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視聽四川」彝族老家四川涼山州喜德縣喜過彝歷新年

2020-12-03 央廣網

總臺央廣記者劉濤 通訊員劉斌 爾古木三 阿加阿衣木報導:11月21日,彝家孩子搬著手指頭數天日,日盼夜盼的彝歷新年如期而至。彝族同胞載歌載舞、宰殺年豬迎接彝歷新年的到來,大小涼山沉浸在喜慶的節日中。

彝族有獨特的「十月太陽曆」天文曆法。彝歷新年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涼山彝語叫「庫施」,即「過年」。「年」彝語把它叫做「庫」,其義為:年、歲等之意;「施」是轉、回、過、送等意思,「庫施」就是辭舊迎新之意。彝歷新年一般都在農曆10月、公曆11月下旬舉行,由於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各地擇日差異等因素,部分地區過年日子提前或推遲的現象較為常見。過彝歷新年一般為三天,第一天叫「庫施」、即過年;第二天為「朵博」、即玩年,第三天為「博機」,即送年。

慶祝彝歷新年從前幾個月就開始準備了,各戶人家都要選最好的年豬、劈砍嶄新的柴禾,備好新大米、苦蕎面、豆子和鹽、菜等用品。在過年前一天,每戶人家把屋內外、院子周圍打掃乾淨,以表示除舊迎新。過年這一天,彝家村村寨寨家家戶戶殺豬慶賀、祭祀祖先,第二天男女老少用賽馬、鬥牛、摔跤、小孩玩豬腳等活動來慶賀,第三天家家戶戶都背著豬肉、雞蛋等向老一輩拜年、送年,燻制臘肉香腸,慶祝當年五穀豐登、牲畜興旺,祭祀祖靈,祈福來年雨調風順、幸福安康。

涼山喜德縣是彝族老家,有著濃厚的彝族文化以及濃鬱的彝族聖乍文化特色,是全國彝語標準音之鄉。喜德彝族人民十分重視彝歷新年,彝歷新年在這裡得到很好的保護與傳承。

2020年,是個特別的年份,也是個值得慶賀的日子,包括喜德縣在內的涼山州最後7個未摘帽貧困縣摘掉了窮帽子,喜德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開啟了新的小康生活。這一年的彝歷新年年味更濃。

在米市鎮,快樂的彝族小夥姑娘,以動聽的歌聲,回味溫暖的關懷,他們用歌聲、用舞步、用真情,唱響脫貧攻堅奮鬥的歷程。

家住米市鎮馬多洛村的阿爾瓦格家,通過農民夜校學習養豬技術後發展生態養豬業。2020年11月20日,他把家裡養的20頭肥豬拉到喜德生豬農貿市場賣了10多萬元,腰包鼓鼓的,幸福滿滿的。

在喜德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彝欣社區,剛剛退出貧困的彝族群眾,以達體舞比賽的形式,用優美的舞姿,慶祝這小康路上彝歷新年的到來。他們穿著亮麗的彝族服裝,揮灑著輕飄的手勢、舞動著輕盈的腳步,用舞蹈訴說幸福,用腳步講述快樂。

從米市鎮九書村搬下來的依火裡色家,第二年在新房裡過了年,他家的孩子都到了新建的新新小學和向榮中學上學,他們夫妻倆也在外賺得到了票子,安心回到了家,過上了新年。

在則約鄉石門社區安置點,曾經過著孤兒生活的勒爾伍各四兄妹,終於在屬於自己的新家過上了第一個新年,殺到了第一個年豬,用肥碩的豬肉祭拜祖先、感恩養育他們的爺爺奶奶,也感恩關懷他們的黨和政府。

在兩河口鎮火覺莫社區集中安置點,駐村第一書記吉力呷呷,帶領著貧困群眾脫貧奔康後,與貧困群眾一起殺年豬、宰年豬,同吃同住同生活,共祝彝歷年,訴說著來之不易的新生活。

這一年,遠在異鄉奮勇前進的彝人們,紛紛回到了生他們、養他們的彝族老家涼山喜德,過熱鬧非凡的彝歷新年;這一年,全國各地扶貧幹部們,在喜德拉達大地上同彝族人民一道,共祝脫貧摘帽、共唱彝歷新歌。

