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王」儀式,指的是祭拜各路神明的祭典儀式,用最簡單、最容易懂的說法,就是「給神明享用的辦桌大餐」。尋常人家有任何高興或值得慶賀之事,多會準備豐盛菜餚宴請親朋好友至家中作客,就連古代身份尊貴如王爺,也會宴請同是王爺階級的親貴,神明也是如此,流傳至今,主祀廟裡的王爺,在農曆七月時宴請鄰近之王爺廟宇之神祀過來享用山珍海味,因而有「宴王」的由來。
準備宴王宴,十分費功夫,少則10多道,多則高達108道佳餚,有如滿漢全席,菜色包括大五牲、小五牲、燒豬一隻、四山(四山產)、四海(四海產)、糕、餅、糖、包、豆、花、四果……,不僅如此,連裝盛的餐具、果雕、冰雕等擺宴用品的「看桌藝術」也相當講究,精雕細琢,除了基本的燈座、盤架外,傳統民俗工藝中著名的「錫雕」也是宴王宴非常講究的必備用品之一,其他還有戲彩、金帛、排香、鞭炮、蠟燭、北管或南管排場(祀王)、歌仔戲扮仙等。此外,宴王宴的內容也可以視主題或場合而有不同,像是點心宴、四季宴等。
清單如下:
<由內至外排列>
1.花薦一座/ 花薦約四尺高、四尺寬。以香蕉幹為基礎,搭配保麗龍,插滿各式鮮花,並以雙龍拜塔為主題。
2.爐主爐/ 兩旁插金花,亦有爐前結彩者。
3.五色糖塔/ 又稱五獸。共五樣,中間放塔型,兩旁放四獸(亦有稱金雞母者),造型即雞頭四隻獸腳。中間糖塔供值年爐主取回吃平安,四獸則由值年頭家取回吃平安。
4.面線塔/ 將面線編織成塔,約三尺高。
5.壽桃塔/ 將壽桃迭成塔,約三尺高。
6.壽香一支/ 即成壽字之線香。
7.大香環/ 即約三尺寬之線香環。
8.禮香一份/ 一人一支,雙頭點著,爐主爐上至少插三支。
為什麼要雙頭點著??謝謝指教!
9.連炮/ 謝戲或排場,扮仙前、謝幕後,連珠炮各燃放一串。
10.壽金一份/ 酌量,宴王后焚化。
11.壽麵龜/ 酌量,用湯盤盛裝。
12.壽桃/ 酌量,用湯盤盛裝。
13.紅圓/ 酌量,用湯盤盛裝。
14.發糕/ 酌量,用湯盤盛裝。
15.雙連面龜/ 酌量,用湯盤盛裝。
16.荖花/ 又稱(米香丸)酌量,用盒盛裝。
17.大餅/ 酌量,用盒盛裝。
18.壽麵/ 即是油麵,用湯盤盛裝,上貼紅點。
19.香蕉/ 準備大串香蕉數串,每串要有一兩條圈上紅紙。
20.面線三杯/ 將面線對摺成弧,複雜處塞進直口杯中,腰部圍一條紅紙。
21.山珍海味四牒/ 即紅豆、薑母、砂糖、鹽巴,每項均貼一紅圓點。
22.檳榔煙四牒/ 即檳榔、香菸或水菸斗、香扇、手絹,(視場面增加數量)。
23.六珍(六幹) / 麻荖、米荖、餅龜、口香、雲片糕、洋羹。
24.六味(六溼)/ 金針、木耳、紫菜、香菇、冬粉、洋菜,(與六珍合稱十二菜碗)。
25.茶米茶四杯/ 用蓋杯裝烏龍茶葉,以熱水衝開(視情況可擺成六、十二杯)。
26.人參茶四杯/ 用蓋杯裝高麗須,以熱水衝開(視情況可擺成六、十二杯)。
27.四菓茶四杯/ 用蓋杯裝四色蜜餞,以熱水衝開(視情況可擺成六、十二杯)。
28.花茶四杯/ 用蓋杯裝,視情況增加(視情況可擺成六、十二杯)。
29.燕窩四杯/ 用蓋杯裝,視情況增加(視情況可擺成六、十二杯)。
