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從興盛到衰竭,野生大黃魚是如何走向沒落的?

2020-12-06 牧海唯真

大黃魚是鱸形目石首魚科的魚類,成年的大黃魚體長可達30~40公分,體重400~800克,全身金黃,看起來就很金貴。在言過其實的商業炒作下,大黃魚的魚鰾被炒出天價,漁民們趨之若鶩,商人們樂此不彼,野生的大黃魚終究還是沒能躲過這場殺身之禍。

作為曾經四大海產之一的大黃魚,在吃貨們的努力下最終走向了沒落。一同走向衰落的還有舟山漁場——「我國最大的漁場」的稱號也早已名存實亡。對於靠海謀生的地區來說,過度的漁業捕撈、頻繁的誤捕偷捕依然是威脅野生物種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

野生大黃魚資源和舟山漁場究竟是如何走向沒落的?這正是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舟山漁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無魚可捕純屬「人禍」

舟山漁場位於浙江省舟山群島附近的海域,總面積約5.3萬平方公裡,這裡島嶼密布、港灣眾多、海岸線曲折,是海洋生物天然的索餌場、繁殖場。

▲舟山群島行政區劃分布圖:定海縣,普陀縣,岱山縣,嵊泗縣

長江源源不斷地將內陸的營養物質帶到舟山漁場,豐富的營養鹽肥沃了海區水質,以浮遊植物為代表的初級生產力得以繁榮興盛,進而為大型的魚類、蝦蟹類、貝類等海產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餌料。

在臺灣暖流和東海沿岸流的作用下,舟山漁場的生境類型更加豐富,各種海洋生物都能找到合適的棲息環境。這些得天獨厚的因素共同造就了鼎盛一時的舟山漁場。

據統計,舟山漁場出產的魚類有360多種,蝦類有60餘種,蟹類11種,貝類134種,同時還有海洋哺乳動物20多種,藻類154種。其中佔有重要地位的捕撈品種主要有小黃魚、大黃魚、帶魚、海鰻、馬鮫魚、鯛魚、竹夾魚等等,頭足類生物中的曼氏無針烏賊產量也很高。

▲漁船滿載而歸,這種豐收景象如今越來越難看到了

舟山漁場的漁獲產量在1997年達到巔峰,這一年從舟山漁場出水的海產品有50萬噸。但從我國四大著名海產的單一品種最高產量來看,大黃魚的歷史最高產量為10.16萬噸,對應的時間是在1967年;小黃魚的歷史最高產量為2.9萬噸,時間是1957年;烏賊的歷史最高產量是2.96萬噸,時間是1980年;帶魚的歷史最高產量是21.44萬噸,時間是1974年

四大海產的命運和舟山漁場是緊密相連的。單從捕撈數據來看,四大海產的巔峰早就已經過去了,甚至最早從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表現出資源衰退的趨勢了。

拋開單一品種看四大海產的整體命運,現實也同樣不容樂觀。

1974年,四大海產的產量佔到舟山漁場總捕撈量的76.96%,到了1984年就下降到了36.06%。到了2008年,這個比例進一步下降到1.13%,而現在連1%都不到。

雖然我國從1995年開始就全面實施了伏季休漁的政策,然而直到現在,舟山漁場的主要漁業資源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轉,特別是野生的大黃魚,其野生種群已經難以恢復。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大黃魚的生存狀態定為極危

野生大黃魚:從盛極一時到瀕臨枯竭,只用了不到30年

在1954年,舟山漁場的漁獲產量達到了30萬擔,其中有15萬擔都是大黃魚——由此可見,大黃魚曾是舟山漁場的絕對優勢種群。

真空包裝的野生大黃魚

到了70年代中期,舟山的岱衢洋漁場基本上已經捕捉不到大黃魚了。然而當時的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大黃魚種群所面臨的危機。

1974年剛剛開春,1200對機帆船就蓄勢待發奔赴舟山漁場捕撈越冬的大黃魚。事實證明,這次的捕撈是盲目的。大黃魚無論規格大小全部都被收入漁網,那些對種群繁衍至關重要的幼齡物種也難逃厄運。偷捕、濫捕等非法行為使存活20年以上的野生大黃魚數量不斷減少,也正因為如此,大黃魚捕撈業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走上了下坡路。

