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了新房子,養起了黑綿羊!「佛山新村」給彝族老鄉送去幸福

2021-01-08 珠江商報

幸福生活是什麼? 兩年前,扭麼俄扎會指著黑白電視機裡的畫面說「大概就是那樣」;現在,她會毫不猶豫地領著客人走進家門說「這就是我們的幸福生活」。

兩層高的灰瓦白牆新房,鋪好象牙白瓷磚,房間裡擺放著各種家電,還有一臺50寸大彩電。家裡領養的4頭豬和19隻黑綿羊每天都在長膘,全家脫貧致富的夢想正在一點一滴化為現實。

在四川涼山州布拖縣補爾鄉竹爾苦村,許多彝族老鄉像扭麼俄扎一樣,在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駐布拖縣工作小組的幫助下,從高山之上搬遷到山腳路旁,住上了新房子,養起了黑綿羊,好生活就像村頭那座火把雕塑,熠熠生輝又觸手可及。

告別低矮土磚房 搬進現代新樓房

從布拖縣城出發,沿著壩子平地一路南行,約20分鐘後,一排排二層樓房躍入眼帘。村口石碑上,用彝文和漢文書寫著「廣東(佛山)新村」六個大字。這裡就是佛山資金支援建設的彝家新寨竹爾苦村。

扭麼俄扎的新家位於第二排的最邊上。2019年底,她和村裡其他貧困戶一起喬遷新居,告別山上陰暗潮溼的土磚房,住進了公路旁的新樓房。

扭麼俄扎每天都把新家收拾得乾乾淨淨。

「從沒想過自己能過上這樣的好生活。感謝共產黨,感謝廣東佛山。」坐在一樓客廳的沙發上,扭麼俄扎打開了話匣子。以前,她們一家六口住的房間裡沒有任何牆壁間隔,中間是做飯取暖的火塘,兩邊是一家老小的床鋪。環顧一圈,桌椅板凳已經是這個家最像樣的家具。

惡劣的居住環境,帶來了許多生活的不便:用水,要到附近河溝裡舀,冬天河水冰冷刺骨,孩子都不願意洗手洗臉;娛樂,全靠家裡那臺30多年的黑白電視機,運氣好的時候可以看電視劇,但大部分時間都在「罷工」;進城,更是需要翻山越嶺步行40多分鐘,才能走到公路邊等車,來回需要一整天。

如今,這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搬進二層新樓房後,她與丈夫不僅有了獨立臥室,4個小孩也都有自己的房間。家裡配上了政府發放的「六大件」:沙發、桌椅、床、衣櫃、櫥櫃和太陽能熱水器。

扭麼俄扎格外珍惜這個新家,專程去縣城買了兩床新被褥,還在客廳鋪上瓷磚,安裝吊燈,每天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今年7月,扭麼俄扎一家被評為縣裡的「潔美家庭示範戶」,獎品是一臺50寸的彩色液晶電視。

竹爾苦村村內道路安裝了路燈,建好了籃球場,孩子有了玩耍的地方,扭麼俄扎再也不用擔心他們滿山跑,摔得到處是傷。

扭麼俄扎的丈夫平時在縣城做電焊工,以前交通太不方便,所以無法經常回家,現在公路在家邊可以經常回家照顧孩子。「以前幾個月都去不了一趟縣城。」扭麼俄扎說,現在可以經常去縣城賣農產品、買生活用品。

竹爾苦村廣東(佛山)新村,六排白牆灰頂的安全住房整齊劃一。

竹爾苦村第一書記馬金鋒介紹,竹爾苦村全村共有299戶、116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3戶、483人。2018年起,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駐布拖縣工作小組累計投入超過1000萬元,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在當地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包括修建92套安全住房。安全住房不僅改善了貧困戶的居住條件,也為移風易俗創造了條件,現代健康文明生活習慣逐漸普及。

黑綿羊產業升級 帶動貧苦戶增收

「吆呵!吆呵!」傍晚6時,竹爾苦村升起陣陣炊煙,村民熱列日爾手持鞭子,將一群黑綿羊從山上往布拖黑綿羊良種繁育場的羊圈裡趕。偶爾有一兩隻黑綿羊竄出隊伍,熱列日爾一聲吆喝,再不聽話的黑綿羊也都順從歸隊。

