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篇開始,《孤獨美食家》解碼進入第三季。此前也提到過,作為旅遊觀察者,這部片子,阿布旅行手記認為,它更大的價值,在於對日本更為細微的風土人情認識,它是個很好的引子,也是我們為何要一一解碼的原因。
第三季整體來說,就飲食門類而言,可能一、二季用力太猛,到第三季就顯得有些寡淡,但這種飲食上的寡淡,至少處於填滿片子的考慮,要體現的飲食之外的日本日常,相對就更豐富一些。
這也使得對它的解碼,兩集一篇就有些拖沓,思慮再三,從第三季開始,根據內容豐富程度,變為儘量每集一解碼。
今天要說的,就是第一集的東京北區,一個擁有東京都內最多JR車站的地方。
五郎去了北區赤羽,不僅吃的東西,是一般遊客很難接觸到的,他在北區的遭遇,同樣也是一般旅行難遇的,同時又很有趣,因為相關日本雜貨商的觸角和日本小酒吧的日常。
此外,還有個更重點,那就是如果你初次到日本,猛吃幾天日料吃厭了,不妨考慮一下日式西餐,那種口味應該可以挽救你的中國味蕾。
惡魔雕像背後
在這集裡,餐食之外,體現的一個重點,是五郎遇到了比較古怪的客人。
先是一個讓他代買惡魔雕像的人,再後來,又冒出了一個差遣他到家裡,去取紀念相冊,再拿回來到小酒吧,和媽媽桑以及其他熟客一起欣賞。
這兩起遭遇選取得蠻好的,因為折射出了日本兩個一般遊客未必能了解到的日常狀態。
早在很多年前,阿布旅行手記就看了這個第三季第一集,當時看到賣惡魔雕像的,還覺得是片子裡編出來的雜貨商故事,但後來,隨著這幾年對日本雜貨商涉獵範圍更深入的了解,發現這種賣惡魔雕像,或者遇到什麼和惡魔信仰有關的雜貨鋪,在日本是完全有可能的。
日本雜貨商的觸角之廣大,分類之細密,全世界範圍內屈指可數。
這不僅包括在劇集裡看到的惡魔店鋪,就算是專門的貝殼紐扣雜貨鋪,在東京也是可以尋得到,阿布旅行手記的一位旅行定製用戶,就是到了這樣的店鋪,找到了猶如老鼠掉進米缸的感覺。
而過去在日本的旅行經歷裡,讓小編最驚訝的,是在德島發現了一家和中型家樂福面積差不多,但裡面全部賣的都是漁具的專門店,並且它還是日本全國連鎖的,這本身就是商業細分和進化的結果,國內還需要進化很多年,很多小眾興趣,去日本找更容易有獲得感。
此外,想了解日本雜貨鋪,還可以參照我們關於春節日本旅遊購物的盤點(具體點擊:春節日本旅遊購物盤點,那些「小心買」和「值值值得買」的事兒),從文具到廚具、再到家具等等,日本的雜貨鋪絕對是能讓你開眼的。
至於取紀念相冊,反映的則是日式小酒吧的日常。
這種日式小酒吧,正常遊客不可能進去的,因為這類酒吧,裡面的人員,基本就是媽媽桑和熟客構成,與其說是個酒吧,不如說是附近街區熟客聚會聊天的地方。
有些小酒吧有一些甚至沒有好酒好菜,但單憑媽媽桑的個性魅力,依然可以吸引到附近居民前來光顧。作為不懂日語的遊客,就算是去了也沒啥意義,因為它本身,更像是個居委會的睦鄰點。
因為這兩起遭遇,阿布旅行手記覺得,這集能表現出東京北區作為居民區日常的樣子,也更不像外國遊客能輕易接觸到的日本。
日式西餐是個不錯選項
接著說餐食。
《孤獨美食家》這一季和第二季餐食表現上,變化不大,即正餐和甜點兼具有之。
第一集甜點沒太多好說的,裡面提到的維也納咖啡(鮮奶油搭配巧克力糖漿風味),確實全球有名。
配餐水果三明治,則讓阿布旅行手記覺得,日本人做三明治已經成精了。不僅有這種更像蛋糕才會用的類型,還有炸牛排三明治、安康魚肝三明治、牛油果三明治等等各種稀奇配搭的三明治。
而對於一個能發明出炒麵麵包的國度,西餐也很日式風格。這是我們很多定製用戶反映過的情況。
有些旅行定製用戶不喜歡吃日餐,甚至也不見得吃西餐,但是卻很喜歡日本歐風餐食店鋪裡的日式西餐,因為更符合中國人的口味,改良型的西餐,混搭著東亞味道,更能讓中國胃感到滿意。
也是這種旅行定製用戶反饋經驗上的積累,阿布旅行手記還是那個給定製用戶說過很多次的意見,那些第一次到日本,前幾天各種日料一窩蜂湧上來,再有些吃厭的朋友,非常推薦吃厭後,體驗一下偏西式的日本餐廳。
這種日本餐廳也很容易辨別。
除了招牌都是平假名和片假名,還有門面裝修風格,帶歐風的窗簾及扎法,窗戶相對開放,半透明,店內座位則是偏西式家具,至少不是榻榻米,此外,還有服務員打扮及正常餐廳都有的餐單,看多了就知道了。
烤雞肉串與鰻魚飯
這集裡的主餐,一個是川榮,在國內點評網上是能找到的,上面評價相當好,可以肯定口味是適合中國人的。
僅僅看名字,它裡面有個「川」字,大概率就能猜到是家鰻魚飯店,因為這是日本鰻魚飯店的起名關鍵詞。但它比較有意思的是,雖說它確實賣鰻魚,但同時它主打烤珍珠雞肉串。
日本的館子,有個毛病就是喜歡用生食的刺身來突出食材新鮮,像這家店,不僅有雞肉串,還有雞肉刺身。
在此,特別提醒一點,那就是千萬別以為日本是發達國家,端上來的生食一定就是乾淨的。
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生食都比熟食更不衛生,因為潛在的寄生蟲和病菌無法滅活,所以,如果你在國內,屬於忌口生食的人群,到了日本,同樣也是要儘量避開。
這家店還有在日本館子裡難以遇見的雞湯。日本雞湯別指望能和國內一樣好,我們在琴平另一家館子喝過一次雞湯,評價就是,想喝碗熱雞湯還是可以的,比味噌湯要強,但也如此而已。
至於日式烤雞肉串,相比國內,它唯一的優勢在於,食材來源品質相對穩定。這個和他們食品產業鏈現代化程度有關,阿布旅行手記在日本吃過很多家烤雞肉串,基本品質都是一樣的,很少有國內買冰凍肉雞,貨源不同,新鮮程度差別明顯的情形。
烤雞肉串也是中國人在日本比較能吃得慣的食物,未必非要去這家店。
這家店表現出更有價值的,是它烤雞肉串店同時提供的調料,就像是國內的火鍋店,選擇性更多,比如柚子醋、山椒、再者其他店開發出來的奇怪醬料,紫蘇醬等等。
至於鰻魚飯,這家店評價之所以不錯,大抵也和它主打的雞肉串和鰻魚飯,都屬於中國人能吃得慣的餐食有關。
但鰻魚飯多說一句,那就是能吃甜口的南方客人評價相對會更高一些。
但對於吃過濃油赤醬紅燒鰻魚的江南人來說,期望也不必太高,因為它的普遍味道,仍不如國內濃油赤醬燒得好。
另外,國內賣的日式鰻魚飯,不作為推薦選項,因為就我們在國內的體驗來看,多數店鋪都做不到很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