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通勤 活在高鐵時間表裡的人們

2021-01-16 騰訊網

白雯領著筆者,一路從單位來到北京南站。

先坐了20分鐘的公交到達地鐵站,再坐半個小時地鐵到達北京南站,用10分鐘出站、安檢,在18點30分到達候車廳——此時離開往天津西、經停武清的高鐵C2649發車還有24分鐘。

這樣每天往返北京海澱和天津武清的雙城生活,白雯剛過了半年多。在每天通勤路上,她摸索出了一些省時趕路的技巧:高鐵4號車廂與5號車廂之間的車門離出站口最近,地鐵13號線的10號門離4號線換乘口最近,西單和宣武門上車的人最多,得往裡縮縮。

武清是天津的一個行政區,距離海澱約100公裡。2018年8月起,京津城際「復興號」列車提速至每小時350公裡,從武清站到北京南站只需要22分鐘。

對許多被北京房價勸退、沒有北京戶口的「北漂」來說,在北京工作,回武清睡覺,已經是十分稀鬆平常的選擇。

武清站等待出站的乘客(陳玉琪 攝影)

12月4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在36個全國重點城市中,共有超過1000萬人正在承受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之苦。

對於雙城通勤的人而言,每天4個小時,相當於一年有一個月的時間都在上下班路上。

雙城記:每個月通勤費用1700元

京津雙城通勤的「車友」嘴上常掛著一些數字:605、654、722、811……這些都是列車的發車時間。白雯下班一般坐「735」上班、「654」下班,即7﹕35發車的C2206與18﹕54發車的C2649。

候車時,白雯遇到同樣坐「654」的車友,她們議論起第二天上班的車票。

「我沒買到735,你明天用卡幫我取個票唄。」對方說。

「行啊,卡給我。」白雯一口答應下來。

這個「卡」指的是鐵路總公司與中國銀行聯合推出的中鐵銀通卡,城際列車為持卡用戶預留了一到兩節車廂,持卡乘客不必提前買票,只需到站刷卡取座位號即可乘車。

今年6月,京津同城卡推出,用戶在一次性充值一定金額的情況下能享受8.5~9.5折的優惠。

持銀通卡的旅客在取號機上取座位號(陳玉琪 攝影)

儘管用銀通卡可以取預留票,但常常要提前排隊。離武清站走路只需要10分鐘的白雯,比要開車往返高鐵站的對方要方便得多。

高鐵票價單程38.5元,地鐵5元,公交1元,白雯一個月的通勤費用在1700元左右。更多時候,車友們會選擇在第三方平臺買票,把各種助力連結發到車友群裡,互相點一點,能便宜三四塊錢。

「由北京南開往天津西的C2649次列車已經開始檢票。」廣播裡開始催促旅客檢票。

白雯排在檢票隊伍的最後,不緊不慢地往前走,她早就摸清了開車前3分鐘才停止檢票的規律。

等待安檢的乘客(陳玉琪 攝影)

22分鐘的車程,車廂內很安靜,幾乎沒有人在交談,大半乘客都戴上了耳機,不是在看手機,就是在閉目養神。

一陣電話鈴響起,一位男士接起電話:「嗯快到了,還有7分鐘。」

車門打開,乘客魚貫而出,步履匆匆。武清沒有地鐵,電動車是通勤人群從家往返武清站的重要代步工具,一排排小電驢把武清站停車場車棚停得滿滿當當。

武清站車棚(陳玉琪 攝影)

武清:從「最小高鐵站」到日均發送萬餘人次

武清站是京津城際唯一的經停站,在2015年之前一直是中國面積最小的高鐵站。2015年,車站在第一次擴建後,容納客流量由4000人次提高到1.5萬人次,2017年,武清區一方面計劃對現有城際站進行第二次擴建,同時推進城際站南站區的建設。

圖源:視覺中國

鐵路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開通後,截至2018年累計運送旅客2.5億人次,武清站的日均發送旅客由2008年的366人次,增加至1萬餘人次。

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高級工程師萬濤在2018年利用大數據對天津與北京間的跨域通勤做過研究,發現在日通勤模式(指每周往返次數在6次以上)中,雙城通勤人員主要流向與天津毗鄰的通州區、靠近天津方向的朝陽區、靠近北京南站的豐臺區、科教與IT行業集中的海澱區,職業以文職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為主,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者佔55%。