這一年,彝族人民殺了大肥豬、擺上美酒、吃上美食,唱起歌來、跳起舞蹈,過起了這個祥和、幸福、快樂、隆重的彝歷新年。

相關焦點

  • 向寶雲院長深入喜德縣開展彝歷新年慰問活動
    向寶雲院長深入喜德縣開展彝歷新年慰問活動 2020-11-25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喜德縣:搬出大山天地寬
    彝欣社區(央廣網記者 劉濤 攝)央廣網成都6月8日消息(記者劉濤)地處大涼山的喜德縣是四川省仍未脫貧的7個縣之一,至今仍有1.7萬人還沒有脫貧。閒暇時間手工做彝繡成為彝族婦女一個重要收入來源(央廣網記者 劉濤 攝)安居了,更要樂業,如何讓搬下山來的村民能夠有一份穩定的收入,當地政府費了不少心思。
  • 四川涼山州喜德縣阿吼村:易地搬遷過上新生活
    阿吼村的新房子(央廣網記者 劉濤 攝)央廣網涼山州5月20日消息(記者劉濤)阿吼村是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一個高海拔高寒彝族村,全村927人中,貧困人口最多時有313人。通過異地搬遷,這些貧困戶全部搬進了新家,過上了新的生活。
  • 總臺「心連心」慰問演出走進四川涼山州喜德縣
    央視網消息:昨天(8月12日),2020「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心連心」慰問演出走進四川涼山州喜德縣,為當地群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在四川喜德縣魯基鄉中壩村主會場,演員們以文化院壩為中心舞臺,以彝家新居為背景,和當地扶貧幹部、彝族群眾歡歌一堂。喜德縣地處「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是四川省目前仍未摘帽的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縣已完成108個貧困村退出,12555戶53904人減貧任務,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 「央廣網·視聽四川」楊卉在喜德敲警鐘 警惕易發多發自然災害克服...
    總臺央廣網記者鄭軼 喜德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商良昊 吳蓉報導:涼山州副州長楊卉一行19日在喜德縣檢查防汛減災救災工作。當天,楊卉帶領州住建局、水務局等部門的負責人,冒雨趕到喜德縣紅莫鎮桃源村監測地質災害的隱患點,實地查看河流水文情況,詳細了解各河道汛情、雨情和災害巡查、值班值守、防汛物資儲備等情況,並現場安排部署防汛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楊卉強調,當前正值雨季,各類自然災害易發多發,防汛救災形勢嚴峻,各級各相關部門要克服麻痺思想、僥倖心理,紮實做好查災、核災、救災工作。
  • 詩賀彝歷新年 中外詩人繼續深入大涼山採風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涼山攝影報導11月21日,2018西昌邛海「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活動繼續深入大涼山,中外詩人們來到有「彝族語言的母語之鄉」的喜德縣,展開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恰逢一年一度的彝歷新年,美麗的彝家山寨,籠罩在過年的喜慶歡悅中。詩人們也感受到當地濃鬱的過年氛圍。他們觀摩當地人製作漆器、民族服飾工藝,並加入他們跳舞迎接新年的隊伍中去聯歡。尤其是晚上,在喜德縣燈光球場,由散文作家、知名主持人王明青女士參與主持的詩歌朗誦會,詩人們讀詩,孩子們唱歌,演員們跳舞,在河谷旁,當夜深了,一堆堆火紅的篝火燃起來,現場氣氛走向了高潮。
  • 【脫貧後的彝族年】喜德彝族老家熱鬧非凡
    四川新聞網消息(爾古木三  蘇文強)  一年一度的彝歷新年如約將至,大小涼山一片熱鬧非凡。彝族人民忙碌著買賣年豬、年貨,打掃環境衛生,同高遠的藍天迎接新年的到來。2020年,是值得慶賀的年份,這一年,包括喜德實現了脫貧摘帽,136個貧困村退出了貧困序列,全縣16553戶71485人口全部脫貧,實現了奔向小康的幸福生活。
  • 助力鄉村振興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全方位幫扶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決戰...
    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涼山州州委書記林書成,四川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精神文明辦主任傅思泉,總臺有關部門以及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有關負責人一同參加。  在涼山州喜德縣思源學校,慎海雄、林書成等向喜德縣融媒體中心贈送了價值280萬元的融媒體採編設備,向喜德縣中小學校捐贈價值51萬元的學習用品和2000套「中小學語文示範誦讀庫」教材,師生代表表演了由總臺文藝志願者指導完成的文藝節目。
  • 【央廣網·視聽四川】喜德縣舉辦特色產業大球蓋菇採摘現場培訓會
    總臺央廣網記者鄭軼 喜德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吳蓉報導:喜德縣6日在博洛拉達鄉召開2020年大球蓋菇採摘現場培訓會。通過現場演示的方式,讓種植戶掌握採摘的技術要領,保障產品品質。
  • 「彝族老家」:索瑪花開幸福來
    喜宣 攝 走進喜德縣 喜德簡介 喜德,位於涼山州中北部,是「彝族漆器之鄉」「彝族母語文化之鄉」和「彝族美酒之鄉」,被譽為「彝族老家」,全縣彝族人口和農業人口均超過90%。截至2018年底,喜德縣有49個村、6402戶、27152人尚未脫貧。2018年6月,以前鋒區幫扶隊員為主的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隊奔赴喜德,向深度貧困發起總攻。
