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城攻防戰:這位武將讓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等人成為配角

2020-12-05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松山城攻防戰:這位武將讓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等人成為配角

日本戰國時代,武州松山城是武藏國北部重要的城郭,位在南北延伸的吉見丘陵的西南端,它被《武藏志稿》如此稱頌:位在連山之鼻,如孤山一般。松山城標高雖然只有五十九米,但周圍是低洼的溼地,看起來宛如孤立的山峰,峨然聳立。

《新編武藏風土記稿》描述:山腳有市之川流經,南有深田和巖石直立。過去在山頂有池水……為一座天然要塞。雖然這是一座天然的軍事要衝。再加上城下流經的市野川水運發達,可說是水陸交通匯集,極為便利,因此也是經濟要地。今天的故事就圍繞著松山城展開,主角是戰國初期名將太田道灌的曾孫太田三樂齋資正,配角是武田信玄、北條氏康、上杉謙信。

永祿三年(公元1560)八月,上杉謙信越過三國峠,進入關東平野,同時發出檄文,邀請關東諸將加入他的麾下,討伐北條氏。而在弘治三年(公元1557),上杉憲政就已經將家名和關東管領的職位都讓給上杉謙信,代價是討伐北條氏。

上杉謙信

此前,上杉謙信一直在信濃國的川中島與武田信玄展開對戰,雙方可謂旗鼓相當、不分勝負,也因此無法滿足上杉憲政的願望,直到這次終於可以騰出手,正式向關東出兵,討伐不義的北條氏。

事實上,此次上杉謙信出兵也是因為前年上洛帶來的後續影響。當時,上杉謙信前往京都拜謁室町幕府的將軍足利義輝,正式得到關東管領就任許可,顯示出上杉謙信的名正言順。

此次的檄文發布後,太田資正立即展開行動。太田氏是前關東管領扇谷上杉的重臣世家,相比於上田氏立即向北條氏屈服,太田氏一直堅持反北田氏的立場。之後雖然短時間臣服北條氏康,但當上杉謙信到關東後,太田資正就成為反北條的領袖。

太田資正

在《異本小田原記》中提到:道譽(三樂齋)經常聚集浪人們,有時召開軍事會議,聽聞自國或他國擅弓矢者的故事,從早到晚努力聽取情報,隨時準備攻城而毫不懈怠。且上為之,下效之,巖付千騎的武士也都崇尚勇武,無人可比

此外,上杉景勝的參謀,直江兼續曾很肯定地說:「自古以來的名將,沒有人比得上謙信和三樂齋。」因此太田資正也成了日本聞名的勇將。這位太田資正在永樂四年(1561)九月,突然率兵夜襲松山城,最後趕走了城主田暗朝直,佔領了這座城。

太田資正隨即讓七澤七郎擔任城主,這個人繼承了前關東管領扇谷上杉氏的血脈,過去數年間一直在奧州流浪。太田資正為其起名為上杉新藏人憲勝,讓三田五郎左衛門和太田下野守等騎兵二百人、士兵兩千五百人進入本丸,將廣澤兵庫助信秀及高崎刑部左衛門利春等配置在二之丸。

遺留至今的松山城

北條氏康、氏政父子知道這件事後悔不已,無論如何都想奪回松山城,不時向松山出兵。但太田資正總是可以很迅速地從巖支城調兵支援,所以北條氏一直無法攻下松山城,只能望城興嘆。

實際上,援軍之所以會如此迅速,是使用了令人驚訝的布置。太田資正將巖支城飼養的狗放到松山,松山飼養的狗放到巖支,有敵襲的時候,在狗脖子上綁上竹筒,裝入書信,然後放狗出去,狗就會全心全意向故鄉奔去。

這就是所謂的「三樂犬的交換」,據說這是日本國內可以確認的最早軍犬使用案例。且太田資正還另外下了一番功夫,用白色的塗料塗在密函上,如果不用水沾溼,文字就不會出現。

北條氏康

松山城落入太田資正之手,這對於北條氏而言非常致命,所以北條氏康、氏政父子在永祿五年(公元1562)十一月底,率領前所未有的三萬五千大軍包圍松山城,就算是太田資正,面對這樣的大軍也只能束手待斃吧!

