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順(左)和王伯海老哥倆夜間寒冷難耐的時候,就靠著自製的香菸取暖。 任靈芝 孫銀峰 攝
零度以下的寒夜裡有人蜷縮在城市的角落裡抵抗嚴寒。28日夜,本報記者兵分兩路尋找城市裡的流浪人員,想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為他們尋找溫暖。探訪中,記者發現有人固守著一條薄薄的棉被寧願露宿街頭也不接受救助,也有人渴盼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窩。採訪中記者發現,這個冬天到南方去避寒,成為3名流浪人共同的訴求,可是現行的救助制度,只能將流浪人送回原籍,於是他們的希望也變成了奢望。
魯中晨報全媒體記者 任靈芝 孫銀峰
記者夜尋流浪者
28日19:00許,天氣預報說夜裡最低氣溫-4℃。記者分別沿金晶大道和柳泉路抵達淄博火車站附近,尋找了寒夜裡街頭的流浪者。
20:40許,記者跟隨兩名流浪人來到火車站出站口東邊的黑暗處,而在不遠處已經有一名流浪人和衣睡在寒風中。入睡的老人把能穿上的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但是他身下只有薄薄的一床小毯子,而身上蓋的也不過是一床夏涼被。實際上這名老人並沒有睡著,這樣的寒風也很難輕鬆入睡。在記者問起如何生活的問題後,他說:「我一不偷二不乞討,我就是靠撿破爛變賣為生,撿多少吃多少。我自己還有錢,我不需要救助……」
流浪街頭,不得已的選擇
相比來說,另外兩名流浪漢則容易交流很多。身份證顯示住址為吉林靖宇縣榆樹川鄉仁和村的王伯海告訴記者,自己祖籍是山東泗水,兄妹6人小時候跟著父母闖關東,可是不幸的是只有他自己活下來了。年輕時候他也幹過一些工作,也成了家,但是卻沒有孩子。「6年前,我老伴得了肺癌,花了12萬多,也沒有治好,家裡所有的錢都花光了,我又沒有其他收入只好出來流浪。可是吉林的天太冷了,我的右腳出現嚴重凍傷,大拇指幾乎要凍掉了。」說罷他脫下了自己鞋子,記者看到因為天氣寒冷的原因,他的大拇指處已經往外滲血。無依無靠的他今年4月份來到淄博,後四處流浪,通過撿拾破爛和乞討度日。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他,就希望找個暖和的地方把腳傷養好了,找個地方幹活。
來自河北保定市定興縣楊村鄉重樓村的楊德順,同樣也是在老家無依無靠,而無奈出來流浪。他告訴記者,20多年前患上了嚴重的白內障、青光眼,他的視力只有0.2,一輩子沒有結過婚。雖然老家也有親戚,可是老家的房子早已經沒法居住,他也不能一直依靠親戚,於是外出流浪。巧合的是,楊德順和王伯海都是10月21日的生日,只是出生年份前者為1952年後者為1941年。
相差整整11歲的兩個陌生人,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偶然相遇,之後兩人開始相依為命。記者注意到,老楊顫巍巍地掏出一張小紙片卷上菸葉,兩人就這樣抽著煙,湊在一起相互給予一點溫暖。
困惑,老人的出路在哪裡
3名流浪人儘管都面臨著灰暗的未來,但是卻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希望能去南方城市度過這個寒冬,最佳選擇是去深圳,哪怕到不了那裡,過了長江也行,至少不像北方這樣冷。但是記者了解到,這樣的希望卻也是一個奢望,因為現行的救助制度只能將流浪漢送回原籍。事實上兩人還都想自食其力,王伯海表示,到南方城市才能把腳傷養好,回老家就不行了。而楊德順則希望到一個南方城市,能找到一個看門的工作,因為他年齡還不是太大,也不願一直這樣下去。
記者與淄博市救助站取得聯繫,對方表示救助站會接收這2名流浪漢。隨後,記者撥打110求助,張店公安分局火車站廣場派出所民警宋丙武等人了解了兩人的想法後,安排自己乘坐的警車,將兩名流浪漢送到淄博市救助站。
這個寒冬還很漫長,但今夜他們不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