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獸按
城頭變幻大王旗,就在宮外也不知。
作者/靈獸創始人陳嶽峰 ID/lingshouke
▲這是靈獸第918篇原創文章
很多年之後,當人們回憶起2020年,除了刻骨銘心,應該還有一個更接地氣的感受:活久見。
比如巴菲特,這個世界級的股神曾說過:我活了89歲,只見過一次美股熔斷。結果,2020年,他見到的美股熔斷的次數,比之前活過的89年,要多了好多次。
我在想,這位年近90的老人,會不會對2020年發生的這一切,也經常目瞪口呆。
疫情最開始把中國攪得雞飛狗跳,隨即又讓全球主要國家陷入「一片汪洋」。而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中國居然在度過前期的無序和惶恐之後,成為全球市場上的一枝獨秀,是為數不多的無論是經濟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運轉,都保持著基本正常的國家。
但這仍然是最不堪的一年。
當零售業者回憶起2020年,同樣也有無限感慨,這一年:
黃光裕終於獲得「自由」,國美未來走向引發業界關注;
張近東的蘇寧被傳出資金鍊緊張,儘管目前看是謠傳,仍然激起市場一片水花;
黃明端正式退休,大潤發成為了網際網路巨頭的囊中之物,變成了阿里的親兒子;
馬雲在外灘峰會炮轟傳統金融,引發一片爭論,討伐與支持聲四起,褒貶不一;
螞蟻金服,這個本應成為中國IPO市場最大的巨無霸的企業,上市前夜竟然被緊急叫停;
而阿里巴巴,在2020年12月下旬,因為「二選一」被以反壟斷立案調查......
真是城頭變幻大王旗,就在宮外也不知。
這一年,王興,程維,黃錚,三個新興的網際網路巨頭美團、滴滴、拼多多,都殺入了彎腰撿鋼蹦兒的社區團購,阿里(包括十薈團,盒馬)、京東(收購美菜旗下美家買菜,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東哥據說都要重新出山要親自領導社區團購,)也紛紛介入……
但隨著《人民日報》的一通評論和市場監管總局的一通約談(9不得),社區團購好象一下子就降溫了不少。
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魔幻的2020年。
所以,正在走來的2021年,除了在2020年裡讓所有人切身感受到什麼叫不確定性的毫無懸念的延續外,經濟和民生,尤其是零售業,還會有哪些理所當然,大跌眼鏡和意料之外?
如有雷同,純屬胡扯,請勿對號入座。
1
「一齣好戲」社區團購
一齣好戲,還是一地雞毛?
拋開政策的風險和決策層的考慮,巨頭們玩兒社區團購也基本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前天你說達到500萬單,昨天你突破800萬單,今天我宣布突破1000萬單,再不行,我向世界宣布,我的日單量已經是全國第一了——混亂的社區團購市場,在2020年底,迎來了它最誇張的時刻。
美團,拼多多,滴滴,你方唱罷我登場,搞得社區團購的正規軍興盛優選,也是壓力山大。
業界也看呆了,社區團購讓一眾大佬為之傾心,她真的有這麼迷人嗎?
就連盒馬CEO侯毅,在連夜趕去戰火最猛烈的武漢的途中,也發朋友圈說,社區團購是超級賽道,需要一場硬仗打,需要創業者的格局、戰略和勇氣,刺刀見紅,要麼功成名就,要麼馬革裹屍,創業者沒有其他選擇.....
一半豪邁,一半悲壯,好一段出徵曲。
2020年,平生不知社區團購,便是英雄也枉然。你要是個媒體,不管是科技還是娛樂的,沒有寫過社區團購,哪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媒體人?作為企業,尤其是網際網路消費企業,若是沒有染指或介入一下社區團購,你怎麼好意思出去見人?就像,春風得意馬蹄急,很多「暴富」者,出去不帶個新女朋友,怎麼好意思參加圈裡的聚會?
活久見,在中國零售業裡,真的不是一句空話。
可以想見,2021年,只要不是政策上徹底掐死,至少在上半年,社區團購仍將是競爭激烈的賽道之一,因為,上百億真金百億砸下去,哪能這麼就算了——真的,2019年,所有人都在唱衰投資機構募不到資、市場沒錢,網際網路巨頭也要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
騙子,原來都是騙子。
看看現在1分錢一斤的白菜,1毛錢一斤的土豆,1塊錢一盒的雞蛋,你會覺得,土豪們高興起來,撒錢那叫一個歡兒——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你願意做傻事,我也就樂意裝傻配合你,這麼便宜的東西誰不要?買唄!
有錢當然可以任性,而且,任性也並非就不能獲得短暫的勝利成果。就像,誰還能阻止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航空母艦的飛機,瘋狂地撲向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的珍珠港呢?