北條氏康、氏政父子選擇十一月圍城是有原因的。這時越後會被大雪封住,所以攻擊時可以不用顧慮上杉謙信的援軍。但就上杉謙信的性格而言,他即便要踏過深雪也會派兵支援,因此北條父子需要在短時間之內攻下松山城。

不過,太田資正用來守城的都是萬中無一的雄兵,加上儲存了大量的武器。《謙信公御年譜》記載:百放之矢、炮筒列於前方,向下擊出……其聲可令天地震動,晴空雲掩,山河雲暗

簡而言之,北條軍屢攻不下,不斷有士兵戰死。終於在北條陣營中,出現了流言:最近上杉謙信與安房的裡見氏合謀,要派出大量援軍。北條氏康、氏政父子開始焦慮,立刻派出使者向甲斐的武田信玄求援,因為當時雙方仍是盟友。

面對北條氏的求援,武田信玄回覆:二月下旬將前往增援。但北條父子擔心夜長夢多,一再懇切請求:事態大抵如此,還望閣下出馬相助。終於,武田信玄派出了兩萬大軍前往松山城。

攻城大軍增加到五萬五千人,松山城被層層包圍,攻城大軍發出了如雷鳴般可撼動泰山的吶喊。為了怕被看出城內只有三千孤軍鎮守,守城軍完全不予理會敵軍的動靜,只是不斷回以槍擊。

這樣攻擊下去完全沒有效果只會徒增傷亡,因此北條、武田聯合軍果斷地決定改變攻擊方式。提出了利用金山眾從外部挖通貫穿城郭內的坑道,切斷水源,讓城郭崩塌的作戰方法。

金山眾一邊用竹束阻擋鐵炮,一邊從四面八方挖坑道前進。終於二郭開始崩塌,不過守城方當然不會置之不理,也將大量的水從地上灌入坑道中,使坑道吸水變軟、崩塌。許多金山眾遭到活埋,讓這個作戰不得不中止。

隨後攻城方又對守城方採用新的計策。在確認松山城的武器和糧食都將耗盡之際,守城軍士氣逐漸低迷之後,攻城方派出了使者。其實,他們只是想欺騙守城方,達到讓守城方打開城門的目的。

北條氏康陣營中有一位名叫勝氏部大輔的武士,他原本是太田資正的手下,於是北條氏康派他偽裝成巖支城前來的使者進入城內,積極勸降守將上杉憲勝。守將上杉憲勝相信勝氏部大輔是太田資正的手下,便以確保自己和士兵的性命為條件,在永祿六年(公元1563)三月四日開城投降。即使後來知道被騙了也於事無補,但守城的士兵卻因為得救,上杉憲勝也受到善待。

不過上杉謙信所率領的越後軍,其實已經來到了松山城附近。因為太田資正再三請託,所以上杉謙信不顧危險,冒著大雪越過三國峠,據說他在開城的隔天就到了,只能說謙信晚了一步。

因此上杉謙信叫來太田資正:「竟然將城交給新藏人(上杉憲勝)這麼軟弱的人,還提出無用的救援要求,自己不過用掉了一些弓矢,未免也太令人生氣了。」(《關八州古戰錄》)而且上杉謙信還表示,想要殺了太田資正。(《相州兵亂記》)

太田資正不慌不忙地拿出城內士兵人數、兵糧、武器彈藥的記錄,並冷靜告知他捉了上杉憲勝兩個兒子作為人質。上杉謙信聽了這些說明後終於恢復些理智,但看到上杉憲勝的兒子又再次怒火中燒,下令將他們吊死。之後攻下北條陣營的騎西城洩憤後才返回越後。

然而因為松山城的陷落,武藏北部的北條勢力又一舉提升,戰國的勢力版圖也有了大幅的變化。在諸將一面倒地臣服北條陣營的情況下,只有太田資正繼續抵抗。在永祿七年(公元1564)七月的國府臺合戰中,北條軍大敗。七月,太田資正的兒子氏資私通北條陣營,太田資正被逐出巖支城。

但太田資正並未因此感到頹喪,他成為常陸佐竹氏的客將,屢屢立下戰功,並以片野城為據點,計劃奪回舊領地。之後又過了十幾年,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豐臣秀吉帶著二十萬大軍包圍小田原城,這個時候,太田資正前往豐臣秀吉的本陣,並在隔年見證了北條氏的滅亡。仿佛是安心了一般,太田資正在七十歲時結束了他的一生。

