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牛》:死亡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是公牛與人的雙重悲劇

2021-01-10 加號的加

前段時間,《歌手·當打之年》已經落下帷幕。在這一季的歌手比賽中,最讓我影響深刻的就是華晨宇,那首充滿了畫面感、舞臺設計別具一格的《鬥牛》。

第一次看他演唱,即便從來沒有看過鬥牛,但腦海中漸漸出現了一幅西班牙鬥牛的場景。在這首歌的歌詞中,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所有的歌詞,都在描繪一場鬥牛的盛況。

「王子門」、「雙耳」、「花標手」、「長矛手」等等,都是鬥牛這場運動當中所呈現的關鍵點,這首歌把這一切的事物和人物都具象化,因為真實,所以觀眾更加投入。

在演唱開始之前,華晨宇說出自己對這首歌的看法:

這個人和這頭牛,有一方勝利了,另一方可能就面臨著死亡,這是一個悲傷的事情。

這首歌最終是在表達,這個人和這頭牛,他們都是戰士,這一刻這兩個生命是對等的。

這讓我感覺到,這首歌之所以讓人感到與眾不同,不僅僅是歌詞的表達,別具一格的演唱方式,還有這場鬥牛的背後所體現的藝術之美。

01. 美聲吟唱和舞美設計的結合,更加凸顯了它的神聖

華晨宇演唱的《鬥牛》,不過短短五分鐘,卻為我們深刻地描繪出了鬥牛的場景。

在整首歌曲當中,華晨宇運用低音淺唱,加上美聲吟唱的方式,結合舞臺設計,給我們帶來了一場別出心裁的視聽盛宴。

1. 氣泡音:低音淺唱,深沉悠揚

這首歌曲最讓人驚訝的不是高音部分的表現,而是在歌曲初始階段的那一段低音。

這一段並不是添加了效果器之後的音色,而是華晨宇自己本身製造出來的一種音色,這種聲音叫做氣泡音。

最初的「氣泡音」是氣流通過喉腔時,將閉合的聲帶中間部分吹出一個小洞,由於氣流與聲帶的邊緣摩擦產生斷續振動,經喉咽腔共鳴而發出一串顆粒性的像冒泡泡一樣的聲音。

華晨宇通過這樣的演唱方式,在歌曲初始時,就營造一種莊嚴的氣氛,這是對鬥牛開始前的介紹,還有觀眾入場和牛、鬥牛士入場準備的描述。

到第二段低音的部分,則是描述鬥牛結束,牛被鬥牛士殺死,鬥牛士勝利的一幕,鬥牛士享受到了最高的容易,捧著牛耳,接受全場白色手帕的示意,走過王子門,這是對鬥牛士最高的獎勵。

在這一部分,華晨宇的演唱方式,所營造出的是一種悲傷的氣氛,一方勝利,另一方死亡。

而在演唱這兩部分時,他都用一種彎腰的姿勢來演唱,以一個牛的視角來觀看舉杯的萬人場。場上所有人的歡呼,而牛卻是用生命來回應人們的歡呼。

牛的戰鬥是純粹的,只為了生命。

2. 美聲吟唱+舞美設計:純淨空靈,神聖祭典

在這首歌的中段部分,加入了美聲吟唱,而在這段吟唱當中,他慢慢走進紅色光束中,扯下垂在胸口的血色釘子項鍊,放在光束中間。

在這時,他又反覆唱著「野性袒露著靈魂純粹,或者肆意妄為」。

在這場生死之戰當中,兩個生命此時袒露出的野性,牛純粹是為了生命而戰,而身著華衣的鬥牛士卻是為了榮譽而戰。

而這一系列的動作和此時的歌詞,更像是一個祭典,是兩個勇猛鬥士在間隙片刻為彼此祭奠,又像是第三視角的人,在祭奠著這場戰鬥。

就像是華晨宇說的:這一刻,在鬥牛場上,這兩者的生命是對等的。

在這整首歌曲當中,整場舞臺設計形式,是華晨宇在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但是在這一場表演當中,他用這樣的設計,讓臺下的五百位觀眾能更加清楚地體會到這場鬥牛比賽的神聖意義。

02. 海明威對西班牙鬥牛的記錄,還原真實場景之下的悲劇

海明威非常喜歡西班牙,西班牙也對海明威本人及其創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海明威對西班牙的感情源於鬥牛,鬥牛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對西班牙的理解。

海明威在1930年曾發表過一篇相當長的西班牙鬥牛的文章,以此為基礎,在兩年後,他出版了《死在午後》。

在這本書中,海明威不僅對鬥牛做了極為詳盡而有趣的介紹,也進行了有關鬥牛士生活的哲理性探討,指出鬥牛是一種「絕無僅有的藝術家外於生命危險之中的藝術」。同時,西班牙在海明威的塑造下,成為了一個「大鬥牛場」。

