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的冰火系列文章裡,我已多次表達了對HBO主創大刀闊斧改編最新兩季劇集的不滿,但珊莎·史塔克的支線倒是個例外,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能讓我這個原著黨表示接受的改編。
原著中的珊莎支線遠遠落後於劇集。直到《凜冬的寒風》放出來的試讀章節,珊莎仍然頂著「小指頭」私生女阿蓮·石東的身份隱藏在鷹巢城。(按原著的走向,珊莎是不會被「小剝皮」虐待的,這點讓我好安慰。)
在《冰與火之歌》的所有女性角色中,珊莎·史塔克是與男性世界糾纏最深的一位。從不諳世事的少女時代起,她人生中的每一次動蕩皆與男性角色息息相關。同時,她也是冰火世界中婚約最多的女性。珊莎這種天生自帶的瑪麗蘇屬性,甚至引發了冰火界著名的「岑樹灘理論」。
岑樹灘理論何為「岑樹灘理論」?
這就要說到馬大神寫的冰火外傳《七王國的騎士》了。這部小書的時間線大約是在《冰與火之歌》開篇故事的89年前,講述的是傳奇御林鐵衛——「高個」鄧肯爵士與少年時期的國王伊耿·坦格利安五世(也被稱為「不該成王的王」,是伊蒙學士的弟弟)身為僱傭騎士時的冒險經歷。
《七王國的騎士:冰與火之歌外傳》書封冰火歷公元209年,河灣地岑佛德家族的岑佛德伯爵為慶祝女兒的第十三個命名日,在岑樹灘舉辦比武大會。比武大會的規矩是,由一位女性擔任「愛與美的皇后」(岑樹灘的「愛與美的皇后」自然就是岑佛德伯爵的女兒),然後通過比武選出五位獲勝的騎士作為捍衛皇后榮譽的騎士。
珊莎也曾在比武大會上成為「愛與美的皇后」。雖然在《七王國的騎士》一書中,「岑樹灘比武大會」的重頭戲並不是這場為選出五位騎士而舉行的比武大會,而是之後令皇太子——「破矛者」貝勒·坦格利安喪生的「七子審判」,但還是有讀者根據本次比武大會提出了深受追捧的「岑樹灘理論」——該理論至今仍是推測珊莎·史塔克婚姻歸屬的最有力證據。
在「岑樹灘比武大會」上,五個場地的比武同時進行。岑佛德伯爵挑選了五名騎士分別在五個場地中守擂,任何一位被冊封過的正式騎士都可以以「一對一」的形式上場挑戰守擂者。三天的比武結束後,每個場地最終守擂成功的那位騎士將位列五位榮譽騎士之席。
三天內,多位騎士上場挑戰。根據終場比武結束的時間順序,五位最終獲勝的榮譽騎士依次是:萊昂諾·拜拉席恩、裡奧·提利爾、泰伯特·蘭尼斯特、亨佛利·哈頓、瓦拉爾·坦格利安。
讀過原著的讀者應該能看出端倪,這前四位騎士的姓氏分別對應了珊莎·史塔克在原著中的婚約對象——喬佛裡·拜拉席恩、維拉斯·提利爾、提利昂·蘭尼斯特和谷地的哈羅德·哈頓。如果「岑樹灘理論」成立,那麼珊莎的最後一任婚約對象也就是她真正的丈夫,將是一位擁有龍族血脈的坦格利安。
不管「岑樹灘理論」是馬大神有意為之,還是只是神奇的巧合(陰險如老馬,這種可能性不大),珊莎·史塔克都註定要走一條糾纏於眾多男人之間的道路。
身為北境守護的長女,又繼承了母親凱特琳·徒利的美貌,少女時期的珊莎毫無疑問是七國上下最理想的婚配對象。貴族男子們傾慕於她的美貌,更覬覦她同時身負史塔克和徒利兩大家族血脈的身份。就連國王勞勃·拜拉席恩都想通過由兒子小喬迎娶珊莎的方式,來栓住不喜權力鬥爭的奈德公爵留在君臨為自己效勞。