相關焦點

  • 龍虎之爭:上杉謙信vs武田信玄
    這一代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被北條氏逼迫離開了關東,一直聯絡各地豪族希望打敗北條氏,恢復自己關東管領的統治。在北條氏康的猛烈追擊之下,上杉憲政逃到了越後直接向上杉謙信求助,所以有了後來上杉謙信十四次進軍關東。1545年,武田氏、今川氏、北條氏三國成功結盟之後。武田信玄沒有了後顧之憂,在次年開始入侵信濃。
  • 《三國志14》上杉謙信是誰 新增武將上杉謙信數據一覽
    新手指南 | 武將技能 三國志14上杉謙信是誰?官方將於未來版本中新增一些信長之野望的武將,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三國志14新增武將上杉謙信數據一覽,一起來看一下吧。
  • 川中島之戰裡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的「一騎討」竟是編出來的?
    第四次川中島之戰(永祿四年八幡原之戰)。此戰是歷次川中島之戰中最濃墨重彩之所在,可謂膾炙人口,耳熟能詳了。總之大意就是說上杉謙信布陣在信濃海津城平旁的妻女山,山本勘助向武田信玄獻出「啄木鳥」之計策,分兵襲擊上杉軍。由高坂昌信等人率一萬二千人襲擊妻女山,武田信玄本人率軍八千人布陣川中島。
  • 龍與虎的爭鬥:日本戰國雙雄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的交鋒
    武田信玄為甲斐國大名,人稱之為「甲斐之虎」,武田家鐵騎以孫子兵法四如風、林、火、山為旗號,戰鬥力極強,武田赤備隊更是聞名全日本。上杉謙信為越後國大名,人稱之為「越後之龍」,上杉謙信一生篤信佛法,創立「車懸之陣」,並以此陣縱橫北陸,無人能敵。
  • 日本戰國:第四次川中島之戰,上杉謙信的一生之敵!
    上次我們說到謙信闖入關東,卻遭到北條頑強抵抗,為避免大後方被偷,決定先解決武田信玄這個大麻煩。永祿四年(一五六一)八月,回到越後的謙信馬不停蹄地準備與武田信玄的決戰,這次謙信決定誓與信玄決一勝負,另一邊的武田信玄也做出同樣的打算。
  • 武田信玄為何要進行川中島合戰?對於後來的歷史發展又有什麼影響
    「川中島合戰」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日本戰國中最經典的戰役,因為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都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善用謀略,對戰雙方實力相近,這五次戰爭最終雙方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以說沒有勝敗之分。那麼,武田信玄為何要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還選擇進行「川中島合戰」呢?這幾次戰爭對於後世又有什麼影響?
  • 日本戰國名將上杉謙信的謎?男神?還是女神?
    最終,上杉家族出面調解,導致哥哥退休,當時19歲的長尾景取成為長尾家族的實權人物。1550年,上杉家的族長因病去世。足利義輝將軍承認了長尾景取的地位,從此成為越後的實際統治者,他統一越後,作為關東將領退出敵後,被姓上杉氏,改名為杉輝虎,是為賢信。1559年,政知町天皇繼位,授予上杉謙信聖杯和御劍,承認他為上杉家族的繼承人。
  • 這位日本戰國武將的經歷,堪稱經典教訓
    這位日本戰國武將的經歷,堪稱經典教訓如果想要發展一個組織,最重要的就是運用策略。但是,就算想到了策略,卻往往無法實踐,這是為什麼呢?日本戰國武將山本勘助,將以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為何有了策略,卻無法得到實踐的原因。武田信玄在召開軍事會議以前,會先叫軍師山本勘助拿準備好的資料過來,要求他進行敵我的戰力分析、製作戰場的地形圖、說明戰術與戰略等。
  • 武田信玄說你們別笑我,上杉謙信那個基佬更廢柴,兩萬人竟被800人暴打
    1576年也就是老對手武田信玄死後的第三年,似乎是覺得丟掉了老對手後寂寞如雪,上杉謙信開始了對能登的徵服。這次他湊齊了足足兩萬大軍,從陸上一路平A了過去。他的主要目標是能登畠山氏,但引發了加賀土著勢力的嚴重不滿,唯恐上杉謙信是假道伐虢攻打他們,因為武田信玄的親家本願寺顯如多次號召過加賀地區的教徒對抗上杉謙信。
  • 學習我國《孫子兵法》的武田信玄,成為日本戰國一代「軍神」
