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新年,我們出發,回到故鄉。日復一日的忙碌停住腳步,時光與回憶短暫接續。
讓我們記掛的是,在城鎮、在農村,在故土鄉情的牽絆中,那一張張熱情洋溢又或飽經風霜的面孔,時刻訴說著小人物與大時代的故事。他們有著怎樣的性格、信仰?經歷著怎樣的生活、命運?他們的人生,又是如何與波瀾壯闊的時代發生勾連?對於2017,對於未來,他們有著怎樣的心願和期許?
作家奈保爾曾說,每個故事,每個人,都如鹽粒般微小而珍貴。他們就是時代的「鹽粒」,書寫他們,就是書寫時代的味道。
從今天起,剝洋蔥將推出「記者還鄉系列報導」,來紀錄他們與這個時代的故事。
鄉念,我們在家鄉,相見,懷念。
張雪和葉坤一家人在準備年夜飯,這是他們領證後的第一個春節。新京報記者李聖潔攝
1月25日,農曆臘月二十八,又是一個北京冬季裡常見的霧霾天。也許是外來人口比較集中的緣故,年關將近,北五環外的回龍觀社區顯得有些冷清,大片大片小區整整齊齊地碼在一片寂靜裡。
這天,張雪和丈夫葉坤提前一小時下班,回到回龍觀的出租房裡收拾第二天回家的行李。這是一套50平米的一居室,房間整潔有序,一隻嶄新的空氣淨化器發出嗡嗡的聲響,過濾著室內的空氣。
2016年6月,兩人結束了11年的戀愛長跑,在北京領取了結婚證,從此加入了北漂夫妻大軍。葉坤研究生一畢業就結婚,成了名副其實的「畢婚族」。婚後,擁有自己的房子成為這個小家庭的大夢想。
輾轉半年時間,他們經歷北京房價的暴漲以及北京樓市調控的「9.30」新政,而首付一直是橫亙在兩人面前難以逾越的障礙。
終於,去年12月份,張雪和葉坤湊齊了首付。像大多數80後夫妻組合一樣,兩人都是獨生子女。在北京買房,成為兩家人共同的大事。為了首付,兩家人分別賣掉了縣城老家的一套房,並拿出了家裡所有的積蓄。
留在北京
葉坤和張雪都生於1980年代末山東膠東的一個小縣城,兩人大學相戀。3年前,大學畢業的張雪考上了北京的公務員,葉坤則考取了在北京的研究生,結束了長達8年的異地戀。
葉坤的父母不太希望唯一的兒子留北京。葉坤父母身體不太好,希望兒子畢業後能離家裡近一點。
順利拿到北京戶口的張雪則對於留下十分堅定——為了下一代的教育和父母能享有更好的醫療條件,要克服一切困難留在北京。
這是很多北漂一族來北京闖蕩的初衷。2016年6月,葉坤研究生一畢業,兩個人商量了一下,決定馬上領證。「當時也顧不上什麼黃道吉日了,6月22日我的戶口就要遷出,我們覺得618讀著挺順的,那天就去領證了。」葉坤笑著說。
兩人隨即在回龍觀租了一間50平米的商住兩用房,房租加水電費一個月大概4500塊錢。身份的轉變以及終成正果的愛情讓這對新婚夫婦對即將展開的生活興奮不已。
張雪一個月工資5000元,葉坤畢業後進入一家國企的基層單位工作,每月薪水4000塊。夫妻二人雖然過著月光生活,但兩人一起遊泳、滑雪、看電影,一起參加了北京的半程馬拉松,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臘月二十八,年關臨近,回龍觀大街上空蕩蕩的,車輛稀少。新京報記者李聖潔攝
瘋狂的樓市
可一說到買房,兩人眼中閃過一絲失落,這半年的緊張焦慮讓他們感到疲憊。葉坤說,「上學的時候也沒太關注房價的事情,覺得暫時與自己無關。」
而在張雪的意識裡,結婚買房生子,必須在30歲前完成。她從小生活的家庭環境、接受的家庭教育讓她本能地抗拒動蕩、充滿變數的生活,能安安穩穩地維持這種「小日子」便是她眼裡最大的幸福。
婚後兩個月,兩人開始看房。沒有看房經驗的夫妻倆被當時瘋狂的樓市嚇了一跳:「中介都沒時間搭理我們,每次出來一套房源就問我們要不要,不要的話第二天漲價幾十萬都有可能。然後第二天再去看就沒有了。」
兩人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後在中介的帶領下四處看房,看完3—5套才精疲力竭地回到家,精神與肉體的雙重壓力讓他們緊張焦慮起來。