  • 涼山州喜德縣幹部群眾歡送什邡援彝幹部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12月29日,對於在涼山州喜德縣參加了三年援彝工作的8名什邡籍黨委副書記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他們圓滿完成對口幫扶任務,即將告別喜德返回家鄉。喜德縣幹部群眾、什邡援彝幹部人才代表前往喜德縣洛莫鄉乃託村,為他們送行。
  • 「央廣網·視聽四川」預計12月四川有4次降溫降水過程
    總臺央廣記者賈宜超報導:據四川省氣候中心消息,預計2020年12月,四川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均值偏高,降水量較常年均值略偏多,主要有4次天氣過程:2~3日氣溫略有下降,川西高原北部小雪,省內其餘地區小雨(雪);8~10日氣溫略有下降,盆地大部、攀西地區小雨;13~15日氣溫下降4~6
  • 四川娶婆娘最貴的地方,全國最大彝族聚居地,涼山州你了解過嗎?
    網上很多人都說川渝地區結婚需要的彩禮很少,但是在四川有個地方,結婚彩禮確很多,那裡還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地,涼山彝族自治州你有了解過嗎?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南部,人口以彝族為主,而彝族是被稱為「一步跨千年」的民族,是從奴隸社會直接步入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再加上身處於大山深處,當地交通不便,從而導致整個涼山地區到現在還存在著很多貧困地區
  • 涼山州喜德縣:在彝欣社區樂享幸福生活
    四月的陽光暖暖地灑在涼山州喜德縣光明鎮彝欣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從100米的高空俯瞰彝欣社區,林立的高樓、寬敞整潔的道路、滿眼翠綠的庭院、綠樹繁茂的山林……在陽光的照射下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感受彝欣社區裡的幸福生活,日前,記者走進該社區。
  • 「決勝2020」涼山火普村村民吉地爾子:彝歷年宰了兩頭大肥豬
    四川在線記者 何勤華 楊樹「兩頭!」12月1日,在四川省大涼山腹地的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村民吉地爾子有力地伸出兩個手指,回家記者的問題:剛剛過去的彝歷新年,宰了幾頭豬?當天,由中央網信辦傳播局主辦的「決勝2020」看四川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涼山,首站就來到火普村採訪。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吉地爾子家,察看住房功能布局,了解一家人生產生活情況。「我至今都記得總書記來我家的情景。」吉地爾子說,這幾年,他家的生產生活發生了重要變化,日子越過越好,真希望總書記再來家裡做客。
  • 網際網路給涼山州喜德縣插上脫貧翅膀
    央廣網涼山3月31日消息(記者劉濤)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讓電商走進了千家萬戶。這也給地處四川大涼山的喜德縣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涼山州喜德縣的燕麥粉、苦蕎茶、土蜂蜜等特色農產品,正通過電商走進千家萬戶,助力貧困戶脫貧增收。
  • 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教育扶貧工作情況
    縣情簡介四川涼山喜德·彝族老家,於1953年建縣,地處四川省彝族聚居區腹地,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全縣幅員面積2204平方公裡,轄24個鄉鎮170個行政村3個社區(含西昌託管東河鄉),總人口22.5萬人,其中彝族人口佔91.78%,農業人口佔91.1%,是一個地處山區、以農業為主、彝族聚居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是現代彝語的標準音所在地,還是彝族漆器的發源地之一,被譽為「彝族母語文化之鄉」「彝族漆器之鄉」和「美酒之鄉」。
  • 國家中醫醫療隊進駐涼山州喜德縣,盡顯中醫魅力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湯婕9月4日,由浙江省中山醫院選派2名隊員——骨傷科沈國鼎副主任醫師和推拿科姚本順主治中醫師,參與組建的國家中醫醫療隊一行,赴四川涼山州喜德縣開展巡回醫療活動正式開啟。醫療隊到達喜德縣合影上午8點,在喜德縣人民醫院進行簡短的啟動會後,醫療隊開展義診,縣城附近彝族群眾聞訊趕來就診,現場患者有序排隊待診,專家們在人民醫院安排的翻譯人員輔助與患者交流下耐心、精心診治,檢查、開中藥方、針灸、推拿等,純中醫藥治療得到當地群眾的肯定,尤其效果立顯的針灸推拿正骨,其中一名患者偏頭痛難以入睡
  • 佛山市中醫院助力涼山州喜德縣提升骨科診療水平
    近日,佛山市中醫院派往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人民醫院進行健康幫扶的骨傷科門診侯軍傑副主任中醫師和骨十五科(運動醫學科)張朝鳴中醫師,參與下鄉巡診時,指導醫務人員現場調製、辨證使用具有市中醫院骨傷用藥特色的中藥協定配方「佛喜1號」「佛喜2號」,為喜德縣魯基鄉的民眾提供了優質、便捷的骨科診療用藥服務。
  • 【涼山新聞網】四川喜德縣:易地扶貧搬遷 開啟幸福新生活
    涼山州喜德縣是國家「三區三州」集中連片深度貧困縣之一。在過去,彝族貧困群眾90%以上都是居住在高海拔地區,交通條件落後、自然條件惡劣、經濟來源單一,過著傳統的農耕生活。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701戶70782人,大多住著土牆青瓦房、土牆瓦板房,屬於D級危房。易地扶貧搬遷是破解「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這一貧困難題最有效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