    信玄做了大名之後,遇到了一個強大的對手——特別強調武德義禮、律已非常嚴格的上杉謙信。上杉謙信特別注重武德,強調忠孝節義,對於武田信玄放逐親生父親的行為十分不齒。出於道義的德,上杉謙信一而再、 再而三地挑戰信玄,沒完沒了地跟信玄打仗。這些戰鬥在歷史上稱為川中島合戰,一 共打了五次,其中戰鬥最激烈的是第四次。
  • 日本戰國史上著名的「龍虎鬥」《九州劫》為你還原川中島合戰
    武田信玄在繼任家督之後,就將擴張的目標定在了信濃。而此時,上杉謙信逐步統一了越後,此時越後之地已經和武田的領地接壤,雙方在邊境摩擦不斷。武田信玄攻佔信濃大部之後,選擇繼續向川中島進軍,一旦川中島落入武田信玄之手,越後本國的安全就會受到很大的威脅,因此上杉謙信毅然出兵,和武田信玄在川中島展開了較量。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在川中島爆發過五次規模巨大的戰鬥,歷時長達十一年。
  • 號稱「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為何戰果寥寥,原因出在他的兩大弱點上
    上杉謙信在魚津城上野和田城、加賀朝日山城能登穴水城等攻城戰中都吃過虧,更不用說他在武藏羽生城之戰中被北條氏邦、北條氏規打得慘敗,幾乎丟掉了整個關東。上杉謙信的另一大弱點就是雪戰,在太田村之戰中,他的兩萬大軍被加賀一揆土包子用800多人擊敗。
  • 戰國龍虎鬥——第四次川中島合戰
    日本戰國百餘年,若論最受歡迎的戰國武將,無疑是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小編最喜歡的,是上杉謙信。 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這二位,因為這兩個人實在是棋逢對手,在川中島地區展開了五次合戰,前後延續時間長達十一年,最為精彩的,莫過於第四次川中島合戰。
  • 軍神對決《九州劫》手遊神秘10人玩法推演川中島合戰
    全新戰爭策略手遊《九州劫》正火熱預約中,三國VS日本戰國的跨時空之戰即將打響。《九州劫》手遊高度還原了多個三國及日本戰國的經典史詩戰役,而日本戰國時期最著名的川中島合戰亦在其中。這一次,有著三國武將參戰的川中島合戰會有怎樣全新的演繹?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川中島合戰,感受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吧。
  • 日本戰國時代10大最強武將,真田幸村居榜首,上衫謙信排第二
    2、上杉謙信:上杉謙信, 日本戰國時代名將。越後國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後稱長尾景虎。上杉謙信在日本是「戰神」般的存在,也有人叫他「軍神」,智勇雙全,所向披靡。3、柴田勝家:柴田勝家是織田家的譜代重臣,十分勇猛,每次作戰都會在軍隊的最前列帶頭衝鋒,因此得到了「破竹柴田」這樣一個外號,位列日本戰國時代十大武將排名第三。
  •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統治下武田家的鼎盛時期
    反觀武田信虎,在天文九年的颱風、天文十年的大饑荒時,他非但沒有「罪己」、頒布德政令,反而還不顧領內民生凋敝,不斷地發兵攻打信濃國,加重了領民的負擔。雖然後來上杉謙信以「流放親生父親」來指責武田信玄(晴信),但是在這次流放武田信虎的行動中,武田家沒有任何一個家臣站在武田信虎的一方,說明這次事件的主謀不僅僅是武田晴信一人,而是武田家全體家臣團結一致發起的政變。
  • 武田信玄4個字用日語怎麼說?
    武田信玄4個字用日語怎麼說?
  • 第四次川中島合戰
    在永祿四年(公元1561年)爆發,是五回的川中島合戰中最激烈和悲壯的戰爭。說到川中島合戰中,很多人想起謙信與信玄的對決那一幅繪畫,但實際上,第四回川中島合戰,是戰國史上最具代表的激戰的,而且兩位在戰略和行軍調配上,都是平分秋色。以下是第四回川中島合戰的概說。永祿四年六月下旬,謙信從關東退兵歸來,與此同時,陸奧會津的蘆名盛氏和出羽的大寶寺義增的援軍來到越後。
  • 武田信玄一生勝率極高,但為什麼說,他比織田信長還差得遠?
    戰國時期武田信玄勝率最高,信長和謙信都在其後,所以有人認為信玄是戰神。其實以勝率來評價指揮能力,看似相當科學化,實則充滿繆誤。以信玄來說,他就是標準的長於戰術短於戰略。信玄讓武田家,從甲斐一個地方守護家族,發展到橫跨甲斐、南北信濃、上野、駿河、遠江五個領國,確實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