臨冬城遭遇覆頂之災後,鎮守北境八千餘年的史塔克家族走向了前所未有的衰落,但珊莎作為唯一一位被認為還活著的史塔克,反倒成為了維斯特洛大家族們競相爭搶的聯姻對象。每個意圖在君臨攪動風雲的大領主,都想通過迎娶珊莎達到控制廣袤北境的目的。
在這場爭搶中,來自高庭的荊棘女王率先出手。她授意自己的孫女小玫瑰出現在剛剛失去親人的珊莎身邊,以同情和安撫博得了珊莎的信任,使得珊莎同意嫁給高庭的繼承人維拉斯·提利爾。不過荊棘女王的計劃很快被小指頭透露給泰溫公爵,為了不失去重要人質,他以迅雷之勢逼迫珊莎與小惡魔成婚。
小玫瑰接近珊莎另有目的。在泰溫公爵的盤算裡,一旦珊莎為小惡魔誕下子嗣,北境和蘭尼斯特就成了血親,不止復仇無從談起,還能順理成章地讓小惡魔的兒子成為新一任臨冬城公爵,兵不血刃地收回北境。然而泰溫公爵還是太不了解自己的兒子。小惡魔痛恨父親逼迫自己締結婚約,又十分同情珊莎的遭遇,他選擇不履行實質婚姻,只和珊莎保持了名義上的夫妻關係。
珊莎和小惡魔在七神見證下成婚。被小指頭帶離君臨之後,珊莎將頭髮染成黑色,改名阿蓮·石東,對外宣稱是小指頭的私生女,隨其生活在鷹巢城。彼時,已經除掉萊莎·徒利、成為谷地實質統治者的小指頭,需要通過聯姻來穩固自己在谷地的地位。他在四處收買人心安插眼線的同時,計劃將珊莎嫁給艾林家族的繼承人哈羅德·哈頓,待時機成熟,便揭示珊莎的真實身份,一舉獲得北境的效忠。
染成黑髮的阿蓮·石東。至第四次被許以婚約,珊莎·史塔克不過十五歲年紀。雖繼承了「史塔克」的姓,但一直以來,珊莎都是史塔克家最不「史塔克」的孩子。她沒有史塔克家的黑髮,也從未做過「狼夢」。與擁有「奔狼之血」的妹妹艾莉亞相比,幼年時期的珊莎不過是維斯特洛無數大家閨秀中的一員,最大的夢想就是嫁個英俊領主,過上令人豔羨的生活。
初讀原著時,我一度認為這個愛慕虛榮的女孩定然命不長久——一個沒有了狼的狼家人,能怎麼折騰呢?事實證明,冰原狼「淑女」被殺是一記高明的伏筆,它預示著珊莎·史塔克將走上一條與「史塔克」割裂開來的道路。在這條路上,她沒有任何親人、家族、甚至是狼家特有的稟賦可以倚仗,她只能依靠母親遺傳給自己的美貌、依靠察言觀色進退維谷來玩轉這場權力的遊戲。
史塔克一族雖是北境守護,但這家人的政治智商卻低得嚇人。從當年布蘭登·史塔克因為妹妹和雷加王子出走就跑到紅堡向「瘋王」要人開始,史塔克在短短數十年間兩度家破人亡的命運還真怪不得別人。
奈德·史塔克之所以能在「瘋王」的怒火中活下來還繼承了北境,完全是因為他有一個養父瓊恩·艾林,願意為其鋌而走險、舉起叛旗。本以為跟隨瓊恩·艾林多年,又經歷了家族差點覆滅的奈德多少能長點腦子,結果瓊恩·艾林前腳剛死,奈德和勞勃這對傻兄弟就立刻被瑟曦耍得團團轉。注意:是!被!瑟曦!(當然,神級BOSS小指頭也是推波助瀾了的)
有時候,我很懷疑是不是因為北境太冷,所以史塔克們的腦子都被凍木了。奈德公爵領著十幾人的小分隊深陷君臨,一沒眼線、二沒同盟,無視史坦尼斯、小指頭、藍禮的相繼警告,主動跑去逼宮瑟曦,而且是在還沒把兩個女兒安全送出君臨之前。年幼的珊莎因此淪為蘭尼斯特手中最有價值的人質。
