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食器之美,你了解多少?

2021-01-13 貓咪醬小白

中國人在創造不同的食材時往往會選擇不同的器具,美器與美食相搭配,可以把食物之美發揮得淋漓盡致,令人口舌生津,回味無窮。古人的智慧可以說是高深莫測,創造出一個個外表美觀又實用的食器,究竟是怎樣的美器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泡菜,把食物發酵放酸了吃,是一種古老的吃法。四川泡菜,最早作為巴蜀兩國的王室祭品,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在四川,家家戶戶都會醃製泡菜,根據自己的口味,泡出不同的泡菜,所以,醃好泡菜,罈子至關重要。

選罈子大多為老罈子,老罈子多為陶土燒制,外面有釉,裡面無釉,而且胎體薄,易於透氣這樣的罈子,即使長時間的醃製,也能保證泡菜新鮮的狀態,吃起來清脆爽口。罈子經過日久天長的使用後,都充滿了靈氣,所以選好罈子後,要「祭壇神」,把一張草紙點然後放入罈子裡面,加上壇沿水,蓋上蓋子,等火熄滅後,壇沿水全部進入罈子中,罈子是好罈子,密封性很好。古人的智慧就是如此神奇,只要放好食材後,在蓋子上倒滿水,這樣食物就處在無氧發酵中了。

美食不如美器,在漫長的歷史中,如何用最好的食材烹飪出最好的味道,從廚具到餐具,中國人發揮獨特的智慧和審美意識。為了襯託食物的美,不同的食物就有不同的食器來盛裝,好的食器不僅要與美食相搭配,還要與空間相融合,讓這享受美食的人,也感受到完整得體驗。

器具的設計不光是為了盛裝食物,更是美與藝術的綜合,設計器具不僅要考慮食物的色彩,形狀,多少,還要考慮周圍環境的線條及空間立體環境,讓美食與美器和空間相融合,相互襯託。宣德朝是明代紅釉器製作最輝煌的時期,而紅燒肉是一道著名的大眾菜餚,屬於魯菜。紅燒肉莊重敦厚,肉質鮮美,用手工燒制的粗陶碗盛裝,再加上自然風乾的紅釉襯託,使整體看上去更加誘人,同時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對瓷器燒制的好奇及喜愛,讓人們更加熱愛美食與美器。

說到這裡呢,讓我不由得想起了「瓷都」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瓷器精美絕倫,文明世界,唐代燒制出潔白如玉的瓷器,便有「假玉器」之稱,到了宋代,就更加繁榮昌盛,對內,景德鎮的瓷器帶給國人的事賞心悅目的美感和讚嘆,對外,景德鎮的瓷器是中國歷史文化的見證,是與世界交流最好的語言。直到現在,那些親手燒制陶瓷之人不光是想體會其中的樂趣,也是想將這門藝術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國瓷器!

李白詩中有雲「金樽千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告訴我們,酒要用金樽來盛,珍饈美味要用玉盤來裝,俗話說「美食配美器,好馬配好鞍」,享受美食的過程是快樂的,同樣感受中國食器之美也是令人愉悅的!