圖源:論文《區域融合發展背景下的天津與北京間的跨域通勤分析》

從事過軟體開發、現在是產品經理的應歡有著近10年的雙城通勤史。這些年,他在西二旗、望京、三元橋、雍和宮都工作過,是最早一批乘坐高鐵雙城通勤的人。「我記得當時我上班的時候整個站臺就四五個人,還都認識,但是現在一個站臺上得有四五百人,都不認識。」

對於工作地點離高鐵站比較遠的人而言,下了高鐵站才是戰鬥的開始。

在望京工作那段時間,地鐵14號線還沒完全開通,應歡每天要倒三趟地鐵才能從北京南站到酒仙橋,在4號線上「被擠成肉餅」。

2016年,應歡有了車,工作也換到了亦莊,他開始自駕通勤。「順道的話我都會帶一兩個人,後來發現這樣的需求很多。」

於是他和幾個朋友合計,找了一家租車公司,租了3輛大巴,「每天都有一二百人坐車」。常客單程25元,包月950元。「基本上就夠拉平成本,費精力也掙不著錢。」

班車方便了那些住得離高鐵站比較遠的上班族。應歡根據乘客需求,把班車站點設在了客流量比較大的地方。「我可以直接在小區門口設置個站點,這樣的話就很方便了。」

在各個站點接上乘客以後,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到達亦莊線經海路地鐵站。「路上一般不堵,我們每天都跑的話基本上都知道哪塊堵車,一般就在檢查站堵個10分鐘。」

房本、戶口本、作業本

房價、戶口、教育,讓北漂踏上雙城通勤之路的,還是這三個老生常談的因素。

2007年,在京津城際鐵路開通之前,應歡就在武清買了房子。「我來得算比較早的了,那個時候買房不就三四千塊錢一平。但是北京那邊的話,像中關村北邊那一片已經要1萬到2萬了。」

在天津從事房地產工作6年的肖先生介紹,天津可以分為市內六區、環城四區、遠郊五區,房價依次降低,還有一個濱海新區。

2018年5月天津出臺「海河英才」計劃後,吸引了許多北漂落戶天津。截至今年10月底累計引進32.8萬人,平均年齡32歲,僅2018年當年就引進各類人才13.3萬人。

13年的時間裡,武清的房價已經翻了3倍。數據顯示,11月武清新房成交均價15622元/㎡,二手房成交均價14429元/㎡,但跟北京「兇猛」的房價相比,選擇在武清「上車」的人越來越多。

2018年以來武清區二手房房價走勢(數據來源:安居客)

「來天津買房的人主要有三種。」肖先生介紹,一種是30歲上下、在北京買房有壓力、未來打算來天津發展的年輕人;一種是在北京有房但沒有戶口、為了解決孩子教育問題的中年人;還有一種是想把父母接到身邊養老的人。

儘管北京周邊還有燕郊、廊坊等選擇,但武清因為有高鐵,通勤方便,又能享受天津的教育政策和豐富的教育資源,漸漸受到青睞。「武清區是遠郊五區裡教育資源最好的一個區域,而且轉學的政策最寬鬆,已經有幾所非常不錯的學校。」肖先生說。

通勤辛苦,也有不少雙城生活者開始考慮去天津發展,但對於像IT、金融這樣高度依賴北京的行業而言,離開北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肖先生有一個關係不錯的客戶,在離開北京之前已經是某網際網路大廠的高管了。雖說北京有房,但是因為沒有戶口,小孩馬上要上小學了,就在天津買了一套房,自己也來天津發展。「機會選擇太少,工資待遇直接減半,工作了一年左右,又回北京了。」

大城市能為通勤者做些什麼?