奈德公爵被斬首後,其長子羅柏·史塔克繼位。這位新任臨冬城公爵除了會打仗之外,在政商方面簡直一塌糊塗。在他統治北境短短一年多的的時間裡,少狼主犯了三個致命性的錯誤,一步步把史塔克家送上了絕路。
首先,在勞勃·拜拉席恩尚有兩個弟弟可以繼承鐵王座且都意欲反對小喬的統治之時,他沒有選擇依附於任何一方,反而宣布脫離鐵王座的統治,重新加冕為「北境之王」。此舉直接把北境出兵君臨的性質從「靖難」變成了「造反」,名不正言不順,既無法獲得其他大家族的支持,同時也把實力強大的史坦尼斯和藍禮從盟軍變成了敵人。
第二,羅柏雖與鐵群島質子席恩·葛雷喬伊一起長大,但卻絲毫不了解以「強取勝於苦耕」為族語的鐵民是種什麼樣的存在。不僅如此,即便從個人層面,少狼主也對以質子身份在臨冬城長大的席恩的真實心境知之甚少(或者說是不想了解)。
如此,他天真地以為巴隆大王會因被許以「鐵群島之王」而選擇與北境結盟,更讓席恩在完全不受監視和掣肘的情況下突襲了臨冬城。大後方失火,布蘭與瑞肯被吊死的消息摧毀了母親凱特琳僅剩的理智。從詹姆·蘭尼斯特被放走的那一刻起,狼家敗局已定,珊莎也失去了回歸家園的最後希望。
但很快,年輕的「北境之王」就做出了一個足以斷送史塔克家八千年基業的決定——他為了一個女人——受泰溫公爵指使的簡妮·維斯特林(這層關係在劇集中被改掉了),單方面撕毀了與戰略要地「孿河城」弗雷家的婚約。「血色婚禮」按照泰溫公爵的劇本如期上演。
老馬的這支筆真是毒辣,寫盡了權力鬥爭中的人情世態,即便是對主角中的主角史塔克一族,也毫不留情。
作為父兄愚蠢舉動的犧牲品,史塔克家兩個女兒的成長之路艱險得令人膽寒。艾莉亞一路鐵血逃亡,直面世間最殘酷的生死殊鬥;而珊莎則深陷權力漩渦,必須去觸碰人心深處的陰詭與欲望。
老馬為珊莎鋪就的道路是特殊的,她的存在將會扭轉史塔克一族政商欠奉的致命缺陷,而成就這條道路的同樣是個男人——權力的遊戲至尊玩家培提爾·貝裡席。
在鷹巢城,小指頭吻了珊莎。小指頭一邊利用珊莎的史塔克身份攪弄風雲,一邊又情不自禁地渴望將這個繼承了凱特琳相貌的少女據為己有。在他的庇護下,珊莎得以逃離君臨、進入谷地,並有機會跟隨這個維斯特洛最大的陰謀家,學習玩轉權力遊戲的謀略與伎倆。但如果我們就此認為,是小指頭對珊莎美貌的執念將她引向了權謀之路,那又未免太小看狼家大小姐了。
比起史塔克家的其他人,珊莎很早便懂得妥協。這一點,在冰原狼「淑女」被殺時就已瞭然。當時與小喬起衝突的是艾莉亞,咬傷小喬的也是艾莉亞的冰原狼「娜梅利亞」,但最後為了平息事端,「淑女」作為已經逃走的「娜梅利亞」的替代品被處死。面對父親的這一裁決,珊莎縱然痛哭哀求,卻並沒有反抗。
珊莎的冰原狼「淑女」死得很冤。作為人質身處君臨的日子裡,她默默忍受喬佛裡的欺凌,不斷向人們承認自己的父兄是叛徒,也接受了泰溫公爵逼迫她嫁給小惡魔的安排。(在大婚當日,珊莎甚至已經做好準備要委身於小惡魔。)
正是這種妥協,幫助珊莎在喬佛裡的暴虐、瑟曦的嫉恨和父兄慘死後的危險處境中活了下來。她從不反抗的軟弱成了抵擋利劍的盔甲,因為既然不反抗,也就不會受到懲戒。這一點,換做史塔克家寧折不彎的其他人,是萬萬做不到的。
