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給涼山州喜德縣插上脫貧翅膀

2020-12-03 央廣網

央廣網涼山3月31日消息(記者劉濤)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讓電商走進了千家萬戶。這也給地處四川大涼山的喜德縣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涼山州喜德縣的燕麥粉、苦蕎茶、土蜂蜜等特色農產品,正通過電商走進千家萬戶,助力貧困戶脫貧增收。

前兩天剛去山坡上看了看栽種的花椒樹,長勢都挺好,的日有呷莫的心才放了下來。

記者:家裡面有多少田地?

村民:田只有一畝多,山地就三畝吧。

記者:你種什麼經濟作物?

村民:就種那個花椒。

記者:最多的時候賣多錢?

村民:3000多吧,過幾年就能賣四五千了。

的日有呷莫是喜德縣拉卡鄉四合村人。以前家裡就是種土豆、玉米等農作物,僅夠家裡人吃飯。前兩年種的兩畝花椒樹,去年剛剛結果就給她家增加了3000多元的收入。不過,這只是的日有呷莫家中收入的一小部分,她和村裡不少人選擇農閒的時候到鎮上的農產品加工廠打工賺錢。

記者:你現在農閒的時候,是在這個公司打工嗎?收入怎麼樣?

村民:收入還可以。做滿一個月就是兩千多三千吧。

記者:村裡有多少人跟你一樣在這裡打工?

村民:我們六七個人吧。

作為四川省還未脫貧的7個縣之一,喜德縣仍有1.7萬多人未脫貧,脫貧任務十分繁重。當地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途經,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像的日有呷莫這樣的農戶增收。

喜德縣袁野農業公司是當地一家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公司負責人袁星說,他們用保護價收購合作社社員的燕麥粉、苦蕎粉、羊肚菌、花椒等農產品,帶動農戶增收。「咱們的優勢就是產地這邊天氣環境比較好,種的農作物質量比較好,沒有汙染,都是純天然的。咱們就是按照市場價格或者高於市場價格一點,從社員家裡面把農特產品收回來,我們統一加工往外銷。目前我們帶動200多戶貧困戶,多的話一家有一萬多兩萬塊錢,少的話幾千塊錢。」

喜德縣有超過22萬人口,分散在24個鄉鎮,由於山高路遠,從縣城送到鄉村,遠一點的要走幾個小時,農戶種植的農產品難以走出大山賣到外面去,快遞「最後一公裡」成了當地農民增收的難題。利用建設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項目的契機,喜德縣建立了縣級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和108個電商服務站點,形成了覆蓋縣、鄉、村三級的物流體系。

喜德縣委常委梅勇介紹說,他們整合快遞公司資源,從縣城到108個配送網點由郵政一家公司負責,讓農戶買的東西能下鄉,讓村裡的農產品能出村。「在這個縣裡面,交通非常不便,而且它的物流成本也很高。這108個服務站點應該說覆蓋了50%以上的貧困村,它把我們以前零散的物流下行模式和農產品上行模式整合起來,免費給老百姓配送到站點上,讓老百姓到服務站點來取,這樣一項措施,大概一年為老百姓減少支出1200萬到1500萬之間。」

