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生態環境變化有多大 讓美麗的白鶴告訴你答案

2021-01-15 瀋陽晚報

9月24日,沿著遼河幹流的軌跡,記者跟隨「遼河生態景觀建設」媒體行活動走進康平縣和法庫縣。在白雲飄逸、綠水環繞、群鳥振翅間,感受那萬物融合、如詩如畫的生態之光。

讓人頗感意外的是,除了天工造物的生態旖旎,沿途還有濃鬱渾厚的人文景觀以及唇齒留香的百年窖藏,驚喜滿滿。

溼地科普館裡邂逅國寶級鳥類

坐著大巴車一路向北,大約2個小時的車程,便可來到此行的第一站——瀋陽臥龍湖溼地科普館。

作為亞洲東部鳥類遷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站,每年有上百萬隻鳥類在康平臥龍湖溼地停歇、棲息和繁殖。基於此,康平縣臥龍湖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在生態環境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共同支持下,修建了這處集收藏、展示、宣教、服務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科普展示場館。這裡也成為瀋陽市唯一的一座溼地類科普場館。

三層的建築,分展示臥龍湖溼地元素的同時又借鑑了法國自然博物館的建築和布局特色,以原木色為主色調的設計將原生態發揮得淋漓盡致。雖然眼下還不到候鳥遷徙的時節,但是在這裡,卻可以隨時隨地了解臥龍湖自然保護區的溼地景觀與豐富的鳥類資源,零距離地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標本,還可以通過聲光電等高科技觀賞上百萬隻鳥類停歇、棲息和繁殖的壯觀。

生態封育恢復遼河生態環境

科普館裡潺潺河水、清脆鳥鳴,勾起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無限嚮往。又走了半個小時的路程,畫面中的那山那水便出現在了眼前。

「我們現在站的地方是青龍山,對面就是青龍灣。以前這裡都是莊稼地,清一色的玉米。」在一處刻有青龍山的石碑旁,康平縣自然資源保護中心主任孫漢勇感嘆道:「經過十年的治理,遼河康平段的生態環境改善了不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不遠處即是蜿蜒流淌的遼河水灣,清風習習、波光粼粼。

據孫漢勇介紹,2011年,康平縣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治理遼河、恢復遼河生態」的總體要求,全面推進遼河幹流康平段的治理保護工作。包括土地回收回租、岸坎修復、阻隔帶建設、管理路建設、節點建設、違章建築清理、支流河汙染治理等工作,使支流河水達標排入遼河,既為遼河在全國率先摘重度汙染帽子做出了應有貢獻,也為進一步實施生態帶、旅遊帶、城鎮帶「遼河三帶」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這河裡沒有耕地,沒有排汙口,沒有任何生產經營活動。除了我們自己人以外,任何人和牲畜都不準進入。」孫漢勇說,工作人員24小時看護河流,除了禁止人員進入外,還要在汛期注意堤防安全,做好防汛工作,與此同時提防偷土、偷沙、捕魚行為,真正做到封閉式管理,「就是要從源頭上恢復遼河環境。」

目前,遼河幹流康平段已實現全面封育,水質達到5類,林地面積兩萬畝,草場四萬畝,植物種類180餘種,魚類25種,野生鳥類超過100種,哺乳和爬行類動物達到40種,鳥類遷徙時單日最高觀測記錄9220隻。而這一成果的實現,離不開「孫漢勇們」的守護。

遼代古塔、百年老宅增添人文厚度

在即將離開遼河流域康平段時,車輛行至康平縣郝官屯鎮小塔子村,一座遼代古塔、一棟百年老宅,給康平行增添了一抹別樣的人文風採。

據塔建築風格及遼代祺州城址推斷,這處遼代古塔建塔年當與遼代祺州置年相同或稍晚,大約在公元921—926年間,是一個遼代佛塔。

近觀,塔為青磚建築,實心密簷式,8面13級。塔身各面設佛龕,內磚雕坐佛。各角陪襯磚雕小壁塔,密簷結構嚴謹。據郝官屯鎮副鎮長劉桂春介紹,這種陪襯磚雕小壁塔的造型,很是罕見。如今,古塔經千餘年風剝雨蝕,稍向東南傾斜。1858年(清鹹豐八年)村人曾集資維修塔基。1981年9月,遼寧省文化廳撥款對塔基再次維修。1980年10月,該塔先後確定為縣級、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2月,升格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那棟百年老宅現在村委會的院內,是一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築始建於清末,老宅原為四合院建築,有正房、東西廂房及門房,現僅存正房五間,遼北地區囤頂式建築,為梁架結構,正房窗臺下的十組石刻尤為精美,雕刻為金雞報曉、猛虎下山、丹鳳朝陽、花鳥魚蟲等10組圖案,由此可知此前的繁華景象和住在此地主人的顯赫地位富。而類似於該建築的圖案樣式,在大帥府中也能找到一二。

