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器,餐桌上的人間煙火

2021-01-13 騰訊網

不同的食器傳遞著不同的情感

點擊播放 GIF 0.0M

器物因被使用而美,

美則惹人喜愛,

人因喜愛而更頻繁使用,

彼此溫暖、彼此相愛,

一起共度每一天。

——「民藝之父」柳宗悅

古語云:「美食不如美器」,

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食單》也說過

「煎炒宜盤,湯羹宜碗,參錯其間,方覺生色」,

這算是對食與器二者關係的精煉總結。

中國是世界上最講究飲食的國度,

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歷史,

從茹毛飲血的原始文化

沉澱到美食美器相映成趣的講究,

食器,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食物的載體,

更上升到文化藝術的美學層面。

古代食器「盂」

古代食器「簋」

中國古代食器種類繁多,

從尋常百姓用竹、木、陶製作而成的盛器,

到貴族用金、銀、象牙或青銅修飾的器物,

無不是人們在滿足日常生活需求時

對食物的一種尊重,

以及對精緻高雅生活的一種追求。

古代食器「豆」

古代食器「鼎」

鍋碗瓢盆,或壺盞杯碟,

粗糙也好,精緻也罷,

食器為食物而造、

食物為食器而生,

兩者相遇,才算圓滿。

食器演變到今天,

褪去了原先複雜繁重的外衣,

但卻不失精緻與講究的。

食器會低語,食器有情緒。

它沉默不語卻詮釋著「色、香、味」的歡愉,

看見精美,嗅到香味,潛入味蕾。

不同材質的食器是不同的情感傳遞,

它與食物相得益彰,

醞釀著各自專屬的味道。

【木製食器】

木器之美在於本身,

質樸的似有一股天然去雕飾的自信,

帶著生命的紋理與生機盎然的氣息。

既有鄉村的質樸又不乏仿舊的溫暖,

讓人如同置身在田園般的生活。

【玻璃食器】

晶瑩通透的玻璃食器,

透露著真實的覺悟,

那些視感剔透的呈現,

還原食物最本真的色彩。

【瓷製食器】

簡潔利落的線條,

溫潤如玉的質感,

鮮豔素雅的色澤,

於安靜質樸中透露著

雲淡風輕的生活態度和

細膩優雅的審美品位。

【陶製食器】

自然平和的肌理,

雕刻了歲月的痕跡。

沉穩的外觀下散發著不失柔和的光澤,

滿滿地沉澱了時光的韻味和歷史的溫度。

【金屬器具】

硬朗果敢的質地,

優雅簡潔的線條,

在日常生活中演繹

不妥協的決絕。

萬物有靈,食物與食器都是有情緒的,

只有將它們妥帖的搭配,

才能呈現最佳的味覺與視覺。

「食器的使命是作為一個忠誠的旁觀者,

汲取自季節流轉的天然光色,

去升級食物的質感,

讓食客得以從眼前的一花一食上,

遐想到天地之外去。」

精美的食器不僅是一種對於細節的講究,

也是儀式感的一種體現。

生活是需要某種儀式感的,

柴米油鹽醬醋茶,皆能為詩;