只是,飛機起飛的那一刻,代價也就開始倒計時了。
很多人都諮詢《靈獸》,你們怎麼看社區團購?
作為一家專業且力求嚴謹的垂直細分自媒體,《靈獸》其實早在2020、2019甚至2018年中國零售業發展預測中,就已經非常清晰地指出過這一模式的未來,所以,關於它商業模式及未來前景的問題,在此就不再贅述了。倘若需要說的更直白一點,那就是:
事實上,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社區團購本應該成為2020年裡中國市場(零售市場)上最早翻篇的那一頁。
很遺憾,沒有如果。
但是,就算市場環境或多或少發生了一些變化,我們仍然秉持這一觀點。
因為,商業模式和邏輯的本質,是不會變的。人類自文明以來,從物物交換到錢物交換,介質雖有變化,做生意的基本邏輯和底限卻始終牢固。
所以,要麼是幾千年來,人類社會的生意模式和經商邏輯錯了,要麼,我們錯了——當然,2020,已經讓我們見識到了,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
倖存者,當然在這一領域有機會,畢竟,觸目所及,稍加計算,就知道這是一個千億萬億級的市場。關鍵是,誰能成為最後倖存者。
然而,目前所謂的100萬單、1000萬單,日活100萬、1000萬,都是供資本和巨頭自嗨的數字,嚴格來講,並沒有太大意義。
截至目前,無論是去團長化還是強團長制,社區團購靠目前的平均客單(十來塊錢),根本無法構建起一個有效的盈利模式,這是致命軟肋。當然,巨頭們目前根本就沒有想什麼是盈利模式,先收割用戶,用錢砸出一個用戶習慣,然後再考慮變現問題。
問題是,幾十億幾百億的扔錢,這玩意兒能靠一分錢一毛錢的菜變現回來嗎?
還有,如果直到今天,仍然還在幻想著通過高頻剛需帶動低頻高利商品這種偽命題來欺騙自己,可以很認真的考慮一下智商是否欠費的問題。
王興或許是看到了美團在下沉市場的本地生活被一些社區團購企業分食的威脅,拼多多可能是為了進一步強化和鞏固在下沉市場的地位,那麼,滴滴的橙心優選切入社區團購的商業邏輯,估計大多數人,到現在還沒看懂。
網際網路巨頭們,真的已經把所有的戰爭打完,只剩下買菜的用戶這一場流量之戰了嗎?
無人貨架和共享單車,殷鑑不遠。
笙歌易散人易歸。既是盛宴,就定有散場的時候。或許,這一刻,不用等到2021年底。
2
「一聲嘆息」前置倉
如果不是12月8日,每日優鮮宣稱獲得了青島市政府的10億元戰略投資的消息,估計大家都很久沒有聽到關於前置倉的融資消息了。
都說世界變化太快,其實,資本的風向和熱情,比世界變化還快。
如果打個並不太恰當的比喻(無褒貶之意),資本可真是一個切切實實的渣男——只貪新歡,不戀舊愛,除非舊愛,可以給這個渣男帶來更大的價值——這個價值可不是顏值。
話又說回來,很多被資本盯上的業態和模式甚至行業,也並非善茬,本身也不是什麼好人家的女孩兒。
前置倉一開始應該是想努力做個好女孩兒的,但走著走著,可能也就忘了自己當初是為什麼而出發了。
道理其實很簡單,非不為也,實不能也——生鮮電商,是沒有被電商攻克的堡壘,也是前置倉這樣的生鮮電商仍然難以攻破的堡壘。
如果你要問《靈獸》,在巨頭的加注下,社區團購可以攻克嗎?
我們的回答是:單靠生鮮這個品類,除非你一直像現在這樣補貼。而且,單靠生鮮品類,社區團購也不可能從黑暗走向光明。
因為它不具備讓這一模式盈利的所有要素。
然而,社區團購卻讓前置倉更加難過,一方面,不計成本以獲得所謂單量、GMV的方式(雖然前置倉最初甚至現在仍然靠這樣的方式搶奪流量與用戶),迅速分流了前置倉的用戶和市場,而且也將資本的目光轉了方向。
另一方面,在疫情期間單量和客單均達到峰值的情況下,前置倉仍然難以盈利的現實,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讓資本後怕,估計前置倉企業自己也有點怕怕。
頭部的前置倉企業仍然很努力,開倉、攻城略地,然而,業界好象已經不再有那麼多的熱情了。
《靈獸》曾不止一次強調過,生鮮是少數的無法靠燒錢培養出用戶忠誠度的品類。這一點,前置倉應該是深刻領教過了,但社區團購對它的領教,才剛剛開始。
客單價、單量的提升加上倉的密度,理論上可以構建出一個完美的盈利模型,但事實可能會告訴你,沒那麼簡單。
對於商業尤其是生鮮,真的應該秉持一點敬畏之心。
因此,在鬧心的社區團購的攪局下,2021年,前置倉企業的日子,恐怕會有些煎熬。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褪去了資本泡沫的企業,可能更能懂得如何生存下去。從這個角度來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耶?
