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張圖解及步驟:
拿食具來講,每一個在看的鴿友數數家裡的食具數量有多少個,鋁製的,木製的,不鏽鋼,每年又要購多少個!
而我們不用這些食具的,最簡單的就拿一張破舊的地氈就可以了。不是我們摳門,而是食具達不到我們要求。用食具的賽鴿,你看見它們整齊地排成一排,規規矩矩地吃食,試問有競爭意識嗎?
我們就是要賽鴿搶食,瘋狂地搶食,這張地氈就是他們競爭搶食的平臺,讓它們從小就形成競爭意識,而食具是形成不了這個平臺的,食具所形成的意識就是:大家排好隊,站成一排,規規矩矩地吃食。
另外,賽鴿手可以光腳坐在地氈上,跟賽鴿形成親和的場面。
(二)第二張圖解及步驟:
你可以看到我還沒有餵食,賽鴿就來我屁股底下找食了。在職業觀點裡,其實根本沒有賽鴿性格一說,再烈性格的賽鴿,我們都可以把它變成小貓咪,讓它整天依偎在你身旁。記住鳥為食亡,親和度是建立在飼料調控上的。如何訓練賽鴿親和度,把賽鴿操訓到體能的極點,使其又餓又累又渴,吹吹口哨,一次不行,三次爾後就成小貓咪了。
為什麼我會說把「賽鴿操訓到體能的極點,使其又餓又累又渴」,而不說「不讓賽鴿吃料,使其又餓又累又渴」。切記賽鴿的飼料控料,並不是讓賽鴿不吃料,賽鴿的飼料控料卻卻相反,讓其吃飽,但下一頓又仍然像狼一樣餓,這才是真正的技術。
又讓「馬日行千裡,卻不讓馬吃草」,這一害人的秘訣,仍然害了不少可愛的鴿友。飼料調控,實質就是賽鴿飛多久,就供給其多久的能量,時刻改變飼料比例成分是關鍵要領。這裡三言二語怕說不清,以後再介紹。
(三)第三張圖解及步驟:
飼料要如何撒,多數鴿友是全部倒完到食具裡便完事了,如果是這樣,鴿子必定挑食,營養不均,剩料,退料。你又如何知道鴿子飛一個小時,吃到全飽是多少量?是幾把抓?飛到二小時,吃到全飽又是吃多少量?
所以這樣做,鴿子永遠也不能達到一天家飛四小時的家飛量。
我們喂,是一把把餵的,等鴿子吃完第一把再餵第二把,而且飼料的種類並不是混在一塊的,是一種一種餵的。這樣做就以下好處:鴿子供食平均,一小堆料食,拼命爭,競爭,活力都更強。主要是知道一群鴿子吃到全飽是多少把飼料,為以後操訓控料提供精確的數據,體重增加了,要多加什麼料,體重減輕了,要多加什麼料,做到收放自如。記住用天平的稱重,那是書生賽鴿,能贏的人基本上是吃喝嫖賭的(此點希望不要鑽牛角尖),性格太太烈烈的人!這是實話。
(四)第四張圖解及步驟:
餵水,最後一個步驟。等鴿子吃到全分飽,如何判斷鴿子吃到全分飽,鴿子不專心吃食了,速度慢了,有五,六隻不吃了,再找水喝了,就可以決斷為全分飽了。
餵水作為最後一步驟很關鍵,關係到鴿子能不能吃到全飽的問題,把賽鴿的嗉囊比喻成瓶子的話,飼料比喻成沙子的話,裝滿水的瓶子,把沙子裝下去,水就流出來了,而先裝滿沙子的瓶子,就還能把水裝下去,道理就在這裡。而賽鴿能容量多少飼料也直接決賽家飛及外訓量,同樣一架飛機,一箱油飛機肯定比半箱油的飛機飛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