鍋碗瓢盆杯勺盞,盡可入畫。

廚房裡的粗陶碗、

案頭的橘黃佛手柑、

几榻上的一本線裝書,

都是「儀式感」滿滿的器物。

案上一幅人間煙火色,

心中萬象世上風雲空。

來源:中式生活美學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食器變化中的煙火人間
    原標題:食器變化中的煙火人間   民以食為天。粗樸的陶器、典雅的青銅、精緻的金銀器……正在四川博物院展出的「食味人間——飲食文化展」上,來自四川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的118件/套精美文物,栩栩如生勾勒出幾千年來中國食器的更迭,講述著時間的流轉和真實的煙火人間。
  • 她珍藏的食器裡,盛滿了人間煙火
    家居愛好者雪下對生活器皿有著非一般的熱愛,家裡堆滿了形狀各異的食器,為了滿足愛好還開了一家生活器皿店,每天用這些精緻的食器就餐,帶著滿滿的幸福感。她和這些食器又有什麼羈絆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她與器皿的世界。(微博@秋下食器)
  • 食器之道|舀一勺生活意趣,盛一碗人間煙火
    眼瞅著,2020已進尾聲,中國傳統陰曆法上的歲終之月(即臘月)也即將到來。新舊交替裡,添置一套嶄新精緻的食器,是為迎新納福好意頭。古代食器「簋」先人造字,器有四口,它雖沉默,卻也有語言,一個翩然而立的瓷盤,一個敦實沉默的石鍋,它們在餐桌之上,都是優雅體面的表現。器為食之所用,器亦為食物增彩。
  • 你是人間煙火,煙火就像火山
    算是折騰完了,對這個字很滿意是因字意獨特,很不滿意是用的孩子太多了,別人用可能是純粹好聽,當然,我不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猶如老夫使盡洪荒之力拆文解字者恐怕未嘗多也,木木君也是人間煙火之女,根本不在乎老夫的這一份苦心經營,回頭就指著在地上蠕動的兒子說:「我想要他跟我姓!」
  • 高大上!體會人間煙火!你去過了麼
    人間煙火,都藏在菜市場裡。"有人說,誰要是想不開,煩心鬱悶,那麼就讓他去菜市場……"嘈嘈雜雜擠擠挨挨,遍聊、遍看、遍買……美食家說:買熟悉的菜販的菜才能烹調出最美味的美食,人與人的溝通,人與食材的對話最治癒了,不是嗎?
  • 江西這個廚房的人間煙火,感動了整個中國
    江西這個廚房的人間煙火,感動了整個中國 2021-01-01 2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間煙火」從一碗鍋邊開始
    「人間煙火」從一碗鍋邊開始 2020-08-25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食器造句和解釋_食器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食器(shí qì)。盛食物的器具。食器參考例句:1、但是木匠把這棵樹做成了餵動物的食器。食器有關的成語:1、人聲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鼎:古代煮食器;沸:沸騰。2、託缽沿門(tuō bō yán mén):缽:僧尼的食器。比喻挨家乞求施捨3、簠簋不修(fǔ guǐ bù xiū):簠、簋:古代食器、祭器。借指貪汙4、簠簋不飾(fǔ guǐ bù shì):簠簋:古代的食器、祭器;不飾:不整齊。
  • 從「轟轟烈烈」到「柴米油鹽」 孟非:愛情離不開人間煙火
    孟非表示,我們的生活需要人間煙火,同樣愛情也離不開人間煙火。女嘉賓也都說道:很多人都嚮往轟轟烈烈的愛情,但真正長久的愛情離不開柴米油鹽的細碎,細水流年裡的相處和陪伴更加重要。 孟非:愛情離不開人間煙火,柴米油鹽同樣重要 常聽一些人說,「結婚,一定要嫁給那種有100塊會給你99的人。」
  • 食器,撐起生活的美好
    食器,不僅僅是一種食物的載體,更承載著我們平凡生活中的飲食美學。作為世界上最講究飲食的國度,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創造出了飲食器皿,並將之作為藝術作品,將圖騰,雲紋圖案刻在食器上。
  • 早市大棚菜新鮮上市,一站裝滿菜籃子,這才是接地氣的人間煙火
