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為何有高度傳染性?專家:存在特殊結構環易侵入細胞

2020-12-03 澎湃新聞

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究了新冠病毒的結構,發現了該病毒能迅速在人群中傳播的原因,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開發治療新冠肺炎疾病的新藥。研究成果發表在《分子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上。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6日報導,為研究新冠病毒SARS-CoV-2為何具有高度傳染性,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生物學家將這種病毒的結構與此前曾感染人的冠狀病毒進行了對比,在新冠病毒蛋白中發現了一種由4種胺基酸序列組成的特殊結構環,這種結構環不常見於其他人類冠狀病毒,它能讓病毒更牢固地附著在細胞表面,以便病毒更易侵入細胞。研究人員預測稱,這種結構環對基因的傳播能力或穩定性非常重要。

此外,研究作者指出,雖然SARS-CoV-2的結構與2003年發現的SARS-CoV-1相似,基因序列重合度高達86%,但SARS-CoV-2也具備人類冠狀病毒HCoV-HKU1的特徵。

據了解,SARS-CoV-1高度致命——致死率達10%,但傳播速度不算快,而人類冠狀病毒HCoV-HKU1相對無害,卻具備高度傳染性。

科學家認為,正是這兩種病毒屬性的結合使SARS-CoV-2具有高度傳染性和致命性,並且更加危險。

研究結果顯示,除靈長類動物外,貓、鼬和貂也易感染新冠病毒,因為它們的細胞表面有接近人類的受體。不過至今無證據表明,貓感染的新冠病毒會感染給人。

據印度《論壇報》報導,貓也有自己的新冠病毒傳播鏈,對貓類冠狀病毒的研究可以為一般的SARS-CoV-2和冠狀病毒提供進一步的線索,科學家準備近日對此加以研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發現:貓對新冠病毒高度易感
    自3月4日香港確診患者的寵物狗確認感染新冠病毒後,關於新冠病毒是否能夠感染寵物、是否能從寵物感染到人的討論不絕於耳。如今,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新冠病毒在狗、豬、雞和鴨中複製能力微弱,但在雪貂和貓中可以有效複製。
  • 專家警告:可能會出現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的嵌合病毒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社會科學研究網(SSRN)發表論文警告稱,可能會出現一種由新冠病毒和MERS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形成的嵌合病毒。由於新冠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MERS病毒具有較高的致死率,一旦形成新的嵌合病毒,恐將帶來巨大的危害。
  • 研究:雪貂和貓對新冠病毒易感 可發生"貓際傳播"
    組織病理學觀察證實,病毒感染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肺臟炎症與腸道黏膜損傷;免疫組化研究發現上呼吸道(鼻腔、上顎、扁桃體)黏膜上皮及嗅球細胞、氣管及支氣管黏膜黏液腺上皮細胞、小腸黏膜上皮等部位存在大量病毒感染。
  • 新冠病毒來源再生疑雲!專家提出「流浪狗可能是病毒起源」假說引發...
    另外,他否認了「貓是新冠病毒來源」的說法,他認為這一可能性非常小,不過,流浪狗可能是新冠病毒來源之一,且有必要對流浪狗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最近,關於新冠病毒宿主話題持續引發關注。從穿山甲到蛇,再到貓和雪貂,科研專家都紛紛找尋,導致全球200多萬人受感染的病毒,最初是如何傳播給人類的。
  • 哈獸研最新研究表明:貓對新冠病毒高度易感
    天氣預報11日白天:晴,北風3-4級,最高氣溫13度;11日夜間:晴,西風3-4級,最低氣溫-2度;要 聞哈獸研最新研究表明:貓對新冠病毒高度易感新冠病毒是否會感染與人類密切接觸的寵物、畜禽?哪種動物更易感?
  • 為什麼新冠病毒會導致年輕人中風並喪命?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尚難確定原因,但是可以作出合理推測,即新冠病毒引發的中風可能與血栓有關。 莫科和海珊認為,新冠病毒會導致血栓阻塞或血管收縮。 莫科說,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會附著在宿主細胞上,宿主細胞不僅存在於呼吸道,還存在於血管中。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可以侵入人體的任何地方。
  • 老年人和患基礎疾病人群為何更易感染新冠病毒?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據西班牙《20分鐘報》網站12月8日報導,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在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指出,參與新冠病毒感染的蛋白質可能會使老年人和患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受到傷害。新冠病毒能與不同動物的宿主細胞結合。
  • 中國病毒專家:新冠病毒英文名SARS-CoV-2有誤導性
    《柳葉刀》網站截圖 文章提到,由於新冠病毒不同於SARS冠狀病毒,所以現在的名字「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有誤導性,它應該有不同的名字。 雖然CSG表示將該病毒定義為SARS-CoV2-2,與SARS無關,但文章認為,SARS是一種疾病的名稱,將新病毒命名為SARS-CoV-2可能會引起誤解,特別是對缺乏病毒學知識的專家和公眾而言,他們可能會認為這種病毒會引起SARS或類似的疾病。