「以前自己在家養羊,不懂科學餵飼料,羊生病也不知如何處理,一年下來加上種土豆、蕎麥,到手只有七八千元。現在到繁育場打工,每月有2000元工資,還能照顧家人、幫家裡幹農活,收入比以前高多了!」熱列日爾笑著說。

布拖黑綿羊是當地特有的優質黑綿羊品種。

布拖黑綿羊是當地特有的優質品種,民間養殖史久遠、市場價格高,但以前當地的養殖技術落後,通常由村民自繁自育,出現成活率低、產仔率低、生長速度慢、體型瘦弱等品種退化問題。

經過調研考察,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駐布拖縣工作小組決定因地制宜,扶持當地做大做強黑綿羊產業。2020年投入500萬元支持建設布拖黑綿羊良種繁育場,選址在竹爾苦村的山坡草地。

「良種繁育場項目成熟後,可以為竹爾苦村等周邊貧困戶提供長期穩定的就業崗位。」布拖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徐昌文介紹:「良種繁育場可輻射全縣49個黑綿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為它們提供良種以及養殖技術培訓,促進合作社增收,惠及布拖縣約四分之一的人。」

2018年,佛山還投入510萬元支持17個村建設黑綿羊養殖基地,其中就包括竹爾苦村。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駐布拖縣工作小組組長蔡明忠介紹,近兩年,佛山先後投入近300萬元,在竹爾苦村建設生態黑綿羊養殖基地、生態農業示範園等項目,發展村集體經濟,其中黑綿羊養殖基地預計每年收益10萬元,每戶貧困戶可增加收入752元。

「在佛山的幫助下, 我搬進了新房子,在家門口找到穩定工作,不愁吃不愁穿。真的感謝佛山!」熱列日爾計劃在繁育場努力工作多掙錢,盡最大努力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教育條件,讓孩子爭取考上大學。

記者手記

用阿都高腔感黨恩謝佛山

「共產黨的政策好呀,謝謝廣東佛山給我們建起了新房……」

布拖被譽為「火把原鄉」「阿都高腔之鄉」,是彝族火把節、民間歌謠的發源地之一。在竹爾苦村採訪期間,彝族村民給遠道而來的佛山傳媒集團融合報導組即興來了一段高腔。

這裡的先民曾以高腔緩解繁重勞作的壓力,現在這明亮奔放的高腔歌唱對黨的感恩、對新生活的憧憬。

扭麼俄扎、熱列日爾等貧困戶已不再為未來發愁。這背後離不開國家脫貧攻堅政策,離不開當地黨委、政府的奮發有為,也離不開佛山積極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擔當作為。

「布拖」彝語意為遍布松鼠和刺蝟的地方。全縣平均海拔2400米,近九成面積為山地。為了幫助貧困戶實現「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佛山近年投巨資修建安全住房,支持原本居住在高山上的貧困戶儘可能搬遷到公路旁的平地。

「搬得進」目標實現後,「穩得住、能致富」成為重中之重。針對竹爾苦村草地多、耕地少的實際情況,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駐布拖縣工作小組支持布拖黑綿羊良種繁育場落戶村裡,又資助村裡建設黑綿羊養殖基地。靠山吃山,做強特色產業,抓住布拖黑綿羊這個國家地理標識產品,幫助村民勤勞致富。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策劃統籌/佛山傳媒集團融合報導組記者吳禮暉 曾慶斌