2016年第二季度,公開資料顯示,上半年北京新房均價則環比上漲了9.51%。新建住宅市場總成交額同比上漲5成。已經買房「上車」的人,或為學區、或為通勤便利、或為改善環境在忙著置換房子,還沒「上車」的人慌忙選房付定金,生怕晚了一步就被徹底地甩下來。
考慮到上班距離、學區等因素,兩人決定把房子買在回龍觀。回龍觀一家房產中介向記者介紹,回龍觀地區現在的房價在4—5萬之間,一套90平米左右的二居室總價在450—530萬之間,而2016年平均每套漲了150萬元左右。
夫妻二人都沒有積蓄,買房只能靠父母。但當眼看房價一天天翻跟頭似的向上漲,他們慌了。去年國慶期間,他們回老家再次尋求父母的幫助。
縣城賣房
張雪和葉坤的父母都是縣城普通工薪家庭,都出生在1960年代。他們這一代人,一生都在時代的裹挾中前行,他們攢錢大都是為了子女成家立業。
此前,張雪和葉坤的父母都在縣城購置了一套房,留給孩子結婚用,他們覺得這輩子的任務算完成了。但北京買房的計劃讓雙方父母壓力倍增。
就在他們國慶回家當天,2016年9月30日晚,北京突然發布樓市新政,要求首套首付比例由30%提升至35%。
持續了大半年的樓市高燒戛然而止,張雪明顯感到了市場變化,成了買方市場,之前沒空搭理他們的中介殷勤了許多,業主報價變得「可以商量」。
張雪夫婦則喜憂參半——感覺房價應該不會像之前那樣瘋漲了,但首付比例卻提高了。
為了湊夠首付,張雪和葉坤的父母決定分別賣掉之前在縣城給他們準備的房子。
「據我所知很多人都跟我們一樣把老家房子賣掉湊(北京房子)首付的。而且縣城裡的房子不太好賣,掛出去一兩個月才賣掉,三、四線城市去庫存肯定很難。」葉坤說。
去年12月,兩套房賣出,合計90萬左右,再加上兩家人的全部積蓄,湊出了160萬。
張雪和葉坤。受訪者供圖
「跟他們比我幸福多了」
拿父母的錢,張雪內心有些五味雜陳,一方面覺得父母一輩子辛苦錢一下子就沒了;另一方面面對北京的房價,她只能依靠父母。
春節假期即將結束,他們將再次過上白天上班晚上看房的生活。根據北京地區首套房最新的基準利率政策,張雪算了一下,買房後他們每月需還1萬多元貸款——這幾乎比二人工資總和還要多。
「只要努力工作,工資會慢慢漲起來的。」葉坤說,「現在心態比剛開始看房的時候好多了,已經從難以接受到逐漸接受了。」
張雪覺得自己的人生是被安排好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進行。包括成為公務員,也是父母一直的希望。她也並不覺得體制內的生活枯燥,反而特別適應這個系統。
他們發現,周圍的很多朋友和同事正重複著他們買房的經歷。張雪說,有一位來自天津在北京從事IT工作的同學,沒日沒夜地工作發現還是很難攢得出首付,於是寄希望於趕快找個女朋友然後兩家一起湊錢買房。
「我的很多同事一個人在北京工作,老婆孩子在老家,常年分居,根本不敢考慮在北京買房的事,跟他們比我幸福多了。」葉坤覺得應該知足。
(應受訪者要求,葉坤、張雪為化名)
同題問答:
剝洋蔥:2016年的遺憾是什麼?
葉坤:學習工作都太忙了,沒有時間陪妻子出去旅遊。
剝洋蔥:2017年的願望是什麼?
葉坤:希望婚禮順利,然後帶她度蜜月好好放鬆一下。
張雪:希望2017年能變瘦,因為要穿婚紗啊。
剝洋蔥:2016年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張雪:以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現在需要兩人吃飽了。內心需要包容和承擔的東西更多了。
來源:剝洋蔥people 新京報深度報導部出品
本文來源:新京報即時新聞 責任編輯: 馮立啟_NF4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