我是醬小白,喜歡就點個讚叭

相關焦點

  • 食器之道|舀一勺生活意趣,盛一碗人間煙火
    眼瞅著,2020已進尾聲,中國傳統陰曆法上的歲終之月(即臘月)也即將到來。新舊交替裡,添置一套嶄新精緻的食器,是為迎新納福好意頭。好的食器,是有氣質,且有風骨的,令人一眼望去,便覺爽心悅目,食慾頓生。故在中國這個世界上最講究飲食的國度,對於食器的追求自古有之……泱泱華夏五千年,從茹毛飲血的原始文化,沉澱到美食美器相映成趣的講究,食器,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食物的載體,更上升到文化藝術的美學層面。先秦時期,食入禮法,食器亦與禮器相關聯。
  • 食器,撐起生活的美好
    一日三餐,離不開食物,同樣也離不開美麗的食器。食器除了作為器具用來盛放食物、夾取食物,更在日益追求生活品質的今天,被用來調節用餐氣氛、增添生活情趣。日本民藝運動之父柳宗悅先生曾說過:「器物因被使用而美,美則惹人喜愛,人因喜愛而更加頻繁使用,彼此溫暖彼此相愛,一起共度每一天。」
  • 食器,餐桌上的人間煙火
    點擊播放 GIF 0.0M器物因被使用而美,美則惹人喜愛,人因喜愛而更頻繁使用,彼此溫暖、彼此相愛,一起共度每一天——「民藝之父」柳宗悅古語云:「美食不如美器」,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也說過「煎炒宜盤,湯羹宜碗,參錯其間,方覺生色」,這算是對食與器二者關係的精煉總結。
  • 食器造句和解釋_食器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食器(shí qì)。盛食物的器具。食器參考例句:1、但是木匠把這棵樹做成了餵動物的食器。食器有關的成語:1、人聲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鼎:古代煮食器;沸:沸騰。2、託缽沿門(tuō bō yán mén):缽:僧尼的食器。比喻挨家乞求施捨3、簠簋不修(fǔ guǐ bù xiū):簠、簋:古代食器、祭器。借指貪汙4、簠簋不飾(fǔ guǐ bù shì):簠簋:古代的食器、祭器;不飾:不整齊。
  • 古人都用什麼樣的食器?
    我國古代的食器和制器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從歷史發展階段來看,可以分為陶製食器,青銅食器和瓷製食器三個時期。上古時期,主要是陶質和青銅質食器,隨著古人逐漸掌握了制瓷技術,瓷質食器開始流行起來。上古時期的主要食器包括鼎、鬲、鑊、甑、甗、釜、簋、簠、盂、敦、豆、籩、簞、案、匕、俎、箸等。鼎,是煮肉和盛肉的食器。
  • 古銅器的器型與分類之食器篇
    中國歷史上的銅器製品數量·種類繁多,內涵豐富,應用廣泛,形制複雜,且不同時期有各種變化,名稱也存在差異。今天我們主要使說一下食用器型。銅食器可以分為炊具和盛具兩種,炊具是古人用來蒸煮食物的器具。在商周時期,青銅食器多作為禮器,而且還是使用者身份等級的標記。
  • 食器變化中的煙火人間
    粗樸的陶器、典雅的青銅、精緻的金銀器……正在四川博物院展出的「食味人間——飲食文化展」上,來自四川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的118件/套精美文物,栩栩如生勾勒出幾千年來中國食器的更迭,講述著時間的流轉和真實的煙火人間。
  • 她珍藏的食器裡,盛滿了人間煙火
    家居愛好者雪下對生活器皿有著非一般的熱愛,家裡堆滿了形狀各異的食器,為了滿足愛好還開了一家生活器皿店,每天用這些精緻的食器就餐,帶著滿滿的幸福感。她和這些食器又有什麼羈絆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她與器皿的世界。(微博@秋下食器)
  • 快手唐山雷超瞬美優品護膚品 瞬美優品百科——你了解多少?
    瞬美優品在快手品牌擁有千萬粉絲唐山雷超的直播間火了,而且火爆的不得了,以至於老鐵們在喊「上快手買護膚品 唐山雷超瞬美優品」,而關於瞬美優品百科、瞬美優品化妝品、快手瞬美優品化妝品怎麼樣大家有了解多少?當時看到代購小夥伴在用,韓國瞬美優品是自然護膚品牌,剛開始也是嘗試性的購買,個人建議,瞬美優品三星以上的產品特別好用,現在快手唐山雷超直播間有的買了,比線下實體店和代購的價格實惠多了。
  • 中國名犬松獅,你了解多少?
    對於中國名犬,你是不是以為只有中華田園犬,其實,大名鼎鼎的松獅就起源於中國,那麼,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犬呢?松獅犬是一種非常時髦的寵物和守護犬,原產地位於我們偉大的中國,至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是一種集美麗、高貴和自然於一身的狗狗,它們擁有獨特的藍舌頭,加上一臉愁苦的表情和誇張的步伐,非常可愛搞笑。
  • 將大自然捧在手心,感受食器力量帶來的震撼!