2003~2004年,漁民已經很難從東海捕撈到野生大黃魚了。近幾年網絡媒體報導的野生大黃魚捕獲案例也是少的可憐,而大黃魚漁獲越少,魚鰾的價格就炒的越高,就有越來越多的漁民趨之若鶩,大黃魚的自然保護也因此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漁場和大黃魚資源衰退的因素有很多,近海汙染和過度捕撈是主要原因

近海汙染是個普遍的現實問題。

早在2015年,國家海洋公報發表的數據就顯示,我國有80%的近海生態系統處於亞健康或不健康的狀態。在近海汙染中,陸源輸入因素佔90%,特別是工業汙染,對近海生態的威脅尤其嚴峻。現在的長江口、杭州灣已經被重度汙染,舟山漁場自然也就難以倖免。

▲上圖是2017年夏秋兩季我國近海的水質汙染分布情況,以舟山漁場為中心的東海富營養化汙染現狀尤其嚴峻

▲高清衛星地圖下的杭州灣和舟山群島

2012年的海水水質檢測數據表明,東海劣4類的水質比往年增加了6,700平方公裡,有些海區甚至成了無生物區,成了名副其實的「海洋荒漠」。

還有比這更糟糕的,近年來舟山海域由於富營養化汙染,漁民們已經擺脫不了赤潮災害所帶來的夢魘。

2012年全國的赤潮總共報導了78次,東海海域就爆發了38次,赤潮總面積達2028平方公裡。

2013年,全國赤潮發生次數減少到了46次,其中一半以上都發生在東海(共計25次),赤潮覆蓋的海域總面積為1573平方公裡。同樣是在這一年,杭州灣的水質被鑑定為不健康狀態,長江口則為亞健康狀態。

除了陸源輸入導致的汙染,過度的漁業捕撈也進一步加快了漁場衰退的進程。

除了大黃魚,鰳魚、綠鰭馬面魨、鯊魚等諸多物種也處於嚴重的資源衰退狀態中。即便是倖存下來的小黃魚,目前也很難形成漁汛了。漁民們捕撈上來的小黃魚,其平均體重和體長都在明顯下降,小型化非常普遍。近兩年,小黃魚資源密度已經大不如從前,已經從原先的主要目標魚種已變成了兼捕對象。

在舟山漁場,唯一能夠形成魚汛的魚種只剩下帶魚了。為了保護我國帶魚的種質資源,國家採取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但是這也改變不了帶魚產量逐年下滑的趨勢。

不可否認的是,即便有休漁期的保護,近海的漁業資源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恢復。就目前來看,只有基於海區魚種資源調查基礎之上的捕撈限額制度,才是海洋捕撈業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

參考資料:舟山漁場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舟山漁場魚類資源的興衰與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維基百科——大黃魚,舟山漁場

