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為什麼歐美人(或者外國人)的數學沒有中國人好?比如超市找零,外國人心算似乎要算很久。
——一隻Huhu
答:我們所說的中國人數學好其實是比較片面的,在我看來應該是中國教育更重視數學技能或技巧的培養。諸如買菜算數、超市找零這種比較低難度的應用其實更類似於一種技巧,而中國孩子比多數歐美國家的孩子所接受的數學技巧鍛鍊年齡更早時間更長。
超市找零也存在習慣的問題,中國有補散湊整的習慣,多給兩塊錢找零就能湊一張整的五元,但習慣差異不代表水平。另外,歐美國家居民算數能力差也可能是因為練得少,家長也不太重視口算心算的能力,畢竟輔助計算的工具唾手可得,能用計算器就用計算器,這就類似於現在能用搜尋引擎直接搜出答案的問題絕大多數人也不會花時間去想。
其實這就是一個教育和生活差異的問題,不值得上升到國家民族。生活中有需求自然就會練習,如果讓中國人和老美比比單位換算能力,英制單位和公制單位的切換人家是身經百戰了;又或者讓中國人和印度老哥比比20以內的乘法,人家從小就學19階的乘法表,我想中國人也不見得能比得過。
生活裡能用到的那些數學就不要比來比去了,當做生活吐槽就夠了,都是熟能生巧的技能。真正能反應數學水平的還是學術研究,中國和歐美還存在差距,不過我們正在迎頭趕上。
2. 放屁太多怎麼治?放屁特別多,每天都很煎熬,去醫院檢查又不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才能緩解一下症狀呢……
——噓保密喔
答:放屁多的原因有很多種,多數還是跟飲食有關。比如傳統上我們認為催屁的一些食物,土豆紅薯等高澱粉含量食物,不過一般這些食物我們不會每天都吃。還有可能是牛奶引起的,如果你本身乳糖不耐,又有每天喝奶的習慣,就會放屁比較多,但同時也會有腹瀉症狀。
另外乳糜瀉也有可能有多屁的症狀,這是一種慢性的自身免疫疾病,含有谷蛋白(麩質,麵筋就是其中一種)的食物會造成小腸壁的炎症,導致消化不良等症狀,可以留意一下放屁頻率與吃麵食之間有無關聯。
如果是女孩子(我猜你大概率是),激素水平變化也有可能導致放屁變多,可以嘗試運動或服用益生菌來緩解。最後就是便秘了,便秘導致屁多且臭。至於你去檢查的幽門螺桿菌其實跟放屁沒啥關係,它主要引起的還是胃腸炎症,比放屁痛苦多了。總的來說,建議你調整一下自己的飲食,找找其中的關聯,應該能找到真相。
3. 水庫,水壩怎麼修的?河流的水源源不斷地流著,水壩水庫的混凝土塊是怎麼修的呢?是現場攔住水修?(如果能攔住水似乎就不用修了),還是做好了再放進水裡?(這樣不會很麻煩?)求解答謝謝
——Howie chan
答:修水壩肯定是要攔河的,但是又不會完全把水流截住。在截流之前都會修建另一條讓水流通過的通道,如果兩岸是山體則會在山體內爆破開洞,把大壩上遊的水導到下遊,稱為導流洞,如果是長江這樣比較寬闊平坦的大河,則會在近岸側修築導流明渠。
修建了導流設施之後才能開始截流,一般就是用就地取來的土石堆填河道,對於像長江這樣流量很大的水體,截流後期傾瀉的土石會被水流衝走,需要更大更重的石塊。截流後還需要加固,給後續大壩主體的施工打下基礎,這就叫做圍堰。
圍堰完成後就是大壩的地基處理和主體混凝土澆築,對於大型水壩,一側修築完成後還需要拆除圍堰,再修築導流明渠一側的大壩主體。等所有築壩步驟完成後就可以蓄水發電啦。
4. 為什麼毛玻璃貼了膠帶或粘了水就變得透明了?
——cxk
答:毛玻璃也就磨砂玻璃,透光不透明,可以保護隱私。毛玻璃一般有一面凹凸不平。當有規則的光線照射玻璃時,凹凸不平的表面會讓光線的折射變得毫無規則,所以毛玻璃具有模糊視線的作用,另一方面,凹凸不平的表面也會形成漫反射,讓玻璃失去鏡面效果,也可以用來防眩光,比如給屏幕貼磨砂膜。
在毛玻璃表面抹水或者貼上透明膠,表面凹凸被液體或膠體填平,使它恢復了普通玻璃的平整表面,也就變得透明了。又因為毛玻璃這樣的特性,我們安裝毛玻璃的時候要注意將粗糙的一面朝內,不然別人帶透明膠帶就能偷窺啦。但是如果是浴室使用,粗糙面朝內又會因為水汽凝結而出現部分的透明,場景可能有些香豔,所以浴室建議選用雙面毛玻璃為好。
5. 北極熊與冰之間的共生關係,進化了多長時間?最近,由於北極冰的消融,出現了北極熊溺死的報導。冰上對居住似乎是北極熊適應了近億年的結果,希望了解這方面的認識。
——自然和善
答:北極熊對冰上生存的適應並沒有你認為的那麼久,實際上甚至有些短。以目前的遺傳學研究來看,北極熊和棕熊共同的祖先在約90萬年前出現,到48萬年前才分出了棕熊和北極熊兩個物種,從演化時間上看並不是很長,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分開進化都已經有100萬年了。
雖然今天它們的體型、毛色、食性、棲息地都有非常大的差別,但北極熊和棕熊的親緣關係非常近,甚至沒有生殖隔離。近20年來由於氣候變化,已經有很多北極熊與棕熊雜交種的目的報告,甚至還有獵殺記錄,經過DNA分析證實被獵殺的疑似雜交種的確是公棕熊與母北極熊的後代。
北極熊和棕熊之間的故事我們今天已經能推測出個大概了。在47.9萬年至34.3萬年前,兩者的共同祖先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當時地球的氣候變暖,導致它們的領地向北擴大。隨後地球逐漸進入下一個冰期,這些熊的一部分留在了極地區域,慢慢適應了北極的環境,就演化出了北極熊。
不過兩者並不是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態,基因證據顯示,在31.9萬年至14.8萬年前,北極熊和棕熊的領地有重疊,兩者也進行了深入的基因交流。直到最近一次小冰期,北極熊和棕熊又再次隔離,並且都擴大了種群。
目前的氣候變化對北極熊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想不必那麼悲觀。根據對南極冰芯的研究,當年讓北極熊和棕熊的共同祖先進入北極的間冰期,最高溫比現在還要高2攝氏度。所以從氣候環境的角度來看,現在的環境北極熊也是經歷過的,只是由於人類的影響目前氣候變化的速度過快,北極熊雖然能改變習性,但是那些適應冰層捕獵的生理構造可能趕不上變化,它們的挑戰還是比較大的。
不過,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由於每年北極結冰越來越晚,冰層持續時間越來越短,一些北極熊也會留在苔原地區覓食,它們也開始吃擱淺的鯨魚、野果等等食物,習性更接近棕熊,甚至會聚集在一起分食鯨魚屍體,偶爾還會有棕熊混入偷一口肉吃。總的來說,氣候變化對北極熊來說是本來就一定會面對的挑戰,只是現在的變化來得太快,時間就是整個種族的生命。也不排除未來北極熊和棕熊兩兄弟又重做一家人的可能,也有可能是兄弟倆相約每當地球溫暖時見上一面。
想看更有意思的問答?
在公眾號菜單【問SME】發出你的宇宙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