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壩子、海螺之光…佛山高明助力涼山木裡縣用文化繡出扶貧畫卷

2020-12-05 央廣網

  央廣網佛山12月2日消息(記者張勝強 通訊員譚傑才)「唐卡這樣做出來更漂亮,老師說我快可以達到製作訂單的水平了。」佛山引進的文創基地,可以說是阿子爾古馬近期最喜歡的去處。

  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藏族自治縣,像阿子爾古馬這樣的老鄉還有很多,他們有的在藝術培訓班中,有的在舞蹈隊中,開闊眼界,去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

  這個曾經的深度貧困縣,經過佛山等地的對口扶貧協作,在今年3月已經成功脫貧摘帽,綻放新顏。

  文創產業讓木裡文化走向珠三角

  木裡是全國僅有的兩個藏族自治縣之一,藏、彝、漢、蒙古等21個民族雜居,有著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

 

村民在文創基地學習。(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在木裡縣,佛山與涼州兩地文旅部門,通過與藝術公司合作,開設職業技能及藝術教育實踐基地,引領當地群眾就業脫貧致富。

  為設計出符合當地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常駐在此的佛山藝術家都會像駐村幹部一樣上村民家拜訪。

  「從剛來時進村被狗圍著嚇到哭,到現在狗狗看到我們就搖尾巴,有時候一條村我們要去十多次」,年僅22歲的駐木裡藝術家溫柳婷說。

  「當我們第一批藏八寶主題的文創產品推出以後,很多老鄉開始主動到基地學習,也會經常邀請我到他們家去看一些民族特色的服飾和生活用品」。

 

藝術教育實踐基地設計出了許多富含當地文化特色的作品。(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據了解,基地成立以來,累計免費培訓近200人次,帶動2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並完成設計了各類藏式金繡畫、文化衫、背包、掛件等近70種文創產品,廣受珠三角地區消費者歡迎。

  文化壩子正在舞出幸福生活

  臨近入夜,木裡縣鋤頭灣村的文化壩子上頓時熱鬧了起來,這是屬於鍋莊舞舞蹈隊的時間。

 

舞蹈隊在文化壩子上載歌載舞。(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鍋莊舞,藏語意為圓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間舞蹈之一。在2018年,鋤頭灣村成立了鍋莊舞蹈隊。

  2019年,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駐木裡縣工作小組組長胡安泉支持這支隊伍置辦了音箱、服裝,鼓勵她們把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帶給村民。

  現在,每天晚上舞蹈隊都聚集在文化壩子上跳舞、嘮家常,交流幫扶工作的經驗心得。

 

舞蹈隊在文化壩子上載歌載舞。(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舞蹈隊負責人王喬米表示,隊員們對村裡的事都是義不容辭,「一起商量明天要做什麼,去哪家開展衛生突擊檢查,哪家有困難要幫助。」

  鋤頭灣村原本是木裡的軟弱渙散村,自從有了舞蹈隊,婦女們打牌的少了、跳舞的多了,民族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還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示範村。

  「海螺之光」點亮藝術人生

  海螺在藏區是吉祥的象徵。

  在木裡縣城對面的海螺山上,當地群眾沿著山路鋪設了太陽能路燈。入夜時分,幾公裡外都清晰可見巨大的海螺,象徵著藏區人民對生活的幸福嚮往。

 

佛山高明區在學校發起了藝術扶貧項目。(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今年6月,由佛山市高明區以「海螺之光」命名的藝術扶貧項目,組織國家級會員帶隊的藝術家團隊赴木裡開展公益培訓和義務支教活動。

  佛山用「三進兩出「的藝術扶貧思路,把人財物帶進來,讓文化符號的產品、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走出去。

 

藝術扶貧幫助當地孩子擴展了視野。(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項目開展以來,累計發動三批11名藝術家自費前往木裡縣,開展公益夏令營、支教,舉辦「一個不能少」56個民族名家藝術作品展等展覽57場,超5000名師生參展。

  「我們還要創造機會讓更多的木裡本土文化能人到廣東去走動交流,向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傳遞木裡特色文化符號,這就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應有之意」,胡安泉說。