目前,該處老宅做民俗展示館,與遼代佛塔形成了小塔子村文物古蹟群。

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成為鳥類樂園

與康平縣青龍灣打造生態帶、旅遊帶有異曲同工的,還有瀋陽法庫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公園還有個別致的雅稱——「鶴棲聖地、候鳥樂園」。

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是白鶴等遷徙候鳥停歇的重要驛站,通過溼地的保護與恢復建設,溼地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在逐年增加,通過近兩年來監測,春秋兩季在獾子洞溼地遷徙停歇的各種野生鳥類高峰期數量高達十幾萬隻。其中,國際極度瀕危、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鶴2400多隻,全球瀕危的東方白鸛314隻,國家I級保護動物白頭鶴7隻,國家II級保護動物大天鵝970隻、小天鵝700隻、白枕鶴6隻以及其他雁、鴨類野生候鳥十萬餘只。

目前,獾子洞溼地公園已成為國內外鳥類專家研究遷徙期白鶴習性與溼地生態環境關係、分析人類活動對白鶴影響的重要區域。溼地公園與葉茂臺鎮的遼墓群、古楓林、秀水河子戰役紀念館等旅遊景點遙相呼應,每年吸引大量的外地遊客來此觀鳥,為當地居民的農家院、採摘園和庭院經濟帶來了無限的旅遊資源。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關彤 攝影記者 孫海

