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寶寶說話不清楚,這個階段應該注意什麼

2020-12-04 陽光語言矯正

語言發育始終是一個育兒難題,因為語言障礙,未來孩子的一生都會受到影響,許多父母不得不花費精力和財力,為孩子尋找語言康復治療。

媽媽們的留言:

1、孩子五歲了,從小說話就不清楚,他會說爸爸,媽媽,哥哥,狗狗,兔兔,貓貓,綿羊,鴨鴨,喝,葡,不要,就這些簡單的詞語。我們全家人都很焦急,每天都教孩子,可是就是不開口,難得學會一個字,還是說不清,而且轉眼就忘得一乾二淨。

2、我家孩子情況比較輕,從三歲時候發現說話不清楚,家裡人就開始注意到了,找了專業的老師評估,請教了一些簡單的訓練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智力訓練方法和口操鍛鍊辦法。2個月後,寶寶有了一些進步,但是我們覺得還是康復太慢了,疫情結束就開始入校矯正,目前看效果比較明顯,希望早日結束課程,早點回歸學習。

3、都是5歲多的孩子,為什麼我家的寶寶說不清楚,別人家的娃兒卻能嘰裡咕嚕的說個不停呢?感覺寶寶很聰明的呀,什麼都懂,從小開口說話也不晚,各種指令教過的能聽懂也會執行,還會給爸爸媽媽講故事,就是很多發音說不準,說得越快,自己越急,越急就越含糊不清,看著寶寶這樣真是忍不住掉淚。

不要等到五歲才問為什麼

孩子的語言問題不會等到五歲才出現,媽媽們可以更早預防發現,這對語言康復很重要!

我們看看孩子在3歲前的發育表現:

1、1歲半:能夠聽懂200個詞彙,能夠學會爸爸媽媽等雙音節短語,聽懂基本日常生活指令。能夠掌握所有元音音節和至少10個左右簡單的聲母。

2、2歲:能夠聽懂300個詞彙和短語,能夠掌握150個詞彙,大部分發音能夠發音準確,但複雜的韻母和長句略顯困難。

3、3歲:能夠理解語言邏輯關係,進入詞彙發展的高峰期,每天都能學會新詞彙,大部分發音趨於準確,特別是開始了有意識記憶,這對語言發育很關鍵。

到了五歲,寶寶的語音發育基本完成,口齒清楚,能發準所有聲韻母,詞彙量也能積累到3000左右,口語表達基本接近於成人,有很強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可以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書寫和閱讀。以上也是學齡前兒童語言發展的評估標準之一。

為什麼有的孩子說話不清楚

寶寶的語言發育要追溯到0-6月的模仿期,這是語言發展的重要階段,雖然寶寶不會模仿爸爸媽媽說話,但是在聽辨父母發音時也在獲得有效信息,這個時候如果寶寶聽覺出現了問題,就會失去學習正確發音的途徑。

1歲所有寶寶應該能夠說出第一批有意義的詞語,但是他們的構音器官,如唇、齒、喉、舌、聲帶、鼻腔等,發育遠遠不夠成熟,對發音的控制能力很弱,不會調節發音的動作,達不到字正腔圓,存在一些發音錯誤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這個時期父母需要注意觀察,寶寶的錯誤發音是否有自我進步的表現,如果某些錯誤發音止步不前,沒有明顯的改善,就要多加警惕了。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度過語音難關?

父母是寶寶最重要的語言老師,也是寶寶語言障礙預防的關鍵人,那麼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度過這個難關呢?

1、對於寶寶在不同階段應該達到的語言水平,一定要有清晰的認知,當孩子最初出現語音錯誤時,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寶寶,既不要放任不管,也不要急於求成,以免給寶寶施加過大的壓力,使得寶寶失去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2、聰明的父母都會寓教於樂,利用遊戲或獎勵等方式,引導寶寶注意發音口型學會標準的發音動作,同時利用多渠道、多媒體,構建豐富多彩的視覺、聽覺等語言學習途徑,讓寶寶在輕鬆愉悅的狀態下,自然而然的完成語音矯正。

3、父母一定要學習一些語音病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因為每個孩子的語言障礙原因和表現不同,一種方法不一定能夠解決所有問題,這些可以向專業的語音矯正師求助。

如果五歲前寶寶的發音表現出嚴重異常,而且父母怎麼教也不會,那就要從更專業的角度去考慮,可能導致語言障礙的原因比較複雜,遠非一般家庭訓練可以解決,需要專業的評估,醫學方面的檢查等等,才能查明原因,最後需要專業的語音矯正師,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才能夠達到完美的康復。