海明威在鬥牛士身上找到了「迷惘的一代」所欠缺的特質,也找到了解脫的出路,同時也加強了他對生與死的理解。

在《死在午後》的第二章中有這樣一句話:這場或表演得好或表演得差的悲劇,由公牛與相關的人共同表演,在這場悲劇中,人有危險,但是牲畜必死無疑。

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表明了,這是一場公牛與人的雙重悲劇。

03. 西班牙鬥牛的精神意義:死亡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鬥牛,被譽為是西班牙的國粹,但更是死亡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西班牙鬥牛,起源於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已經有好幾個世紀甚至上千年的歷史,在阿爾達米拉嚴冬中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巖壁畫裡,人們看到了一些記錄著人與牛搏鬥的描繪。

在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後來慢慢演變為賽牛表演,而真正的鬥牛表演開始於18世紀中葉。

西班牙人認為,鬥牛作為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體育項目,代表著西班牙人粗獷豪爽的民族性格。西班牙人說:這是他們的天性,來自於他們的生存環境。

西班牙鬥牛,既表現出了粗獷豪放,又展現了精巧雅致。它的粗獷使人們聯想起祖先的勇猛彪悍,而它的精巧細緻,又使人們體驗到現代人的聰穎與智慧。

既有類似古代人群體出擊圍獵野獸的場面,又體現出現代文明的智慧、膽識、技巧、意志和敏銳。這就像是精美的藝術造型和野性力量的爆發,既充滿矛盾又完美統一。

而西班牙鬥牛之所以可以經久不衰,並且讓人們為之瘋狂,其主要原因就在於,鬥牛不僅展現出了高超的表演藝術,而且代表了西班牙的民族精神。這是人與動物之間力量與勇氣的較量,是勇敢的象徵,這種富有民族特色的國粹所蘊含的深厚而獨特的藝術魅力。

