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三寶」指的是什麼?我們該如何修行?不得不知道的佛教知識

2021-01-08 小友說文化

三寶是佛教徒尊敬供養的佛寶、法寶和僧寶三寶,又作三尊。它是佛教的核心和基礎,是最基本的信仰和教義。

皈依佛家三寶是信仰佛教和成為佛教徒的標誌和前提。

「寶」是寶物珍貴稀有、神聖莊嚴的意思,能拯救芸芸眾生,離苦得樂。

不論任何時代、地域,也不論是大乘、小乘還是其他派別,皈依三寶都是最受重視的。

佛教認為仰仗佛、法、僧三寶,能使人脫離生死輪迴,解脫精神上的苦楚。

佛寶是指包括釋迦牟尼佛在內的四天諸佛,也指每個人通過修行所要達到的最終境界,即大徹大悟的人;佛是指覺行圓滿,足無量福德智慧的大聖人。

法寶是指為根據佛陀所悟而向人宣說的教法、真理。

主要有三個元素:以涅槃解脫,常樂我淨為體性;以三十七道品為方便;以八萬四千法門為調伏眾生的甘露法藥,又可分為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對治悉檀和究竟悉檀。

僧寶是指依諸教法,心無雜念,如實修行的清淨出家人。僧寶分為三種:義僧、賢聖僧和福田僧。

相關焦點

  • 佛家有哪「三寶」?
    佛家三寶指的是「佛、法、僧」,即佛祖、佛法和僧侶,修行者可以按照僧侶的戒條入佛門,按照佛法的戒條洞察佛道,按照佛祖的榜樣不斷進步。這樣的三條規則,自然可以稱為「三寶」。「佛家三寶」是佛教教授和修行佛學的核心所在。唐朝佛學大師六祖慧能曾對佛徒做出指引,表示佛寶是自性覺,法寶是自性正,僧寶是自性淨,也就是一個悟的過程。因此,佛家三寶也有覺、正、淨的說法。
  • 佛家中的「皈依三寶」是什麼意思?
    佛家有「皈依三寶」的說法,三寶指的是:佛、法、僧,這三個。皈依的「皈」是歸向的意思,「依」是依靠的意思。傳統對「皈依三寶」的解釋是一種制度,說的是通過一定的儀式和程序辦理皈依,從而確定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人生目標,通過這個過程就算正式成為佛門的弟子了,也是標誌著學佛的開始。
  • 什麼是佛教「三寶」?「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不學佛不知道
    導語我們都知道在佛教裡面有許多知識和道理,需要是人們去理解和修煉的。而且許多修佛者對於佛教三寶也做出了比較詳細的含義。佛教三寶其實就是佛、法、僧三寶。在佛經《六祖壇經》裡面就提到過:"善知識的眾生是皈依覺悟,就能夠兩足尊;皈依正法就能夠離欲尊;皈依淨土就能夠眾中尊"。
  • 這才是佛教「皈依三寶」的真正深義!
    簡單來說,佛寶是指圓滿覺悟者,有時特指本師釋迦牟尼佛;法寶是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經律論三藏;僧寶是指依佛教法如實修行、弘揚佛法、度化眾生的出家人。佛、法、僧三寶,構成了佛教的主體和核心,也是一個立願做佛弟子的人皈依的主要對象。
  • 佛教三寶指的是什麼?
    佛教三寶,也就是佛寶、法寶、僧寶,通稱「佛、法、僧」。佛教三寶是佛教教法與證法的核心。佛寶,指已經成就圓滿佛道的一切諸佛。要成就圓滿佛道,則必須修成佛身也佛德。佛身有三:法身、報身、應化身。佛德也有三:智德、斷德、恩德。
  • 佛教中的三寶,主要指的是什麼
    從理體上來說,有一體三寶和理體三寶兩種。 我們在沒有具體解釋三寶的種類之前,首先來了解一下三寶的大體含義:佛教中所說的三寶主要是指佛、法、僧這三寶。
  • 佛教所說的「皈依三寶」,你知道是什麼寶麼?