通過三級物流體系統籌物流資源,2019年喜德縣電商交易突破1.68億元,其中農村電商交易總額6970萬元,同比增長22%,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來自涼山州喜德縣的樣本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中國政府莊嚴承諾: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啃下「硬骨頭」、補齊最大的短板?如何久久為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何確保脫貧成效真正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全國各地都在進行積極的探索與實踐。那麼,就民族地區而言,擺脫貧困之路有哪些不同之處呢?
  • 助力鄉村振興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全方位幫扶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決戰脫
    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涼山州州委書記林書成,四川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精神文明辦主任傅思泉,總臺有關部門以及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有關負責人一同參加。11月2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向對口幫扶喜德縣捐贈融媒體設備和文化用品。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出席活動並帶隊調研總臺對口幫扶喜德縣脫貧攻堅工作。
  • 助力鄉村振興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全方位幫扶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決戰...
    11月2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向對口幫扶喜德縣捐贈融媒體設備和文化用品。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出席活動並帶隊調研總臺對口幫扶喜德縣脫貧攻堅工作。
  • 涼山州喜德縣幹部群眾歡送什邡援彝幹部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12月29日,對於在涼山州喜德縣參加了三年援彝工作的8名什邡籍黨委副書記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他們圓滿完成對口幫扶任務,即將告別喜德返回家鄉。喜德縣幹部群眾、什邡援彝幹部人才代表前往喜德縣洛莫鄉乃託村,為他們送行。
  • 總臺「心連心」慰問演出走進四川涼山州喜德縣
    央視網消息:昨天(8月12日),2020「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心連心」慰問演出走進四川涼山州喜德縣,為當地群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在四川喜德縣魯基鄉中壩村主會場,演員們以文化院壩為中心舞臺,以彝家新居為背景,和當地扶貧幹部、彝族群眾歡歌一堂。喜德縣地處「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是四川省目前仍未摘帽的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縣已完成108個貧困村退出,12555戶53904人減貧任務,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全方位幫扶喜德縣決戰脫貧攻堅
    央視網消息:11月2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向對口幫扶喜德縣捐贈了融媒體設備和文化用品,這是總臺全方位幫扶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決戰脫貧攻堅的又一具體舉措。
  • 中國五冶駐涼山州喜德縣扶貧幹部秦永紅:一顆初心點亮奔康火把
    「阿達姆嘴裡的期盼,兒子收拾的行囊,縣裡參加的培訓,是脫貧攻堅的希望。平整的路通向幸福的遠方,黃牆紅瓦裝配式的房,是重山裡的火把還是新開出的花。」 這是中國五冶派駐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扶貧幹部秦永紅寫的詩歌。喜德縣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的山區,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也是四川省2020年計劃脫貧摘帽的最後7個縣之一,脫貧攻堅難度極大。
  • 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教育扶貧工作情況
    圖片來自喜德縣人民政府官網脫貧攻堅基本情況2014年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精準識別貧困村通過動態管理,2019年11月底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喜德縣有貧困建卡戶16625戶70957人。近年來喜德縣緊扣脫貧總體目標,對標「一超六有」「一低七有」等核心指標,全力統籌落實好脫貧攻堅項目、資金等落地落實,截至2019年底,喜德縣已完成108個貧困村退出,12555戶53904人減貧任務,脫貧攻堅總體任務已完成75%以上,全縣貧困發生率已降至8.17%。
  • 四川涼山州喜德縣阿吼村:易地搬遷過上新生活
    阿吼村的新房子(央廣網記者 劉濤 攝)央廣網涼山州5月20日消息(記者劉濤)阿吼村是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一個高海拔高寒彝族村,全村927人中,貧困人口最多時有313人。通過異地搬遷,這些貧困戶全部搬進了新家,過上了新的生活。