文/佛山傳媒集團融合報導組記者陳寧靜 路帥 王駿

圖/佛山傳媒集團融合報導組記者王偉楠

編輯:王達

校對:吳贇

相關焦點

  • 咩~咩~咩~涼山這群黑綿羊,不只會賣萌
    一提到綿羊,大家腦海裡是不是出現通體雪白的綿羊呢?黑綿羊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少見的。那麼,黑綿羊到底長什麼樣的呢?養殖黑綿羊能創造多大的價值呢?跟著記者來一探究竟。8月4日,佛山傳媒集團融合報導組來到了「中國彝族火把節之鄉」布拖縣。
  • 咩~咩~咩~涼山這群黑綿羊,不只會賣萌|脫貧攻堅印記③
    一提到綿羊,大家腦海裡是不是出現通體雪白的綿羊呢?黑綿羊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少見的。那麼,黑綿羊到底長什麼樣的呢?養殖黑綿羊能創造多大的價值呢?跟著記者來一探究竟。8月4日,佛山傳媒集團融合報導組來到了「中國彝族火把節之鄉」布拖縣。
  • 咩~咩~咩~涼山這群黑綿羊,不只會賣萌 | 脫貧攻堅印記③
    黑綿羊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少見的。那麼,黑綿羊到底長什麼樣的呢?養殖黑綿羊能創造多大的價值呢?跟著記者來一探究竟。8月4日,佛山傳媒集團融合報導組來到了「中國彝族火把節之鄉」布拖縣。在彝語中,布拖的意思是「有刺蝟和松樹的地方」,是彝族阿都文化保留最原始、最完整的地區。下午,記者抵達布拖縣補爾鄉黑綿羊養殖基地。
  • 中國•布拖冬季黑綿羊美食文化節來成都!冬至去吃生態羊
    12月21-27日,中國•布拖冬季黑綿羊美食文化節,將在成都城南世紀城附近的阿斯牛牛餐廳舉辦。發展黑綿羊等特色產業,讓黑綿羊走出去,帶動百姓脫貧致富,是布拖縣的精準脫貧方針。因此,本次美食節的所有食材,全部從涼山布拖縣運來,美食節的主角黑綿羊,全部是在天然高山草場上放養長大!
  • 向總書記報告丨富民新村新路子
    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古浪縣南部山區搬遷後,鄉親們通過發展牛羊養殖和蔬菜種植逐步擺脫貧困,日子越過越有奔頭。總書記聽後十分欣慰,讚許道:「你們走出了高深山區貧困群眾易地搬遷和祁連山生態保護雙贏的扶貧開發新路子。」  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天高雲淡,曾經的荒漠披上了綠衣,一排排日光溫室大棚綿延向遠方。
  • 彝族漆器、黑綿羊亮相,高原玫瑰上架快手小店
    涼山州雷波縣大杉坪村的第一書記劉友全,為封面新聞的網友們推薦的當地特色產品是彝族漆器,而來自布拖縣宜牧村的第一書記阿爾日沙,則帶來了家鄉的黑綿羊,並邀請網友們去村莊「觀光旅遊」。第一書記帶貨來了誠邀網友去觀光旅遊和前面亮相的諸多局長一樣,這也是雷波縣大杉坪村的第一書記劉友全第一次用出鏡帶貨,他直言,「對著鏡頭,還是有點害羞。但是能把美麗的大坪村和大坪村的精美特產推薦給網有,心裡也有些驕傲與自豪。」這一次,劉友全向網友們推薦的家鄉特產是彝族漆器。
  • 走近布拖黑綿羊:吃中草藥,喝山泉水
    這些高原黑精靈,助力當地精準脫貧,所以大家吃羊肉也就是在扶貧。但在吃羊肉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布拖黑綿羊比普通羊肉好在哪裡!四川手機報 秦菲 劉瑞強 | 採寫布拖縣農牧局局長嘿哈比智介紹,布拖全縣可利用的天然草場在100萬畝以上,而布拖黑綿羊屬於終年原生態放養,享藍天白雲、住烏科高原、賞索瑪花海,「簡直比人還要幸福」。
  • 【微視頻】幸福觀察:移民新村的張奶奶和貓
    在貴州大方縣,已經在老房子住了30年的張正英奶奶一家,一年前搬入了移民新村幸福二村,住進了亮堂堂的新房。一家老小歡聚新房,按理說老屋已經沒什麼可留戀的了,但一隻小貓卻一隻是張奶奶的牽掛。  我也沒想到修好房子請我們住  寬寬敞敞的,亮堂堂的  刷得滑溜溜的  今年我83歲了  過去張奶奶家住在山坳裡  張奶奶家的老屋
  • 向總書記報告丨富民新村新路子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古浪縣南部山區搬遷後,鄉親們通過發展牛羊養殖和蔬菜種植逐步擺脫貧困,日子越過越有奔頭。總書記聽後十分欣慰,讚許道:「你們走出了高深山區貧困群眾易地搬遷和祁連山生態保護雙贏的扶貧開發新路子。」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天高雲淡,曾經的荒漠披上了綠衣,一排排日光溫室大棚綿延向遠方。
  • 「彝族老家」:索瑪花開幸福來
    9月的喜德,一條條硬化道路直通農家,一座座新修房屋整齊排列,一片片特色蔬菜基地綠意盎然,一個個富民產業落地生根……目之所及,一幅「村美、人和、產業興」的畫面映入眼帘,喜德縣這片被譽為「彝族老家」的脫貧攻堅戰場上,溫馨幸福的底色濃厚綿長,「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故事格外精彩。 當初從廣安來到這片土地的「生力軍」,已經成為了喜德縣脫貧攻堅的「特戰隊」和「主力軍」。