    信佛學佛的人當然有很多,在這些人當中,真正出家的,真正皈依的,經過了佛教的入教儀式的朋友,就比較少見了。我們知道,任何教派的加入,當然都需要一個儀式。這個儀式,大家不要覺得是走走過場,廣而告之這麼簡單,任何儀式的存在,都有其各種規範,都很莊重,甚至都很威嚴。這真的不是說,哥們,來入我們的夥,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嘻嘻笑笑,馬馬虎虎。
  • 佛教:學佛人身邊有「三寶」,佛寶的含義,你知道是什麼嗎?
    在學佛時,好多佛教專業名詞曾經無數次在嘴巴上掛著或在耳朵邊遛著 ,但就是不知道其中內藏的深邃意義,作為佛弟子,如果連這些基本的專有名詞也記不住,學了也毫無用處。如果僅僅知道一些簡單的皈依等意思,而佛教最甚深的教義卻一竅不通的話,也不一定能配得上佛教徒的名稱。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的是佛寶的含義。三寶是佛門裡講的皈依對境,而佛寶是三寶之一。
  • 佛教:斷惡修善的開悟三寶,能使一切眾生遠離苦惱,破除邪見惡念
    長江流域地區的佛教,有南傳小乘和北傳大乘兩大體系,但它們卻是同根同源,而且在許多基本點上都是一致的,比如發慈悲心、抑惡揚善、以正見破除三界煩惱、追求解脫苦與苦因等等。此外,佛教弟子皆都按律部規定受戒,皆注重戒定慧的修持,皆強調智慧與慈悲,皆承認四法印,皆共尊佛法僧三寶等等。簡單地說,佛家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三寶威德殊勝,是佛教的教法和證法的核心。
  •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三寶又代表什麼意思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六祖壇經》說過,善知識的眾生啊,皈依覺悟,就能【兩足尊】;皈依正法,就能【離欲尊】;皈依淨土,就能【眾中尊】。要把覺悟當作修習佛法的老師,不要去依附各種外道,要認清自己本性中的佛、法、僧三寶來自證自悟。皈依自己本性具足的三寶。
  • 佛教最初的三至寶:前兩寶同時誕生,第三寶是前兩者的產物
    佛教最初的三至寶:前兩寶同時誕生,第三寶是前兩者的產物我們常說佛教三至寶,可是,你們知道佛教三至寶都是什麼嘛?說到佛教三至寶,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下佛教的由來了。佛教產生與古印度,在釋迦牟尼沒有出生之前,佛教就已經存在了。只不過,那個時候,它的名字叫做沙門。
  • 佛教啟示:佛教六大標誌圖騰!
    佛教歷經千年的傳承,有著獨特的思想體系、哲學觀念,同樣也流傳下來屬於佛教獨特的標誌圖騰。這些標誌,不單單是一種象徵,更多的表明了其教義與文化內涵,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佛教八大標誌圖騰!一、菩提樹這個不用說,幾乎只要提到佛教,就與菩提兩個字,脫離不開,它已然成為了佛教當中獨樹一幟的印記,因為只要你提起菩提,哪怕你接下來說的事情跟任何佛家知識無關,也會在人潛意識裡種下佛的種子。
  • 這10條佛教常識,看你知道幾條,不要再以訛傳訛了!
    佛教不僅重理論,更重實修,佛學是實踐之學,更是證悟之學。佛教不僅讓你明白人生的真理,讓要求你在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去實證,求修行。二、佛是神嗎?佛陀從來不是神,而是一個人,他沒有神通,和我們一樣會困惑和痛苦。正是因為感覺到了生活中的困惑和痛苦,他才離開了妻子和兒子,遠離了世俗的生活,獨自走上了修行之路。經過多年的修行而圓滿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
  • 佛教:寺廟從山門到大雄寶殿,其實已經蘊含了修行無上殊勝法門