  • 佛山市中醫院助力涼山州喜德縣提升骨科診療水平
    近日,佛山市中醫院派往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人民醫院進行健康幫扶的骨傷科門診侯軍傑副主任中醫師和骨十五科(運動醫學科)張朝鳴中醫師,參與下鄉巡診時,指導醫務人員現場調製、辨證使用具有市中醫院骨傷用藥特色的中藥協定配方「佛喜1號」「佛喜2號」,為喜德縣魯基鄉的民眾提供了優質、便捷的骨科診療用藥服務。
  • 涼山州喜德縣:在彝欣社區樂享幸福生活
    四月的陽光暖暖地灑在涼山州喜德縣光明鎮彝欣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從100米的高空俯瞰彝欣社區,林立的高樓、寬敞整潔的道路、滿眼翠綠的庭院、綠樹繁茂的山林……在陽光的照射下煥發出勃勃生機。為感受彝欣社區裡的幸福生活,日前,記者走進該社區。
  • 涼山州冕寧縣與喜德縣交界處發生森林火災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8日訊(周振生 朱柄年 李叢林 記者 文驥)5月8日,記者從四川森林消防總隊了解到,5月7日下午,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與喜德縣交界處發生森林火災。8日凌晨4時,四川森林消防總隊280人前往撲救,涼山支隊150人負責喜德縣境內火場;阿壩支隊冕寧駐防分隊130人負責冕寧縣境內火場。8日5時許,四川森林消防總隊阿壩支隊率先抵達火場展開撲救工作,消防隊員利用水泵和常規機具相配合方式,分別沿火線左右兩翼奮力撲救。8日5時30分,涼山支隊西昌大隊攜帶水泵在南線打開突破口,向東扑打火線。
  • 院黨委副書記陳井安赴喜德縣調研指導國家脫貧攻堅普查準備工作
    院黨委副書記陳井安赴喜德縣調研指導國家脫貧攻堅普查準備工作 2020-12-16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涼山州喜德縣突發泥石流 41戶164人實現成功避險
    趙蕾 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6月6日,記者從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獲悉,6月4日19時20分左右,涼山州喜德縣魯基鄉中壩村一組,因短時大暴雨導致4條泥石流溝群發泥石流。記者了解到,6月4日18時50分,喜德縣魯基鄉中壩村和駐村工作隊發現強降雨導致水流大量流下,可能發生泥石流,在駐村第一書記劉超的帶領下,挨家挨戶通知群眾轉移撤離。
  • 國家中醫醫療隊進駐涼山州喜德縣,盡顯中醫魅力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湯婕9月4日,由浙江省中山醫院選派2名隊員——骨傷科沈國鼎副主任醫師和推拿科姚本順主治中醫師,參與組建的國家中醫醫療隊一行,赴四川涼山州喜德縣開展巡回醫療活動正式開啟。醫療隊到達喜德縣合影上午8點,在喜德縣人民醫院進行簡短的啟動會後,醫療隊開展義診,縣城附近彝族群眾聞訊趕來就診,現場患者有序排隊待診,專家們在人民醫院安排的翻譯人員輔助與患者交流下耐心、精心診治,檢查、開中藥方、針灸、推拿等,純中醫藥治療得到當地群眾的肯定,尤其效果立顯的針灸推拿正骨,其中一名患者偏頭痛難以入睡
  • 涼山州喜德縣三合村村容村貌、村民習慣都在悄然改變
    6月5日,經過近一個月忙碌,在村組幹部協助下,涼山州喜德縣兩河口鎮三合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勒比日則家新建的太陽能淋浴房投入使用。拿出新買的香皂和洗髮水,勒比日則率先體驗,洗去這些天建房染上的一身泥灰。  洗澡,曾是勒比日則家一大難題。以前住了幾十年的土坯房人畜混居,廁所也是臭烘烘的旱廁。「熱天洗澡到河壩裡,冷起來只有不洗了。」
  • 喜德縣石門社區:創新基層治理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作為易地搬遷群眾,喜德縣則約石門社區居民渴盼多年修新房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他們告別了大山深處低矮的老屋,搬入寬敞明亮的新房,39棟橘黃色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樓矗立在靜靜流淌著的則約河畔。新家代表著新的發展,對於未來,他們滿懷期待。脫貧攻堅讓石門社區變了模樣大涼山,高山連綿不斷,多種因素的疊加造成了這裡貧困的現狀。
  • 「央廣網·視聽四川」彝族老家四川涼山州喜德縣喜過彝歷新年
    涼山喜德縣是彝族老家,有著濃厚的彝族文化以及濃鬱的彝族聖乍文化特色,是全國彝語標準音之鄉。喜德彝族人民十分重視彝歷新年,彝歷新年在這裡得到很好的保護與傳承。2020年,是個特別的年份,也是個值得慶賀的日子,包括喜德縣在內的涼山州最後7個未摘帽貧困縣摘掉了窮帽子,喜德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開啟了新的小康生活。
  • 電商助力涼山喜德縣特色農產品走進千家萬戶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劉濤):這幾年,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給地處四川大涼山的喜德縣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涼山州喜德縣的燕麥粉、苦蕎茶、土蜂蜜等特色農產品,正通過電商走出大山,走進千家萬戶。前兩天剛去山坡上看了看栽種的花椒樹,長勢都挺好,的日有呷莫的心才放了下來。的日有呷莫是喜德縣拉卡鄉四合村人。以前家裡就是種土豆、玉米等農作物,僅夠家裡人吃飯。前兩年種的兩畝花椒樹,去年剛剛結果實,就給她家增加了3000多元的收入。
  • 四川喜德縣:家門口種的甜菜心不愁賣 外出就業找工作不愁「門路」
    根據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涼山州的喜德縣為低風險地區,連日來,縣裡正積極組織春耕生產,確保脫貧攻堅重點產業和項目落地有序進行。「現在種苗子,這個苗子中間下面小的要拔掉,稀密度要掌握好,不然它不均勻。」在喜德縣魯基鄉的露地蔬菜種植產業園內,860畝(約57公頃)甜菜心的漲勢正好,預計三月底就可以迎來今年第一茬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