    同時他還熱衷於公益事業,在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之後,他發起「食器之力量」活動,每年定期組織陶藝家們向震區災民捐贈食器。INTERVIEW專訪 × 二階堂明弘「我會將自己的思想幻化為形,大地、巖石的紋理、夕陽西下的天空、四季的變換,我一邊想像著這些能夠激發人想像力的自然風景一邊燒制茶碗。」您開始製作陶器的契機是什麼?
  • 《流金歲月》裡的中國飲食文化
    在熱播劇《流金歲月》中,飾演女主蔣南孫奶奶的國民老奶奶,不僅穿戴得體,氣質高雅,對美食和承載美食的食器,更有一番講究。不僅體現了中華美食文化的源遠流長,以及「禮食兼容」的大國氣度。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仔細品一品。
  • 武漢你了解多少?有哪些特別之處?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中國之最?
    我是你的高鐵課代表--饃饃!在高鐵時代,武漢已成為中國的高鐵樞紐!其地位不容小覷!那關於武漢你了解多少呢?武漢這個城市有哪些特別的地方呢?有哪些你不知道的「最」呢?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武漢這個城市其歷史時間並不長,到了清朝末期的時候,才有武漢的說法!而在此之前,武昌,漢口和漢陽是三個地方!
  • 魔獸世界:對於海加爾山之戰,你有多少的了解呢?
    魔獸世界:對於海加爾山之戰,你有多少的了解呢?對於海加爾山之戰,你有多少的了解呢?海加爾山之戰是魔獸世界歷史上最有名的大戰之一,在時光之穴的海加爾山之戰,副本裡,一個副本的形式,原汁原味的,還原了魔獸爭霸三當中的最後一個戰役。人類獸人和暗夜精靈三個種族共同對抗燃燒軍團的入侵。
  • 中國時報:臺灣社會對「鄭捷們」了解多少
    中國時報:臺灣社會對「鄭捷們」了解多少 2015-07-22 14:21: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認定郭彥君涉犯重罪,有逃亡之虞裁準收押。
  • 中國畫從題材上細分起來有幾十種之多,你又了解多少呢?
    中國畫從題材上細分起來有幾十種之多,你又了解多少呢? 01文人畫 文人畫,也稱"士大夫寫意畫"、"士夫畫",古代藝術教育內容。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的繪畫。別於民間和宮廷畫院的繪畫。始於唐代王維。作者一般迴避社會現實,多取材於山水、花木,以抒發個人"性靈",間亦寓有對民族壓迫或腐朽政治的憤懣之情。
  • 鏡頭作證 中國古建築的創意之旅與發現之美
    所以,作為與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率先就中國古建築系列五書出版與推廣達成共識的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代表,王貴祥教授認為雪花為推動中國古建築的普及與傳承做了大量工作。「像中國古建築攝影大賽的啟動和展開,讓那麼多人在光影之間領略中國古建築之美,並為此感到驕傲。」
  • 逢年過節吃餃子,但是對於中國的餃子文化,你了解多少
    但是對於中國的餃子文化,你了解多少呢?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但是餃子最初的作用並非食用,而是藥用。在東漢時期被「醫聖」張仲景所首創,流傳至今「舍祛寒嬌耳湯」的故事說的就是餃子的雛形。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吃餃子吧,吃的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情懷!關於餃子,在你兒時的記憶中又有哪些故事呢?
  • 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 「讓中國美給你看」
    《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錦繡山河、錦繡前程、錦心繡口……「錦繡」何以成美的代言?作為絲綢中的精品,錦繡霓裳當然都能標註華彩之美。探討中華美學,更兼談背後的精神符碼,這是央視《衣尚中國》正在做的事。作為首檔聚焦服飾之「美」的文化類節目,《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播出三期以來,節目的相關話題在微博閱讀量超1.6億。
  • 御守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說起御守,可能有人可能不太清楚是個什麼東西,即使知道也只以為是從日本學習過來的,殊不知日本御守最早源於中國的傳統護身符,而後才演變成了日本的御守。那麼對於中國的御守,你了解多少?中國的御守來自於傳統的護身符文化和香包藝術文化,最早人民佩戴護身符和香包是為了驅邪避害,保平安。當時的科學文明有限,出於對未知或者某些無法理解現狀的敬畏,便將期望和祝願寄託給了神明,而護身符就是載體,承載著普通人的願望,以此抵禦未知的恐懼。香包則與傳統節日有幾分關聯,端午節五月五,天氣逐漸炎熱,蚊蟲蛇鼠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