45分鐘,是全球大城市對於通勤時長上限的共識。《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指出,45分鐘以內通勤人口比重達到90%,是城市繁榮、公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之一。

西英格蘭大學曾針對英國上班族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通勤時間每增加20分鐘,員工對工作的感受就相當於被降薪19%。

然而,在36個全國重點城市中,僅有76%的人能在45分鐘內走完上班路。

除了北京與天津,雙城通勤在另外幾個超大城市間也並不少見,例如上海與蘇州、廣州與佛山、深圳與惠州。

圖源:《2018年中國城市通勤研究報告》

「跨城通勤一定不是一個值得推崇的現象,但從城市圈的發展上看,這又是一個必然的事情。」萬濤說。

當長時間通勤成為常態,大城市能為困在通勤路上的人做些什麼?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每天往返於北京和天津的高鐵/動車約320趟,僅有48趟經停武清,通勤時間段(6~9點、17~22點)發車間隔最短10分鐘,最長76分鐘,首班車6﹕22,末班車21﹕27。

對比蘇滬,由蘇州北站往返於上海虹橋的高鐵/動車每天約有390趟,通勤時間段發車間隔最短3分鐘,最長18分鐘,首班車5﹕48,末班車22﹕50。

「如果所有北京到天津的城際都經停武清,那樣就太好了。」同樣是每天往返京津的齊惟說。

「(城際鐵路公交化)肯定是一個好的發展方向,但需要綜合考慮現實情況,鐵路部門肯定也要綜合考慮客流、運營成本。」萬濤分析,和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中等城市偏少,基本上還是以京津兩個核心為主,但反觀長三角,儘管崑山是縣級市,但人口和產業都很集中,而在珠三角,東莞、佛山經濟實力都十分雄厚。

「這就決定了客運的需求,也就京津這個走廊需求比較大,其他走廊需求就弱一些。」萬濤說。

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推動「四網融合」,即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這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打破行政區的概念,實現核心城市對周邊的輻射。」萬濤說。

萬濤認為,針對城際間通勤需要多次不同交通方式間的轉換問題,試點「出行即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是一個方向,通過整合高鐵與跨行政區的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公共運輸,推出套餐式的出行服務,提高出行者效率和體驗,降低跨域出行的成本。

這些年,京津冀為進一步便捷雙城通勤也沒少下功夫。

12月7日,武清區委發布《中共天津市武清區委五屆十二次全體會議決議》,提出要搶抓「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機遇,推動「通武廊」市域(郊)鐵路建成通車,積極推進城際站擴建和南廣場開發建設,爭取更多車次經停武清。

根據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發布的《關於京津通勤便利化工作舉措網上徵詢市民意見的公告》,12項京津通勤便利化舉措將爭取在明年落地,包括縮短發車間隔、地鐵APP互認、安檢雙向互認、開通北京中關村等重點區域直通車等。

「京津冀一體化協調發展的核心還是要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重視產業區生活配套設施建設,如果一些產業能比較順利地向天津那些地方落地的話,這種超長距離的通勤也就沒有了必要性。」萬濤說。

(應受訪者要求,白雯、應歡、齊惟為化名)

(編輯:黃玉璐 校對:顏京寧)

版權說明:

凡註明「文章內容來源於『中國經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經營網(另有聲明的除外)。未經中國經營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合肥市30分鐘高鐵通勤朋友圈!元月20日!
    合肥市30分鐘高鐵通勤朋友圈!元月20日!合肥將與四市九縣實現30分鐘同城通勤!從淮河到長江,合肥30分鐘高鐵通勤圈!合肥周邊高鐵網合肥市高鐵30分鐘通勤城市(部分):1 淮南市19分鐘!2 六安市28分鐘!3 銅陵市36分鐘!(江南地區)4 蕪湖市31分鐘!
  • 「央廣網·視聽四川」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公交化 共享軌道上的雙城...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單位關於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意見的通知》,交通運輸部下發《關於四川省開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這也意味著成都平原鐵路公交化得到國家層面的認可。
  • 生活壓力大,臺灣年輕人選擇「逃離臺北」過「雙城生活」
    年輕人過著「雙城生活」  越來越多像林柏堯這樣的年輕人,因為生活壓力大而搬離臺北市,到新北市、桃園市當「輕移民」。臺北房價、物價居高不下,同時周邊的新北市、桃園市等地基礎設施建設、交通越來越完善,臺灣年輕人於是「逐房價而居」,選擇在臺北工作,在周邊居住,過著「雙城生活」。
  • 上班通勤時間是什麼意思 上班通勤時間指的是什麼你造嗎?
    上班通勤時間是什麼意思 上班通勤時間指的是什麼你造嗎?時間:2020-12-07 18: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上班通勤時間是什麼意思 上班通勤時間指的是什麼你造嗎?
  • 家在惠州,人在深莞,通勤的距離是幾米?
    若說近距離:莞惠輕軌,廈深高鐵日常穿梭在莞惠、深惠兩地。東莞到仲愷惠城,深圳到惠陽惠東,一個小時內就到達。 再者,贛深高鐵的惠州北站、仲愷站的站房都傳來即將封頂的好消息,預計2021年底通車,深圳到惠州半個小時到達。
  • 合肥「米」字形高鐵樞紐添「一撇」
    這條高鐵的開通運營,為合肥「米」字形高鐵樞紐,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撇,全省高鐵運營裡程位居全國前列。 最快12分鐘到肥西33分鐘到廬江8點53分,G8311到達肥西站,用時僅12分鐘;9點21分,到達廬江西站,用時40分鐘。「現在坐上高鐵回安慶老家就像上下班通勤一樣,感覺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 中國的這個機場離市區很遠,有75公裡遠,需要乘高鐵去機場
    自駕遊雖然很方便,但是可以一路走著玩,不受路線限制,相對於司機來說也是一種很累的體驗,隨著城市間交通網絡的完善,火車、高鐵、飛機運輸也非常方便,不僅可以縮短城市間的距離,還可以大大減少路上的時間。而且現在很多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機場,在一些特殊的打折期,機票價格可能比高鐵便宜,所以飛機成為了人們最喜歡的出行方式之一,但是在飛行的時候,只有一點讓大家很惱火,就是因為各種原因,機場一般都建在遠離市區的地方。這樣,到機場大概需要一個小時,然後進行一系列的登機操作,但是,其實這些城市的市區到機場的距離並不是最遠的,國內也有機場,距離市區75公裡,想去機場,只能坐高鐵。
  • 五條高鐵將從重慶一重要城市穿過 幾個小時就跨越大半個中國
    隨著渝萬高鐵、成達萬高鐵、渝西高鐵等陸續建設,萬州北站將引入5條高鐵線路,從而成為西南地區重要的客運樞紐站,並為渝東北城鎮群對外物流提供重要交通支撐。最高峰時開行30多對高鐵。記者 冉孟軍 攝助推長江經濟帶發展渝萬高鐵北端銜接渝西高鐵、鄭萬高鐵,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端銜接渝昆、渝貴、貴廣、貴南等高鐵,連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能夠將長江經濟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便捷溝通起來,是切實發揮重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功能的重要基礎設施。
  • 你每天有多少時間花在路上?大數據告訴你,寧波城區單程平均通勤時...
    通勤,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組成,與居民幸福感息息相關。你每天有多少時間花在上班路上?是否曾為堵車的等待傷透腦筋?事實上,寧波在通勤方面的舒適度,已經「跑贏」了不少兄弟城市!單程平均通勤時耗:32分鐘作為一座II型大城市(註: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寧波中心城區通勤人口的單程平均通勤時耗為32分鐘,不僅低於全國36分鐘的平均值,還在全國36個主要城市中僅超過海口、拉薩。說明在經濟實力相仿的國內城市中,在寧波出門一趟,可以省去不少堵在路上的時間。