相關焦點

  • 如何辨別野生大黃魚!
    野生大黃魚被作為上品,身價不菲。宴請上了一條野生大黃魚,那麼客人可能是生意上的姑奶奶,或者是朋友中的戰鬥機。以前上海人談吃喝,話題裡少了大黃魚,就會比自稱「老克臘」的居然不知道法租界在哪還要沒面子、沒腔調。上不上這個硬菜,很講究。
  • 為了讓野生大黃魚重現東海 這裡投入了一個多億!
    自古,大黃魚就是我國最重要的海產之一。尤其是對長三角人來說,這是他們最為熟悉的味道。歷史上,舟山野生大黃魚年產量曾達萬噸。其中的大部分都銷往上海或通過上海的碼頭走向全國。但如今野生大黃魚在市場上卻難覓蹤跡,市場上動輒數萬元的價格堪稱「天價」。野生大黃魚,為何幾近消失?它還能重獲生機嗎?
  • 船老大意外捕獲1000多斤野生大黃魚,正宗嗎?專家買4條去測基因
    還是這些年持續的休漁和放流,東海漁業資源正在慢慢復甦?昨天(11 月 30 日)下午,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陪同浙江海洋大學水產學院的陶震老師,開車來到桐照村。陶老師此行的任務,是買幾條珍貴的東海大黃魚,帶回學校解剖,並進行分子生物學等層面的檢測,為這些大黃魚驗明正身。它們到底野不野?
  • 寧海漁民捕到一條4斤多重野生大黃魚,賣了1.5萬元!
    根據王明明提供的視頻和照片,他捕獲的這條野生大黃魚「賣相」特好,通體金黃,紅唇細鱗,體型修長。王明明興奮地告訴記者,8月23日下午退潮時,他和父親開船到寧海灣橫山島附近撒下漁網,第二天一早去收網時,發現網裡除了鯔魚和梭子蟹,還有一條金燦燦的大黃魚。
  • 4.2斤野生大黃魚,賣了1.5萬元!網友吵翻了
    「捕到一條4.2斤野生大黃魚,賣了1.5萬元!」。寧海縣強蛟鎮峽山村的一位漁老大發布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一則消息,引起了眾多人的嘖嘖讚嘆。當天,這條大黃魚就被一位寧波的老客戶以1.5萬元搶先購走。由漁老大王明明提供的視頻中看到,捕獲的這條野生大黃魚「賣相」特好,通體金黃,紅唇細鱗,體型修長。
  • 大黃魚到底「野」不「野」?水產專家做基因測序驗明正身
    還是這些年持續的休漁和放流,東海漁業資源正在慢慢復甦?  11月30日下午,記者陪同浙江海洋大學水產學院的陶震老師,開車來到桐照村。陶老師此行的任務,是買幾條珍貴的東海大黃魚,帶回學校解剖,並進行分子生物學等層面的檢測,為這些大黃魚驗明正身。  它們到底野不野?
  • 浙江800多斤野生大黃魚提前回港!碼頭上金燦燦一片……
    都市快報訊 兩網捕獲1500多斤野生大黃魚,總價值近百萬元!11月27日早上6點,從東海傳來喜訊,奉化一位船老闆兩組雙拖外海漁船捕獲大批野生大黃魚。(此前報導《罕見!浙江寧波漁民捕獲1500多斤野生大黃魚!每條重2到4斤!價值近百萬!》)
  • 浙江舟山:野生大黃魚拍賣會 4.1斤重的「魚王」拍出2.98萬
    ;nbsp&nbsp昨天,在舟山沈家門的國際水產城內,一場「分量級」的野生舟山大黃魚拍賣會,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nbsp&nbsp&nbsp&nbsp9條金閃閃的野生大黃魚是拍賣會的「主角」,最大的一條重4.1斤,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0多名競拍者,也吸引了眾多「吃貨」前去看熱鬧。最終9條野生舟山大黃魚共拍得83800元,最大的「魚王」以29800元成交。
  • 超大野生大黃魚!舟山漁民一網捕上8條 最大一條4.64斤
    這條身穿「黃金甲」的魚,是貨真價實的東海野生大黃魚正月初三(2月7日)中午,舟山普陀區沈家門街道馬峙村的漁民黃紅迎來開門紅,一網起獲了8條大黃魚。這條野生大黃魚究竟多大呢?馬峙村村民 黃紅我午飯吃好之後,風浪挺大的,我跟我爸爸到馬峙門去看一下我們張網收穫怎麼樣,網一起上來,看到一條大黃魚
  • 30多年未見的野生大黃魚群,是迴光返照,還是生機一線?
    就在幾天前,浙江的兩組雙拖外海漁船,在相同海域作業的時候,網到了罕見的野生大黃魚群。雖然魚群並不大,兩隊漁船魚獲加在一起,也才1500斤左右,但卻是金燦燦的野生大黃魚啊!這些黃魚規格大小從三斤多到一斤不到不等。對於老漁民來說,碰到野生大黃魚群,再怎麼說,也是上個世紀的事兒了。
  • 剛上岸的野生大黃魚,一萬八千塊被人買走,浙江人真有錢
    我們國家有四大傳統海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 、烏賊,也是近海的主要經濟型魚類。如今小黃魚、帶魚 、烏賊還能看到,這野生大黃魚已經極其稀有,所以這個價格也是高的嚇人。此次浙江象山漁山島之行,有幸看到了傳說中的野生大黃魚,不過這個價格更是刷新了我對魚類的認知。象山,浙江省寧波市下轄縣,地處東海之濱,是我國重要的海洋漁業產地。