喬佛裡對珊莎百般欺凌。除了擅於妥協,珊莎·史塔克也沒有父兄那種非黑即白的價值觀。
奈德公爵視榮譽高於一切,他無法忍受有違正義和道德的行為,更加不明白「為了制惡,需要比惡人更惡」的道理。正因此,他不屑與小指頭、瓦裡斯為伍,拒絕了藍禮要將瑟曦的三個孩子扣為人質的建議,以致最終身首異處,讓整個北境蒙難。
貴族小姐珊莎或許從未思考過「正義與榮譽」這等大是大非的問題,但家人的陸續慘死和幾年獨處君臨無人可依的生活使她學會了掩藏內心、編織謊言,更重要的,是讓她接受了現實與人心的汙穢。
逃離君臨的路上,珊莎親眼目睹了小指頭殺害唐託斯爵士的狠辣;鷹巢城裡,萊莎姨媽也被他無情地推出月門。這兩次毫無榮譽可言的事件並沒有使珊莎疏遠小指頭,相反,珊莎開始站在小指頭的視角,琢磨他排除異己、掌控谷地的手段。
我們很難想像奈德公爵、羅柏、凱特琳,甚至是囧會像珊莎這般處事。她洞悉了林恩·科布瑞爵士是小指頭安插在谷地貴族同盟中的棋子;建議小指頭舉行比武大會招募護衛,以籠絡谷地的騎士;她甚至配合小指頭要將她嫁給哈羅德·哈頓的計劃,開始對哈羅德·哈頓欲擒故縱。
珊莎·史塔克沒有像她的家人那樣排斥陰謀詭計、躲避權力紛爭,她清楚地知道——權力世界一如泥沼,不願弄髒手的人是無法生存於其中的。正是這一點,造就了珊莎與父母兄弟的分野,也註定了珊莎會走上與史塔克割裂開來的道路。
在「全景透析的預言篇(中)」裡,我提到過「高尚之心的鬼魂」做出的一條關於珊莎的預言:「我夢到一位少女參加宴會,她頭髮裡有紫色的毒蛇,致命的汁液從它們牙齒上滴落。稍後,我又夢到那位少女在冰雪城堡外殺了一個無敵的巨人。」
預言前半段已經應驗,小喬死於經由珊莎的發網帶入宴會的紫色「扼死者」毒藥,而後半段的預言放在本篇人物分析裡,所預指之事更為明了。
小指頭的曾祖父是一個來自布拉佛斯的僱傭劍士,當他的兒子成為誓言騎士時,便選擇了泰坦巨人的頭作為家徽。從珊莎進入谷地後的種種成長來看,「無敵的巨人」應是小指頭無疑。這個成就珊莎權謀之路的男人,終將敗在他唯一的弱點上。(關於這個,會在小指頭的人物分析中詳細解析。)
當然,作為冰火第一瑪麗蘇,珊莎的成長道路上還不止以上這些男人。
不知各位還記不記得前兩季劇集中,珊莎與「獵狗」桑鐸·克裡岡之間的互動。獵狗阻止了珊莎想把小喬推下城牆的企圖;拒絕執行小喬毆打珊莎的命令;在君臨暴動時還衝入人群救出了被圍困的珊莎。自奈德公爵被斬首後,獵狗一邊繼續嘲笑珊莎的天真,一邊設法保護她不受更多的傷害。
很難說清一向殺人如麻的獵狗為何會對珊莎另眼相待。也許是珊莎飽受欺凌、難以反抗的柔弱喚醒了他的騎士本能,抑或是珊莎讓獵狗想起了他死去的親人。他對珊莎的那種有些突兀、又難以言明的特殊情感,幾次救珊莎於水火。
「黑水河之役」即將結束時,大醉的獵狗闖入珊莎的臥室,提出要帶珊莎逃離君臨,遭到珊莎拒絕後,獵狗逼珊莎唱了首歌便離開了君臨。在與獵狗徹底分別後,珊莎經常想起獵狗,並一直保留著他離開君臨時留下的染血的戰袍。