  • 省委省政府赴廣東佛山慰問川籍農民工文藝匯演受到熱烈歡迎
    坐在觀眾席上的彝族青年沙馬糾土激動不已,他一直舉著手機錄製視頻,節目結束時又拼命鼓掌:「我做夢都沒有想到能在這裡看見家鄉的歌舞,真是太好了!」去年9月,沙馬糾土通過政府組織的招聘會,來到廣東新寶電器有限公司務工。「離家那麼遠,難免思念家鄉,以後可以經常把節目視頻拿出來看。」「祝福的話語送給你,歡迎的歌聲唱給你。大家一起跟我說新年好,好不好?」
  • 《新聞聯播》頭條報導了古浪 《富民新村的新生活》
    」期間,當地針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實際,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古浪縣富民新村看望鄉親們,他深情地對大家說,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老百姓利益著想,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這段時間,記者走進古浪縣,用鏡頭記錄下了富民新村的新變化、新生活。冬日的西北格外寒冷,但在甘肅古浪縣富民新村的大棚裡卻是一片綠意盎然。
  • 「我能為涼山做點什麼」:佛山愛心接力 涼山「一步千年」
    昨日下午,四川涼山州鹽源縣棉椏鄉清河村村民朱阿芳母領到了來自佛山的小家電三件套,滿意地笑了:「我們住上了新房子、用上了電器,佛山人民,卡沙沙(彝語『感謝』)。」這批小家電來自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愛心項目「溫愛到新家」中美的集團的捐贈,這兩天,1133套小家電陸續送達涼山13個村。
  • 脫貧攻堅一縣一業丨布拖黑綿羊
    布拖縣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東部,平均海拔2400米,地形以山地為主,佔總面積的89%,低山河谷佔11%。有耕地31.65萬畝,林地84萬畝,草地118萬畝。布拖黑綿羊是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傳統養殖畜種,經歷過大規模的品種改良。
  • 「央廣網·視聽四川」彝族老家四川涼山州喜德縣喜過彝歷新年
    過彝歷新年一般為三天,第一天叫「庫施」、即過年;第二天為「朵博」、即玩年,第三天為「博機」,即送年。慶祝彝歷新年從前幾個月就開始準備了,各戶人家都要選最好的年豬、劈砍嶄新的柴禾,備好新大米、苦蕎面、豆子和鹽、菜等用品。在過年前一天,每戶人家把屋內外、院子周圍打掃乾淨,以表示除舊迎新。
  • 文化壩子、海螺之光……佛山高明助力涼山木裡縣用文化繡出扶貧畫卷
    央廣網佛山12月2日消息(記者張勝強 通訊員譚傑才)「唐卡這樣做出來更漂亮,老師說我快可以達到製作訂單的水平了。」佛山引進的文創基地,可以說是阿子爾古馬近期最喜歡的去處。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藏族自治縣,像阿子爾古馬這樣的老鄉還有很多,他們有的在藝術培訓班中,有的在舞蹈隊中,開闊眼界,去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
  • 文化壩子、海螺之光…佛山高明助力涼山木裡縣用文化繡出扶貧畫卷
    央廣網佛山12月2日消息(記者張勝強 通訊員譚傑才)「唐卡這樣做出來更漂亮,老師說我快可以達到製作訂單的水平了。」佛山引進的文創基地,可以說是阿子爾古馬近期最喜歡的去處。  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藏族自治縣,像阿子爾古馬這樣的老鄉還有很多,他們有的在藝術培訓班中,有的在舞蹈隊中,開闊眼界,去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
  • 喜德縣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最後七個
    彝寨新生( 2020-09-29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9月26日,在四川省喜德縣乃託新村,一名彝族婦女帶著孩子在院落裡玩耍。新華社記者李夢馨攝上圖:在乃託村舊址,村民牽馬走在道路上(新華社發,2019年9月8日攝);下圖:9月26日,在乃託新村,一名彝族青年騎電瓶車回家(新華社記者李夢馨攝)。上圖:在乃託村舊址拍攝的彝族兒童(新華社發,2018年11月30日攝);下圖:9月26日,在四川省喜德縣乃託新村,幾名兒童在打籃球(新華社記者李夢馨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