相關焦點

  • 地球最後4000隻白鶴:毒殺、槍擊、無處落腳
    白鶴,大型涉禽,棲息於淺水溼地,因其生性警惕,有受訪者稱之為「距離人類最遠的鶴類」。每年秋季,白鶴從出生地西伯利亞飛往江西鄱陽湖越冬,第二年春天回遷,途中會停留在東北溼地休息覓食、補充體力。在東北,白鶴通常活動於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尤其以平原上的獾子洞溼地和莫莫格溼地為主。
  • 地球最後4000隻白鶴:毒殺、槍擊、無處落腳
    在東北,白鶴通常活動於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尤其以平原上的獾子洞溼地和莫莫格溼地為主。在周海翔的個人環保日誌中,保護白鶴行動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當年,他無意中發現瀋陽獾子洞溼地有白鶴出沒,而當地民眾對這種「大白鳥」一無所知,以為它是跟羊群一樣普遍的物種。「總有人來溼地下藥毒大雁,也有『大白鳥』跟著中毒。下藥的人撿走鳥之後,村民也能陸續撿走一些。」周海翔大為震撼。
  • 守護白鶴,開啟美麗生命的通道
    白鶴(學名:Grus leucogeranus):是大型涉禽,略小於丹頂鶴,略大於白鷺,體長130-140釐米。站立時通體白色,胸和前額鮮紅色,嘴和腳暗紅色;飛翔時,翅尖黑色,其餘羽毛白色。虹膜棕黃色,嘴、腳暗紅色。2齡腳變紅色,3齡嘴亦變為紅色。棲息於開闊平原沼澤草地、苔原沼澤和大的湖泊巖邊及淺水沼澤地帶。
  • 生態環境魅力大!數千白鶴提前飛抵江西越冬
    【生態環境魅力大!數千白鶴提前飛抵江西越冬】11月18日,南昌市高新區鯉魚洲(五星農場)白鶴保護小區千畝藕塘內,2000餘只白鶴歡聚於此追逐嬉戲。 白鶴是江西的「省鳥」,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隻,每年全球98%的白鶴會飛往鄱陽湖越冬,並停留5個多月。為給白鶴創造更好的越冬覓食環境,2020年初,鯉魚洲(五星農場)白鶴保護小區將原來的300畝藕田擴大到了1045畝。
  • 遼河流域來了一群特殊「遊客」
    連日來,在遼河流域鐵嶺縣段廣闊的溼地上,總有一群牛背上的「舞者」與美麗的風景作伴。原來,遼河溼地飛來一群牛背鷺,它們在溼地上久久徘徊,遲遲不肯離去,數量多時達好幾百隻,場面極為壯觀。8月3日,記者來到遼河流域,在數百畝的溼地上看到,不少牛背鷺正在啄蟲。儘管有農民在附近放牧,但牛背鷺們並不懼怕,或閒庭信步,或在牛背上雀躍,那呆萌的身姿宛如一隻只精靈,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畫卷。
  • 全球白鶴「戀」上鄱陽湖
    每年飛抵鄱陽湖湖區越冬的白鶴數量,佔全球的98%。至11月25日,陸續飛抵鄱陽湖核心湖區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白鶴數量,已超過全球白鶴種群數量的半數。一隻白鶴俯衝下來覓食。兩隻白鶴引吭高歌。美麗的鄱陽湖就是越冬候鳥的天堂。
  • ...新成就】碧水、藍天、淨土,六字告訴你這5年鐵嶺環境拾掇啥了……
    【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成就】碧水、藍天、淨土,六字告訴你這5年鐵嶺環境拾掇啥了…… 2020-10-28 2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遼河紀行 | 西遼河文明,閃耀著光芒
    >遠古時代遺址西遼河文明光彩奪目行進在西遼河流經的土地上,你會深切地感受到她歷史文化的久遠。近些年來,一個個新的考古發現,例如南寶力皋吐墓地、哈民忙哈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千餘年的契丹都城「龍化州遺址」,印證了它的久遠與神奇。
  • 吉林:努力讓生態「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新華社長春6月14日電 題:吉林:努力讓生態「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新華社記者張建、高楠  東有虎豹山林長嘯,中有梅花鹿平原競逐,西有白鶴翩翩起舞美景……作為生態資源大省的吉林近年來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大手筆推動東中西三大板塊協調聯動發展和黑土地保護
  • 白鶴確定為江西省「省鳥」
    會議表決通過了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確定白鶴為江西省「省鳥」的決定,這意味著江西省「省鳥」確定為白鶴。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2月視察江西時殷切囑咐我們,江西生態秀美、名勝甚多,綠色生態是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一定要保護好。江西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生態環境良好,鳥類資源十分豐富。
  • 草長平湖白鶴飛 吉林省溼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近年來,吉林省通過有效的保護與恢復,溼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依賴溼地生存的613種溼地植物和297種溼地野生動物得到有效保護。符合鳥類覓食條件的棲息地面積明顯增加,有效保護了亞洲東部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提升了中國在國際保護瀕危鳥類中的重要地位。
  • 超歷史大洪水之年白鶴依然舞鄱湖 白鶴「娘家人」激動地流下淚水...
    12月9日,在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成群的白鶴時而翩翩起舞,時而啄食蓮藕。小區負責人周海燕說:「入冬以來,每天都有千隻左右白鶴在此棲息、覓食,『鶴舞五星』成為全球鶴類保護者眼中的盛景。」根據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紅皮書,在世界15種鶴類中,白鶴為極危物種,瀕危等級最高。
  • 白鶴飛來大圍山
    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副所長黎尚林說,加上最新觀測到的白鶴,目前大圍山觀測到的鳥類已有148種。大圍山自然保護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鳥類來這裡生活棲息。文/圖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張可夫張迪村民誤以為是白鷺,專家確認是失群白鶴
  • 生態環境部、中科院開展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
    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有關要求,生態環境部、中科院決定聯合開展2015—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  據介紹,4月15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中科院辦公廳聯合印發《2015—2020年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實施方案》,正式啟動調查評估工作。兩部門將深入合作開展全國和省域生態狀況變化調查評估,分析生態系統狀況,總結我國生態保護取得的進展,識別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提出生態保護對策建議。調查評估工作預計於2021年10月結束。
  • 兩會時間丨則悟法師:珍稀候鳥白鶴正面臨著種群延續危機
    (二)研究人員的發現2018年,瀋陽理工大學的周海翔教授在遼河邊上發現了兩隻受傷的白鶴,一隻取食了有毒餌料,另一隻身上受了槍傷,在救助了這兩隻白鶴後,周教授啟動科研項目,在白鶴傷愈後重回遷徙前,在其身上安置了衛星追蹤器用於研究鳥類的遷徙路線。
  • 瀏陽:白鶴飛來大圍山
    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副所長黎尚林說,加上最新觀測到的白鶴,目前大圍山觀測到的鳥類已有148種 。 大圍山自然保護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鳥類來這裡生活棲息。 11月19日上午,大圍山鎮有居民發現,在東門紅軍橋下出現了一隻奇怪的「大鳥」,目測身長約有70釐米 。 「大鳥」頭部、頸部、背部和雙翅都有褐色羽毛,偶爾展開雙翅時,雪白的羽毛展露無遺。
  • 青年大學習最新答案大全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下列做法不符合的是?青年大學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課後作業答案怎麼選擇?今天九妖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青年大學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課後作業第一題答案,需要完成作業的小夥伴來九妖找答案吧。
  • ​2016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及2017年總體工作思路
    為加快推進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省委、省政府決定於6月份開展深入推進全省生態環境保護行動,省委書記巴音朝魯親自為行動月確定了「發揮生態優勢,守護白山松水,推動綠色轉型,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吉林」的主題。
  • 「是白鶴把我們聯繫起來」
    原標題:「是白鶴把我們聯繫起來」  本報記者 李冬明   12月16日至17日,來自國內及俄羅斯從事白鶴研究的資深專家學者齊聚鄱陽湖畔,參加首屆國際白鶴論壇,為跨國界、跨區域保護白鶴等珍稀鳥類交流探討、出謀劃策。   「我們之間有著20年的友誼和合作」   冬天的鄱陽湖,是白鶴的家園。
  • 鶴遊坪:白鶴歸 遊客來
    2020年12月27日,當地村民黎開容說,新變化是從當年3月開始的,鎮裡請回在外成功創業人員陶克明,打造稻田溼地、種植名貴荷蓮、發展果桑柑橘等,建起了休閒旅遊基地,「現在,鶴遊坪成了景區,白鶴又飛回來了,遊客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