相關焦點

  • 3歲寶寶咬字不清,說話不清楚,竟然是因為家長這個習慣造成的!
    漢語是一種很有美感的語言,其美的本質在於節奏感,即說話時的氣息、音量和停頓組合而成的語感。可是,2~3歲的寶寶一開口,就會顛覆我們對語言韻律美的嚮往,因為寶寶說話沒有節奏感,或太快,或太慢,或氣息控制不好,怎麼辦呢?
  • 寶寶2歲只會叫爸爸媽媽,發音不清楚,算不算說話晚?怎麼辦?
    在眾多疑問中,問的最多的是孩子說話晚的問題。尤其是孩子2歲之後,只會叫爸爸媽媽,發音不清楚,家長才開始著急。但是孩子說話晚既不能食補又不能醫補,只能幹著急。「哎呀,是不是這孩子智商有問題?」「細思極恐,不會是啞巴吧?」
  • 如何應對4歲寶寶說話多、愛說話?
    如何應對4歲寶寶說話多、愛說話?其實寶寶愛說話正是4歲幼兒的特徵。此外,能夠有板有眼地脫口而出不明了的詞彙,也是這個階段常見的現象,唯一的缺點是發音不正確,但這種現象到了5歲便可改善。
  • 在這個階段教寶寶手語,好處多多!家長不必擔心影響寶寶說話
    但小毛太小不會說話,於是家裡人就開始教小毛手語,包括揮揮手、要吃這個東西、想要那個玩具等等。想睡覺覺:雙手合十並支撐頭部傾斜。肚子餓了:用手摸摸的肚子。想吃東西:拿勺子舀小碗裡的吃的。喝牛奶:拿著奶瓶來回搖一搖。
  • 寶寶說話不清楚,這些家庭訓練辦法可以解決難題
    寶寶說話不清楚或發音不準,如果不及時糾正,很容易形成不良語言習慣,這種不良語言習慣可能會一直陪伴寶寶一生,我們見到很多成年人說話口吃、大舌頭等語言障礙現象,都是因為從小沒有及時矯正的後果。很多寶寶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語言矯正的最佳康復期(2-6歲),所以作為第一看護人的父母,有必要了解一些語言康復知識。
  • 這個時間段引導寶寶說話,他的表達能力要比別人強,後悔看晚了
    三歲的萌萌說話還是不利索,前兩天跟一個兩歲的孩子一起玩,人家小嘴巴巴地能說一段長句子了,萌萌還是把小狗說成「小鬥」的階段呢,平時跟家人交流沒啥問題,父母連蒙帶猜地能知道大概意思,如果是外人,一句話都聽不明白,這可怎麼辦呢,馬上要上幼兒園了,老師這麼跟孩子交流呢?
  • 1歲10個月開口吟詩30首,做到這幾點,你家寶寶也能早說話
    到了1歲7個月,圈圈已經能夠給大人完整地講出常聽的繪本故事,組句能力越來越強;現在,這個馬上2歲的小傢伙,可以唱出三四首英文兒歌,吟出三十來首古詩,並能用較長的句子流暢、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與大人溝通交流零障礙。
  • 寶寶發不出「L」的音,是舌頭有問題,用這5招讓寶寶說話變清晰
    口齒不清的小寶寶前兩天,我吃過晚飯之後在寶媽群裡和大家聊天,娟娟在群裡說,她家的寶寶現在一歲半了,雖然會說話,但是說的特別不清楚,尤其是帶有「L」的音,怎麼教都不行,寶寶就是發不準這個音。娟娟每天都要上班,婆婆在家裡照顧寶寶,看到寶寶發音不準,婆婆覺得很有趣,而且還經常學寶寶說話。
  • 寶寶學說話該不該跟他說方言
    語言混雜對寶寶說話究竟有哪些影響?有媽媽擔心,寶寶已經到了學說話的年齡,平時在家跟他主要是說方言的,有時候也說幾句普通話,不知道這會不會對寶寶說話有影響。研究發現,如果多種語言混雜,可能會導致寶寶說話晚。專家建議,為了避免讓孩子「開不了口」,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最好從小就用標準的普通話。1、媽媽疑惑:複雜語言環境對寶寶說話有影響?
  • 給嬰兒洗澡時應該注意什麼
    當我們有了小寶寶之後,對於一位媽媽來說,日常生活中給寶寶洗澡是平常不過的事情了。然而給寶寶洗澡時應該注意什麼 ?相信很多準媽媽們甚至媽媽們可能都不大清楚,下面小編將根據自身的親身經驗給大家分享給寶寶洗澡時應該注意什麼?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 快看看寶寶舌頭,如果是這個形狀必須警惕,會影響說話!
    最近後臺有位媽媽留言說:寶寶出生幾天就發現吃奶困難,明明奶水充足,卻吃不進嘴裡,乳頭也被孩子咬的的生疼。哺乳方法、哺乳姿勢都換了還是沒用,孩子吃不上奶影響發育媽媽只能幹著急,直到醫生診斷後才知道,完全和媽媽沒關係,是寶寶口腔出了問題(舌系帶過短)。這種口腔問題必須重視,不僅影響寶寶正常吃奶,還有可能影響未來的說話發音。