相關焦點

  • 文化壩子、海螺之光……佛山高明助力涼山木裡縣用文化繡出扶貧畫卷
    (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在木裡縣,佛山與涼州兩地文旅部門,通過與藝術公司合作,開設職業技能及藝術教育實踐基地,引領當地群眾就業脫貧致富。為設計出符合當地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常駐在此的佛山藝術家都會像駐村幹部一樣上村民家拜訪。
  • 木裡縣「樹新風助脫貧」金繡藏畫技能 培訓班圓滿結業
    2020年1月11日,木裡縣「樹新風助脫貧」金繡藏畫技能培訓班暨木裡縣「藝起來,繪起來」技能人才公益文化扶貧活動,在廣東佛山職業技能及藝術實踐培訓基地(木裡基地)圓滿結束,木裡縣委政府分管領導出席並作講話
  • 「我能為涼山做點什麼」:佛山愛心接力 涼山「一步千年」
    昨日下午,四川涼山州鹽源縣棉椏鄉清河村村民朱阿芳母領到了來自佛山的小家電三件套,滿意地笑了:「我們住上了新房子、用上了電器,佛山人民,卡沙沙(彝語『感謝』)。」這批小家電來自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愛心項目「溫愛到新家」中美的集團的捐贈,這兩天,1133套小家電陸續送達涼山13個村。
  • 央視聯合拼多多涼山開啟扶貧直播,400萬網友圍觀副州長做燉雞
    在涼山地方政府領導與央視、佛山扶貧幹部的聯合推介下,通過央視新聞、拼多多線上助力,佛山愛心企業線下認購,本次直播線上線下銷售額超過600萬,刨除從貧困農戶處採購的成本,剩餘的部分將直接用於改善喜德縣貧困村的醫療、教育水平。其中,超過400萬網友觀看了此次消費扶貧直播,45萬消費者在拼多多直播間內關注和下單。
  • 水族:傳承千年,馬尾繡繡出水族人的文化自信
    水族:傳承千年,馬尾繡繡出水族人的文化自信 2019-09-08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搭乘「央視頻號·文化志願者專列」,見證中國扶貧路上的奮鬥故事與...
    ,同時以十大國家藝術院團惠民演出結合嘉賓訪談的方式,推介當時尚未摘帽的5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文化旅遊資源和特色農產品、非遺產品等,助力其脫貧摘帽,引發社會各界與廣大網友關注與好評。談及這一個個巨變的實現,百姓給出兩個字的答案:奮鬥。直播中,專注於技藝的非遺傳承人、耕作于田間的村民、為扶貧事業東奔西走的扶貧幹部……他們的身影溫暖而有力,展現出強大的精神力量。
  • 「玫瑰書香」 助力決勝小康 玫瑰書香第六期讀書會暨市直宣傳文化...
    「玫瑰書香」 助力決勝小康 玫瑰書香第六期讀書會暨市直宣傳文化單位故事分享會舉行 2020-06-28 09:40:24   來源:合肥晚報
  • 申桂榮:文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歌詞裡的「扶貧故事」
    這首由邵東市政協主席申桂榮作詞的《農家親戚》,歌詞以決戰脫貧攻堅為背景,選擇溫暖的春天和豐收的秋天兩個時間節點,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了一位扶貧幹部駐村入戶、結對攀親、共奔小康的感人故事。這些年來,申桂榮創作了多首展示政協工作、講述扶貧故事的歌詞,歌曲傳唱度高,膾炙人口。
  • 挖文化、做民宿、搞基建……佛山農村蝶變美麗家園
    作為佛山「百裡芳華」鄉村振興示範帶項目西樵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示範片核心區之一,當前,大同村正通過持續提升人居環境、挖掘村居文化底蘊、保護活化古村古建,成為佛山持續落實「美麗家園」行動的最新寫照。「美麗家園」行動是佛山打造「百裡芳華」鄉村振興示範帶的重要抓手之一。截至8月14日,示範帶內101個重點村居已全部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建成特色精品村23個、美麗宜居村72個。
  • 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教育扶貧工作情況
    縣情簡介四川涼山喜德·彝族老家,於1953年建縣,地處四川省彝族聚居區腹地,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全縣幅員面積2204平方公裡,轄24個鄉鎮170個行政村3個社區(含西昌託管東河鄉),總人口22.5萬人,其中彝族人口佔91.78%,農業人口佔91.1%,是一個地處山區、以農業為主、彝族聚居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是現代彝語的標準音所在地,還是彝族漆器的發源地之一,被譽為「彝族母語文化之鄉」「彝族漆器之鄉」和「美酒之鄉」。
  • 飛針穿線,繡出新生活