3
「一步一趨」社區生鮮
既然是說生鮮,就無法避免社區生鮮這個也曾經被資本追逐了兩三年的業態——單純從資本移情別戀來講,社區生鮮和前置倉,也稱得上是一對難兄難弟了。
另外共同的一點是,雖然有碧桂園這樣的地產商、寶能這樣的「野蠻人」以「野蠻」的方式快速開起了生鮮門店,但社區生鮮在2020年仍有些稍顯沉寂。
但這一切在2021年將迎來改觀。因為,兩者的區別在於,社區生鮮離開了資本,同樣是可以活得下去的。但地產商的社區生鮮不在此內。
如果說網際網路巨頭們流量或下沉市場的最後一戰是社區團購,那麼,生鮮能夠笑到最後的,一定是社區生鮮——當然是不斷迭代和進化後的社區生鮮。
生鮮離不開社區,生鮮的成功,更離不開社區店。
無論是嘗試大、中、小三種業態互補、在合肥市場深耕,追求單店盈利模型突破的生鮮傳奇,還是仍然在高歌猛進的錢大媽,或者是新一輪融資全是老股東接盤的誼品生鮮,以及國內各個市場存在的大大小小數千個社區生鮮品牌、數萬家社區生鮮店,都在以自身市場和優勢,探索企業的生存與突破之道。
好在,頭部的社區生鮮企業,短期內暫無身家性命之虞。
然而,也必須要看到,這一業態截至到2020年底,也沒有一個成熟的盈利模式或模型,甚至社區生鮮實體店也跑出了規模但不經濟這一應該只體現在生鮮電商身上的特點。
這是社區生鮮亟需解決的問題,因為規模化後單店的盈利,是核心中的核心。
生鮮的出路只有貼近再貼近消費者,性價比做到極致,新鮮、品質、健康、安全。更重要的一點是,社區生鮮從理論到實踐上,盈利模型都是成立的。
從這點來說,社區生鮮業態具備了基本條件。但是,業態的大小究竟有沒有一個固定模式,商品的結構是否有一個定式,SKU數是唯生鮮還是兼具其他,品類是做加法還是減法,在《靈獸》看來,應該不拘一格,不拘一城,甚至不拘於一街一小區,因地制宜。比如,在一些市場的老城區的老小區周邊,以老年人和外來人口居多,商品定位、價格、陳列、營銷方式等都與新城區的新小區的目標用戶截然不同,如果用一套方法論卻複製到門店的運營裡,必然會出現與消費需求脫節的現象。
換句話說,80後消費者雖然已經年近四十,卻仍然有一顆20歲顧客的心,這與70後、60後隨著歲月變化而變化的消費需求,是有著質的區別的。如果他/她要的是千禾的醬油,而你非得擺放李錦記,這不是用戶的問題,也不是社區生鮮業態的問題,而是你自己對市場需求把握和運營能力快速迭代的問題。
還有,如果已經足夠零距離的社區生鮮,都不能完善和豐富自己給用戶提供良好的到家服務體驗,那麼,就不要怪前置倉和社區團購快速的分食掉你的用戶、市場、流量、客單……
然後,只剩下你的無計可施。
這麼說吧,徐新說得生鮮者得天下,其實前面應該加兩個字:得社區生鮮者,得天下。
所以,你就會看到,為什麼一直植根於社區的超市發、首航超市等,能夠在行業環境不好的情況,仍然保持著逆市增長,這與其一直與時俱進滿足顧客需求,圍繞社區和生鮮兩件事情上做足文章,是密不可分的。這也值得絕大部分社區生鮮企業學習借鑑。
4
「一言難盡」商超到家
雖然說了社區團購不少「壞話」,但有一點要肯定,任何一種商業模式,都有其進步之處,社區團購也一樣,巨頭們的攪局,一定程度上會促進整個商業生態的進步與升級,這對零售企業和消費者,長遠來看,都不是一件壞事。
比如,說社區團購搶小菜販的生意,說網際網路巨頭與小民爭利,說馬斯克比王興高尚,這樣的上綱上線的觀點,《靈獸》就很直接的表示不認同。
因為按照這樣清奇的邏輯,淘寶讓很多小店的生意一落千丈,早就應該取締,京東讓很多家電零售小店沒了活路,早就應該查辦,連鎖超市斷了很多副食品店和小菜店的生路,應該一出現就被勒死;購物中心讓很多百貨店尤其國企百貨店倒閉,更應該成為千夫所指……
再說下去,改革開放,讓農民進城,影響了工人的生活質量,自媒體搶奪了很多傳統媒體的市場…….