結語

在華晨宇的這首《鬥牛》之中,我們看到了西班牙鬥牛的場景,這是一場眾目睽睽之下的生死決鬥。

在這場人與公牛的決鬥當中,是大多數人追求的野性藝術。但同時,西班牙鬥牛也蘊含了人生的哲理。

就像海明威說的,鬥牛就是結合死亡威脅的藝術,人生就像是鬥牛,不是牛被人殺死,就是人被牛挑死。

相關焦點

  • 死亡直播|30年來首次 西班牙鬥牛士鬥牛場上被公牛刺死
    鬥牛盛行的西班牙,30年來首次出現鬥牛士在鬥牛場被當場刺死事件。當地時間上周六(9日),年僅29歲的鬥牛士巴裡奧(Victor Barrio)在表演期間被公牛襲擊致死,因為這場鬥牛通過電視現場直播,包括其妻子在內的許多人都目睹了整個殘忍畫面。西班牙首相馬裡亞諾·拉霍伊向這位獲獎無數的鬥牛士致敬。
  • 西班牙鬥牛士遭公牛刺死:妻子當場嚇哭
    普遍意義上的鬥牛,可能起源於古羅馬的競技場,然後傳播到了歐洲其他國家尤其是伊比利亞半島,其中最為人知的便是西班牙。不過由於過於血腥,以及在鬥牛過程中可能對鬥牛士造成的嚴重傷害,在近2個世紀裡,許多國家紛紛立法禁止鬥牛比賽。
  • 圖片故事|西班牙鬥牛:殺戮還是藝術?
    喜歡鬥牛的人認為這是藝術,不喜歡的人認為這是殘忍的殺戮,應該被禁止
  • 西班牙鬥牛比賽開賽前一名志願者被公牛刺穿頸部身亡,比賽被取消
    西班牙鬥牛是一項十分危險的運動,常有鬥牛士因此受傷或死亡。16日在西班牙貝納文特市(薩莫拉)舉行的的一場鬥牛活動中一名鬥牛志願者(torilero)不幸喪生,現場2000名觀眾目睹了這一慘劇,比賽也因此中斷舉行。
  • 鬥牛士被公牛當場刺死
    報導稱,這場鬥牛過程因通過電視現場直播,使得許多人都目睹了這個血腥的畫面。狂風乾擾鬥牛士動作當天傍晚,29歲的鬥牛士巴瑞歐,胸部遭重達500公斤的公牛用角攻擊,並被高高地拋到空中。報導稱,這場鬥牛本來已經接近尾聲,公牛已經奄奄一息就要繳械投降,可是一陣狂風吹來影響了巴瑞歐的動作,公牛瞅準機會撲了上來。
  • 《公牛歷險記》不做鬥牛,就做肉牛,而我們的世界不也如此嗎?
    可是生活總是充滿了驚喜,因為在鮮花節上闖了禍,斐迪南又被送回了公牛之家。回歸的斐迪南因為外貌上的威武被大家寄予厚望,可是斐迪南卻從來沒有丟掉過內心對安寧的嚮往, 他依然忠於自己的內心,這真的很不容易。西班牙的鬥牛表演其實就是一場公開刺激的屠牛大秀。整個鬥牛過程包括引逗、長矛穿刺、上花鏢及正式鬥殺四個部分。
  • 《公牛歷險記》:一頭愛聞花香的溫順公牛,為何成了鬥牛士的噩夢
    01在西班牙,鬥牛可以說是這個國家的國粹。鬥牛被視為一種高貴的藝術,每年的3月到10月,是西班牙的鬥牛季。鬥牛表演和比賽是西班牙人最熱衷的活動之一,每年還會舉辦奔牛節。勇敢的人們,在街道上躲避著兇猛狂奔的公牛群。鬥牛士更是被視為英勇無畏的象徵,備受國人的敬仰與崇拜。西班牙鬥牛士的地位高出一般的社會名流和演藝界人士一籌。
  • 西班牙鬥牛 死亡之角上的弗拉明戈舞
    但面對兇猛的公牛,鬥牛過程中每一刻都兇險萬分,西班牙鬥牛,或許可稱為死亡之角上的弗拉明戈舞,最接近死亡的藝術。西班牙鬥牛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鬥牛以場面激烈富有刺激性風靡全球,雖然在動物保護方面頗受爭議,但作為西班牙傳統,依舊很受歡迎。(策劃 棕櫚)
  • 西班牙鬥牛士表演時被公牛殺死 系本世紀首例
    (圖片來源:英國《每日郵報》網站)  參考消息網7月11日報導 外媒稱,在一場西班牙鬥牛表演中,公牛殺死了29歲的鬥牛士維克託·巴裡奧。BBC明確指出,這是近30年來的首個鬥牛士死亡案例。在鏡頭中可以明顯看到,公牛用牛角將巴裡奧刺穿。  另據西班牙《國家報》報導,事件發生後,表演中斷。醫生試著為巴裡奧提供救助,但還是沒能成功。  埃菲社報導稱,西班牙上一次遊鬥牛士死在鬥牛場時在1985年。1992年,還有兩名西班牙鬥牛士助手(在現場向牛身上刺帶鉤短標槍的人)——馬諾羅·蒙託利烏和拉蒙·索託·巴爾加斯在鬥牛場死亡。
  • 鬥牛士意外被牛刺死 西班牙鬥牛為何如此風靡?
    當天傍晚,當地電視臺正在直播一場鬥牛表演時發生意外,29歲的鬥牛士巴裡奧,胸部遭重達500公斤的公牛用角攻擊,並被高高地拋到空中。雖然鬥牛中遭公牛傷人死亡的事件時有不斷,但這是繼1987年,20多年後又一起鬥牛士死亡事件。這場鬥牛本來已經接近尾聲,公牛已經奄奄一息就要繳械投降,可是一陣狂風吹來影響了巴裡奧的動作,公牛瞅準機會撲了上來。
  • 西班牙鬥牛場兩公牛迎頭猛烈相撞當場死亡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鏡報》9月18日報導,近日,在西班牙納瓦拉省桑圭薩市慶祝年度節日期間,兩頭公牛在一座鬥牛場內頭部對撞,當場死亡,動物保護人士拍攝下視頻並上傳網絡,展現了鬥牛活動的野蠻和殘忍。視頻中,觀眾熱情歡呼,兩頭半噸重的公牛在鬥牛場裡高速奔跑,迎頭撞上,由於撞擊力度過大,兩公牛均翻倒在地,當場死亡。據悉,它們本來要在9月18日接受鬥牛測試。有評論說:「它們(死去的公牛)至少不用再受折磨了。」