30.桂圓紅棗茶四杯/ 用蓋杯裝,視情況增加(視情況可擺成六、十二杯)。
31.四色糕四牒/ 四式四色糕點(視場面增加,可擺成六、十二、二四碟)。
32.四色餅四牒/ 四式小糕餅(視場面增加,可擺成六、十二、二四碟)。
33.四色包四牒/ 四式甜包子,包子上戳紅點(視情況可擺成六、十二、二四碟)。
34.和菓子四牒/ (視場面增加,可擺成六、十二、二四碟)。
35.蜜餞四牒/ (視場面增加,可擺成六、十二、二四碟)。
36.小蛋糕四牒/ (視場面增加,可擺成六、十二、二四碟)。
37.各式小點心/ (視場面增加,可擺成六、十二、二四碟,或更多)。
38.看碗數迭/ 豆沙染色所捏成的,有水果或動物等造型(視場面增加,可擺成六、十二、二四碟,或更多)。
39.看花數盆/ 裝飾用小花籃或花盆(可擺六、十二、、、、盆,視場面增加)。
40.五牲/ (五牲)以五個高腳錫五牲盤盛裝,帶尾豬頭抱腳、雞、鴨、魚、蝦或魷魚或蟹數隻。
41.小五牲/ (小五牲) 烤乳豬含割包、豬肚、豬肝、章魚、魚卵、蝦、鵪鶉等。(視場面增加)
42.大菜/ 主菜一席(可擺十、十二、二四、、、道,視場面增加)。
43.小菜/ 如燒賣、壽司、滷味、飯後甜點、、、等(酌量可擺十、十二、二四道,或更多,視場面增加)。
44.清粥小菜/ 地瓜粥加小菜,如菜心、麵筋、花生、小魚乾、蔭瓜、、等(酌量視場面增加)亦有人使用八寶粥者,須擺設碗匙。
45.客座/ 即是供主神招待賓客或議事使用之坐椅,通常使用太師椅,從椅背鋪有紅布一條,通常是六椅四幾,或六椅一桌,上方擺設水菸斗、菸袋六支,蓋杯清茶六杯,及數盤茶點和香花、檳榔,(客座視場地面積使用)。
46.薦盒數個/ 上放口酥餅,或糕仔,或糖果,或蜜餞塔(也有人稱帆船糖)。
47.燭臺數對/ 紅蠟燭數對(視場面增加)。
48.花瓶數對/ 鮮花數對(視場面增加)。
49.香爐/ 置下桌上(視場面增加)。
50.淨香爐含幾桌數對/ 香末酌量。
51.禮瓶爵數對/ 錫酒器也。禮瓶倒酒用,爵三個,乘酒用。
52.四果數份/ 水果之選擇,忌用種子可食之果類四盤,一般有一三五七數量之說,或是諧音之說,如臺語(招你來旺)即是(蕉、李、梨、菠蘿),或是同等大小之說,即是每盤各擺大小一樣的水果四顆,成塔狀,四盤四色,如此大小一至非常美觀,但是不簡單。
53.龍角燈數對/ (視場面增加)。
54.桌裙頭/ 置下桌前(視場面增加)有擺成一川、三川、五川者。
55.彩一條/ 簡單之八仙彩,攀折於下桌前。
56.高錢一對/ 掛於下桌前兩端。
57.戲彩一張/ 攀掛於下桌前。上書恭祝XX宮XX神聖誕千秋,涓XX年XX月XX日,敬演XXXX全臺,XX宮或弟子XXX敬獻。
58.筊/ 置桌前,執新爐主頭家用,或請示神明是否享用完畢之用。
59.拜墊/ 置下桌前,供主祭官或交誼境或信徒行三跪九叩禮使用。
60.八仙彩/ 掛門眉。
61.吊燈一對
62.吊花籃/ (視情況使用)。
63.花圈花籃/ (視情況使用)。
64.排場、謝戲/ 宴王同時,酬神敬演天官賜福之北館、南管、國樂、歌仔戲、布袋戲、康樂隊、電影、、、、、等(視情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