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巨犀

巨犀亞科(學名Paraceratheriinae,舊稱:Indricotheriinae)是巨犀科下巨犀亞科的犀牛,過去常常將巨犀分類為跑犀科中,但這是錯誤的。它們的四肢很長,沒有角。它們自始新世開始演化至中新世早期。初期出現的跑犀科是很輕盈及跑得很快的動物,與現今的犀牛相距甚遠。到了始新世晚期及漸新世初期,巨犀類開始出現,很快就變得很巨型。它們分布在現今中國西南部、哈薩克及巴基斯坦,棲息在海邊的雨林。

巨犀類於漸新世中期至中新世早期到達了演化的顛峰,變成了真正巨型動物。它們是陸地上第二大的哺乳動物,僅次於納瑪象,約有中等蜥腳形亞目恐龍的身形。它們只限於在亞洲中部生活,當時亞洲中部為大片的低地。與印度次大陸撞擊及喜瑪拉雅山的隆升引起了全球寒冷化、沙漠化及森林的消失,令這類巨型有蹄類滅絕。另外,在蒙古及俄羅斯也有發現一些未確認的巨犀類物種。

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鼩鼱

鼩鼱科(qú jīng)(學名:Soricidae),又稱尖鼠科[1],是真盲缺目的一科。其下有鼩鼱亞科。基本上所有鼩鼱都被歸進此科。

鼩鼱是一種體型細小、外貌有點像一種長鼻鼠的哺乳綱動物──雖然兩者的外貌有點相像,但其實並沒有任何關係。鼩鼱的腳有五隻有爪的腳趾。

另外,樹鼩鼱和象鼩鼱雖然名稱上有「鼩鼱」二字,但並不屬於鼩鼱科,而是分別屬於樹鼩目及象鼩目。

鼩鼱在世界的分布很廣泛:在主要的溫帶大地上,就只有大洋洲的新畿內亞、澳大利亞及紐西蘭並沒有原生的鼩鼱;在南美洲,雖然亦有鼩鼱,但主要集中在北部,特別是哥倫比亞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