細思極恐,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下,綁架法律、市場和民生,戴上高尚與強勢的帽子,指責企業的市場競爭,這是一種多麼深入骨髓的「階段鬥爭為綱」思維,完全忘了市場化的資源調配和自我修復與平衡作用。
如果辯證地來看問題:就業是不是因此增加了?內需是不是進一步拉動了?體驗是不是逐步升級了?市場是不是更加擴大了?品質是不是快速提升了?服務是不是更好了?企業的競爭力是不是倒逼提升了?
這20年來的發展基本可以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很簡單,連鎖超市已經發展了二十多年了,菜販們照樣活的好好的。這樣的競爭對它的影響,還遠遠不如當地拆除或關閉一個農貿市場來的更可怕。
好了,言歸正傳,剛從新零售幾年的轟炸中緩過來的傳統零售企業確實感受到了社區團購帶來的巨大壓力。
2020年下半年,大部分傳統零售企業的銷售和客流都雙雙下滑,10%~20%的下滑,對零售企業來講,不僅是時下的現實,也是未來的危險。
讓他們擔憂的,是不知道如何解除這個危險。因為2021年,這樣的現象大概率還將持續。
社區團購讓實體零售的銷售和客流雪上加霜。
一方面,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不僅改變了很多人的消費習慣(如線上購物),一部分人的收入也下滑,消費能力下降。更重要的是,還有一部分人出於對未來的未知,消費意願顯著降低,明顯壓縮支出。
另一方面,傳統零售企業在到家業務能力上的缺位,造成了消費群體的部分流失。
所以,2021年,奪回失去的消費者,應該成為實體零售企業的頭等大事——到家業務不是你做不做的問題,而是你必須要擁有的基本技能。
但《靈獸》對未來一年,零售企業在到家業務上服務客戶的能力,仍然抱謹慎態度。
因為,目前大多數零售企業的到家業務,最多也只到了起步階段。而且,基因這東西確實很重要,很多企業的到家之路,一開始就已經走偏了。
如果方向是錯的,那麼,走的越快,就在錯誤的道路上走的越遠——希望實體零售企業在到家業務上,好好回味這句話的內涵。
5
「一望無際」供應鏈
生鮮電商在可預見的1年、3年或是5年裡會怎麼樣?
社區團購的未來前景如何?
或許會有頭部企業勝出,但更多的,應該是一地雞毛。
那麼,這其中,誰會成為真正的受益者。
《靈獸》的判斷是,生鮮供應鏈——那些在這場混戰中目光如炬,避開一線的炮火,潛心耕耘供應鏈的零售企業,還有那些專注於為前端激烈的戰爭中的各方提供精準彈藥的生鮮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商們。
這真的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也是未來極有可能誕生百億、千億級巨獸的領域。
當你看到,疫情期間很多餐飲門店前,在醒目處貼著:「本店原材料由蜀海供應鏈提供」時;
當你看到,疫情期間擁有自身穩健供應鏈的零售企業在全國很多城市「封城」時仍然能充足調配商品,保障供應時;
當你看到,永輝超市前些年布局的彩食鮮在12月11日獲得由中金資本旗下基金與騰訊等領投的10億元A輪融資時;
當你看到,生鮮零售和社區團購領域前端的商品大戰引發的海量商品需求時;
當你看到,中小零售企業生鮮供應鏈平臺九州生鮮兄弟聯和水果供應鏈專業解決方案商鏈果在生鮮品類上給全國零售企業在品類、品質、價格與物流配送上的賦能時;
你應該能感覺到,一個真正的大時代來臨了——商業的充分競爭,也可能說稍微的過度競爭,一定會促進產業鏈上下遊的同步升級。
而供應鏈這一核心競爭力,是所有鏈條中最重要的一環——越到緊要關頭,越到決勝時刻,就越能體現出其地位的關鍵。
這不僅僅是生鮮供應鏈企業,常規品類的供應鏈也同樣是這個道理。2B在這一領域,可能遠比數位化的市場要大得多。
就如年份酒,時間越長,價值愈顯。
它會不會成為資本競逐的下一個賽道?不好說。但至少應該是未來資本值得重視的一條賽道。
當然,它需要耐心的打磨和更寬容的時間的厚愛,套用經緯中國張磊的話說,它最適合做時間的朋友。
2021年,供應鏈也將是最不會缺席的那一位。(未完待續,靈獸傳媒原創作品,未經書面許可,謝絕一切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