  • 鬥牛場裡狂野的公牛,為何偏愛追逐一塊紅布
    鬥牛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活動之一,在西班牙的地位非常高,被譽為西班牙的國粹。我們暫且先不管其他國家的人怎麼看待這項運動,還是這項運動在全世界範圍帶來的爭議。至少在崇尚勇敢和冒險的西班牙民族,鬥牛運動是一項高貴的運動。在西班牙,鬥牛士享有非常高的地位,受到英雄般的待遇。
  • 西班牙鬥牛產業效益不高 文化傳統卻難抹去
    人與牛的鬥爭顯示了自然與力量的結合,產生令人難以理解的激動情緒和神秘感。」  「我個人並沒有對鬥牛感到痴迷,但我的確耳濡目染地學會了欣賞和喜愛這一西班牙標誌性傳統。我支持並捍衛它。在有些地方,鬥牛因為過分殘忍而引起抨擊,但這只是少數現象,陽光和歡樂是大部分鬥牛狂歡節的主旋律。」攝影家費爾南多·埃拉斯說。
  • 頂尖鬥牛士死在鬥牛場上
    前幾天,一個西班牙鬥牛士的死亡引爆了外媒。他叫Víctor Barrio,今年29歲,是一名西班牙頂尖的鬥牛士,之前獲獎無數,但他還是出事了,死在鬥牛場上。對以前的人來說,要將6頭狂野的公牛從城郊的牛棚趕進城裡的鬥牛場,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16世紀時,有些旁觀者突發奇想,直接跑到公牛面前,將牛激怒,誘使其衝入鬥牛場。後來,這種習俗就演變成了奔牛節。
  • 國人百年看鬥牛
    開篇兩句盛讚鬥牛士,點出人牛之戰的主題,「班國健兒好身手,裹鐵結辮與牛鬥」,接下來描寫充滿了動感的開場儀式,「鑰匙高擲牛欄開,絳帛紛拿牛疾走」,一下子把讀者帶入了緊張的鬥牛場之中。因為它的最終歸宿是死亡,牛在鬥牛場上無疑是個悲劇角色。詩人以濃墨重彩集中描寫了鬥牛從出場到死亡的慘烈過程。先寫公牛進攻的猛烈。
  • 風靡世界的西班牙鬥牛是如何起源的
    [摘要]鬥牛這項運動在今天充滿了各種爭議,但無可否認它的確具有某種令人著迷的野性氣質,吸引了無數藝術家用各種方式表現這種「充滿節奏和感情的藝術」。談到西班牙的代表性運動,首先映入人們腦海中的,除了足球豪門巴塞隆納和皇家馬德裡等之外,恐怕就是被稱為西班牙國粹的鬥牛了。鬥牛這項運動在今天充滿了各種爭議,但無可否認它的確具有某種令人著迷的野性氣質,吸引了無數藝術家用各種方式表現這種「充滿節奏和感情的藝術」,在海明威的筆下,在戈雅的畫布上,在比才的樂曲中……但鬥牛這種充滿雄性魅力的運動到底是如何起源的呢?
  • 西班牙鬥牛史
    參與鬥牛的人稱為鬥牛士,主要流行於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拉丁美洲,更是西班牙的國技。鬥牛的歷史可追溯至史前時代的牛崇拜以及壁畫中。現今,在這個伊比利亞半島上,鬥牛被視為一種高貴的藝術,從每年的3月19日——聖約瑟夫日開始,到10月12日西班牙國慶節這長達7個月的時期,成為鬥牛季。
  • 西班牙一鬥牛士被公牛當場刺死 系30年來首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佩】據俄羅斯《報紙報》7月11日援引BBC報導稱,西班牙一名鬥牛士在表演中被公牛殺刺死,這是近30年來的首個鬥牛士死亡案例。死者為29歲的鬥牛士維克託•巴裡奧。此次表演是在西班牙東部的特魯埃爾市進行的,並被進行了現場直播。在鏡頭中可以明顯看到,公牛用牛角將巴裡奧刺穿。事件發生後,表演中斷。醫生試著為巴裡奧提供救助,但還是沒能成功。
  • 西媒:西班牙奔牛節已致12人死亡 15年來最多
    參考消息網9月1日報導 西媒稱,一名男子在西班牙塞戈維亞的奔牛活動死亡。至此,今年西班牙已有12人在奔牛和鬥牛活動中被牛頂死,是2000年以來最多的一年。據埃菲社8月30日報導,最近15年來,已有74人死於奔牛和鬥牛活動,其中男性71人,女性3人。
  • 西班牙鬥牛有怎樣的歷史?
    鬥牛,這項延續了幾千年的運動,它所具有的令人著迷的野性氣質,一直吸引著無數旅遊者慕名而來,為了親眼目睹一場鬥牛勇士與生猛野獸之間的生死博弈。鬥牛絕不僅僅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格鬥,紅色鬥篷的背後是無數次的與死亡擦身而過,但仍挺起胸膛,憤怒卻優雅的將搏擊的每一步都走地淋漓盡致,趾高氣昂。鬥牛是西班牙人的國粹,因為它代表著西班牙人的粗獷豪爽的民族性格,西班牙人說,這是他們的生存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