    什麼是「住持三寶」可能有些師兄還不清楚,這裡稍微介紹一下,我們常說的佛家三寶就是「佛法僧」,其中佛寶代表覺而不迷,法寶代表正而不邪,僧寶代表淨而不染,覺正淨——這正是我們修行的三個終極目標。所以出家也被稱為「皈依三寶」,只不過這三者都比較抽象,釋迦佛早已經離世,佛法也是包含八萬四千法門,而到了最高處其實就是無法可說,僧寶指的是如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大勢至菩薩,綠度母等早已經證果得道的佛弟子,同樣也都是傳說。
  • 道教三寶、七寶與八寶分別指的是什麼?一般人很少知道
    本期就來跟大家一起聊聊道教的「三寶」、「七寶」與「八寶」。道教三寶何謂道教的三寶呢?每一位邁入玄門的道教弟子都要經過皈依儀式,在皈依儀式中教戒師會宣說「三皈五戒」,要求皈依弟子「宗奉禮敬,永不退轉」。這裡的三皈指的是皈依道、經、師三寶。信道一定要皈依三寶,學道一定要受持五戒。這是成為一名道教弟子的最根本的儀規。
  • 蓮花象徵著什麼,和佛教又是什麼關係
    蓮花象徵著什麼,和佛教又是什麼關係文·小風看文化佛教對於蓮花是很看重的,可以說蓮花是佛教的象徵,你所見到的佛陀,菩薩,都會是乘著蓮花而來,而往生的人也是坐著蓮花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可以說是蓮花和佛教的關係是十分的密切了,蓮花就像是佛教的象徵的標誌。
  • 常聽到「佛家七寶」,卻不知是哪七寶,其實它們就在身邊,你見過
    在文玩圈我們會經常聽到佛家七寶這樣的話,之所以常在文玩交流時聽到,是因為佛家七寶與文玩的發展演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現在我們盤的文玩有很多都是佛教演變而來的,比如我們現在盤的各種菩提子手串;可是很多玩家對佛家七寶不了解,不知道是哪七寶,其實有些玩家見過,只是不知道它就是佛家七寶中的一寶,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佛家七寶都是哪幾樣
  • 佛家的五蓋指的是什麼
    佛家修行的最終目的,就是恢復自己清靜無為的本性。這也是在世間人們努力打拼、奮力追求的結果。嚮往自由、渴望自由、衝破束縛,奔向無拘、無束自由祥和的境地是一切生命存在的最終目標。然而這是一條曲折蜿蜒、艱難困困苦的道路,我們的本性重新流轉於紅塵世間,最初清清白白一張白紙,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不斷學習和成長,這張紙上被塗化成五顏六色,有明亮、有陰暗、有的地方充滿激情、有點地方冷落蕭蕭條。 在我們的人生中,有激情、有夢想、會猶豫、會迷茫。年輕激昂的心隨著生活的深入這一切交織在一起,在茫茫的輪迴之海起起伏伏。本性的光明不時地被烏雲遮擋。
  • 修學佛家戒定慧,應用到禪修打坐!
    所謂「人生無處不修行,世間處處是道場。」古人的智慧教導都有一定的意義所在,好比我們禪修打坐,不一定要在寺院道場上才能修習。我們居家修行的人,同樣在家可以精進修持。但是,佛教文化的傳承,修習的方法較多,特別是佛家弟子,更要懂得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 佛家十寶——如清
    二圓滿寶:1、覺醒圓滿寶,2、修行圓滿寶。三密配合寶:1、心、口、身三業密切配合寶,2、戒、定、慧三學密切配合寶,3、佛、法、僧或性、心、身三寶密切配合寶,4、覺知、覺悟、覺醒或自覺、覺他、圓覺三覺密切配合寶。四無量心寶:1、慈心無量寶,2、悲心無量寶,3、喜心無量寶,4、舍心無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