具強大而銳利的爪;尾呈圓柱形,尾肌很發達,基部粗,末端變細,長約70釐米。分布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東非至南非。食蟻獸是一種稀少的奇特動物,特別是牙齒與眾不同,成體時上下頜僅可見2對前臼齒和3對臼齒。
  • 女子撿到「無毛豬」,養幾月後發現不對勁,網友:這是山海經神獸
    《山海經》的作者至今查不到是何人,唯一的信息就是它出書於先秦,像《夸父追日》等神話故事儘是出自於此,但在如今,《山海經》中最吸引人的便是各種奇怪的動物,因為《山海經》的影響力,在不少奇幻劇中都有妖獸的出現,例如《寶蓮燈》《仙劍奇俠傳》,這其中跟《山海經》的關係不可謂不大。
  • 世界上五種最奇特的豬,有的長得像泰迪!有的卻瀕臨滅絕!
    說到豬,大家都很熟悉。豬肉作為中國人餐桌上常見的食物,深受人們喜愛。但是豬並不只有一種。在世界範圍內,有許多種奇特的豬都是為大家所不知的。這些豬,有的口味獨特,有的形狀怪異。到底都有哪些呢?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