    早市地產大棚菜新鮮上市,一站裝滿菜籃子,這裡才是接地氣的人間煙火很久沒有這麼瀟灑地逛早市了,不用早起,不趕時間,走走看看逛到8點,比過去收攤還晚。這幾天地攤經濟是熱點話題,還別說,沒到市場就有地攤了,過去很少見到,賣啥的都有。
  • 如蘭之州裡的人間煙火
    春雨春風寫妙顏,幽情逸韻落人間。——題記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一提起蘭州,第一印像就是黃河的穿城而過。她像母親一樣滋養著這片千年萬年的土地,哺育著這座城市千千萬萬的兒女。黃河不光承載著蘭州在歷史長河裡的風風雨雨,也吮吸著世世代代的蘭州人在塵埃裡的煙火。它是蘭州人春花秋月裡的曲故流觴,也是夏雨冬雪裡的地久天長。如蘭之州氣自華,依山傍水綻煙霞。蘭州因南據逶迤連綿的皋蘭山而為此得名。而早在公園前86年的漢代,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金城」。南有群山為險隘,北有黃河為屏障,名曰「金城湯池」。
  • 蒂芙尼藍和人間煙火的碰撞——風情萬種的溫柔色
    再人間煙火的瑣碎裡,也有清甜的舒適感,蒂芙尼以愛與美、羅曼蒂克與夢想為主題滿足了世界上所有女性的幻想和欲望。大面積蒂芙尼藍牆,桌面擺設相近色調的擬人兔子畫像,強調人與自然,加上透明玻璃底的純白檯燈,設計向北歐極簡格調靠近,融合自然。設計師擺脫了純粹的空間功能界定,追求於日常工作之中,設定獨特的家居場景之美,構築出一幅詩意畫卷。是生活,也是自然,是自然,更是生活。
  • 煙火人間:地鐵裡的平凡夫妻,客居歲月的三餐四季
    【開頭語】塵世裡的安穩與溫暖,都在《煙火人間》。歡迎大家來到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音頻欄目《煙火人間》,今天為大家講述的是「地鐵裡的平凡夫妻」。清晨的雨緩緩下,空氣涼爽怡人。如此好天氣,急匆匆趕地鐵上班竟有難得的好心情。
  • 暖心情話:我貪戀的人間煙火,不偏不倚,全部是你
    我貪戀的人間煙火,不偏不倚,全部都是你。 love the human fireworks, not favoring any party, all are you. 我看著星河萬裡,卻唯獨只有你。l look at the stars thousands of miles, but only you.
  • 古人都用什麼樣的食器?
    我國古代的食器和制器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從歷史發展階段來看,可以分為陶製食器,青銅食器和瓷製食器三個時期。上古時期,主要是陶質和青銅質食器,隨著古人逐漸掌握了制瓷技術,瓷質食器開始流行起來。上古時期的主要食器包括鼎、鬲、鑊、甑、甗、釜、簋、簠、盂、敦、豆、籩、簞、案、匕、俎、箸等。鼎,是煮肉和盛肉的食器。
  • 大理本主,最食人間煙火的白族眾神
    具有浪漫、包容情懷的白族人,就連在選擇信仰上都顯得開放多元。本著:「以死勤事者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卸大災則祀之,能悍大患則祀之」的原則,讓白族人信奉的本主名目繁雜。有傳說中的神,如山神、龍王;也有英雄豪傑帝王將相,如細奴邏、杜朝選、忽必烈;甚至各種物件,如石頭、樹疙瘩。
  • 面窩——武漢街頭的人間煙火
    炸面窩的工具是專門的工具,在油鍋中潤一下,撒上芝麻,搖上米漿,放入油鍋,浸入熱油至兩面金黃便可以出鍋。炸得好不好吃,完全得看黃豆與大米的比例,還有對於火候的把握。自古以來,食物似乎承載了太多光陰流轉裡的悲歡離合,承載著人們的思念和離愁。透過面窩,我又想起了武漢瀋陽路炸面窩的熊阿姨,熊阿姨的面窩堪稱一絕。
  • 帶領街市鮮魚行慶回歸,澳門賣魚佬關偉銘的人間煙火!
    我們走進澳門的街市,來看看充滿人間煙火味的生活,以及回歸之後對他們生活的影響。  視頻:賣魚佬的人間煙火    8點開檔,關偉銘熟練地鋪上冰塊,5分鐘把一條10多斤的鮮活龍躉分解擺好。各種魚擺上後,他老婆和他一起輪著賣魚,直到晚上8點收市。他對面一個賣淡水魚的攤檔也是一對老夫妻,已經賣了56年魚。
  • 最美的人間煙火(查幹湖須浮鷗哺育)
    這裡,每天也在演繹著最美的人間煙火!