  • 東海大黃魚,到底有多「鮮」
    清蒸大黃魚、紅燒大黃魚、鮮燉大黃魚,一盤盤鮮彈大黃魚上桌,海魚的鮮美足以讓味蕾跨越山河,奔向風浪依然的大海。是時候了,是時候收穫那肥美的大黃魚了。吳越人家對大黃魚都有著頗為深厚的記憶。數十年前,東海大黃魚一值汛期,就會迎來浩浩蕩蕩的圍捕,漁民一網下去捕獲十幾噸的大黃魚在當時一點也不稀奇,清蒸、油煎,亦或是乾脆醃製風乾做成魚鯗。一片片雪白的魚肉在鍋裡翻騰,一掛掛魚鯗在微風間輕蕩,此情此景,一去幾十年了。大黃魚屬於石首魚科,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海、褐色,肚皮上泛著金黃色,所以很多地方也把它叫做黃花魚、黃瓜魚。
  • 舟山:11000尾野化大黃魚標誌放流
    2020年11月4日至5日,由浙江海洋大學承擔的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修復工程進入標誌放流環節在舟山東極中街山列島海域,科研團隊組織工作人員將11000尾網箱野化的岱衢族大黃魚通過標誌放流,探索大黃魚野外越冬洄遊和棲息的規律,為大批量岱衢族大黃魚進一步野化打好基礎。
  • 康熙對他仁至義盡,雍正上臺抄了他家,從興盛走向落寞
    曹雪芹劇照其實曹雪芹的祖父和父親一直都擔任江寧製造,長達60多年。為了這件事情,康熙皇帝專門把雍正叫到跟前,他叮囑雍正皇帝在以後一定要善待曹家。雍正皇帝面對康熙皇帝並沒有持反對意見,只是表面的答應了康熙皇帝。其實曹家是非常幸運的,他能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但是並沒有給皇上分擔憂愁,而是惹了很多的麻煩,雍正皇帝最這件事早就看不下去了,所以雍正皇帝繼位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下令查辦曹家。
  • 連胡定欣都要離開TVB了,TVB真的走向沒落了?
    前幾天,傳出了胡定欣要離開TVB的消息,一時之間,不得不讓人感慨的就是TVB似乎真的要走向沒落了,越來越多的藝人出走。而傳出胡定欣要離開TVB的消息沒過多久之後,又傳出來TVB「金牌綠葉」曾偉權因肺癌過世的消息。
  • 人潮驟減 臺中逢甲商圈走向沒落
    中國臺灣網7月31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中逢甲商圈面臨泡沫化危機,多間店面掛起「待租待售」招牌,即使房東自砍1成租金也乏人問津,甚至傳出周邊的碧根陽光商場,近年租金從4萬(新臺幣,下同)降到1萬仍有空租。
  • 浙江舟山:11000尾野化大黃魚標誌放流
    由浙江海洋大學承擔的東海野生大黃魚資源修復工程進入標誌放流環節,在舟山東極中街山列島海域,科研團隊組織工作人員將11000尾網箱野化的岱衢族大黃魚通過標誌放流,探索大黃魚野外越冬洄遊和棲息的規律,為大批量岱衢族大黃魚放流野外棲息地進行進一步野化打好基礎。 陳永建/IC photo
  • 浙江漁民捕獲一條6斤大黃魚,1萬1斤被上海遊客買走,太有錢了吧!
    (寧波漁民大哥捕獲的野生大黃魚)據這位漁民大哥說,以他捕魚多年的經驗來看,有可能是一條大黃魚,所以他立刻緊張起來,以免將魚弄跑了。漁網一出水果然是一條大黃魚,漁民大哥快速地將魚撈入網中,便開心地說:發財了!
  • 「東海無魚」難題該如何破解
    近年來,東海魚類資源日益枯竭,以大黃魚為例,1957年,浙江的大黃魚年產量曾經達到近17萬噸,但是最近的資料顯示,2011年浙江捕撈的大黃魚僅0.28萬噸,僅為半個多世紀前的1/60。然而與此同時,如今捕撈船無論是在設備上還是數量上都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據老一輩的舟山人回憶,上世紀70年代,由於當時大黃魚產量太大,並且交通不便,上好的黃魚堆在碼頭賣不出去。
  • 浙江溫州南麂島女子賣大黃魚,今年銷售額已達4000多萬元
    大黃魚,肉質鮮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江浙老百姓最喜愛的魚類之一。浙江省溫州市南麂島的林端萍,回鄉創業經營大黃魚生意已經6年了。她以產品新鮮為賣點,創新銷售方式,不僅把南麂島盛產的大黃魚,直接賣到了當地水產批發市場和酒店,還通過線上渠道銷售大黃魚。靠著銷售大黃魚,2019年,林端萍的年銷售額達到3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