  • 寶寶一歲前輔食很重要,及時添加這類食物,寶寶發音清楚出牙好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可以吃的輔食種類也越來越多,什麼時候添加,如何烹飪,哪種輔食對寶寶發育好,關於輔食的知識再說萬一嚼不爛的話豈不是會對腸胃不好? 儘管彤彤如此小心,寶寶的出牙情況卻並不好,這也是彤彤一直以來的心病。同事們都說,彤彤實在有些過於小心了。
  • 寶寶開口說話的早晚,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老一輩人:貴人語遲
    但是,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都不同,有的孩子開口比較早,9、10個月就已經能清楚地叫人了,但有的小傢伙開口則比較晚,一歲多了說話仍是磕磕絆絆的,而這時老一輩人就會說:「這時貴人語遲,別著急!」寶寶們開口說話的早晚,真的暗示了孩子智商的高低嗎?
  • 寶寶一歲之前,每個階段最值得購買的玩具,就選這8款
    一臉茫然的小姨子拽著我,讓我給她推薦一下,並講講都是什麼階段給孩子玩最合適。其實,針對0~12個月的寶寶,這些玩具有開發孩子智力的功效。色彩卡片新生兒的前3個月,他們的視覺世界,只有黑、白、灰三種顏色,用黑白卡在這個階段刺激其視覺是最好的方式。3個月後隨著寶寶視力辨別能力增強,對鮮豔明亮的顏色尤為敏感,可以通過顏色卡片,鍛鍊寶寶轉頭、抬頭。等6個月後,就可以針對顏色來提升寶寶的認知能力,完善視覺系統,讓寶寶在不知不覺中了解顏色及事物。
  • 醫生:這個階段剛好,但要注意這3點
    可是給寶寶吃肉時需要合適的時間和正確的順序的,如果太早給孩子吃肉,不僅沒能幫助孩子補充營養,還會加重孩子胃腸負擔造成不消化,如果太晚又會影響孩子營養,甚至造成缺鐵性貧血的發生。什麼時候給孩子吃肉最合適?
  • 「我寶寶什麼都聽得懂,就是不愛開口說話。」不,這是媽媽的錯覺
    2歲前,孩子開口說話,並不是語言發展的標誌。經常有媽媽說:我家寶寶什麼都聽得懂,就是不愛開口說話。這是父母的錯誤認識,孩子的語言需要協同發展,其包括:遊戲及認知技能、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參考下表)。媽媽長期照顧寶寶,與孩子形成默契。通常寶寶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
  • 1歲內寶寶需要什麼玩具?幫孩子更好發育,可不是一套搖鈴就夠了
    昨天去了趟母嬰店,想給孩子挑點玩具,發現一歲內寶寶的玩具種類非常有限,有點滿足不了我這個老母親的需求。 店員解釋說,一歲以內的孩子還不會玩兒呢,店裡沒有多少,最多的就是這樣的搖鈴禮盒,一般是給看望剛出生的寶寶送禮用的。看來看去,各種禮盒內的玩具都差不多,除了造型不太一樣,基本上也沒有太大的差異。
  • 章子怡慶祝1歲兒子生日,曬出歡樂全家福,稱兒子已會說話、扶走
    但過了一歲後,寶寶的成長速度又會有所放緩,這很正常,不必擔心。 平時記得記錄孩子的成長數據,與標準的發育數據對比,如果相差太多說明發育存在問題,要及時帶去看醫生找出根源問題。 照顧周歲娃,父母要注意什麼?
  • 孩子說話晚要矯正嗎?李玫瑾:超過這個年齡要注意,在家就能訓練
    因此家長們會擔心,孩子說話晚是不是智力發育有問題?需要矯正嗎?育兒專家李玫瑾曾經說過,寶寶的語言發育是有規律可循的,有的說話早,有的說話晚,這些都很正常,但若是超過這個年齡,家長就要注意了。了解孩子語言發育的規律不管是網絡上又或者是其他地方,家長總是會探討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
  • 寶寶說話口齒不清?排除疾病因素,幾個妙招,助力孩子吐字清晰
    而在2歲左右已經可以用「你、我」等代詞來表達,而到了3歲,寶寶就已經可以和家長進行一些簡單的溝通來表達自己的需求了。當然,每個孩子說話的早晚其實都存在著個體之間的差異,所以兩歲的寶寶說話有些含糊不清,可能是因為他的語言功能發育得相對較晚,就像剛學會跑肯定要跌倒幾次一樣,剛學會說話的寶寶又怎麼可能吐字清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