  • 研究證實:部分野生動物對新冠病毒的易感程度與人類一樣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根據發表在《哺乳動物評論》雜誌上的一篇觀點文章,存在人類將新冠病毒傳播至野生動物的巨大風險。文章主要作者、比利時魯汶大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移植系研究人員索菲·格裡塞爾斯對西班牙《公眾》日報記者說:「對於許多種類的哺乳動物來說,它們感染新冠病毒似乎不存在生物學障礙。事實證明,諸如雪貂、倉鼠、獼猴和其他一些哺乳動物對這種病毒的易感程度與人類一樣。」
  • 老虎也中招新冠、貓咪高度易感?家有寵物,該怎麼辦?
    截至發稿時間,全球已知的被感染新冠病毒的動物有三種:狗、貓以及老虎。發現了嗎?這些通報裡都提到了一點:這些被感染的動物,他們的密切接觸者都是確診患者或無症狀感染者。談貓色變!貓更易感是咋回事?有專家表示,貓體內的ACE2受體跟人的高度相似,因此貓就更容易被感染。
  • Science:雪貂和貓對新冠肺炎高度易感,通過飛沫傳播!狗易感性低!
    新冠病毒(SARS-CoV-2)已蔓延至 100 多個國家,引發全球大流行,截止 4 月 13 日全球已確診患者達 180 多萬,死亡人數超過 11 萬人次。目前,研究結果認為該病毒起源於蝙蝠,但中間宿主仍然未知,且近期新聞陸續報導動物樣本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 新冠病毒突變位點超過10000 疫苗研發追得上嗎?|蛋白|突變|病毒|...
    病毒變異的面紗仍未完全揭開7月2日,來自美國與英國的專家基於新冠病毒基因樣本分析後的研究成果在《細胞》雜誌上發布,稱新冠病毒第614胺基酸位點D(天冬氨酸)到G(甘氨酸)發生突變,即D614G突變,他們把這種擁有新突變的病毒版本稱為「G614」。
  • 病毒更狡猾了?俄羅斯女子體內現18種變異病毒,傳染性變化成謎
    2019年末,新冠病毒這個"不速之客"闖進了人類的生活,截至目前已經至少奪走了194萬人的生命。相關研究顯示,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很強,致命性較其他病毒稍弱,而且新冠是RNA病毒,由於其獨特的單鏈結構,導致病毒在複製過程中很容易發生變異。
  • 北美兔群中暴發高度傳染性出血病毒,毒株攻擊性猛烈室溫...
    在美國努力控制國內新冠疫情的嚴峻態勢之際,一種致命性的出血病毒又在兔群中肆虐 美國農業部早前發表聲明指出,3月初在該國西南部新墨西哥州首次發現「兔出血性病毒2型(RHDV2)」。自那以後,該病毒已迅速傳播至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和德克薩斯州。墨西哥西部的部分地區也出現了這種病毒。 一些獸醫專家將這種病毒稱為「兔子伊波拉」。
  • 英倫敦大學研究發現26種動物易感染新冠病毒,包括豬、馬、兔子
    據英國《每日星報》10月5日報導,倫敦大學最新研究發現,26種動物因常與人類接觸易感染新冠病毒據悉,該項研究發表於《科學報告》,倫敦大學科學家對215個不同物種如綿羊和類人猿進行試驗證實,新冠病毒侵入細胞後
  • 文獻閱讀|新冠病毒基因組結構與調控機制
    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冠狀病毒屬,目前大多數研究關注的是病毒蛋白的結構與功能,而對於RNA基因組元件的了解還很少。冠狀病毒基因組RNA具有保守的5『和3』非翻譯區(UTR),此外還具有程序性核糖體移碼假結,能夠實現ORF1通讀,翻譯出病毒多聚體蛋白。這些特殊的RNA結構在病毒生命周期中都發揮重要的作用。
  • 這26種動物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5日刊文稱,經證實,經常與人接觸的26種動物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文章內容摘編如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科學報告》期刊上發表一項研究稱,共有26種經常與人接觸的動物對新冠病毒易感。這項研究基於生物信息學模擬,旨在找出新冠病毒是否能感染共計215種動物。
  • 英國學者再現抗疫「新操作」,稱:新冠病毒能抵抗癌症
    自2019年末,新冠病毒肆無忌憚地"闖進"我們的生活後,許多事情都偏離了正軌,不少人的人生因為新冠病毒而徹底改變。截至今年1月11日,新冠病毒總共造成了194萬人死亡,破壞力不亞於一場中型戰爭。然而,在全世界"大殺特殺"的同時,新冠病毒似乎還心存著一絲"憐憫"。
  • 研究發現:常與人接觸的26種動物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5日刊文稱,經證實,經常與人接觸的26種動物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文章內容摘編如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科學報告》期刊上發表一項研究稱,共有26種經常與人接觸的動物對新冠病毒易感。這項研究基於生物信息學模擬,旨在找出新冠病毒是否能感染共計215種動物。研究結論與實驗室觀察和患者報告相一致。
  • 為何有的新冠病人嗅覺不靈了?專家證實:新冠病毒可通過嗅通路侵入...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新冠病毒主要累及呼吸系統,但此前的報導顯示,約30%-50%新冠患者會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包括味嗅覺的減退或消失,意識改變等,極少部分患者會伴發腦炎、腦梗塞、微出血、腦靜脈栓塞等。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放射科耿道穎教授、尹波副教授團隊,聯合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英國倫敦皇家學院、華東師範大學、通用電氣公司等單位,通過整合臨床醫學與計算機技術、磁共振技術等開展了一項前瞻性試驗,發現新冠病毒經嗅通路侵入大腦及腦細微結構改變的證據,成為全球首個報導新冠腦內變化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