    蒙古族大娘陳滿亮正在刺繡車間忙活,手中的繡針上下翻飛,一朵大紅牡丹呼之欲出。家住內蒙古科右中旗巴彥茫哈蘇木哈吐布其嘎查的陳大娘,曾是村裡的貧困戶,老兩口年紀大了,不能種地,生活越發沒著落。這幾年,靠著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補助保障都不少,老兩口脫了貧。可大娘是個倔脾氣,「咱不能光靠國家幫,富裕生活更要自己創。」人老體弱,靠啥掙錢?大娘想起了自己的老手藝——蒙古族刺繡。
  • 咩~咩~咩~涼山這群黑綿羊,不只會賣萌 | 脫貧攻堅印記③
    8月4日,佛山傳媒集團融合報導組來到了「中國彝族火把節之鄉」布拖縣。在彝語中,布拖的意思是「有刺蝟和松樹的地方」,是彝族阿都文化保留最原始、最完整的地區。下午,記者抵達布拖縣補爾鄉黑綿羊養殖基地。請看佛山傳媒集團融合報導組記者王駿從前方發回的vlog報導布拖黑綿羊是布拖縣特有的優質綿羊品種,民間養殖基礎好、市場價格高。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駐布拖縣工作小組因地制宜扶持當地做大做強黑綿羊產業。
  • 涼山喜德農特產品直營體驗重慶店開業 市民在家門口可品嘗到大涼山...
    品牌白酒,彝族手工漆器製品等,足有上百種之多。目前,涼山會館的喜德農特產品直營體驗重慶店主要分為產品展銷區、文化展示區、餐飲體驗區、商務洽談區等功能區域。試營業以來,涼山會館賓客如流、點讚不斷,運營成效明顯,已經成為重慶長假網紅打卡地。
  • 「重慶商報」涼山喜德農特產品直營體驗重慶店開業 市民在家門口可...
    2020年10月10日,位於龍湖江與城的涼山喜德縣農特產品直營體驗重慶店開業,直營體驗店展銷的農特產品,均來自涼山喜德縣農民家裡自己種植和養殖的天然無汙染產品。記者獲悉,重慶市級相關部門和四川、喜德縣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直營店開業儀式。
  • 峨邊彝繡驚豔了全世界,你還不知道?
    參展的彝繡元素作品據了解,本次展覽是將峨邊小涼山作為地方品牌進行品牌傳播的一次有益嘗試,將彝族特色文化、美麗的自然風景、特色工藝造物在海外進行展示、宣傳和推廣。希望通過設計和藝術的力量助力峨邊精準扶貧工作,並提供策略層面的支持。
  • 「佛山新村」給彝族老鄉送去幸福
    在四川涼山州布拖縣補爾鄉竹爾苦村,許多彝族老鄉像扭麼俄扎一樣,在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駐布拖縣工作小組的幫助下,從高山之上搬遷到山腳路旁,住上了新房子,養起了黑綿羊,好生活就像村頭那座火把雕塑,熠熠生輝又觸手可及。告別低矮土磚房 搬進現代新樓房從布拖縣城出發,沿著壩子平地一路南行,約20分鐘後,一排排二層樓房躍入眼帘。
  • 美食助力扶貧,《發現大廚》首季成功收官!
    6名大廚和6名來自「粵菜師傅」工程培訓班的學員進行結對,歷時兩個月,途經八座城市,歷經三場淘汰賽,最終呈現出五十四道菜品。眾多廚神大咖、當地鄉親也傾情加盟了這8站的尋味之旅。在英德魚咀扶貧村集結,結為師徒,初試牛刀,搶奪唯一的「置換權」。在陽江東平體驗漁民生活,感受海洋保護的重要性,將大海饋贈的「禮物」變成獨一無二的佳餚。
  • 咩~咩~咩~涼山這群黑綿羊,不只會賣萌
    8月4日,佛山傳媒集團融合報導組來到了「中國彝族火把節之鄉」布拖縣。在彝語中,布拖的意思是「有刺蝟和松樹的地方」,是彝族阿都文化保留最原始、最完整的地區。下午,記者抵達布拖縣補爾鄉黑綿羊養殖基地。請看佛山傳媒集團融合報導組記者王駿從前方發回的vlog報導布拖黑綿羊是布拖縣特有的優質綿羊品種,民間養殖基礎好、市場價格高。
  • 為非遺賦能 為脫貧助力——河北豐寧「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調查
    豐寧滿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方志勇說,結合自身實際,豐寧制定出臺了《關於推進「非遺+扶貧」試點、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實施方案》,確定了以「振興傳統工藝、助力精準扶貧」為切入點,以豐寧滿族剪紙、布糊畫為龍頭,逐步確立了在縣城建立傳統工藝工作站,在有條件的鄉鎮和村建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傳統工藝傳承保護與貧困村脫貧致富有機結合。
  • 探尋佛山獨有的「三星獅」舞獅文化
    而對於這座武術之鄉來說,除了武術外還有醒獅這個讓人喜聞樂見的載體。每逢過年期間,滿城的鑼鼓聲也成了佛山人對「年味」的獨有記憶。沈湜攝影大多數80後的一代人,對於舞獅的印象更多來源於黃飛鴻系列電影《獅王爭霸》。在電影中,舞動的獅頭不僅威武、華麗,更有噴火、暗箭等利器。一時間,南派舞獅因這部電影一炮而紅,佛山醒獅也因這部電影名聲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