  • 中國城市「通勤半徑」排名:買房的邊界值都在這了
    近日,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監測與治理實驗室,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百度地圖慧眼發布《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報告選取36個中國主要城市,藉助百度地圖位置服務和移動通訊運營商數據,從通勤範圍、空間匹配、通勤距離、幸福通勤、公交服務、軌道覆蓋6個方面,描繪出城市通勤畫像,以期為政策制定、城市規劃、交通組織、學術研究提供素材與啟示
  • 2021年地鐵公交換乘 單次可減一元 12項京津通勤舉措 力爭明年全部...
    此外,市交通運輸委還於日前發布了《關於京津通勤便利化工作舉措網上徵詢市民意見的公告》,提出12項京津通勤便利化舉措,力爭明年年內全部落地。具體內容包括,鐵路部門在早、晚時刻安排天津往返北京城際列車,最小發車間隔5分鐘。天津南站至北京南站將試行「預約+直刷」乘車模式,力爭年底前推出季度計次票。「天津地鐵」APP與北京「億通行」APP互認。
  • 元旦客流高峰:「打個高鐵」出行,幸福來得好快
    「打個高鐵」出行、回家,是沿線人們期盼已久的大事。一趟趟高速列車,飛馳的車輪開往幸福。  回家,是他們共同的終點站  1月1日,剛跑完兩天「上海—重慶」線路的黃媛,天還沒亮就從家裡出發。6:20,她看了眼表,踏進單位的時間「並未遲到」。這是一條她此前從未跑過的線路——途經鎮江、揚州、淮安、連雲港等站點的「連淮揚鎮」。
  • 歐陽澤華蒞遂調研,為遂寧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把脈支招
    歐陽澤華蒞遂調研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時強調搶抓重大機遇 發揮自身優勢 加快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實現跨越發展6月5日,省政協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主委、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歐陽澤華率調研組蒞遂宣講全國「兩會」精神,調研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並召開座談會
  • 濰萊高鐵正式開通 昌邑邁入「高鐵時代」
    自濰坊北站出發,12分鐘到昌邑、21分鐘到平度、39分鐘到萊西……11月26日,隨著濰萊高鐵正式開通,這些都變成了現實,昌邑自此邁入"高鐵時代"。濰萊高鐵開通運營初期,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公司安排開行管內動車組列車3對6趟,其中4趟經停濰坊北站,2趟經停昌邑站。
  • 在成都上班族,都來說說你們每天的通勤時間,生活質量
    來說說你們每天的通勤時間,生活質量!坐標成都:每天早上6點20左右起床,趕7點鐘的社區巴士(錯過了就要等兩個小時),差不多18分鐘到地鐵口,坐3號線約40分鐘,然後換乘4號線4站約8分鐘!步行幾分鐘到達上班的地點(約8點20分鐘)!單程1小時20分!來回兩小時40分!
  • 科士達UPS保障中國"最美高鐵" 一路暢行
    來源標題: 科士達UPS保障中國"最美高鐵" 一路暢行 成貴高鐵始於成都終至貴陽,從海拔240米的四川盆地到海拔2400米的雲貴高原,跨越雲、貴、川三省,被稱為「世界上第一條山區高鐵
  • 泰國CP將於10月接手機場捷運 並開啟機場高鐵建設工程
    當2021年10月截止日到期收到百億分手費後泰國國家鐵路局所有的機場捷運也就正式完成易主由CP全面接管運營,而東線機場高鐵也就此開啟緊鑼密鼓的施工期。儘管第二波新冠疫情影響何時結束又是否會出現接二連三的疫情復發還不得而知,當對於泰國國家鐵路局來說,2021年10月將是按時間表移交機場捷運管理所有權以及東線機場高鐵被徵土地的截止日。為了拿到泰國首條真正意義上的國民高鐵項目,正大控股集團(CP)領銜的財團出資2000多億泰銖競得這條連結首都曼谷廊曼機場、素萬那普機場和東部工業重鎮烏塔堡機場的長約200多公裡的高鐵線。
  • 雙城咖啡周日電影院 五月『臺灣紀錄片』主題放映
    19:00-21:00 請務必於18:30前進場地點:北京東城區方家胡同46號雙城咖啡(地鐵5號線北新橋站A口出,西北向走)費用:一杯25元以上飲料消費   電話:186-1079-8579【雙城咖啡-北京最接近臺灣的一扇風景】微信號:BJSC46 新浪微博:@北京雙城咖啡酒吧
  • 為啥高鐵盒飯降價了依然無人問津?因為人們身上都會帶這些玩意
    在高速發展的現代,人們也越來越面臨著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如果永遠被壓著無法解放的話,就像最後被稻草壓死的駱駝一樣,對於超負荷的人們生活的持續發展沒有任何好處,雖然也要求出口來緩解壓力,但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減壓法是旅行,計劃旅行的人會儘量節約,旅行途中需要的費用不少,旅行的交通工具是第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