在珊莎的記憶裡,獵狗離開君臨那一晚,自己不止為他唱了歌,而且還吻了他。老馬對這一未竟之吻的解釋是:「珊莎是一個不可靠的描述者,而那一吻終有意義。」看來,即便是在獵狗生死未卜的情況下(原著裡),珊莎的瑪麗蘇屬性為她帶來又一個護花騎士,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珊莎的記憶裡,獵狗離開時吻了她。當然,相比國內影視劇中的瑪麗蘇們,珊莎·史塔克到底是個非主流。她並不完美,也沒有讓世界圍著她轉的本事,而且,在師從小指頭的路上,狼家大小姐已經逐漸學會利用自己的美貌去達成目的。比如,當哈羅德·哈頓不滿她的庶出身份(阿蓮·石東是小指頭的私生女)時,珊莎在舞會上迷住了他;而又在哈頓提出要在比武上佩戴珊莎的信物時,欲擒故縱地回絕了他。
這種以美貌為武器和倚仗的事,放在同樣擁有絕色美貌的龍媽身上便不成立。雖然龍媽也不乏愛慕者,但她的力量又或者是命運皆來源於龍。不管是卓戈卡奧、莫爾蒙還是達裡奧,他們都不是讓龍媽成為龍女王的決定因素。
珊莎·史塔克的特殊就在於此。她纏夾於男權世界,必須依靠男性角色的身份和力量向上攀爬,這樣一株看似柔弱的藤蔓,也許最終會覆蓋所有她曾依附於其上的大樹,褫奪他們的養分與陽光,獨木成林。
那麼,誰會是「岑樹灘理論」中最後的那位坦格利安呢?
「簒奪者戰爭」之後,冰火世界中有龍族血脈的人不少,但能繼承龍族「坦格利安」之姓的人所剩無幾。根據「三頭龍」的預言,這位坦格利安只能在囧和小惡魔之間產生。我個人更傾向於後者。
首先,小惡魔與珊莎的婚姻是在七神見證下的既定事實。不管小指頭對珊莎有什麼樣的姻親安排,只要小惡魔沒死,珊莎就還是小惡魔的妻子。這一點,在小惡魔由蘭尼斯特變為坦格利安後也不會改變;
再者,珊莎曾經是一個愛慕虛榮、以貌取人的貴族小姐。過去的她,看不上地位低下的私生子,更瞧不起天生殘疾的小惡魔。在君臨經歷家破人亡、從眾星捧月到孤獨人質的日子裡,恰恰是提利昂和獵狗這些過去被她嗤之以鼻的人,屢屢保護她免受更多的欺凌。尤其在與小惡魔成婚後,提利昂沒有強迫珊莎履行妻子義務,珊莎在感激之餘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對人的評判標準(她在谷地回想起小惡魔時,已經認可了提利昂的善良)。
從卷一珊莎出場開始,書中就強調她是個喜歡美麗東西的女孩。她沉醉於喬佛裡的英俊,也為「百花騎士」洛拉斯·提利爾的不凡身姿而心動,但她卻被嫁給了以醜陋聞名的小惡魔。對於珊莎·史塔克而言,她命運的最大顛覆並不在於家族覆滅,而在於她曾經認為美麗的一切人事都變得醜惡,而解救她的,又恰恰是那些她認為醜陋的。
珊莎曾經很希望嫁給「百花騎士」。老馬是一個有著殘酷幽默感的作家,珊莎與小惡魔的結合是對過去的珊莎的巨大諷刺,也最能體現這種美與醜、表象與真實的辯證幽默感。我在預言篇(下)中總結過,整部《冰與火之歌》的關鍵詞是「超越」,珊莎·史塔克若能拋去表象,愛上醜陋面孔下的小惡魔,那麼這位冰火第一瑪麗蘇才真算是完成了對自己的超越。
萬分期待珊莎與小惡魔的重逢。(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